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改良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0-05-11 09:28      字數:3040
  至於擲彈兵隊的左右翼副官,隻推選出了一個相對合適的人選出來。

  因為對於擲彈兵,或者說擲彈手,除了楊振以外,眼下還沒有人了解這個擲彈兵隊是幹什麽的。

  就是李祿,對於擲彈兵隊究竟能發揮什麽作用,或者說發揮多大作用心存疑慮,隻是出於對楊振的信任或者說“盲從”,才毫不猶豫地擔起了組建擲彈兵隊的擔子。

  而且楊振麾下小二百號人,經過了火槍隊的率先挑選,又經過了炮隊的挑選,剩下的那些人都是什麽樣的,也可想而知。

  要麽是老弱病殘的,要麽就是人緣不咋地的,或者沒有什麽一技之長的。

  總而言之,都是一些火槍隊左右翼不要的,同時炮隊左右翼也進不去的,反正就是投個火藥彈嘛,胳膊腿齊全就成了。

  不過,這支隊伍再怎麽缺乏技術含量,也總能夠從矬子裏麵選出一個大個兒的。

  而這一個被推選出來的,卻是之前在隊列中使勁兒鼓噪抱怨的那個刺頭兒兵“潘喜子”。

  這個人選,讓楊振感到有點意外,讓張得貴也不滿意,不過總體來說,卻也符合楊振所設想的擲彈兵隊的氣質。

  擲彈兵嘛,就是要敢衝敢拚,不怕死,確實需要一些愣頭青、二百五一樣的人物。

  而一向天不怕地不怕、桀驁不馴、誰都不服的潘喜,正好符合擲彈兵隊副官的角色。

  不過,楊振終究還是將擲彈兵隊六十六人一分為二,分為了左右翼,各三十三人,由李祿這個主官直領左翼掌隊旗,由潘喜出任右翼副官,聽從李祿節製指揮。

  楊振率領眾人,在小校場內當眾定了先遣營各隊主官和副官,爾後頒給隊旗。

  最後,由這些隊主官和副官們自己,當眾定了下麵的什長和伍長。

  暫編寧遠先遣營火槍隊、炮隊和擲彈兵隊的基本組織,就算是搭建起來了。

  而且就在當天上午,楊振當著眾人的麵,將祖克勇從祖大壽軍中帶來的四十杆魯密銃,一杆接著一杆地,珍而重之地,親手發放給了包括張臣、張國淦在內的火槍隊所有士卒。

  並且按照那天自己所了解的情況,親身給火槍隊的所有人,示範了“魯密銃”的用法。

  楊振也趁著這個機會,叮囑張臣和張國淦兩人,搞清楚“魯密銃”的最大用藥量和最合適的彈丸大小,並提醒他們搞清楚之後將彈藥定量分裝。

  當然,楊振也沒忘了告訴他們,若是能夠按照“魯密銃”的口徑大小,把槍藥定量分裝成筒狀紙殼藥包,那就更好了。

  楊振在後世的時候,對槍支彈藥也沒什麽研究,不過是看多了一些網絡曆史小說,人雲亦雲,學人家照貓畫虎而已。

  可是他的這些三腳貓的說法,卻也讓張臣和張國淦這兩個熟悉官軍各種鳥槍、火銃的行家裏手,像是捅破了一層窗戶紙一樣,頓時茅塞大開。

  就是站在張臣和張國淦一旁等候楊振訓話的潘文茂和楊珅,聽了之後,也是若有所悟——既然“魯密銃”的用藥量可以定量分裝,提高裝填速度,那麽九頭鳥、虎蹲炮和佛郎機,是不是也可以在平時就做好定量分裝的藥包,甚至是紙殼彈藥呢?

  明朝的火槍技術,其實並不比同時代的西方落後多少。

  尤其是“魯密銃”、佛郎機和仿製的“紅夷大炮”,與同時代的西方相比較,至少是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這個時代,大明朝的官軍之中,那些精通火器的人,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隻要稍加點撥,根本不需要楊振事事上手,就能捅破那層窗戶紙,讓對火器的利用,向前邁進一大步。

  除了筒狀定量紙殼彈藥這樣的設想之外,楊振也幹脆一股腦兒地將自己能夠想到的燧發槍設想,也告訴給了張臣和張國淦,讓他們想辦法去嚐試一下。

  楊振拿著自己的“魯密銃”,直接建議他們,就以“魯密銃”為原型火槍,在“魯密銃”火門上方,想辦法固定一塊火石,讓“龍頭鐵”直接擊打在火石上,看一看能不能刮下火星,點燃火門中的火藥。

  若是這個方法有效,那就盡快改造,能改造出來多少算多少。

  楊振不知道,他的這些有點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到張國淦的耳朵裏之後,本來以為自己精通火槍的張國淦,簡直就像是被閃電擊中了腦袋一樣,心底裏不住地翻騰著一個聲音:“原來可以這樣!竟然可以這樣!怎麽會是這樣!我怎麽一直想不到這些!”

