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零章 相商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1-02-23 08:47      字數:3417
  洪承疇抬眼看見楊振返回來了,當即點了點頭,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茶水,然後放下茶碗,對楊振笑著說道:

  “嗬嗬,寧遠城乃是金海伯當初任職之地,想必親朋故舊不少,且眼下時辰尚早,怎麽不去會一會親朋故舊之人呢?”

  楊振見洪承疇這麽問,當即哈哈一笑,說道:“親朋故舊?嗬嗬,看來督師大人還真是有所不知。若楊某有那些親朋故舊,想當初就不會以區區數百之兵,被派去為鬆山解圍了!”

  洪承疇聽見楊振這麽說,先是眯著眼,看了楊振一會兒,然後一笑,起身請了楊振坐下。

  “金海伯可是已經定下了渡海移防的日子?本部院聽說,陛下已經下旨督促過了。”

  盧誌德、褚憲章兩人各帶人馬,先後在寧遠城落腳,又從寧遠城出發,崇禎皇帝下旨督促楊振盡快移防的事情,當然早傳得沸沸揚揚。

  隻是洪承疇剛才還在問楊振何故沒有外出會友的問題,轉眼之間就把話題轉到了這個上麵,叫楊振一時有些接不住。

  “啊?是。已經請宮裏來的傳旨欽使回報陛下了,當前海上冰情嚴重,尚需一段時日才能行船。眼下初步定了驚蟄前後啟程。”

  洪承疇聽了這話,點了點頭,又冷場了。

  過了一會兒,他才又說道:“按理說,金海伯移防海東以後,即歸兵部直轄,本部院請金海伯前來寧遠議事,有點不合規矩,但是本部院初來寧遠,有許多事情需要交接辦理,不請金海伯辛苦一趟,卻又實在不行。望金海伯多多體諒!”

  “嗬嗬,督師大人客氣了,都是為天子效力,何來辛苦一說,督師大人有事,不妨對楊某直說!”

  洪承疇見楊振貌似頗好說話的樣子,當即哈哈一笑,說道:“本部院這次特意請金海伯到寧遠城來,的確是有幾件事情與金海伯見麵相商。——這其一嘛,就是鬆山城的防務。

  “之前天子的旨意,已經十分明確,即令金海伯移防旅順口以後,鬆山城的防務,也仍歸金海伯統攝。本部院對此的想法,你也明白,可是聖旨已下,本部院自當遵旨而行。”

  洪承疇本人當然是反對將鬆山城的防務仍舊交給楊振來統管的,畢竟楊振去了旅順口以後,與鬆山城隔著遼海,有各種不便。

  而且,鬆山城地位重要,他來了關外以後,也想派自己麾下大將前去駐紮守衛。

  在他看來,楊振本人去了旅順口以後,還要留一隻兵馬占著這個地方,實在太不合理。

  可是,崇禎皇帝出於對祖大壽及其遼東軍的忌憚和不信任,非要這麽安排,讓洪承疇不想接受也不行。

  楊振很明白洪承疇的想法,同時也能理解洪承疇此時的心情,但是他絕不會因此而鬆口,更不可能讓出鬆山城。

  因此,他聽見洪承疇說起這個問題,隻靜靜地看著他,一聲不吭。

  洪承疇見狀,接著說道:“本部院想知道的是,金海伯你離開鬆山以後,鬆山城將會交予何人之手?鬆山城能留多少兵馬?其人其部,又能否擔得起守衛鬆山的重任?”

  洪承疇接連問出的這些問題,也是楊振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楊振已經任命了祖克勇為金海東路協守總兵官,同時任命了呂品奇為金海北路協守總兵官,但是對於自己離開遼西以後,由誰出任鬆山團練總兵官,他卻一直沒有給出任命。

  他沒有給出任命,不是因為這個位置不重要,而是因為這個位置太重要,以至於讓他有點難以決斷。

  從資曆和威望的角度來說,適合留守鬆山的人選,是有數的。

  楊振部下已有的副將就那麽幾個人,其中祖克勇、呂品奇已經分別得到了協守總兵官的任命,剩下合適的人選就更少了。

  楊振倒是希望任命張得貴留守鬆山城,等自己離開後,就讓他出任鬆山團練總兵官。

  這個人資曆夠了,而且是楊振身邊老人,足以讓他放心。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但是,張得貴已經帶著大批隊伍物資遷往旅順口去了。

