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總兵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0-05-11 09:28      字數:2932
  楊振跪伏在地上,額頭刻意觸地趴著,根本看不見王德化的表情變化,不過,他很快就又聽到王德化扯著公鴨嗓子,宣讀起了給自己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社稷中興,必有名臣輔之;國家戡亂,必有名將佐之!朕在九重深宮之中,聽聞遼東鬆錦捷報,不勝感慨讚歎再三!

  “思卿以六百先遣之軍,出奇兵海路北上,一戰先焚醜虜糧草,再戰全殲醜虜先鋒,終以六百先遣之軍,退醜虜數萬強兵,誠為朕禦極以來平滅醜虜未有之大捷也!朕近日每思及此,心中即暢快無比!

  “著即擢廣寧後屯衛指揮使寧遠副將楊振署理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旨到之日,即任鬆山團練總兵官!鬆山城內諸軍盡歸節製指揮!

  “原所領暫編寧遠先遣營,著即以現有人馬士卒,整編為欽命征東先遣營,賜授關防旗牌,由卿領之!該營餉額,暫定三千,營中缺員,準卿自募!

  “營中官弁,守備以上,聽卿保奏;千總而下,由卿選任!異日征東平虜,朕寄望於卿者甚深,卿且勉之!”

  大太監王德化宣讀聖旨到了這裏,略微停頓了一下,大堂上的所有人,包括楊振自己,都以為結束了,就等著“欽此”兩個字了。

  而且,楊振現在聽到的旨意內容,已經讓他大大地喜出望外了,所以他也不敢盼著更多的東西。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王德化停頓片刻,隻是輕咳了一聲,清了清嗓子,又接著宣讀道

  “另,有遼東撫臣鎮臣等員,皆以卿之戰功卓著,聯署保奏卿為寧遠總兵!然則朕亦以為,以卿之智勇雙全,該當鎮守鬆山樞紐要地!該地進足以攻,退足以守,如此方得人盡其才!希卿體念天心,勿懷怨望!欽此!”

  原來,崇禎皇帝擔心楊振得不到寧遠總兵的位置,會心生不滿,特意在聖旨本該結束的地方,又自己加了這麽幾句。

  聽到這裏,來自後世的楊振,心裏莫名地竟然有些感動。

  他在後世的時候經常聽人歎氣說,哎呀我太難了如何如何,可是現在他發現,此時此刻的這個世上,誰再難也沒有崇禎皇帝難啊!

  楊振心裏一邊想著,動作上並不耽擱分毫,聽見“欽此”兩字從王德化的公鴨嗓裏蹦出來,立刻大聲答道

  “微臣楊振,領旨謝恩!唯有效命疆場,以報聖主知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前麵學了金國鳳的話,最後再學金國鳳的話,可就鬧笑話了。

  好在這些場麵話,也難不住在後世見慣了各種社交應酬場合的楊振。

  楊振說完這番應對的話,就瞅見有人朝自己走過來,知道是那個青袍侍從太監給自己送聖旨來了,當下連忙高舉雙手,很快就接過了聖旨。

  從剛才王德化宣讀聖旨的過程,楊振品味出了很多東西來。

  尤其聖旨最後顯然是追加的一段話,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崇禎皇帝在決策過程中的那種糾結。

  按理說,既然遼東巡撫方一藻和總兵大帥祖大壽,以及寧遠城裏的幾個文官,全都聯署保奏楊振當寧遠總兵,那麽這個事情應當是順理成章,合情合理,崇禎皇帝並沒有什麽可糾結的。

  楊振本來就是寧遠副將,立了大功,順利晉升寧遠總兵,也是合情合理,應當應分的事情。

  包括金國鳳,也是這樣,本來就在鬆山做著副總兵,既是守鬆山城有大功,直接晉升為鬆山總兵,再合適不過了。

  如果考慮到遼東已經有了一個祖大壽這樣的遼東鎮總兵官,增加這麽些總兵頭銜有點不合朝廷既有的規矩,那麽給楊振和金國鳳的總兵頭銜上加上個一團練的名頭,也就把問題解決了。

  再說了,到了崇禎十二年的時候,大明朝的天下已經不成個天下了,過去的典章製度和各種成文的、不成文的規矩,早就維持不住了。

  眼下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完全可以說是總兵遍地走,侯伯多如狗了,怎麽看都是一個禮崩樂壞的局麵。

