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四章 抱負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1-05-20 08:42      字數:3571
  黃台吉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出了自己對多爾袞的處置,但是他的話音剛落,就立刻招來了他現在最仰賴的內三院三個大學士的一致反對。

  “不可啊皇上!”

  “皇上不可啊!”

  “萬萬不可啊!”

  希福、剛林與範文程三人,都是黃台吉從各旗當中拔擢起來的儒雅文學之士。

  這幾個人,原本出身低微,又沒什麽勇力,他們在原來所屬的旗下備受冷落,完全是因為受到了黃台吉的賞識器重,才擁有了今日的地位。

  所以,他們這些人是黃台吉在大清國上層之中最為堅定的支持者,一貫支持黃台吉改革八旗並列的舊製,一貫支持黃台吉加強其君權皇權。

  即使今時今日,黃台吉因為中風而變成了這個樣子,他們依然在盡心盡力地幫著黃台吉謀劃著一切。

  但是此刻,他們幾個一聽見黃台吉想要借機治罪多爾袞,一舉搞臭多爾袞,消除多爾袞可能搶班奪權的隱患,全都急了。

  他們幾個並不是不想消除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這個隱患,而是他們覺得眼下的時機並不成熟。

  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這麽打壓多爾袞,極有可能激起八旗的內亂,對於眼下的大清國來說,十分不利。

  “為何——為何不可?朕命他多爾袞,統率大軍,前去征剿金海鎮,給他兵馬,給他糧草,給他重炮,但他,勞師糜餉,損兵折將,難道不該問罪,難道不該處罰?!”

  黃台吉聽見他所仰賴的三位大學士,全都反對他的決定,當即掙紮著在炕上坐了起來。

  黃台吉那張因中風變形而顯得有些詭異的臉上陰雲密布,盯著跪在地上的三人,咬著後槽牙,陰惻惻地問道。

  與此同時,他的目光也在三人身上逡巡來去,最後落在了資格最老的內弘文院大學士赫舍裏希福身上。

  “希福,你來說!”

  赫舍裏希福,是一個長著冬瓜臉的五六十歲的幹瘦老頭,看起來不怎麽起眼,仿佛一陣風就能把他吹走。

  但他卻曾被黃台吉賜號巴克什,算是現在的大清國裏通曉滿、蒙、漢三種語言文字以及各種典章故事的博學之士,因此也是較早被黃台吉籠絡到自己身邊的智謀之士。

  赫舍裏希福被點了名,跪在地上,抬頭看了一眼黃台吉,掃了一眼侍立在房中的三個娘娘,最後垂首說道

  “和碩睿親王奉旨征剿南朝金海鎮,勞師糜餉,無功而返,撤軍路上遭遇伏擊,折損了饒餘郡王所領正藍旗人馬,折損了恭順王孔有德隨軍征調的大批重炮火器,確有其不可推卸之罪責。

  “然而我大清國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且和碩睿親王先前多有戰功,在軍中威望素著,這一次後方遇襲,倉皇撤軍,其後路雖然有失,但是兩白旗與鑲藍旗畢竟全師而回。

  “若因後路一次失利,皇上驟然處置過重,恐傷了八旗將士進取之心,傷了睿親王、英親王與兩白旗上下之心啊!”

  赫舍裏希福不想把話說的太明白,但是他話裏話外的意思,其實也已經很明確了。

  其一,多爾袞勞師糜餉,損兵折將,當然是應該處罰他的。

  其二,多爾袞威望太高,深得兩白旗軍心,處罰不能過重。

  這是希福的話裏說出來的明麵上的意思,立場中立,不偏不倚,黃台吉當然聽出來了。

  但是,希福沒說出來的那個暗地裏的意思,黃台吉也聽出來了。

  希福暗地裏的意思是,兩白旗這回沒什麽損失,多爾袞兄弟的實力依然強勁,若是驟然處置失當,恐多爾袞與阿濟格兄弟及其所領兩白旗將士軍心不服。

  眼下多爾袞兄弟兩個又不在盛京城裏,而是領重兵在外,一個處置不好,就可能激起難以預料的後果。

  黃台吉聽了希福的話,雖然依舊臉色陰沉,但先前窩在心裏的火氣,終於在經過了一番利害得失的算計之後,漸漸消散開去,整個人安靜了下來。

  黃台吉雖然嘴歪眼斜,半身不遂,而且經常出現頭暈目眩,意識模糊的狀況,可當他清醒的時候,其心智並未受到什麽影響,甚至有時變得還更加敏銳和縝密了。

  “是啊皇上,去歲遼西一戰,我大清和碩禮親王、和碩肅親王、和碩豫親王——盡皆隕落,此一戰,饒餘郡王又不幸下落不明,凶多吉少。

  “若此時皇上再重處睿親王,奪其爵位,則此一戰相當於損了我大清兩個戰功赫赫的名王,結果,怕是親者痛仇者快啊!”

  黃台吉正在猶豫不決之際,內國史院大學士剛林,緊跟在赫舍裏希福的後麵說話了。

  而他的這些話一說出來,黃台吉原本悄然平息的怒火,嗖的一下子就又上來了,當下勃然色變,手一抬,就要指著剛林嗬斥。

  然而,就在他即將大罵出口的時候,跪在一邊的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程見狀,搶先一步叩首說道

  “皇上,臣有話說!”

