第675章 石城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1-07-04 07:59      字數:4009
  楊振準備前來石城島的消息,早在中午的時候,就已經被從大連灣內提前出發的通信船隻,通報給了石城島上的俞亮泰了。

  ??而俞亮泰也在下午的時候將楊振即將率部抵達石城的消息,叫人往北登岸報告了金海東路協守總兵祖克勇。

  ??所以,當楊振率眾抵達石城島西北角的北咀子碼頭上的時候,祖克勇、俞亮泰以及隸屬東路轄下的其他幾員將領,已經在碼頭上迎候一陣子了。

  ??“卑職恭迎都督上島,恭喜都督喜得貴子!”

  ??祖克勇、俞亮泰、於樂吾、敖日金等人一見楊振下船,立刻在碼頭上衝著單膝跪地抱拳見禮。

  ??他們都已經知道金海伯夫人仇碧涵生了兒子的事情,先前已經分別叫人前往旅順口送上賀儀以示祝賀了,此時見楊振親至,自然再一次表了恭喜之意。

  ??而楊振見狀,也笑著上前,將他們諸位一個個扶了起來。

  ??“諸位辛苦,諸位辛苦,金海東路多年無我大明軍民駐守,先前派你們前來,還擔心你們不能適應,如今一路看來,本都督心中甚感欣慰,甚感欣慰啊!”

  ??楊振乘船從海上過,雖然沒在廣鹿島、大小長山島以及紅嘴堡、歸服堡等地停靠,但是一路上行將過來,每經一處,已多次往返這些地方的仇震海、俞海潮等人,都向他介紹這些地方現在的情況,讓楊振十分感慨。

  ??再加上現如今俞亮泰已經毫不費力地趕走了北邊東江本部所在皮島和雲從島上的朝人,整個前東江鎮的轄區可以說已經在自己的手上大體恢複了。

  ??雖然現在金海東路的水陸兵馬軍民百姓,尚趕不上當年東江鎮鼎盛之時盛況,但至少前東江鎮各島已經收複的七七八八了。

  ??所以,當楊振腳踏實地地登上了石城島,見到了已是多日不見的祖克勇、俞亮泰等人之後,一時忍不住感慨起來。

  ??“是啊,都督,若是當年東江毛大帥、沈大帥包括黃龍總兵他們泉下有知,也當感謝都督幫他們了卻了一樁夙願,也當含笑九泉,可以瞑目了!”

  ??深知楊振心中那股子東江情結的俞亮泰,聽見楊振所說的話,一時念及從前,立即附和著這麽說道。

  ??其他並非前東江鎮出身的將領們雖然感觸沒有那麽深刻,但聽見楊振與俞亮泰所說的話,想起自己當初跟隨楊振渡海東來的情景,一時也不勝唏噓。

  ??誰能想到,短短四個月過去,曾經固守在遼西一隅鬆山城中的楊振所部兵馬,竟然一下子壯大到了如今的規模呢!

  ??遼東半島南端複州城以南地域以及西邊的遼東灣和東邊的黑水洋,都已成為了金海鎮的轄地。

  ??金海鎮下不光出了五路總兵,而且各路麾下的人馬也翻了何止一番!

  ??尤其是當初隻帶了兩三千人踏著冰封的海麵過海前來的祖克勇等人,在當時冰天雪地前途未卜的漫漫征途上,更是完全沒有料到他們自己會有今天。

  ??甚至就在打退了多爾袞的的大軍之後他們奉命移駐莊河堡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料到金海東路這麽快就有了如今的局麵。

  ??金海東路馬步軍與水師營的轄下,合計已經有了五個沿海的陸屯和十三個海上的島屯,其大型戰船、兵馬軍械與軍民人口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張得貴為總兵的金海南路了。

  ??加上這次楊振北上石城島,更讓原本以為自己們可能會坐一段時間冷板凳的祖克勇麾下諸人,突然發現自己們不僅沒有靠邊站,反而正站在了接下來的風暴中心。

  ??一行人接上了楊振、張臣、仇震海等人之後,在碼頭上換了備好的馬匹,策馬而行,小半個時辰以後,來到了島中營盤所在的石城山山坳。

  ??石城島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島上有座石城山,石城山之所以有此名,則是因為山上有座不知道建於何時的石頭城。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石城早已荒廢,隻留下了大片的石頭地基和石頭牆垣,以及當年隸屬東江鎮的時候沈誌祥等部人馬在上麵依山就勢建造起來的一座烽火瞭望台。

  ??而今時今日俞亮泰率領金海東路水師營駐防此島以後,紮營的地方卻是在石城山下一個簸箕型山坳之中,那裏是前東江鎮沈誌祥所部人馬駐紮過的營盤。

  ??營盤是用青色的條石和巨木建造而成,雖然曆經了多年的風雨摧殘,但望之依然覺得其堅如磐石。

  ??營盤內是一排排一片片或青石黑瓦或青石茅草建造起來的房屋,一重院落接著一重院落,簡直是外三進裏三進左右還有幾座院。

  ??而營盤內除了大批的營房之外,校場、倉房、議事廳、簽押房、海神廟等場所,也是一應俱全。

  ??一路上,楊振在前,祖克勇、俞亮泰分居左右,一邊往裏走,俞亮泰一邊向楊振介紹石城島上的情況。

  ??一行人到得最後,進入了營盤深處已處在半山腰上的一座小院裏。

  ??小院不大,但自成一體,有院牆院門,有照壁遮擋,有東西兩廂,然後就是麵闊三間坐南朝北的正房。

  ??“都督,這裏就是——都督舅丈襄平伯當年駐守石城島時的居住之所,卑職登島駐防以來,特意叫人重新收拾幹淨,隻等都督前來時下榻使用!”