  而且,將來金海總鎮府協理營務處的事情,也需要有個忠誠可靠的人去牽頭負責。

  與此同時,那些遷往遼東半島去的製鐵所、彈藥廠、被服廠的複工複產,以及各種餉械糧儲、軍需物資的安置分配,也需要他這個最熟悉情況的人前去協調安排。

  所以短時間內,張得貴根本走不開。

  如果楊振非要等到移防事務全部安頓下來以後,等到遼東半島那邊的局勢全部穩定下來以後,再把張得貴派回到鬆山城出任鬆山團練總兵官,那就有點過了,容易寒了其他人的心。

  那麽楊振現在的麾下之中,除了張得貴以外,夠這個資格的還有兩個人物。

  一個是許天寵。

  另一個是夏成德。

  許天寵在前東江鎮的時候就是副將了。

  他跟著沈誌祥棄島上岸投降滿韃子以後,雖然沒有怎麽受到重用,隻得了一個正白旗漢軍甲喇章京的職務,但是這次反正過來以後,起碼得從副將算起,往上走一步吧。

  恐怕隻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將之收歸己用。

  再說了,沈誌祥在前東江鎮的時候隻是自稱總兵,說白了也就是一個副將,現在反正歸來了以後,楊振給他請了襄平伯的世爵,若是不能給許天寵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那就未免有點過於厚此薄彼了。

  楊振已經決定提拔許天寵,將他從沈誌祥的麾下徹底拉到自己這邊來,所以六個總兵空劄裏邊,已經包含了給他的那一個。

  但是,要把許天寵直接安排到鬆山城來當總兵,恐怕又不是那麽合適。

  一來,許天寵畢竟是剛剛反正歸來之人,有了投降滿韃的過往,到遼西來恐怕一時也不能服眾。

  二來,夏成德已經擺明了並不想移防到遼東半島上去,若把許天寵派過來當鬆山總兵,那等於是直接打夏成德的耳光。

  他們兩個人在鬆山城裏恐怕很難融洽相處,楊振一旦這麽做,等於是在鬆山城裏埋下了一個嚴重的隱患。

  這麽盤算下來的話,那就隻剩下夏成德這麽一個人選了。

  從資曆,到威望,再到他之前兩次守衛鬆山城的功勞來看,夏成德的確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

  夏成德之所以遲遲不明確表態要跟著楊振移防到遼東半島去,恐怕也是因為他本人已經存了這樣的念想,認為他自己是楊振離開以後鬆山團練總兵的不二人選。

  而呂品奇之所以突然下了決心要求跟著祖克勇一起去複州,恐怕也是推斷出來他自己一旦留在鬆山城,恐怕就當不上總兵官。

  按理說,從夏成德本人,到楊振麾下其他人,既然都已經有了這樣的預期或者說預判,楊振隻需要順水推舟就可以了,不需要這麽猶豫不決。

  但是讓楊振猶豫的,恰恰是夏成德這個人物。

  在原本的曆史上,在鬆錦大決戰的最後關頭,正是這個夏成德打開了他自己駐防的城門,獻出了鬆山城,使得鬆錦局勢徹底無可挽回。

  祖大壽在錦州開城投降,是在鬆山城破之後,而呂品奇在杏山開城投降,則是在錦州投降之後。

  整個連鎖反應的開頭,就在夏成德這裏。

  正是夏成德在鬆山開門投降,讓洪承疇本人以及洪承疇以下遼東大批文官武,大批人馬軍械,落入滿韃之手,致使關外局勢徹底無法挽回了。

  楊振曾經想過,一入鬆山就找機會把他幹掉,但是後來的形勢發展,又讓楊振根本無法下手。

  現在,夏成德已經成了楊振的部將,兒子夏舒也已經跟著張得貴押運物資到旅順口去了。

  楊振讓各部士卒墾荒,他也照辦了。

  楊振嚴查走漏消息,他也奉命查辦並殺了頂罪的部將。

  楊振讓他增修甕城,他也增修甕城了。

  楊振讓他改編隊伍,他也按照哨隊製度改編了。

  如今又在十月裏的鬆山保衛戰當中,負責防守西門西城,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在,楊振就是想處置他,也實在是找不到能夠服眾的理由。

  這讓楊振十分為難,不提拔他吧,說不過去,可是提拔他吧,想起他在原來曆史上的所作所為,心裏就有點犯膈應。

  “本部院知道,金海伯你剛剛回到鬆山城中,恐怕也未來得及招兵買馬擴充營伍。若是一時間可以留守鬆山的將士不足,本部院可以派一部人馬北上鬆山,助你協守。”

  洪承疇見楊振遲遲不回答自己的問題,知道他怕是沒有做出決定,於是便主動提議,願意派出一部人馬到鬆山城協防。

  說完這個話以後,他見楊振無動於衷,便繼續說道:“金海伯你也不要多想。本部院移駐寧遠城以後,曆數近年來滿韃進犯遼左之戰事,發現鬆山城確是關寧前麵一道至關重要之門戶,得失關乎全局,須臾大意不得。

  “以本部院觀之,鬆山若有失,則錦義必難存。而鬆錦若有失,則寧前必不保。如此一來,則滿韃可直抵關門矣。到那時,金海伯所言東攻西守之策,也將全盤落空。

  “若是鬆山城仍由金海伯你親自坐鎮,那本部院自然放心得很,人馬就是少一點,滿韃子也不能怎樣。但是金海伯你移防在即,若無一老成宿將率精銳之兵留守鬆山,本部院,實難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