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取字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0-05-11 09:28      字數:4518
  楊振聽見王德化如此說,隻得陪著笑,不說話。<r />

  <r />

  現在的楊振已經知道了,自家的叔父楊國柱認得方一藻,是因為他們都曾在宣大總督麾下任過職。<r />

  <r />

  而方一藻之所以認得王德化,卻也正是因為王德化曾經擔任過宣大總督轄區的監軍內臣。<r />

  <r />

  自己的前身跟著宣大總督盧象升打生打死,卻還惹了禍,落了罪,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自己站錯了隊。<r />

  <r />

  搞了半天,楊振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宣大這條線上的。<r />

  <r />

  就在這一瞬間,他也弄清楚了為什麽方一藻要帶自己來遼東上任,為什麽祖大壽非要派自己去鬆山送死,為什麽剛剛王德化攆走了祖大壽,卻獨獨留下了方一藻。<r />

  <r />

  可能之前自己的前身,實在是有點太過魯直了吧,竟然放著這麽好的資源都不懂得利用。<r />

  <r />

  如今搞明白了這一點,楊振的心裏頓時踏實多了。<r />

  <r />

  他早已經知道高起潛看自己不順眼了,可是他一直想不出製衡高起潛這個薊遼總監軍的辦法。<r />

  <r />

  如今有了王德化這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和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明擺著做了自己的後台,今後多多少少也可以為自己擋掉不少冷箭和禍患了。<r />

  <r />

  楊振想著這些前後的關聯,之前對於王德化的惡感,立刻煙消雲散了。<r />

  <r />

  這個最後背叛了崇禎皇帝的大太監,雖然人品不行,可是眼下對自己來說,真的是至關重要。<r />

  <r />

  “王公說的沒錯!任誰到了遼東,就是再怎麽生性魯直,漸漸地看明白了,也會多生幾個心眼出來!要不然的話啊,生、死、榮、辱就在轉瞬之間呐!”<r />

  <r />

  方一藻這些話顯然是有感而發,而且他顯然也沒把王德化和楊振當外人,說到最後,竟然還重重地歎了口氣,其對遼東現狀的不滿由此可見一斑。<r />

  <r />

  “方巡撫在遼東,少不了掣肘和難處!這一點聖上和咱家都知道!但是,實情就是如此,事情卻又不能不辦!聖上也難啊!”<r />

  <r />

  王德化的公鴨嗓難得地低沉了下來,說完這些話,他看見楊振還跪在地上,就對著楊振說道<r />

  <r />

  “咱家與楊總兵也算是自己人了!今後見麵可不必如此多禮!快快起來!快快起來!坐下說話!”<r />

  <r />

  楊振聞言,當即站了起來,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r />

  <r />

  這個時候,楊振又聽見王德化的公鴨嗓再次低沉地響起,而且是對著自己說的“楊總兵!咱家當年在宣大與你叔父宣府總兵楊國柱是以平輩論交,今日見你就倚老賣老托個大,稱你一聲賢侄!”<r />

  <r />

  楊振聽見這話,又要站起見禮,隻見王德化擺了擺手,示意他坐著別動,於是楊振隻好又坐下。<r />

  <r />

  “賢侄!既然你來了遼東,如今也是一方總兵,那麽你可曾聽說當年遼東巡撫邱禾嘉上書彈劾祖大帥的事情?!”<r />

  <r />

  王德化聲音低沉,卻問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r />

  <r />

  至於自己的前身知不知道這個事情,現在的楊振不清楚,但是現在的他,卻是知道這個事情的。<r />

  <r />

  因為後世的各種史料裏,記載得清清楚楚,對於明清鼎革史比較有興趣的楊振來說,這是基本的常識了。<r />

  <r />

  但是,眼前當著巡撫方一藻和大太監王德化的麵兒,他卻不能表現得太過,否則惹人猜疑。<r />

  <r />

  “卑職曾聽卑職的叔父說起過,但是當年軍中傳聞甚多,其中的內情卑職並不熟悉,如今過去了七八年,那些陳年舊事早已不了了之,更沒人敢去斷言其中真假了!”<r />

  <r />

  楊振的話剛說完,就聽見王德化冷哼一聲“哼!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有些人喜歡自作聰明,以為自己腳踩兩隻船,做得天衣無縫!<r />

  <r />

  “以為攆走了邱禾嘉,事情就了了,就萬事大吉了!?以為邱禾嘉死了,事情就了了,就萬事大吉了!?哪有那麽容易!<r />

  <r />

  “咱家今天,可以把實話告訴你們,當年的那一筆筆賬,聖上的心裏,可是記得清清楚楚!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說到底,還是陛下在遼東,實在是找不到可用之將啊!”<r />

  <r />

  說到這裏,王德化也歎了口氣,拿手拍著座椅的扶手,接著說道“即使這回方巡撫不對咱家說起,咱家又豈能不知道遼東的情形?!就是聖上,心裏也明白著呢!可是明白又能怎麽辦呢?!<r />