  可是,朝堂上的事情就是這麽奇怪,原本順理成章的事情,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搞出了幺蛾子。

  祖大壽眼看著就要離開寧遠,繼續前往錦州坐鎮,但他卻執意不願意放下寧遠的兵權。

  高起潛本就對楊振很有成見,也不願意看見這個前宣大總督盧象升麾下的“餘孽”坐上寧遠總兵的位置。

  他得了祖大壽黃金和吳三桂書信之後,自是與他們一拍即合,當即以總監薊遼關寧太監即薊遼總監軍的身份,上書給崇禎皇帝阻止這一任命。

  他以“楊振善攻,金國鳳善守”為說辭,比較了鬆山與寧遠的位置,以為鬆山城作為前權要地,應當以攻為主,寧遠地處中後方樞紐,應當以守為主。

  崇禎皇帝身邊信任的太監裏麵,懂軍事的不多,高起潛雖然也是半瓶子醋,可是卻素有知兵之名,而且與關寧軍上下將官關係密切。

  所以,他的意見呈上去了以後,崇禎皇帝也不好不聽,想來想去,就有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於是就有了最後的旨意。

  不過,這一切,早在老狐狸方一藻的計算之中。

  是以,此時朝廷最後的旨意宣布之時,大堂之上的武將之中除了金國鳳驚詫莫名之外,其他人都是平靜淡然。

  因為祖大壽以及祖大壽麾下的那些心腹大將,早就心裏有數了。

  至於文官這邊,四個裏麵倒有三個人,對金國鳳和楊振的對調安排大吃了一驚,隻覺得崇禎皇帝的天威真是神秘莫測。

  唯有遼東巡撫方一藻安然坐在有點躁動的文官堆兒裏,始終不動聲色,神色如一。

  就在楊振思考著其中可能存在的隱情之時,大太監王德化又先後宣讀了兩封聖旨

  其中一封是給杏山副總兵祖澤遠的,另外一封是給塔山副總兵劉周智的。

  讓楊振感到意外的是,杏山副總兵祖澤遠和塔山副總兵劉周智兩個人,竟然也趁著這一次“鬆錦大捷”的機會,往上走了一步,全都成了總兵,而且還都是不加團練字樣的總兵。

  隻是這兩個人的聖旨,除了標準化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之外,就隻有一句話,即加某某人為某地總兵。

  楊振從這些細微的差別之中,也能夠看出崇禎皇帝的微妙心理來。

  王德化宣讀完了崇禎皇帝給四位新晉總兵官的旨意,最後扯著公鴨嗓子說道“聖天子最重軍中英豪!此番鬆錦大捷甚是難得,聖上龍顏大悅!今日除了你們四位總兵得了聖上恩典之外,凡遼東保舉之有功將士,聖上皆有恩典!

  “咱家這次來寧遠,既帶來了天子的聖旨,也帶了內閣與兵部獎勵拔擢有功將士之公文!回頭你們各自帶回去宣讀,務必要使聖天子對有功將士的恩典和朝廷獎拔有功將士的旨意,傳達到每個士卒耳中!”

  王德化說完這些話,在人群中看了看,突然提高了嗓門叫道“鬆山總兵楊振!”

  楊振正在聽王德化說話,突然聽見王德化單獨叫他,心裏一驚,忙答道“卑職在!”

  王德化看了看楊振,這才又接著說道“錦州、鬆山、杏山、塔山,諸部皆報有功!唯獨你部先遣營經過核驗,實得醜虜首級四百餘!

  “咱家離京之前,聖天子曾有口諭,如若咱家核驗先遣營斬獲屬實,即以內帑銀五百兩賞賜功臣!

  “天子口諭囑咐咱家,叫咱家與將士們好好分說,朝廷先前於東虜確有明碼實價的賞額,然則這幾年來,朝廷財力實在困難,關裏關外處處都要花錢,先遣營該有的賞額咱先記著,眼下且以內帑銀五百兩聊慰將士之心!”

  說到這裏,王德化略作停頓,看了看低頭不語的楊振,最後說道“楊總兵!咱家的意思你可聽明白了!?”

  “卑職明白!先遣營殺敵報國,乃是臣子本分!天子內帑銀,卑職不敢受!請天子欽使帶回京師,交還天子,用在更緊要之處!”

  楊振聽了王德化的話,哪裏能不知道他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麽幹脆就光棍到底得了,這五百兩也不要,若是在皇帝那裏能夠換來一個好名聲,也就值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