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〇章 文章發表了
作者:彼岸晨光      更新:2020-03-03 18:15      字數:2133
  來到教室的時候,時間已經八點,班級裏的同學已經很多,一個周末不見,大夥又有很多話要說,整個教室再度變成了嘰嘰喳喳的菜市場。

  大家一看到李楓走進教室,紛紛上千拍著李楓的肩膀:“楓哥,你知不知道,學院剛剛作出決定,學生會主席吳佳輝已經被撤職了。”

  李楓眼神一閃:“哦?還有這種事?”

  蕭靖龍走上前說道:“就是這兩天的事,據說那次項目評審大會之後,吳佳輝遭到了大量學生的舉報,由於民意洶湧,學院也保不住,隻有將他立即撤職以平民憤。而且還有一個最新消息,這次的項目初審也宣布作廢,將由專家組打分評定。”

  李楓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吳佳輝這回可算是要夾著尾巴做人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夥都是喜聞樂見,畢竟誰都不想在學生中間出現一個能作威作福的官僚。

  眼下吳佳輝得到的懲處,許多被他欺負過的學生也都出了一口氣。

  “隻要沒有了吳佳輝從中作梗,咱們的無人機項目想必能通過初審,進入正式參賽環節了。”梁大鵬笑著說道。

  “所以接下來,大家要把精力集中到無人機項目的研發製造環節,在評審大會上我對這個項目可是吹了大牛的,別到時候做不出來打自己的臉啊。”李楓說道。

  “放心吧,隻要有我在,絕對不會讓你打臉的。”隻見陶悅溪氣喘籲籲地走了過來。

  “今天怎麽來得這麽遲?”李楓問道。

  “昨天在家搞研發弄得太晚了唄,早上睡過了頭,差點沒趕上公交車。”陶悅溪擦著腦袋上的汗珠,說道,“李楓,根據你上次給我提供的設計思路,我設計出了一款樣機,昨天晚上剛剛試飛,雖然成績一般,但是潛力非常好,接下來隻要陸續對各個環節加以改進,絕對能實現商業化。”

  李楓雖然不懂無人機的製造,但是十多年後的無人機長什麽樣,他至少是見過的。

  所以根據十多年後無人機的基本樣式,他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思路,讓陶悅溪對無人機的設計理念實現了全方位的升級。

  這樣一來,整個研發周期就大大縮短了,隻需要循著李楓的設計思路,不斷對每個環節加以改進,就能最終製造出理想的無人機。

  “不錯啊,接下來等初審項目結果出來之後,咱們就正式開始研發。”李楓說道,“既然是一個創業項目,我們的目標是最終將它孵化成功,所以研發要想著標準化和量產化方向改進,使得我們的無人機在未來能真正投入到大規模量產。”

  如果隻是建造一架理論驗證機,難度其實並不大,但是難就難在要實現量產,並且最大限度得降低生產流程和成本,這就從研發視角切換到商業視角。

  曆史上有許多不錯的產品,就是因為更多地站在研發視角,沒有考慮到生產所麵臨的實際問題,所以最終無法投入市場,或者說投入市場之後效果不好。

  要站在商業化的視角,就要考慮成本問題,這其中有生產周期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等,必須要在每一個環節加以優化,這樣才能在降低產品價格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利潤空間。

  從這個層麵上來看,無論是陶悅溪還是梁大鵬和範宇豪,顯然都不如李楓。

  “那好,接下來咱們的項目組就要正式啟動了,我就從設計的角度進一步優化結構,宇豪來做實際測試。”梁大鵬說道,“有我們兩個人輔助,想必你能輕鬆不少。”

  陶悅溪點了點頭:“開發無人機的確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幫助,現在有你們兩個人加入,的確能幫我幹掉不少活。還是李楓說的有道理,我們這是一個創業項目,研發的關鍵是能否實現商業化,如果實現不了商業化,就不可能產生商業價值,我們創業的目的也就無法達到了。”

  “在這方麵,我倒能派上用場。隻要理論驗證機開發完成,我就能從設計的角度將理論驗證機分割成一個個零碎的模塊,實現模塊化生產。”梁大鵬自信的說道。

  “設計就交給大鵬,測試交給宇豪。”李楓說道,“接下來,測試跟設計可以同步進行。宇豪主要進行理論驗證機的測試工作,根據測試數據,提出參數指標的改進方向,指導悅溪的研發,大鵬則開始著手模塊化設計工作。現在是四月初,我們計劃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將真正的測試版無人機做出來。”

  李楓定的時間其實是比較緊的,光從研發方麵看,要製作出無人機,需要解決大量技術難題,好在陶悅溪有一定的基礎,並非白手起家,所以李楓才敢大膽地提出兩個月的研發時間表。

  有了時間表,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就好辦了。這個項目的技術難度相對較高,因此在研發時間上,必須要爭分奪秒,否則到下半年拿不出產品,就等於失敗了。

  叮鈴鈴……

  大夥正商量著,上課鈴聲響起,今天的第一節課,還是謝長庚的《互聯網金融學》。

  今天的老謝心情似乎特別好,臉上掛著笑容,完全不是平常不苟言笑的姿態。

  而在他的胳膊底下,夾著一本製作精良的雜誌。

  李楓細細一看,這不就是《經濟家》雜誌麽。

  通常《經濟家》雜誌的出版時間是次月的十日左右,眼下時間還沒到,老謝居然已經拿到了雜誌。

  謝長庚也不上課,而是將雜誌遞到了李楓手裏,這才緩緩走回了講台。

  李楓看了看,果然是即將在十日出版發行的2002年第三期《經濟家》雜誌。

  翻開封麵,目錄上的第一篇重磅文章,赫然就是他與謝長庚合作的長文。

  這一刻,李楓的心中還是莫名地有些激動,畢竟《經濟家》雜誌是自己一直訂閱的頂級經濟雜誌,現在自己的文章居然登上了這本雜誌,而且是頭版萬字長文的重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