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理由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0-05-11 09:28      字數:2912
  楊振當然不可能埋沒了自己營裏兄弟們的功勞,比如張得貴,楊振把斬獲韃子鑲黃旗巴牙喇甲喇章京阿爾薩蘭的功勞,記在了張得貴的頭上。

  雖然阿爾薩蘭也有可能死在現場的任何一個火槍手、擲彈兵手的手上,甚至有可能死在祖克勇所部的重騎兵弓箭手的箭下,但是最大的可能,卻是死在炮隊左右翼的散彈攻勢之下。

  所以,楊振這麽做,徐昌永、祖克勇都沒有意見,而袁進更不可能有什麽意見了。

  這樣的戰場斬將之功,可比一般的斬獲韃子首級功勞大多了。

  其他人,諸如李祿、潘喜、張臣、張國淦、潘文茂、楊占鼇、嚴三、郭小五、鄧恩,他一個人也沒落下。

  唯一一個有大功卻被落下的人,也是唯一一個有大功卻隻字未提的人,就是楊振自己了。

  可是,作為這一場戰鬥的主將,他還有必要在自己口述並簽字畫押的表功文書上,提及自己的功勞嗎?!

  他的功勞留給遼東巡撫方一藻去提,豈不是更好嗎?!

  所以,對於祖克勇對他說的話,特別是為他抱不平的話,他隻是一笑了之,根本就沒有在意。

  把所有人都打發走了以後,夕陽已然西下,天光重又暗淡下來了。

  沙洲島西邊的蘆葦蕩大火已經燒遠了,隻有一團團一片片煙霧,仍舊籠罩在蘆葦蕩所在灘塗上空。

  大火燒過的蘆葦蕩上,隻留下了成片黢黑的蘆葦根,還有一些逃過大火紛擾的殘存的邊邊角角。

  原先的美景被破壞了,就像禿子頭上鬢角幸存的幾縷頭發,醜陋極了。

  又像是剛剛經曆過一場廝殺的戰場,看起來無比淒涼。

  到了黃昏時分、夜幕降臨的時候,楊占鼇和郭小五終於回來了。

  他們帶回來的消息,驗證了楊振心中的一些猜想。

  “大人!上午我們沿著蘆葦蕩裏的水道,接著殘存的蘆葦叢的掩護,到了岸上,除了觀察到一些韃子的遊騎之外,沒有見到韃子的大隊人馬!看不出韃子大隊人馬往東集結,前來攻打我們的跡象!

  “午時過了以後,我和小五都覺得,已經過了午時,韃子就算是失去了攻打我們營地的最好時機,不會再來了!為了弄清楚韃子的動向,我和小五就乘船繞道進了小淩河口,順著小淩河一路往上,一路上走走停停、東躲西藏,居然誤打誤撞到了娘娘宮附近!

  “就在那裏,我們發現韃子娘娘宮大營裏的人馬陸續出營,往北渡河而去!當時渡河的韃子人馬有很多,絡繹不絕,皆有戰馬,我和小五不敢輕舉妄動,就躲在蘆葦叢裏等待!

  “再後來,韃子通過以後,我和小五又擔心韃子大隊人馬出營,是不是要繞道小淩河北岸,乘船出海抄我們的後路,所以,我們又順河而下,從小淩河口沿著海岸北上哨探了一番!

  “結果什麽也沒有發現!那裏的蘆葦蕩仍在燒著大火,並且隨風不斷往北蔓延!韃子就是想找地方搭建碼頭,恐怕也很難了!所以,我和小五我們有個大膽的想法——”

  楊占鼇說到這裏,帶著興奮地盯著楊振,想說出來可又害怕說錯了,猶豫著沒有說出口。

  這個時候,楊振反而衝他笑著說:“韃子要撤兵了!你們要說的是不是這個大膽的想法?!”

  “大人怎麽知道?!”

  楊振話音剛落,楊占鼇和郭小五兩個同時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楊振。

  在他們心目中,韃子沒有拿下錦州,也沒有拿下鬆山,隻是丟了糧草大營,死了幾百個巴牙喇精銳,就要撤軍了?!

  難道先遣營殺了他們幾百個人,燒了他們的糧草大營,而且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他們都不來報複一下就撤軍了嗎?!

