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七章 牢城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1-03-12 07:24      字數:3261
  楊振領著眾人站在白玉山炮台上麵,目光從龍河注入海灣的河口上行,一路往西北方向眺望,看見距離河口處幾裏的山坳裏有一片建築群落,當即又問那是什麽地方。

  負責安置移防軍民的張得貴見問,笑著答道“回都督的話,那是龍河水師營,是當年黃龍黃總兵屯駐旅順口的時候其水師立營屯駐的舊地。

  “仇副將、俞都司、嚴省三他們所領南路水師及其部將家眷,這一回,就安置在龍河營一帶。那裏背山臨水,土地肥沃,端的是一個好所在。”

  旅順南城與旅順北城的格局一模一樣,城池比較狹小,容納不了太多的人馬。

  楊振就是想把所有的部將家眷集中到城中旅順南城當中居住,眼下也做不到了。

  所以,當下他聽了張得貴這話,他也隻能點頭認可,直說他這個安排不錯。

  “至於南路水師的大小戰船,將來就駐泊在龍河口以西的旅順西港之內,那裏西麵是老鐵山,南麵是雞冠山,東邊是老虎尾,群山環抱,無風無浪,正是一處天賜的良港!”

  張得貴見楊振點頭,當即便把這幾天來他們接收安頓移防人馬的情況,一一向楊振做了報告。

  楊振這次移防第一梯隊帶來的人馬物資餉械,屬於原來鬆山製鐵所和彈藥廠的人馬物資,自然安排到了已有了城垣保護的旅順北城。

  跟隨前來的呂品奇所部的家眷人口不少,但旅順南城裏沒有多餘地方,除了呂品奇自己的家眷人口,在南城內安排了府邸以外,其他隨遷人馬則安置到了老鐵山與西雞冠山之間一個山坳內的大片廢棄營地。

  那裏原是錦州中左所鐵山墩的屯所,墩下廢棄營房一大片,還有不知名的小河一條,東流注入旅順口內的海灣,小河兩岸皆可墾種,足以安置隨行家眷。

  至於隨船運送過來的大批糧草物資,則就近安置到了白玉山下龍河左岸原來的旅順遞運所倉場,也方便今後走海路往金州城和複州城輸送。

  隨船運來的原鬆山製鐵所在最近三個月內新鑄的一百二十門大口徑衝天炮,以及與每門炮匹配的一個基數的發射藥包與開花彈,則就地移交給了楊珅統帶的炮兵營。

  就在這幾天的時間內,已經分別部署到了白玉山、黃金山、西雞冠山、東雞冠山、老鐵山、龍河營等炮台之上。

  一百二十門新鑄的衝天炮,聽起來頗為不少,可是運來旅順口以後分派出去,每個險要關隘之處,充其量也就分得二十門而已。

  巡視完旅順北城和新改名的白玉山大營以後,接下來的兩天內,楊振又領著旅順南城內的幾個幹將張得貴、張臣、楊珅,馬不停蹄實地查勘了旅順口周邊的幾個營地。

  什麽三澗堡,什麽雙島灣,什麽鐵山墩,西雞冠山,黃金山、龍王塘,逐個跑了一遍,對整個旅順口周邊的防務,總算是心裏有了底數。

  尤其在視察三澗堡的時候,楊振帶著襄平伯沈誌祥一起,接見了在這一帶監押著一幫子滿韃子老弱以及他們的包衣奴工挖礦燒窯的前續順公兵將領吳朝佐、金光裕、張彥弘。

  楊振為了表示自己不計前嫌,今後會重用他們,當場下令,將從複州城、金州城、旅順口山地俘虜的滿韃子男女老弱及其包衣奴才們四千多人,一分為三,統編為了三個牢城營,由他們各率所部分領。

  當初楊振奪取複州城以後,麾下各部官軍在城中殺掠過甚,闔城滿韃子人口及其包衣奴才,隻剩下數百人。

  事情過後,把剩下的這些人全殺了吧,也沒有什麽必要,畢竟當時軍中正缺少人力。

  可是留著他們在複州城內吧,又擔心他們心懷故主,在滿韃子大軍南下攻城的時候作亂。

  於是當張得貴他們抵達旅順口以後,李祿就把這些人全部遣送出複州城,押送到旅順口一帶來整修城防當做苦力使用了。

  再後來,金州城、旅順南城裏識別出出來的滿韃子俘虜及其包衣奴才們,也統一做了類似處理,統一交給了張得貴這個協理營務處的總辦管理。

  然而當時張得貴的手裏,根本沒有什麽兵馬可以分出來看管這些人,所以隻好求助於楊振的這個便宜舅丈沈誌祥出麵,由沈誌祥麾下的幾個部將來看押編管。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袁進、仇震海等人建言張得貴,將沈誌祥麾下心腹前續順兵部將趁機調出旅順口的謀劃。

