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長興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0-11-25 23:32      字數:2987
  崇禎十二年十月十八日上午辰時,楊振拋開了鬆山城的各樣事務,帶著征東先遣營的大部人馬,帶著袁進、仇震海、俞亮泰、嚴省三的船隊,乘著凜冽的西風,揚帆起航,駛入遼東灣,往對岸長興島方向去了。

  而在他的後方,連夜寫好了奏報的監軍內臣楊朝進,也派出了身邊的人馬,帶著各樣通關文書,一大早就出城往南去了。

  楊振到京師獻俘的計劃,也頗符合楊朝進的心思,他到鬆山城擔任監軍內臣已經幾個月了,也需要搞出一些動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皇帝沒有看錯人。

  與楊朝進派出的信使同行南下的,還有鬆山總兵府諮議方光琛,以及楊振征東先遣營裏的守備官金士俊。

  方光琛沒有跟隨楊振出征,而是離開鬆山,返回寧遠城,當然是有原因的。

  一個是,楊振委托方光琛,向寧遠城的遼東巡撫方一藻,詳細報告征東先遣營連番大捷的情況,希望通過方一藻,說動兵部尚書陳新甲,請他促成楊振到京師獻俘的事情。

  另一個是,前不久的時候,滿韃子攻打寧遠城,寧遠團練總兵官金國鳳率部出戰,不幸戰死,出了這樣的事情,方一藻作為當時城中最高官員,怕是避免不了要跟著吃瓜落,需要提前準備應對之策。

  在原本的曆史上,方一藻的遼東巡撫一職,就是因為這個事情而被崇禎皇帝罷免,從而黯然倒台的。

  這一世,情況稍有不同,比如說,同屬方一藻麾下的鬆山總兵楊振,在寧遠總兵金國鳳死了以後,連著打了好幾個勝仗。

  但是,楊振所取得的這些勝利能不能改變方一藻在曆史上被奪官罷職的命運,卻也不太好說,端在於如何奔走請托了。

  有鑒於此,方光琛不僅要返回寧遠城,而且還要視情趕往京師去,替自己的父親方一藻奔走請托朝中要人。

  至於金士俊,那就不用說了,在確定了滿韃子已經撤軍之後,就已向楊振請了長假,要去寧遠城收斂金國鳳、金士傑父子遺體遺物,準備帶著其父其弟的靈柩歸葬宣府。

  對於這樣的事情,楊振當然完全讚同。

  沒能改變金國鳳的命運,讓他在感到遺憾的同時,又多少有一些內疚,麵對金士俊的請求,他當然不可能拒絕。

  所以,楊振不僅立刻準了金士俊的長假,而且還讓張得貴撥給了他一筆金銀物資車馬人手,叫他領著金國鳳當初留在鬆山城裏的那隊金家的家丁仆從,一起趕往寧遠處理善後事宜去了。

  至於鬆山後方諸般事務,楊振幹脆做了甩手掌櫃,離開之前也交代得明明白白——城池修繕事由夏成德負責,彈藥製造事由張得貴負責,乳峰崗及大小紅螺山防務則由祖克勇負責,三人若有大事不能決,則由監軍內臣楊朝進決之。

  而楊振自己,則率領大小船隻二百多條,各類人手三千餘名,於當日辰時,從鬆山外海出發啟程,在俞亮泰、俞海潮叔侄倆的引領之下,揚帆使舵,橫渡遼海,奔往東南方而去。

  海上行船,風浪顛簸,自是苦不堪言,但好在楊振等人,皆已不是一次、兩次經曆這種事情了,且知安全無虞,自能咬牙扛得住。

  卻說他們一行人在海上,順風航行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後,於次日上午巳時左右,終於抵達了複州灣長興島西北海麵。

  原本已經陰沉了多日的遼東灣兩岸,也在這一天十分難得地迎來了一個好天氣,晨霧一早就散了,到了巳時前後,日生暖意,陽光一時明媚起來。

  當楊振乘坐的覺華島水師頭號座船抵達的時候,俞亮泰、俞海潮叔侄兩個已經乘船前往長興島上打前站去了。

  楊振率領後隊抵達長興島西北海麵不久,臨近午時,俞氏叔侄二人便帶著許久未見的胡長海、高成友、胡大寶乘船趕來拜見。

  “卑職複州灣遊擊將軍胡長海,拜見都督!”

  “卑職金州灣守備高成友,拜見都督!”

  “卑職征東營蓋州灣守備胡大寶,拜見都督!”