  <r />

  “你們看看吧,你們看看!現在的遼東鎮,可不就是祖家的遼東鎮麽?!現在的遼東官軍,可不是就是祖家的祖家軍麽?!<r />

  <r />

  “可是聖上又能怎麽辦呢?!還不是得繼續揣著明白裝糊塗?!聖上心裏難啊!該給的錢糧,還是得繼續給!而且這一次該給的賞賜恩典,一樣也不能少!<r />

  <r />

  “否則的話,這山海關的千裏江山,轉眼之間就便宜了東虜了啊!到那時,朝廷怕是再也沒有了複遼的希望!”<r />

  <r />

  王德化說完這些話,臉色沉重,手拍著座椅的扶手,噠噠噠噠地作響,而他本人則是沉默了下來,不再說話。<r />

  <r />

  對於遼東的事情,顯然這些人都是知情的。<r />

  <r />

  楊振原以為這些人都被蒙在鼓裏,可是王德化的一番話卻讓他醒悟,原來崇禎皇帝也知道。<r />

  <r />

  隻是知道歸知道,皇帝本人對此也沒招兒,即使貴為九五之尊,卻也不敢輕舉妄動。<r />

  <r />

  楊振見王德化和方一藻都沉默,於是咬了咬牙,說道“兩位世叔!小侄聽說,祖總鎮家子弟,多有在東虜奴酋手下任職者!<r />

  <r />

  “祖總鎮嫡長子祖澤潤、嫡三子祖澤洪,以及其他一些祖氏昆仲子弟,皆在崇禎四年大淩河之圍後投降了東虜!<r />

  <r />

  “現如今他們活生生地做著東虜的官爵,為虎作倀,助紂為孽!鮮廉寡恥,莫此為甚!即令稱之為漢奸,也一點不為過!<r />

  <r />

  “世間焉有子弟已投東虜,而其父仍任大明總兵,繼續總鎮遼東官軍兵馬者?!小侄自從聽聞此事,真是百思不得其解!”<r />

  <r />

  楊振下了決心,既然今後要在遼東混,而且已經與祖家軍分道揚鑣,走了不同的路,那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r />

  <r />

  而且現在正是向王德化,並通過王德化向遠在京師的崇禎皇帝表達甘做孤臣、甘效孤忠的最佳時機,楊振當然不能放過。<r />

  <r />

  楊振說出這些話,其實並不指望得到什麽答案。<r />

  <r />

  他很清楚,就是他能夠拿出證據,崇禎皇帝也不敢處置祖大壽以及祖家子弟。<r />

  <r />

  因為方才王德化說的一點沒有錯,現在的遼東鎮,已經成了祖家鎮,現在的遼東軍,早已經成了祖家軍了。<r />

  <r />

  放眼現在的山海關外,算來算去,唯有自己這個“外來戶”,眼下尚不在遼東祖家軍的序列之內。<r />

  <r />

  聽了楊振說的話,王德化與方一藻對視一眼,同時歎了口氣。<r />

  <r />

  大家沉默了片刻,最後方一藻說道“王公方才說聖上難、朝廷難,其實就是難在這裏啊!你說的那些情況,本撫院自然也聽說過,以王公在禦前所擔任的職司,又豈會沒有聽說過!?可是證據呢?!<r />

  <r />

  “人家隻消一句被俘了,或者戰陣之上下落不明了,或者幹脆一句戰死了,不僅無過,而且還有功呐,你又能怎麽做?!<r />

  <r />

  “你還年輕啊!這其中的彎彎繞兒,你還不懂!今後多學、多問,多長幾個心眼,不要被人坑了,被人賣了,還不自知!”<r />

  <r />

  巡撫方一藻的話剛說完,王德化的公鴨嗓就又響起了“哎——,楊賢侄眼下還不到而立之年,今後還有大把的光陰打磨!不著急,慢慢來吧!<r />

  <r />

  “而且,楊賢侄眼下不到而立之年,就已經位居總兵之列,雖說是一個團練總兵,可是畢竟也是總兵嘛!下一步做上一任總鎮,那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啊!”<r />

  <r />

  楊振表達了自己對祖大壽仍然擔任遼東鎮總兵的不滿之後,立刻就取得了王德化和方一藻的信任。<r />

  <r />

  兩個人對楊振說話的態度,也不再是試探來試探去了,而是直言不諱,毫不遮掩,顯得親切多了。<r />

  <r />

  三個人在大堂上又談了一會兒,眼看著時辰過了未時,王德化說道“該說的正事,咱家都說完了!總而言之呢,經此鬆錦大捷之後,聖上對遼東有了新的一些想法,對於方巡撫,對於楊賢侄,可謂是寄予了厚望!你們莫要讓聖上失望了!”<r />

  <r />

  方一藻和楊振聽得此話,連忙表示,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 />

  <r />

  王德化見狀,也不再說公事,而是對楊振說道“聽說楊賢侄現在尚無表字?!”<r />

  <r />

  楊振一聽這話,就知道王德化與方一藻之前肯定談論過自己的事情,並且交換過意見了。<r />

  <r />

  當下連忙答道“小侄自小就生長在軍旅之中,到現在也不過是一介武夫,確實不曾取過表字!”<r />

  <r />

  “既然如此,賢侄你也別嫌咱家唐突!咱家看你知情知趣,人也忠勤耿直,看了甚是放心,——今日就給你取個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