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七章 開啟商業化量產
作者:彼岸晨光      更新:2020-03-03 18:19      字數:2111
  在宣布集團成立智能手機事業部之後,李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羅俊才一起來到了位於仙湖市的訊通科技公司。

  現在的訊通科技公司在李楓的理念引領下,已經完成了公司的改革,開始逐步在智能手機領域進行生產和技術儲備,成為日後光芒科技公司將手機量產化的第一個合作商。

  經過調整,現在公司的董事長周海超已經逐步將權力下放,主要交由女兒周清清負責。

  所以周清清已經成為了公司的實際管理者。

  在光芒科技進行智能手機研發的這段時期裏,訊通科技一直在與羅俊才保持緊密對接,對於光芒科技的情況,訊通科技公司是最先了解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

  得益於訊通科技的技術支持,羅俊才的研發之路才能提速不少,所以這次光芒科技公司升格為智能手機事業部之後,羅俊才打算立即來訊通科技,商討接下來的商業化量產一事。

  目前在製造端,訊通科技是有大量的技術積累和渠道優勢的,利用他們的渠道,可以大大降低光芒科技公司與全球其他手機零部件供應商之間溝通的難度。

  而且基於智能手機的生產思路,訊通科技已經開始早早地布局智能手機的流水生產線。

  在當今全球手機製造領域,真正的智能手機大規模量產還沒有出現,也就是說,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製造商開始研發建造智能手機流水生產線。

  所以訊通科技抓住這次的契機,率先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研發並建設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流水生產線,這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首創。

  李楓和羅俊才來到訊通科技的總部,此刻,周海超和周清清父女倆已經在等待了。

  車子在總部大樓前停下,周海超立即迎了上去,同李楓握了握手,說道:“李總,歡迎歡迎。聽說你們集團成立智能手機事業部的消息,在市場上已經引起了巨大震動,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啊,我們非常期盼跟新夢想集團的合作啊。”

  “我們也非常期待跟訊通科技在智能手機大規模量產方麵的深入合作,所以我們抓緊時間過來,想把這件事情好好地商量商量。”李楓說道。

  “請吧,咱們到會議室詳談。”周清清說道。

  對於當下的訊通科技公司來說,已經進入了轉型的陣痛期,在傳統的功能手機領域,訊通科技始終沒能站上第一方陣,處於市場的二流陣營,甚至二流陣營中,也是處於落後的地位。

  如果能夠抓住智能手機這波新機遇,率先站在潮頭,對於公司來說將一下子轉變困難的情況,甚至一躍成為全球手機製造領域的明星企業。

  所以這次周海超和周清清都非常重視,在光芒科技的研發階段,也是傾其所有給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凡事羅俊才需要的手機類元器件,周清清都會想盡辦法幫他搞到。同時還說服了不少供應商改變研發思路,幫助他們研發出一些特定功能的零部件。

  一行人來到了會議室。

  雙方坐定之後,李楓說道:“這次,新夢想集團宣布了成立智能手機事業部的消息,隻是沒有想到,我們的這次簡單的組織架構調整,在市場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紛紛解讀我們的戰略意圖。不過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而我們正是要做這場變革的引領者,所以現在市場預熱對日後智能手機的產業化非常有好處。我們這次來到訊通,就是為了商量接下來的智能手機商業化量產。”

  周海超說道:“這件事情其實我們一直在密切合作,所以具體的情況我們都非常清楚,根據我們的判斷,這個產業要想崛起,還有一到三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們要完成整個產業鏈供應商的協調工作,獲得他們的支持。這項工作本身是一項係統性工程,不是一家公司能夠獨立完成的,尤其是在手機芯片領域,目前還需要美利堅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所以根據時間安排,可能最快也要到明年,才能徹底實現規模化的量產。”

  “不錯,我們現在正在研發建設第一條智能手機生產線,目前工程進度已經完成了一半,相信再過兩三個月,生產線就能完成建設,並開始實驗性的生產工作。”周清清說道,“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次豪賭,畢竟投資一條生產線,動輒上億,所以我們希望光芒科技公司的研發工作能夠迅速跟上,進可能快的實現規模化量產。從現在的工作進度來看,完成建設之後,實驗性的生產周期大概也要三個月左右,在此期間,工人需要適應新的生產流程,同時生產線也需要根據新情況作出不斷的調整,爭取在實現規模化量產之前,無論是人員還是設備都能調整到最佳的狀態。”

  羅俊才點了點頭:“智能手機是我們首創,所以生產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摸索,以達到效率的最優,這個過程大概在今年的下半年啟動,爭取到年底之前,將各項工作都完成好,等到明年就能隨時進行大規模量產。我們預期第一批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在50萬台左右,以目前的生產能力,大約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羅俊才說的數字是比較保守的,50萬台的規模不算大,不過在2004年看來,已經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數字了,至少已經相當於訊通科技一個季度的功能手機出貨量。

  李楓知道,未來的智能手機年產量是數億台,市場上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年出貨量低於1000萬台,那都是排不上號的。

  與這比起來,50萬台的首批訂單並不算多,僅僅隻是小試牛刀而已。不過這還是2004年,手機總的需求量遠沒有日後多,所以僅僅50萬台的智能手機訂單,羅俊才也是咬咬牙才敢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