  胡長海、高成友、胡大寶三個一登上楊振停泊在海上的座船,遠遠看見甲板上迎風肅立的楊振,就連忙小步趨前,迅速來到距離楊振幾步遠的地方跪倒拜見。

  僅僅時隔半年左右,眾人再見麵,形勢卻已經大不同於往日了,胡長海、高成友、胡大寶等人,在楊振的麵前,已經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本錢。

  楊振若是不來支援他們,他們很可能在這一帶撐不過這個冬天。

  也因此,楊振曾經拿來招攬他們,卻被他們棄之如敝履的朝廷官爵名號,如今被他們撿了起來,開始視若珍寶了。

  尤其是胡長海、高成友兩個人,朝廷給他們的兵部官告還沒有下來,但是他們在楊振的麵前,已經開始按照楊振對他們許諾的身份自稱卑職了。

  胡長海按照當初楊振給他的許諾,自稱複州灣遊擊將軍。

  而高成友則按照楊振當初給他的許諾,自稱金州灣守備。

  隻是他們二人,自知並沒有拿到朝廷兵部的官告文書,底氣並不是那麽充足,跪在楊振麵前自報了身份見禮之後,即不住地觀察楊振的臉色。

  好在楊振有誌於要在這一帶長久立足,所以招攬和拉攏他們的心思並未發生改變。

  當下,楊振見胡長海、高成友等人親自登船拜見行禮,並且一見麵就衝自己俯首跪地自稱卑職,心中也是高興,笑著對他們說道:

  “欸,都是自家人了,何必如此見外?請起,請起,快快請起!”

  楊振一邊說著話,一邊上前去,將他們一一扶起。

  胡長海、高成友二人見楊振如此,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當即起了身,一起對楊振抱拳說道:

  “都督一諾千金,言出必行,令我等無比心服,從今後,我胡長海(我高成友),願率手下弟兄,奉都督為主,赴湯蹈火,誓死追隨!”

  一個多月以前,胡長海、高成友兩個人就已經通過俞海潮,向楊振表達了歸附投效的意思,但是畢竟沒有當麵表示。

  如今楊振親自率部來到了長興島外的海上,與他們直接見了麵,他們兩個自然要當麵當眾發誓效忠。

  略帶儀式感的見麵結束之後,胡長海、高成友、胡大寶等人,即陪著楊振一行,靠岸入港,泊船登島,來到了胡長海在長興島上的營寨。

  長興島是一個近似於長方形的大島,大體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西兩端最長達五六十裏,南北兩邊最寬也有二十來裏,麵積頗為不小。

  島上地勢,東北方較高,西南方較低,東北環海礁石林立,易守難攻,西南環海灘塗遍布,物產豐富。

  整座島嶼從東北到西南,山嶺起伏,幾乎貫穿全島,山間多小塊平原,土層深厚,適宜耕種。島上森林茂盛,有淡水河流,可以駐紮一定規模的軍隊,並長久立足。

  胡長海、高成友等人原本分散盤踞在不同的海島之上,但是為了應對滿韃子的清剿,為了不被各個擊破,如今他們共同駐紮在長興島上。

  胡長海率部紮營在北,高成友率部紮營在南,全都位於長興島的東側,背依山勢,麵朝複州與金州之間的海岸。

  他們與對麵半島南端的海岸之間,隻隔著一道南北走向的狹長海灣,海灣南北很長,但東西兩邊的寬度卻不過數裏而已。

  平時,這道海灣自是一道天險,沒有大批戰船的話,根本無法逾越,可是到了冬季,一旦結了冰,滿韃子的馬步軍即可踏冰登島。

  以前,他們隻是海盜,分散隱匿在這些島嶼之中,一邊打漁耕種為生,一邊劫掠過往的船隻,並沒有引起滿韃子的注意。

  彼時,他們不去襲擊滿韃子,而滿韃子也顧不上去清剿他們,雙方之間,可謂是井水不犯河水,這讓他們得以在這些海島上生存了下來,渡過了一個又一個冬天。

  但是現在,情況卻不同了,他們跟著楊振,打破過許官堡,打破過熊嶽城,打破過蓋州城,已然引起了滿韃子的高度警惕。

  如果楊振這次不來支援他們,他們在長興島上恐怕就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那麽,屆時擺在他們麵前的,或許就隻剩下一條路了,那就是在複州灣和金州灣的海麵封凍之前,再一次卷鋪蓋登船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