  這些都是他們想不通而且百思不得其解的。

  也是他們在外奔波哨探了一天,直到發現韃子娘娘宮大營的大隊人馬渡河北上而去以後,他們才敢於這麽猜想。

  “我們就是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在外麵跑了一整天!可是到現在為止,除了這個猜想之外,韃子娘娘宮大營人馬的做法,實在是不合常理至極!可是,韃子好好的圍著鬆山,為什麽就要撤退了呢?!——”

  說到這裏,那個郭小五似乎是意識到自己說錯了什麽話,連忙擺著手,對楊振說道:“卑職可不是替韃子說話啊!卑職總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麽蹊蹺?!

  “難道韃子數萬人馬隻是在咱們這裏損失數百人,他們就撤退了?!會不會是調虎離山之計,引誘我們上岸,或者引誘錦州和鬆山官軍出城啊?!”

  “是啊!大人!這也是我們一路上琢磨不透的想法!韃子可能真是棄了娘娘宮大營,可是他們到底要幹甚麽,是真的就這麽撤軍了嗎?

  “還是說韃子另有謀劃,引誘我們上岸或者引誘錦州和鬆山官軍出城?我們想不通,所以趕緊回來報告給大人!”

  楊振聽到了這裏,倒是對楊占鼇和郭小五兩個再一次刮目相看了。

  自己根據曆史走勢猜想出來的結果,他們居然能夠根據自己在敵前的觀察哨探,就能猜出個相差無幾來!

  “韃子首領的想法誰有能說得清楚呢?!你們能夠猜到韃子有可能是要撤軍,已經很了不得了!我之所以能夠猜到這一點,不過是因為韃子今天本該來進攻我們,但他們卻沒來!

  “至於他們為什麽要撤軍,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糧草被燒,大軍無以為繼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錦州、鬆山,已經難以攻克!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寧遠那邊又走陸路派來了援軍!總之,一切皆由可能!”

  原本曆史上,黃台吉率領大軍屯兵鬆山城外,直到四月初才糧盡而退。

  而這一次,提前了差不多一個月,實在是有點離奇。

  如果單說是楊振他們燒了韃子的糧草大營,他們沒了糧食,圍城大軍無以為繼,那麽鬆山、錦州兩地,距離韃子控製之下的廣寧城不過三百多裏而已,就是距離盛京城也不過五六百裏而已,糧草燒沒了,再送來一批不就得了嘛!

  若按楊振內心深處最大膽的猜想,很有可能是黃台吉覺得圍點打援的計劃已經失敗,而他本人眼下也無意於真的奪取錦州和鬆山。

  他的真正目的是消滅掉大明朝在遼東的最後一支軍事力量,然後讓大明朝不斷調集其他關內軍隊出關北上。

  這樣一來,大明朝的關內腹地就會越來越亂,而他和他的滿蒙八旗軍隊又可以以逸待勞,等著大明朝把關內的軍隊派到他們麵前送死。

  按理說,黃台吉這點小伎倆,應當瞞不過祖大壽這樣的人物,而這一次祖大壽頂住壓力就是不肯派大軍北上救援,到最後實在頂不住了壓力,才派了一個外人做主將帶六百人北上救援,其實已經說明祖大壽猜到了黃台吉的企圖,但卻不願就範。

  然而,黃台吉的伎倆雖然瞞不住遼東軍前的文官武將,卻足以讓大明朝的朝堂之上亂成一團,也足以促使崇禎皇帝及其兵部尚書幫著黃台吉,不斷催促和迫使遼東軍隊北上救援解圍,掉到黃台吉設好的圈套和陷阱裏。

  而這其中,最可怕的一種可能,其實還是黃台吉與祖大壽之間早就達成了默契。

  楊振實在是不願意往這個方麵猜想,但是現實的處境,卻逼著他不得不往這個方麵猜想。

  這一次,黃台吉圍困鬆山和錦州兩個多月,祖大壽那邊沒有派來什麽援軍,而最終派來的這一支援軍,不僅是送上門來的肥肉,而且還是差點崩掉了一顆牙齒的骨頭。

  這個結果是不是徹底打破了黃台吉對祖大壽配合他的幻想,發現這一回真有可能徒勞無功,從下了撤軍而去的決心呢?

  除此之外,楊振的心裏也想不到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解釋了。

  但是這個理由,牽扯到了大明朝在遼東的頭號將領祖大帥,他又怎麽能輕易說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