  而這一點,也正是楊振想要在不動聲色之中補救一下的地方。

  吳朝佐、金光裕、張彥弘,在原本的曆史上,都是東江鎮出身的難得的悍將。

  雖然在原本的曆史上他們最終效力於滿清,但是現在既然歸附了自己,自己就要盡可能地將他們收為己用。

  這些人,既然能在東江鎮敗亡以後在海島上堅持作戰到崇禎十一年,就已經說明他們與三順王之流不同。

  這幾個人,原本都是東江總兵沈世魁的心腹手下,沈世魁死了以後,這些人便轉而依附擁戴沈世魁的從子沈誌祥。

  可惜的是大明朝的朝堂不承認沈誌祥的地位,這才讓他們與大明朝反目成仇。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並沒有因此轉而投降了滿韃子,相反,他們仍舊打著為沈世魁複仇的旗號,在遼東半島的外海上堅持與滿韃子作戰。

  直到崇禎十一年,他們跟著沈誌祥在海島上斷了糧草,實在無以為生,才跟著沈誌祥棄了島嶼,上了岸,投降了滿韃乞食。

  而與此相應的是,沈誌祥靠著帶上岸的這些部將兵馬得到了續順公的封爵,可是他們這些人,並沒有什麽爵位。

  隻不過是得到了統領原有人馬的世職,而這個世職,也隻是世領麾下牛錄而已,也就是世職牛錄章京。

  當然了,這個結果跟他們上岸投降時每個人所領的人馬實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時沈誌祥帶上岸的人馬總共也就三千人上下,其中許天寵所部占了將近一半,所以許天寵得到的世職,就比其他人高了一些,是個世職的甲喇章京。

  而沈誌祥所部的其他將領,雖然副將、參將、遊擊、守備一堆,可是各自所領的人馬卻少得可憐。

  而且,其中有不少副將、參將、遊擊和守備等將佐官弁,有些是當年沈世魁拿著自己的征虜前將軍總兵官敕印自行任命的,有些是沈誌祥自封東江鎮總兵官以後任命的,根本上不了台麵做不得數。

  比如三人之中,在以前東江鎮的時候職務最高的吳朝佐,他的所謂副將職務,就是沈誌祥自封東江鎮總兵官以後為了籠絡他自行任命的。

  事實上,他的部下,在上岸投降滿韃後,隻被編為了一個牛錄。

  而且其其麾下,老少病殘都算上,也隻夠一個牛錄。

  至於金光裕、張彥弘皆是如此,跟著沈誌祥投降了滿韃子以後,麾下兵要麽連一個牛錄都不夠,要麽老弱病殘加一起隻夠一個牛錄的,就全被授予了世職牛錄章京。

  楊振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便覺得應當利用崇禎皇帝頒賜的吏部兵部空劄公函,任用他們,爭取將他們拉到自己的陣營裏邊效力。

  也因此,楊振在襄平伯沈誌祥、南路協守總兵官兼總鎮府協理營務處總管張得貴等人的陪同下,親赴三澗堡,親自任命了吳朝佐率所部兵馬為金海鎮旅順牢城營副將。

  同時,楊振任命金光裕率所部兵為金海鎮金州牢城營參將,任命張彥弘率所部兵為複州牢城營參將。

  三個牢城營,統歸旅順牢城營副將吳朝佐統帶,由金海總鎮府協理營務處節製指揮。

  他們這些人原有的部眾官弁,自然一下子雞犬升天,也都跟著轉為了監管所屬牢城營的都司、守備、千總以及把總官了。

  隻是苦了那些在複州、金州以及旅順被俘而未死的滿韃子及其包衣奴才們,他們注定了將永遠在牢城營裏麵不死不休地去服各種苦役,去做各種苦工。

  比如從事築城,對遼東半島南端大量沿海廢棄堡壘的重新整修。

  再比如從事采礦,遼東半島南端雖然沒有什麽好的鐵礦,可是卻有大量石灰石礦,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苦力。

  此外再比如在石灰窯裏燒石灰,或者被派到冶煉廠裏去煉鉛,或者以人力收取硫磺。

  這些事情對人的健康影響較大,楊振當然不會讓自己手下的戰兵去做。

  最後,就隻有讓這些被編入牢城營裏的滿韃子老弱俘虜以及曾經為這些滿韃子服務的各種包衣奴才們去幹了,直到他們贖罪到死亡。

  除非有一天,他們能憑借自己的貢獻,或者憑借自己的才能,而被自己牢城營的上官所看重,他們才能剪掉頭上的辮子,然後脫離牢城營的苦海。

  楊振想要讓這些人頭頂上的金錢鼠尾,成為他們地位低賤,隻能苟活於牢城營的標誌。

  從而告誡並警示全軍以及將來會到金海鎮下應募屯墾的所有百姓,金錢鼠尾是醜陋、低賤的象征。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