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品牌運營策略
作者:彼岸晨光      更新:2020-03-03 18:15      字數:2130
  “哈哈,的確是搞了一回突然襲擊。清清姐,你這店鋪看起來相當不錯啊。”李楓說道,“在二樓走了一圈,就屬你們訊通數碼專營店的裝修最精致了。”

  “嘿嘿,你這小嘴還真甜。裝修的確是投了不少錢,一年時間勉強賺回本。”周清清說道,“隻不過我們訊通數碼的品牌價值仍然偏低,利潤空間有限,跟那些大牌廠商比起來,差距還非常明顯,甚至連佳和電子的利潤率都比我們高出不少。”

  李楓在店內逛了一圈,看了看商品的標價:“定價的確是比較低的,正好能迎合學生階層的口味。隻不過一直走平價路線,對於品牌的傷害還是比較大的,如果讓消費者認為‘訊通’就是便宜貨,那不僅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將來如果提價也會遭到市場的抵製。”

  很多時候,薄利多銷是商家的慣性思維,但是作為品牌運營來說,這種思維是非常有害的。

  定價區間是區分消費人群的重要標誌,也是形象品牌聯想的重要基準。

  長期的低價策略導致的“便宜貨”思想,會讓消費者不信任這個品牌,影響整個品牌價值的積累。

  所以在經營品牌的時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產品的定價區間是對自身品牌的有效保護手段,這麽做不僅能使單件商品的利潤率增加,而且還能提升品牌的自身價值。

  當然,這是要以產品質量保持在基準線以上為前提的,拋開產品質量來談品牌建設,那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李楓之所以在做“歡樂星球”品牌建設的時候,一直強調質量第一,就是因為隻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毛絨玩具的定價區間,保護自己的品牌形象,不給人產生“便宜貨、質量差”的不良聯想。

  但是如果質量得不到保證,品牌形象經營得再好,也會迅速垮塌。

  對於訊通科技公司來說,目前他們的產品質量處於行業基準線的位置,但是品牌認知度卻低於行業基準線,所以在品牌建設方麵還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間的。

  周清清覺得李楓的話很有啟發,點了點頭:“你說得非常對,訊通科技的短板就是品牌建設,一直沒有找到自己品牌的立腳點。發展至今的幾年來,始終沒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所以這些年來,依靠低價策略獲得了一定的銷售量,但是始終沒有太好的口碑,定位的人群也相對低端,造成產品利潤偏低的局麵。”

  “看來品牌建設是你們公司未來的重中之重,我覺得像你這種品牌專營店的模式就非常好,通過品牌專營店的有效的加深用戶對你們品牌的印象,等於是一個天然的廣告。”李楓說道,“所以目前要打響你們的品牌,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各個城市開設你們的品牌專營店。可以采用自營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連鎖加盟的方式。對所有的店鋪進行統一的裝修,這樣一來,就能有效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周清清覺得李楓的方案是非常有效的,與其在廣告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倒不如在各個城市開設自己的品牌專營店,如果走到每一個城市,都可以看到橙黃色裝修的訊通數碼品牌專營店,對於提升品牌認知度有極大的好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傳統的投放廣告模式,由於播放的目標不精準,往往效率是很低的。

  未來的精準營銷思維是將有限的資金投到最需要投入的地方,假設每個城市的品牌專營店需要投入100萬元的話,那麽隻需要3000萬元的資金,就可以在華東地區的各個城市開設自己的品牌專營店。

  但是如果把3000萬資金用來投放廣告的話,效果可能並不理想,也得不到有效的市場反饋。這種粗放型的推廣模式雖然能帶來知名度的提升,但是能精準定位的客戶群是很有限的,而且廣告具有時效性,過了一段時間,大家就會遺忘,必須要繼續投放來強化效果。

  對於訊通科技這樣隻針對年輕人,特別是低收入的年輕人群體來說,投入產出比就會非常低。

  所以在當前這個階段,通過在各個城市建設品牌專營店,實現自身品牌認知度的有效提升,同時構建起自身的銷售網絡,是最經濟實惠的普通模式。

  周清清的思維非常敏捷,他已經感覺到李楓簡簡單單的話語中,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集團公司未來的發展策略。

  眼下周海超已經五十八歲了,年齡已經偏大,特別是在日新月異的數碼電子領域,他的思維已經越來越跟不上最新的發展潮流,也到了培養接班人的時候了。

  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大女兒周清清能夠接管迅通科技這個龐大的集團,所以在未來的幾年之內,作為權力過渡期,周清清就要參與到集團的各項事務管理中來。

  周海超為周清清製定了一個五年計劃,就是要在未來五年之內,全麵熟悉集團的各項業務,然後爭取在第五年正式接管整個集團,成為集團總裁。

  隻是非常可悲的是,當年的權力過渡期,恰恰成為了訊通科技隕落的時期。

  由於公司沒有一個真正的領導核心,高層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走向意見分歧比較大,其中也不乏一些高層領導僅僅為了刷個人存在感,不負責任地提出自己的發展觀點。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散漫化管理,訊通科技沒有抓住數碼領域的轉型契機,白白丟掉了很多機會,結果還沒有撐到五年就已經徹底衰落,從國內二線數碼品牌商淪為了別人的貼牌代工廠。

  對於訊通科技來說,其實危險已經發生,隻是他們還沒有注意到而已。

  而對於李楓來說,訊通科技作為數碼領域的一個重要的製造商,也是他未來布局的一個關鍵棋子,價值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