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九章 大變革即將啟動
作者:彼岸晨光      更新:2020-03-03 18:19      字數:2103
  “對了,還有一件事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之前佳和電子一直想要入股我們訊通科技,甚至通過一些第三方,來間接收購我們的股權,目前他們手頭掌握了我們公司大約8%左右的股權,這也讓我們非常為難,我們一直不想讓他們入股,所以現在我們甚至不敢出台融資方案,以方式他們進一步收購股權。”周海超說道。

  “看來佳和電子一直沒有放棄對你們的收購計劃。這對於我們集團的戰略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過你放心,這件事情我絕對不會讓它發生,因為智能手機的生產製造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關鍵,必須要掌握在可靠的合作夥伴那裏。”李楓說道。

  早在前兩年,佳和電子就開始覬覦訊通科技的生產能力,打算將他們旗下的手機生產業務整體轉移到仙湖市,通過收購訊通科技來整合手機業務。

  但是這件事情一直沒能辦到,周海超並不願意自己的企業被佳和電子收購,甚至連出讓股權都不願意。

  不過佳和電子始終不死心,通過一些投資機構間接地持有了訊通科技的一部分股權,而且其占有的股權比例仍在進一步擴大。

  這些股權雖然名義上是歸投資機構的,但是通過佳和電子與他們達成的內部協議,實質上掌控著就成了佳和電子。

  這樣一來,這些投資機構就間接成為了佳和電子的代理人,替他們說話。

  “佳和電子的確對我們的企業戰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我們不希望跟他們開展合作,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戰略發展方向。但是從目前來看,佳和電子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可謂財大氣粗,一直打我們的主意,也讓我們很困擾。”周清清說道。

  “這件事情不必在意,接下來我們會有大量的訂單給你們,所以你們的現金流一定能保持充裕,可以壓縮甚至取消融資計劃,甚至進一步回購股權,將企業的控製權掌握在自己手裏。”李楓說道,“我相信,隻要智能手機產業成長起來之後,訊通科技公司絕對會一飛衝天,絕對不是佳和電子這類企業能收購得了的。”

  佳和電子雖然現在的規模比訊通科技要大,但是也沒有大很多,至多也就是兩三倍的差距,這個差距在目前看來也許比較大,但是一旦讓訊通科技進入到智能手機產生的核心製造領域,那等於是一下子接入了一個巨大的風口,這其中的增長潛力就不是簡單的幾倍而已,而是十倍甚至二十倍。

  如果訊通科技公司按照十倍的速度成長起來的話,那麽不出一年時間,就能將佳和電子遠遠地甩在身後,到時候別說是佳和電子想要收購訊通科技了,可能是訊通科技有實力把佳和電子整體收購了。

  所以對於訊通科技來說,現在這段時期要隱忍,等度過了這段時期之後,就是一馬平川,前景無限遠大。

  周海超點了點頭:“看來成敗在此一舉了,李楓,我把賭注都押在你的身上了,你可千萬別讓我失望啊。清清,集中公司的全部資金,用於智能手機生產線的升級和部署工作,盡可能快地培訓技術工人,組建一個智能手機生產部門,把這項工作更好的推進下去。隻有在這個領域發力,才是我們企業發展壯大的唯一可能,這值得我們賭一把。”

  對於周海超這樣的工業生產業內人士來說,他是非常清楚轉型的風險的,如果智能手機不成功,可能就意味著訊通科技的沒落,因為這個領域的投入非常大,幾乎是斷送了訊通科技保存實力的可能。

  所以這一次的賭注,周海超下得非常大,幾乎是押上了整個公司的前途和未來。

  平常換作是任何情況,周海超都不可能下這麽重的賭注,唯獨這次,他出於對李楓的信任,才敢冒險。

  畢竟李楓這兩年來對於市場的判斷沒有一次是失誤的,很多時候他遠遠走在了市場的前麵,所以能取得飛速增長的業績。

  現在在國內甚至是國際市場上,李楓都已經成為了行業的風向標,是一個大神級的存在。從行業地位上說,李楓甚至不比裏奧波特這樣的頂級大牛差,在某種程度上,市場甚至更加認可李楓。

  李楓腦子裏思考的東西,平常人是不能輕易揣測到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楓才能將競爭對手們遠遠地拋在腦後,一騎絕塵地在互聯網領域開疆拓土。

  現在李楓要闖蕩智能手機領域,一定有他的道理,而且李楓對於這個領域的投入,一直都是不遺餘力的。

  到目前為止,新夢想集團對於智能手機的研發預算上不封頂,已經陸續撥出了上億的資金,而且至今沒有產生一分錢收益。

  能冒這樣的風險,說明李楓對於這個行業的信心極其充分。

  既然李楓敢於冒這個風險,那麽對於周海超來說,也可以試試。如果因此而失敗了,他也不對麵子,因為是跟李楓這樣的國際頂級大神一起做失敗的。

  而如果成功了,那麽無論是對於訊通科技還是對周海超本人來說,都會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訊通科技能一舉擺脫當前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麵,搖身一變,成為國內最頂級的手機製造商。

  這種成長速度,如果是放在傳統的電子產品製造領域,恐怕努力十年都不一定能達到。如果按照這個幾率來算,風險是值得冒一下的。

  “好,既然大家對這個事情的看法一致,那麽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操作了。根據我們的研發進度,到今年中,智能手機的第一代就能完全成熟,接下來就是產業鏈的匹配和供應商的備貨。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能夠把智能手機商業化量產前的全部準備工作處理完畢,等到明年,就是正式啟動量產了。”羅俊才說道。

  “好,那就按照這個時間表,大家各自分頭準備吧。”周清清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