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美食節目
作者:沙默      更新:2021-08-17 10:25      字數:2141
  眾人看著蕭央的鬆鼠桂魚,議論紛紛。

  “看賣相,這菜應該非常好吃。”

  “原來蕭央真的會做菜,要是我在現場就好了。”

  “哈哈,在現場也輪不到你來嚐啊。”

  現場,評委們已經開始品嚐蕭央的菜。

  品嚐之後,眾評委眼前一亮,這道菜的水準之高,已經超過了剛才拿下第一名的那道。

  “沒想到蕭央居然真的會做菜,而且還做的這麽好吃。”

  “厲害!這種手藝,沒有十年以上的積累是不可能的,蕭央真是一個被演戲耽誤的大廚!”

  “難怪他要做美食節目,他是真有手藝。”

  評委們議論紛紛。

  他們必須為之前對蕭央的輕視,給蕭央道歉。

  廚王爭霸大賽完全變成了蕭央的個人秀!

  比賽結束之後,蕭央做菜的視頻傳遍全網。

  “蕭老師做菜到樣子真帥!”

  “哈哈,蕭老師的複出方式真讓人意外,他居然要當廚子。”

  “據說蕭老師還要做一個美食節目,不知道會是一個什麽類型的節目。”

  “會不會和《華夏餐廳》一樣?”

  “應該不會,蕭老師從來不做重複的節目。”

  “期待蕭老師的新節目!”

  “那些說蕭老師不會做菜的人,這下打臉了吧?我倒要看看誰還敢說蕭老師不會做菜!”

  眾人在議論蕭央做菜的時候,蕭央正在夢工廠,他確實打算做美食節目。

  節目部的高管們到齊了。

  蕭央說道:“這次我們要做的美食節目不同於《華夏餐廳》,無論是節目形式還是節目內容都有很大的改動。”

  眾人好奇,老板到底想做什麽樣的美食節目?

  “這檔節目的名字叫做《十二道蕭味》。”

  蕭央說道:“蕭是我的名字。”

  “老板的意思是說,每一期做十二道菜,然後邀請一些嘉賓參與?”節目部的經理說道。

  “沒錯。”蕭央笑著點頭。

  他想把前世《十二道鋒味》拿過來用。

  《十二道鋒味》有不少優點和缺點。

  優點一,節目輾轉多個城市和國家,秉承著原創精神,內容和形式不斷推陳出新。

  蕭央記得,前世這檔節目從2014年7月12日開播以來,共推出了三季,每季都有不同的主題和變化。

  第一季是大氣時尚的世界美食之旅,在節目中謝廚子和範某冰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共進燭光晚餐,在澳大利亞幫助梁某輝“圓夢”,在香江街頭和陳某迅帶領3000名市民製作雞蛋仔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

  第二季回歸傳統的中華美食,邀請陳某霆等人組成鋒味家族,加入遊戲的環節,更接地氣。

  第三季仍舊延續世界美食的探索,在追尋美食的同時帶領觀眾領略了廣袤的非洲草原、絢麗的芬蘭極光、靜謐的京都風光,並且把和嘉賓的親情、友情、同事情融入到節目中去。新增加了位於北京的鋒味餐廳實體店,邀請觀眾品嚐節目中的美食。

  三季《鋒味》拍攝行程總計已達到60萬公裏,環繞地球15圈,而這番行程的動力皆來自對美食不變的初心,製作組跋山涉水,海陸空全方位多領域搜尋美味,如此極致的態度在綜藝製作中是少見的。

  《十二道鋒味》節目的主出品方是老牌衛視,擁有經驗豐富的綜藝節目研發和製作團隊。無論是前期對節目模式的選擇和探索,還是每一集的劇本策劃、每一站海外的拍攝,甚至每一期中一個故事結尾+另一個故事開頭這種美劇剪輯模式,都來自於這個老牌衛視團隊的創意和把關。

  蕭央記得,第一季節目中僅趙某薇的成片就一連改動了19遍,綜合了觀眾覺得表演痕跡稍重的看法,淡化了補拍的故事鏡頭,力求讓嘉賓真實地展現自我。

  在第二季節目中,嘉賓為了獲得食材需要參加各種小遊戲,比如下水捕魚、牽牛耕地、打掃髒亂差的豬圈等,節目的互動性和可看性更強。

  在第三季節目中,節目組更多地加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異域文化的探尋。

  比如謝廚子和楊某瓊去保護區看望受傷的犀牛,去馬賽部落體驗原始的農耕生活,還和部落孩子們玩遊戲。

  第三期的開場是和阮某天在泰國比試泰拳,還去了水上集市推銷青木瓜沙拉。

  第四期和甄某丹在京城學習鍛造刀具,在米其林壽司餐廳比拚壽司製作。

  等等。

  可以說每一季的變化和亮點都是節目組在不斷接受觀眾反饋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模仿,一邊總結一邊學習。

  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優點,而且他們的經驗完全可以拿過來用。

  有蕭央親自把關,《十二道蕭味》絕對會更好看。

  此外,前世的製作和拍攝團隊精益求精,追求電影級的畫質效果,給觀眾帶來高品質的視聽享受。

  《十二道鋒味》的節目拍攝由PO朝廷班底製作,PO朝廷是謝廚子於2003年在香港創立的,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廣告及網絡遊戲的後期特效製作,是華夏頂尖的特效製作公司。

  這一點,夢工廠更加有優勢,夢工廠現在擁有這個世界頂尖的特效。

  此外,前世的節目中既有攝影師運用高速鏡頭記錄食材落入鍋中濺起水花瞬間的慢動作,也有運用多支微距鏡頭拍攝不同透視與質感的鏡頭。

  食材的顏色搭配和擺盤都是出自專業人士之手,就連打光師也是金像獎的獲得者。

  預告片、字幕特效及片尾的《鋒味廚房》拍攝手法都極為流暢嫻熟,視聽語言充滿了節奏感,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和推拉搖移的拍攝手法相結合使得節目有了微電影的效果。

  這些都是蕭央要借鑒的東西。

  蕭央把自己的想法統統說給了節目組的人聽。

  大家不斷的記錄。

  攝影師、剪輯師等等也在會議室,他們也在記錄著蕭央說的每一句話。

  大家看得出,蕭央這次是要非常認真的來推動這個節目。

  這個節目,也正式宣告著蕭央複出了。

  誰能想到,蕭央沒有選擇發布專輯,也沒有選擇演戲,而是選擇了一檔美食節目來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