  連帶著還要繼續觀察觀察楊振、看看他到底值不值得自己效命的張臣,此時聽了楊振輕描淡寫、似乎是不假思索就說出來的話,再看向楊振的目光,也開始有點像張國淦那樣充滿了不可思議與刮目相看的意味了。

  張國淦自幼身體羸弱,別的衛所世家子弟喜歡舞刀弄槍,練習弓馬騎射,他卻不行。

  最基本的石鎖,他舉不起來,最流行的強弓,他也拉不開,作為世襲百戶之家的子弟來說,這簡直是一個恥辱。

  冷兵器,他樣樣不行,就隻好逼著自己練鳥槍、火銃,即便是右臉被火繩槍一次次燒壞,甚至被一次接著一次的火槍“炸膛”搞得幾乎毀了容,他也癡心不改。

  他能在廣寧軍中吃上現在的這碗飯,特別是在他的老爹老哥死了以後,能夠世襲衛所百戶,全都在於他現在這點本事。

  不過,對他來說,火繩槍的彈藥裝填,以及點火方式一直都是個問題,每一次的受傷,都讓他下決心去想辦法改變這個狀況,可是不學無術的他,卻從來也沒有過竟然可以用“龍頭鐵”直接擊打火石這種“燧發”的方式點火。

  當日上午,仿佛是被閃電擊中了一樣的張國淦,離開小校場之後,一直都是處在神神叨叨、瘋瘋癲癲的狀態之中。

  到了當天下午,張國淦在反複嚐試用“魯密銃”的“龍頭鐵”擊打從部屬那裏收集了的各種火石之後,心裏也有了數,抱著自己那杆貴重的“魯密銃”,在寧遠城裏滿大街地到處打聽和尋找鐵匠鋪。

  當天晚上,張國淦試圖“破壞”“魯密銃”的消息,就傳到了楊振那裏。

  正在楊振跟前匯報擲彈兵隊備戰情況的李祿,提醒楊振說:“這些魯密銃,一共就這麽多,還都是從祖大帥軍中借用過來的!要是張國淦瞎搞,給弄壞了,將來歸還的時候,祖克勇那裏,怕是向祖大帥交代不過去!祖克勇慷慨好爽,倒是好說話,隻是他夾在中間,將來怕是不好做人!”

  見李祿放下自己擲彈兵隊中的急務,說起這個事情,楊振卻是一笑置之。

  這些魯密銃,他根本就沒打算歸還!

  所以,對李祿的擔心,他在心裏完全是嗤之以鼻,隻不過現在還在寧遠城裏,將來跳出了這裏,那就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根本不用再屌祖大壽。

  若是張國淦和張臣二人,真能把他說的定量分裝彈藥甚至是紙殼彈藥搞出來了,把魯密銃改造成了可以燧發的火槍。

  別說搞壞一把魯密銃了,就是搞壞十把、二十把魯密銃,他也沒有意見。

  隻不過麵對有點憂心忡忡的李祿,他也不好直說,隻好轉移話題,對李祿說道:“你先別管張國淦的那檔子事情!你們擲彈兵隊將來的打法和任務,我已經告訴你和潘喜了!如果寧遠城裏的萬人敵、龍王炮、霹靂炮、震天響,數量不夠多,或者重量太大,不趁手,你們就要自己趕快琢磨改進!不能等!不能靠!要靠也隻能靠你們自己!

  “我這裏隻能再次跟你們說,隻要火藥足夠,用藥撚製作的延時導火索夠用,手榴彈——對了,就是手榴彈——就完全不是問題!

  “不要光想著寧遠城裏現有的那些萬人敵、龍王炮、震天響!你們自己完全可以試著去造手榴彈!一兩斤重的就可以,三五斤重的也沒問題!

  “酒壇子用來做容器也行,陶瓶子裝上火藥也能用,要是有鐵匠能夠能打製,或者幹脆用鐵水直接澆鑄,那就更好了!

  “記住了!先去找找潘文茂,現在我給先遣營要來的那些現成的火藥,都由潘文茂負責!當務之急,是火藥的調配!隻要火藥的威力夠了,就是鐵水澆鑄的鐵雷也能炸!而且越是鐵雷,封閉的越好,炸開以後的威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