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3-03 18:35      字數:2166
  .,

  雖然說番薯和玉米也需要進行適應性培育,不過好消息就是,皇家理工學院農業係的專家們表示,紅薯和玉米的適應性培育,要比雜交水稻的培育容易多了,時間也會比較短暫。

  經過之前多年的培育,皇家理工學院農業係的專家們表示,估計再經過大概五年的培育,就能夠得到初步適應華夏大部分地區的番薯了。

  如今,李軒就指望著五年後,能夠把紅薯大規模的推廣出去,以提高糧食的總產量,然後初步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

  雖然說番薯的營養價值比較低,遠遠無法和小麥以及水稻相提並論,但是產量高啊!

  產量高就足以補充營養價格過低的缺點了。

  開發國內的可耕地、擴大進口量是目前的解決方案,而推廣種植番薯、玉米是屬於中期方案,而雜交水稻和化肥以及向全球範圍進行移民,這是長期方案。

  不過短期內,糧食產量依舊是個大問題,想要解決糧食儲備過低的問題依舊困難。

  現在的李軒,也隻能是希望後續幾年老天爺繼續給麵子了,不要搞什麽對規模的天災,於此同時,也要自身做好功夫。

  水利設施的建設不能停下,畢竟把希望放在老天爺給不給麵子上頭,有點不靠譜,今年豐收了,但是鬼知道明年是什麽狀況,萬一明年又來大洪水呢,就算不來大洪水,萬一搞大規模旱災呢,地震呢?

  嗯,地震這玩意防範不了,但是洪災和旱災還是能夠防範的。

  時間進入九月份之後,又是到了一年之中最適合進行大規模建設的時候,秋冬時期最適合開展各種大規模的工程了。

  所以大唐帝國上下又是掀起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浪潮裏!

  其中的重點工程依舊是黃河、淮河的治理,這一片地區最容易發生洪澇,危害性最大,所以相關的治理是刻不容緩的。

  相對來說,長江和珠江等大江大河,倒還算是比較好治理,不過為了預防萬一,今年開始,長江上也是展開了部分治理工程,在比較危險的地段進行大壩的加固,同時也是準備效仿洪澤湖擴容方案,準備在長江的部分河段周邊地區,選擇一部分地勢比較低矮,同時本身也是比較危險的地方充當蓄水庫。

  不過也隻是準備工作,並沒有進行第一時間的遷移,因為長江還是比較穩定的,當需要利用大片地區充當蓄水庫的時候,那基本都是數十一遇的大洪水了,當洪水來臨的時候進行緊急撤離,洪水過後再返回,這才是明智之舉。

  總不能為了防範幾十年才會遇到一次的大洪水,就直接放棄大片地區不是,官方願意,人家老百姓也不願意啊。

  九月份開始,洪澤湖大堤上又是開始了新一輪的大工程,超過十萬名工人奮戰在大堤以及附近地區,為了修築新大堤而努力著。

  隻不過和去年的時候不同,去年的民夫都是征召而來的,而今年的民夫,則是采用了直接雇傭的模式。

  因為官府一計算,發現去年征召民夫所花費的資金,比直接雇傭同等數量的工人還要高昂,而且還引來了極大的民怨。

  去年發洪水的時候,緊急征召民夫,那些民夫們自然是不會有什麽怨言的,畢竟這也是為了保護他們自己的家鄉,但是去年秋冬開始修築洪澤湖大堤征召了大量的民夫,而且還是強製性征召,這就引來了極大的不滿。

  諸多原因之下,這一次工部方麵的負責人以及江北道官府也是學聰明了,不搞征召了,而是采取雇傭的方式。

  直接給工資請人,愛來不來!

  而出乎官員的意料,這報名來修大堤的民眾數量多的很!

  雖然一個月隻給一元錢,而且還不包吃喝,但是依舊有眾多人報名!

  這種情況也是出乎了很多官員的預料,因為這算下來的話,去年征召一個民夫,其夥食費再加上少量的補貼,每個人的月花費就要達到一元二角,就這樣還是引來了極大的民怨呢。

  現在的話,隻給一元錢,卻是有著眾多人的報名,這種情況讓人看不懂。

  不過聰明人還是能夠看出來這裏頭的問題在那裏,去年的征召,是強製性的,雖然很多人覺得沒有吃虧,但是沒有本來不願意來的,卻是被征召來了,這裏頭就是產生的矛盾。

  如今采取雇傭的模式,來不來全憑自願,這樣就把那些不願意來的人排除在外,當人們沒有了被強行征召的心理反抗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去做工修大堤也是很劃算的。

  反正如今是農閑秋冬時期,農村裏的漢子們閑著也是閑著,在家裏呆著還浪費糧食呢,這如果出來做工的話,雖然工錢看似不多,但是至少也能夠讓他們自己吃飽飯,節省一些還能夠積攢下來一些銀錢。

  這麽一算的話,雖然修堤壩是個苦力活,會很辛苦,但是還是比較劃算的。

  如此出現踴躍報名的情況也就不意外了。

  這種情況讓負責的官員感覺相當不錯,他們之前還以為在本地招募不到足夠的人,都打算著跑到外地去招募了,現在可好,在江北一地就是招募到了足夠的工人。

  而類似的情況也是發生在其他地方,在皖北、河南等有重點水利設施工程的地方,也都是采用了雇工的模式,並且也是非常的順利,報名的人數遠遠超過預定招募的人數。

  說到底,還是現在這個年代,農民們的收入來源過於單一,隻能是靠種田吃飯,而外出到大城市工作,這種事說實話還是比較少有人這麽幹。

  這年頭的人們並不願意離開家鄉,嗯,並不是說他們對家鄉有多深的感情,這玩意隻對文人而言,對普通百姓而言,還談不上什麽鄉情這麽高大上的東西,他們不願意離開家鄉的主要願意,還是因為恐懼。

  對遠方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

  這種恐懼,讓他們不願意離開家鄉前往未知的地方討生活,哪怕在家鄉裏沒有什麽收入,甚至是吃不飽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