  “你說!”

  剛林方才所說,雖是事實,但是並不合黃台吉的心意,也讓黃台吉的心中極為不喜。

  黃台吉正要開口嗬斥他,卻見一貫頗能領會自己心意的範文程張了口,於是硬生生收住了澎湃的怒氣,想先聽聽範文程的話再說。

  “皇上,奴才報效我大清、報效我皇上的一顆拳拳之心,想我皇上英明天縱,必然能夠明察其赤誠。”

  範文程是黃台吉一手提拔起來的,可以說,沒有黃台吉對遼東漢人知識分子的重視,絕對沒有他的現在。

  與此相應的是,黃台吉對範文程也是一向賞識有加,在對待明朝的許多戰略問題上幾乎言聽計從,十分信任。

  可是即便如此,麵對如今脾氣古怪喜怒無常的黃台吉,就連範文程也不得不小心謹慎一點了,在說出自己的建議之前,先表了一番忠心,好叫黃台吉得知,自己所說的話,是為大清好,是為黃台吉好,而不是為了向多爾袞兄弟示好。

  隻見他說完了,叩首在地上,不言也不動,隻等黃台吉給他個回答。

  “沒錯,對你,範文程,還有你們,朕,豈能不放心?你,說吧!”

  俯首跪在地上的範文程,聽見黃台吉這麽說,當即鬆了一口氣,然後直起身,低著頭,說道

  “奴才聽說,遼西那邊也有了新的變化,祖大壽的外甥,祖氏軍中新秀將領吳三桂,已經率軍進駐了義州城,而且正在重修義州城,不知他們眼下進展如何了?”

  站在黃台吉的立場上,範文程當然堅定地支持黃台吉,收拾掉已經隱隱威脅到大清國皇權一統的多爾袞兄弟。

  但是,作為一個漢奸文人,他最大的抱負,並不滿足於維護黃台吉個人在大清國內的皇權一統。

  他的最大抱負,是輔佐大清國的主子,南下中原,混一宇內,一方麵成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人理想,一方麵也洗脫掉自己投靠異族之後注定要背在身上的漢奸罵名。

  在他看來,隻要輔佐大清國的皇上南下中原,征服了關裏河山,關裏的文人百姓,就會跟自己一樣。

  到那時,大家伺候一個主子,彼此都一樣,誰也別說誰,哪還有什麽漢奸不漢奸的呢?

  所以,當他警覺到黃台吉的做法,有可能造成內耗,有可能損害到大清國的實力之時,他本能地就想阻止。

  他想這樣做,既非單純地要替多爾袞兄弟說話,也非單純地為了維護黃台吉的大清國皇權地位,而是為了實現他自己隱藏在心中的所謂文人抱負。

  正是從這一點出發,他不希望大清國的上層發生內訌,甚至發生內鬥,內亂。

  就此而言,他這個內秘書院大學士與內國史院大學士剛林、內弘文院大學士希福,是一樣的。

  但是,希福和剛林這樣的人,要麽是把目光瞄準了遼東半島南端的金海鎮,要麽是把目光緊盯在了八旗內部尤其是盛京城中,唯獨沒有去關注遼西明軍的動向。

  而這一點,正是範文程的“高明”之處。

  隻此一句話,範文程就讓黃台吉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的大清國如今兩麵受敵的形勢,同時也立刻認識到了在這個時候穩定大清國內部、穩定八旗上層的重要程度。

  黃台吉聽了範文程的問話,並沒有回答,而是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最後點了點頭,對他說道

  “祖大壽與朕,當年,在大淩河城外,有過約定,直到今天,朕仍堅守前約。祖大壽其人,雖有反複,未曾來投,但朕相信,有了前約,其人必不會再忠於南朝。

  “而其兄弟子侄輩中,也有多人,在朕這裏,高官得做,厚祿得享,朕若欲假手南朝,將他拿下,簡直易如反掌。所以,遼西祖氏諸將所統之軍,當不足為慮!”

  說到這裏,黃台吉突然神色一變,那一隻尚能活動自如的手,握拳猛捶大炕,發出“咚”的一聲,然後狠狠說道

  “而今南朝駐遼西諸將,盡是,土雞瓦犬之輩罷了,皆不足慮。朕以為,南朝諸將之中,唯一可慮者,就在金海鎮,即楊振其人也!金海鎮一日不滅,朕,即一日不能安枕!”

  說完了這些話,黃台吉喘著氣,歇息了一會兒,接著說道“朕,對他多爾袞,寄托了厚望,希望他,能夠洗心革麵,為朕分憂,做一個有擔當的賢王,然而,他讓朕失望了,他不僅,不能為朕分憂,反倒讓朕,更加擔憂!”

  範文程聽了黃台吉的這番話,當即叩首說道“古人雲,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皇上憂慮之處,正是奴才欲效力之處。

  “奴才非是為睿親王開脫說話,奴才方才仔細觀看了睿親王所上奏折,其中舉措,條分縷析,有理有據,奴才觀之,頗為可行。

  “皇上想要盡快剿滅金海鎮,除非禦駕親征,否則,使功不如使過,繼續把擔子壓在睿親王的身上,仍是上策!”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