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二章 重炮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1-05-30 09:46      字數:3381
  抵達金州城外龍王廟船廠的第二天,楊振在許天寵等將領的陪同之下,去了一趟金州城以及金州城以東的大黑山和金州城以南的南關嶺,然後便對隨船運到了金州灣的重炮做了新的分配。

  楊振在浮渡河南岸觀馬山的伏擊戰當中,繳獲了六十一門重型紅夷大炮,即滿韃子所謂的天佑助威大將軍重炮。

  天佑助威大將軍,是滿韃子的叫法,如今它們落到楊振的手裏,自然不能再叫天佑助威大將軍了。

  於是,這些滿韃子仿製的重型紅夷大炮,在楊振的軍中便又恢複了它們原來的叫法,又叫紅夷大炮了。

  等到這些重炮通過海路被運送到北汛口以後,得知消息的金海北路協守總兵呂品奇、金海中路協守總兵許天寵以及南路協守總兵張得貴,全都向楊振開了口。

  他們都希望能夠分得這些重炮的一部分,可以部署在複州城、金州城、旅順口及其外圍的險要之處。

  眼見其他幾路總兵開了,金海西路協守總兵袁進以及襄平伯沈誌祥,也向楊振開口調用一些重炮。

  袁進是希望能夠執行楊振之前提出過的炮船計劃,將新得的重炮裝載一部分上船,增加水師炮船的威力。

  而沈誌祥則是希望,能夠在龍王廟船廠的附近,依山就勢,修建炮台,從而保證船廠的安全。

  然而,與這些總兵大將們的想法截然相反的是,楊振直領的征東先遣軍炮兵營參將楊珅,則向楊振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建議和設想。

  楊珅建議將這些重炮集中起來使用,從而為征東先遣軍,同時也是為金海鎮,建立一個強大的重炮營。

  楊振所部兵馬,去歲在遼西的東官溝臥牛溝伏擊戰之中,已經繳獲了二十二門滿韃子鑄造的重型紅夷大炮。

  這一次,又繳獲到了六十一門,如果把這些重炮全部集中起來使用的話,那麽金海鎮下將會立刻出現一支其規模超過滿韃子任何一旗的重炮隊伍。

  對於楊珅希望接管這些重炮,組建一個大重炮營的設想和提議,楊振當然是極為讚同並且讚賞的。

  在他眼裏,重炮紅夷大炮也好,中小型火炮也好,隻有集中起來,統一使用,才能夠發揮出它們最大的威力,才能體現出它們最大的價值。

  畢竟,這個時代的火炮,並沒有多少的精準度,一旦化整為零,分散使用,那就沒什麽太大的價值了。

  所以,楊振的心中,十分讚成楊珅的提議,完全傾向於隻將繳獲帶回的數百門中小型火炮分發下去,然後以這些十分珍貴的重型紅夷大炮為主,建立一個上規模的重炮營。

  但是,麵對呂品奇、許天寵、張得貴以及袁進、沈誌祥等人的熱切期待,楊振卻又不好給他們潑冷水。

  畢竟,類似天佑助威大將軍這樣的重型大炮,對於守城作戰來說,意義非凡。

  如果複州城和金州城等處的城頭上有了與滿韃子同款的重型紅夷大炮,那麽滿韃子一方重炮的威力將大打折扣。

  因為同樣的重型火炮,一旦部署在了高達數丈的城頭上,一旦用上了金海鎮的彈藥廠生產製造的火藥,其射程和威力將遠遠超過滿韃子一方。

  這樣一來,滿韃子重炮對城牆的威脅將大為降低,那麽守城一方守住城池的幾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因為除了使用大批重炮和收買內奸之外,滿韃子軍隊對攻克堅城,根本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對於滿韃子在攻城作戰方麵的這個特點,楊振知道,楊振手下的各路總兵大將,如今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也因此,他們對於分得一些重炮,用來協助守城的願望,也就格外的強烈。

  同樣因為這一點,他們對於楊珅提出的由先遣軍炮兵營集中統一使用重炮的提議,就十分不滿,紛紛指出了統一使用重炮的弊端。

  比如,重炮過於沉重,更適合守城,而不適合長途運送。

  再比如,楊珅炮兵營的火炮已經足夠多,而其他各路兵馬卻沒有一門重炮,等等。

  麵對這樣的情況,楊振隻好選擇折中處置,不僅將楊珅之前帶往複州軍前的六十門衝天炮,留給了北路,而且答應從繳獲的重型紅夷大炮中拿出一部分,分給複州團營和金州團營使用。