  ??一行人進得小院落裏時,天色依然暗淡了下來,夜幕即將降臨,而祖克勇、俞亮泰已經叫人在這個小院的正房廳堂上擺了一張大八仙桌。

  ??楊振等人一到,早有一瓦盆一瓦盆的魚蝦蛤蜊扇貝蜆子,流水一般地擺了上去,直到盤子摞著盤子、瓦盆摞著瓦盆才算停止。

  ??最難得的是,最後還上端來了一大瓦盆混雜了許多小海鮮一起煮熟的大米粥。

  ??而俞亮泰這個石城島上的“地主”,在請楊振坐了主位的同時,也不失時機地向楊振介紹著這個小院的來曆,同時也安排了楊振等人在石城島上的下榻之所。

  ??麵對俞亮泰的介紹,楊振點了點了頭,沒有多說什麽,倒是轉眼看見八仙桌上的各種海鮮,立刻指著笑道:

  ??“俗話說得好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們靠著大海有魚吃,靠著朝人有米吃,想要做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並不難嘛!

  ??“我原本還在擔心,叫你們接納了過多的移民屯戶以後,會使得營中兵馬糧草短缺,無以為食。現在看來,倒是我多慮了!”

  ??“不,不,不,別,別,別,都督有所不知,海貨這種東西吃一時可以,可吃多了也扛不住。卑職這段時間以來,最盼望的,就是能吃上在都督身邊時常吃的雜合麵大餅子!”

  ??聽見楊振打趣,俞亮泰連忙笑著回答,同時也變著法子地向楊振表明自己的忠心不二,同時也向楊振報告了墾荒種薯的進展。

  ??“移民上島安置之初,卑職也叫他們不要等著救濟,不要光靠救濟,要自己動手從海裏討一口吃食,目前吃的暫時沒有問題,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至於長久之計麽,還是得靠都督叫人送來東路各島的薯種,有了薯種,就有了糧食,有了足夠的糧食,卑職等才能在海上長久立足。這才是足食足兵的正道啊!

  ??“目前東路轄內十三個島屯上的墾荒種薯大事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之中,早先分得屯戶分得薯種的島上已經完成了引種,恰巧最近雨水頗豐,移栽的種苗成活良好。就石城島屯和王家島屯的情況來看,長勢相當不錯。”

  ??聽了俞亮泰的介紹,楊振不住點頭,而緊接著祖克勇等人也分別報告了北到莊河堡前屯南到紅嘴堡屯的墾荒種薯情況。

  ??就在他們的介紹當中,楊振一行人落座就餐,風卷殘雲般地解決了晚飯的問題,隨後在楊振的提議之下,眾人移坐到小院之中說話。

  ??時值六月上旬,天氣開始日益暑熱,海島上的夜風夾雜著海腥味吹過院落,在驅散了島上蚊蟲之害的同時,也使院中人倍感涼爽舒適。

  ??祖克勇、俞亮泰、張臣、仇震海幾個人在初夏的夜裏,一邊圍坐在院中乘涼,一邊談著話,議論著楊振接下來的可能安排。

  ??“這個,都督這次親自率軍北來,想必不光是沿途考察東路屯墾與番薯種植的事情,不光是送新來的三屯移民,前來東路交接安置吧!”

  ??眾人來到院中,說了會兒話,眼看夜色漸深,東路協守總兵祖克勇終於有點沉不住氣地開口問道。

  ??他這麽一問,其他在扯閑篇的幾個人也都停止了交談,把目光集中到了楊振的身上。

  ??“嗬嗬,當然。東路屯墾與番薯種植事務,有了祖兄弟你和俞兄弟負責,我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我既然帶火槍營來了,當然不是單純為了此事。”

  ??楊振這次前往東路的前線來,當然有沿途考察屯墾與番薯種植事務的考量。

  ??隻是祖克勇這麽問了,楊振當然不能那麽說。

  ??一旦那麽說了,未免顯得自己對東路的將領們有點不信任。

  ??“那麽,敢問都督,可是有在東路這邊與滿韃子駐守鎮江堡以及寬奠五堡一線的軍隊開戰的打算?”

  ??“在東路這邊與滿韃子軍隊開戰?沒有,至少暫時並沒有這樣的打算!”

  ??祖克勇接連拋出來的問題,問得楊振有點意外。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