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同來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0-05-11 09:29      字數:2925
  尚可喜當漢奸比孔有德、耿仲明晚了幾年,而且在黃台吉稱帝之前,也沒有給韃子立過什麽大功。

  那麽他又是憑借什麽在韃子滿清國裏擁有了不同一般漢奸的優越地位,與孔有德、耿仲明同時封了郡王爵位呢?

  說到底,其實就是因為,尚可喜在叛逃到滿清那邊的時候,裹挾拐帶走了原來屬於東江鎮遺留和殘存下來的大部分人馬、島民和軍械物資。

  不僅給黃台吉帶去了大批寶貴的兵馬人口,而且從根本上重創了孤懸敵後的東江鎮,基本上斷絕了大明朝在滿清後方重興東江鎮的可能性。

  因為那些流亡到沿島嶼上的大量遼東漢民,正是當初毛文龍開創東江鎮的根基,也是毛文龍死後,東江鎮能夠得以繼續存在下去的根基。

  等到尚可喜投降滿清的時候,他不僅帶走了自己的人馬,而且還裹挾著帶走了沿海各大島嶼上所有殘存的島民,隻有少數幾個當時仍掌握在沈世魁手上的島嶼保留了下來。

  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等於是為滿清進兵遼西乃至進兵關內一舉掃除了來自的後方的巨大隱患。

  那麽,這些人馬島民被尚可喜裹挾著上了岸,歸順了滿清,滿清這邊兒就得有地方安置他們,讓他們自己屯墾開荒,種地養活自己。

  就這樣,黃台吉除了將海州一帶的許多土地賜給了尚可喜,作為對尚可喜家族的賞賜之外,還將尚可喜帶來的許多舊部島民,安置到了海州以南一直到蓋州、複州一帶的土地上。

  此後,為了便於就近監視和約束這些被安置到了遼南地區的漢人降民,黃台吉在隨後的幾年裏,又陸陸續續地將這裏的一些土地賜給了滿韃子兩白旗一些立下功勞的親貴人物,成了他們的田莊土地。

  再後來,黃台吉設立漢軍八旗的時候,直接把尚可喜及其所部人馬丁口家眷,全都編入了漢軍鑲藍旗。

  後世的遼東半島南段,有許多所謂的廂白旗村、廂藍旗村這樣的地名,就是這樣逐漸形成的。

  除了這些被滿清韃子安置到遼南地區的親貴、功臣和降人之外,這片土地原來的主人即原本世代生活在遼東半島金、複、蓋、海四衛之地的大明朝軍屯民屯百姓,則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韃子入寇戰爭之中,被東虜韃子給屠戮一空了。

  眼下的遼東半島地廣人稀,除了幾個地位重要的城池駐有韃子的兵馬,城池的周圍分布有韃子或者二韃子屯墾的田莊,其他大部分地區都是荒無人煙。

  不過,楊振雖然並不擔心韃子會失心瘋在遼南地區駐紮有重兵,但是他卻十分擔心四五月間的天氣。

  他的部下裝備的火器照比以前明軍的火器是先進了一點,可是在怕雨的問題上,卻與以前的明軍火器情況差不了多少。

  因為,他的部下仍然需要明火來點燃或者引爆火器,比如說他想用來設伏和炸城的萬人敵,以及用來投擲的手榴彈“飛將軍”,都需要明火引燃。

  除此之外,即便是現在已經改裝成了燧發槍的火槍隊,在下雨天裏也沒有辦法在野外做到連續裝填彈藥並開槍射擊。

  因為火門凹槽一旦進水,引火藥受潮,即便能夠依靠火石擊打出火花,也沒什麽用了。

  楊振倒是想著什麽時候能夠想個辦法做出改進,讓自己賴以立足的火槍隊和擲彈兵隊不懼風雨。

  但是,他眼下並沒有想出來簡便易行的辦法,而且也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專門琢磨這個事情。