  就在這次離開複州城之前,楊振已經讓負責掌管那些重炮的楊珅,向北路協守總兵官呂品奇及其指揮的複州團營移交了十一門。

  剩下的五十門重炮,沒有明確歸屬,仍舊由袁進的船隊走海路帶到了金州灣內。

  而楊振在許天寵等人的陪同下實地勘察金州團營的防務,目的也是要親眼看一看,應當分配給金州團營多少門重炮以及這些重炮應當部署在何地。

  這麽走了一圈,看了一圈之後,當天下午,楊振做出了決定,將剩下的五十門重炮當中的十門拿出來分給金州團營。

  其中,六門部署在金州城上,兩門部署在金州城東南不遠的大黑山墩台之上,另外兩門則部署在卡著南北驛路脖子的南關嶺上。

  在大黑山墩台部署兩門大射程的重型紅夷大炮,可以跟金州城的東門與南門形成掎角之勢,並讓來攻的敵軍無法在東門或者南門外立足紮營。

  與此同時,金州城的北麵與西麵不遠處又皆是海岸,金海鎮的水師隨時可以靠岸,攻擊來犯的敵軍,敵軍仍舊無法在那裏安營紮寨。

  如此一來,隻要金州城頭和城東南的大黑山上部署了兵馬重炮,金州城就將穩如泰山。

  至於在南關嶺上部署重炮,純粹是因為楊振想要一個雙保險,為了防備滿韃子不攻金州城,直接以騎兵繞城南下。

  事實上,南關嶺上有了劉萬忠的五屯營分守各個大小隘口穀地,滿韃子光靠騎兵,根本衝不過去。

  這個南關嶺東西兩側皆臨海,西側一端突入海中又稱南關島,其東側不遠就是驛道,而其上麵則有一個曾經隸屬金州衛的南關島墩堡。

  劉萬忠分得了南關嶺作為駐屯地以後,就將自己的五屯營中軍都司所在地,設在了這個南關島堡中,就守在從金州城南下旅順口的官道驛路一側。

  楊振分給了劉萬忠兩門重型紅夷大炮,也是為了發揮他和他的五屯營麾下善於使炮的優勢,好叫南關嶺上的這個驛道隘口萬無一失。

  好在南關嶺上的五屯營,也是隸屬於金州團營的一個營頭,並且扼守其戰略後路,地位也很重要,因此對於楊振的這麽一番安排,許天寵也說不出什麽意見來。

  經過楊振這麽一番分配以後,此次繳獲而來的六十一門重炮,就隻剩下四十門了。

  對於剩下的四十門重炮,楊振沒有再繼續細分下去,而是全部交給了楊珅的炮兵營,叫他集中起來,統一指揮使用。

  至於袁進想要裝備一批重型炮船的訴求,以及襄平伯沈誌祥想要在龍王廟一帶建立炮台,護衛船廠的訴求,楊振也沒有完全置之不理。

  畢竟,建造炮船,尤其是建造裝備了重型火炮的炮船,是楊振率先提出來的主張,同時也是將來金海鎮打造強大水師的既定目標。

  現在,袁進提出來要裝備一些重型炮船,也算是在執行楊振的既定戰略,楊振也沒有理由反對。

  但是在楊振的布局之中,袁進的金海西路水師活動的區域,主要在渤海遼東灣內。

  他們目前所擔負的任務,其實主要是渤海遼東灣內的海路運輸任務,比如說運輸各部兵馬,運輸糧草物資,運輸軍械輜重等等。

  而當前的遼東灣內,並沒有其他的水師力量存在。

  就此而言,袁進所領金海西路水師現有的船隻裝備,至少眼下是夠用的。

  也因此,在目前金海鎮重炮數量非常有限的情況之下,楊振當然不會優先將其裝備到袁進的金海西路水師之中。

  雖然袁進想要獲得重炮的願望,暫時沒有得到滿足,但是楊振卻也給了他其他方麵的補償。

  楊振讓他從這一戰俘虜回來的正藍旗漢軍和正紅旗漢軍二韃子裏麵,優先挑選一個哨的青壯人馬,編入他的軍中,以彌補其麾下在西屏山上的嚴重減員。

  同時,楊振也向他承諾,金州龍王廟船廠下一批建成下水的一百料船和二百料船裏,有他的一份。

  至於這一份到底是多少艘一百料船多少條二百料船,楊振沒有明說,但是深知楊振一諾千金、言出必踐之作風的袁進,立刻就高高興興地領命了。

  當然了,對於自己的舅丈襄平伯沈誌祥提出來的訴求,楊振自然也不能置之不理。

  楊振在分派了重炮的配屬之後,也給了他一個承諾,承諾會盡快給龍王廟船廠,調撥一批旅順北城鑄炮廠新造的衝天炮布防。

  崇禎十三年三月十三日午後,楊振剛在金州城內敲定了重炮的最終分配,就十分意外地見到了從旅順口趕來送信的李吉。

  “都督,昨天夜裏方諮議過海回了旅順口,還為都督帶來了一些登州來的客人!今日一早,張總管征得伯夫人同意,叫卑職快馬北上報信,並請示都督何時返回!”

  李吉打著金海總鎮府的旗號北上報信,原本是要趕去複州城的,但是行至南關嶺,即聽聞楊振已經南下,大喜過望之餘,連忙快馬來了金州城,見了楊振立刻稟報了帶來的消息。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