  好在天公沒有那麽坑,到了當日下午未時左右,海上起了風,漸漸地把海灣裏的霧氣吹散了,連帶著籠罩在這一帶的陰雲似乎也消散了不少。

  天氣雖然一直沒有放晴,但是終究沒有降下雨來。

  這一天的時間裏,除了暗自擔憂接下來遼東半島地區的天氣變化,楊振也沒再召集眾人議事。

  而是分別讓金士俊、麻克清、鄧恩前去傳令,讓呂品奇的馬隊、張臣的火槍隊、李祿的擲彈兵隊抓緊時間休整人馬,製作幹糧,清點軍械,做好翌日淩晨趁潮出擊的準備。

  至於袁進和胡大寶他們此次南下,能不能順利說服胡長海率領長興島附近的大小海盜團夥,參與自己設計發起的這一次襲擊行動,楊振倒是不怎麽擔心。

  他們來了固然好,錦上添花,皆大歡喜。

  可要是他們不來,那也沒關係,原本楊振在從鬆山出發的時候,就沒有想過要借助於這一帶的海盜勢力上岸作戰。

  在他的內心深處,隻要這一帶的海盜團夥不給自己添亂就可以了,這是他可以接受的底線。

  就這樣,備戰的時間轉瞬而逝,到了當天傍晚,海灣裏再次升起了薄霧,天空上依舊陰沉,海灣兩邊山林裏也升起了嫋嫋炊煙。

  楊振讓人在自己的棚子入口處,重新生起了火堆,一邊就著鹹魚吃著營裏備的幹糧,一邊琢磨著袁進、胡大寶等人的行程。

  在袁進他們出發之前,楊振就已經對他們交代過了,不管此行成不成功,都要在今天夜裏送回來一道口信。

  這一道口信,將決定著楊振等人接下來的行動。

  隨著夜色漸深,山風愈發冷,已經在自己的營地裏等不下去的呂品奇、李祿和張臣,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楊振的營地。

  眾人圍坐在火堆麵前,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

  “總兵老弟!袁參將和那個胡大寶已經走了快兩天了吧!到現在沒有絲毫消息傳來,咱們淩晨出發的事情,是一切按照前定的說法行事,還是再等等看呢?現在天色不早了,你得盡快定一個決心,拿一個主意了!”

  呂品奇說完了話,看著楊振,張臣和李祿也是如此,都等著楊振做出最後的決定。

  楊振抬頭看看前方霧中的海灣,心裏猶豫著到底是該堅持還是該放棄明天的行動,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聽見一聲尖利的哨音:

  “?——!”

  哨音透過夜色,透過霧氣,透過海灣裏澎湃的海浪聲,落入楊振的耳朵,也落到了眾人的耳朵裏!

  “什麽聲音?!”

  呂品奇突然站起來,照著海灣遠處的斷崖上望去,那裏正是聲音的傳來之處。

  與呂品奇的驚慌相對應的,則是張臣和李祿的驚喜了,兩個人也連忙站了起來,麵帶喜色地朝海灣處張望。

  “是袁進他們回來了!——這是我安排的崗哨,用哨音傳回的消息!”

  這個時候,楊振也緩緩站起,走到了呂品奇的身邊,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解釋道:“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們總算是有消息送回來了!”

  楊振早在下午的時候,就提前安排了金士俊帶著胡騮那隊士卒,帶著一個鐵叫子,往兔島斷崖的盡頭處立哨瞭望去了。

  此時約定的哨音終於響起,說明袁進和胡大寶他們南下的船隻回到了海灣的外麵。

  果然,沒過多久,籠罩著霧氣的海灣裏終於隱隱約約出現了燈火的光亮。

  又過了一陣子,海灣裏的燈火光亮越來越多,漸漸地幾乎布滿了整個簸箕型的海灣。

  眾人見狀,都是大喜,一邊派了身邊人回營傳令不許混亂出營,一邊迅速點起了火把,跟著楊振,往山坡下的海灣碼頭處行去。

  這個情況,可不光是袁進和胡大寶帶走的船隻人馬回來了,看這個架勢,他們必定是說動了長興島上的眾海盜,與他們一同來了。

  因為此時出現在海灣裏的一片片燈火光亮,完全是一支船隊的規模!

  楊振帶著眾將抵達的時候,碼頭處已經是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了,張國淦、鄧恩、潘喜等人已經帶著附近紮營的隊伍到了那裏。

  楊振一來,眾人讓開一條道路,讓他和其他幾個將領順利登上了碼頭。

  “楊兄弟!楊總兵!是我!我是袁進!我們回來了!哥哥我把長興島胡大當家的哥幾個,全都給你請來了!袁某人幸不辱命!哈哈哈哈!”

  袁進乘坐的船隻還沒有靠上岸,但是他的聲音卻透過夜色和霧氣傳到了岸邊,他的叫喊聲裏充滿了喜悅的訊息,而且這份喜悅裏麵,還透著一股子興奮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