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頂級雜誌社
作者:彼岸晨光      更新:2020-03-03 18:15      字數:2159
  一旁的何雲舒不太明白,李楓為什麽如此看好混元遊戲工作室,這家遊戲工作室的產品目前還沒有經曆市場的檢驗,成敗與否還是個未知數,這麽快就下注,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不過她的這個疑問並沒有提出,畢竟李楓不是普通人物,這麽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而對於李楓來說,這個時間點是投資混元遊戲的最好時機,等到《混元劍俠》正式發售之後,混元遊戲工作室在市場上就有了一定的資曆,再加上這款遊戲的銷售業績也很不錯,據說當年正版遊戲的銷售量突破了十萬大關,紅火了一段時間。

  到了那個時候,要想僅僅用兩百萬換區他們75%的股權,顯然是不可能的了,可能兩百萬連控股權都買不到。

  所以這次李楓也是打了一個時間差,以較低的成本成為了這家工作室的大股東,正式布局遊戲這個大產業。

  走出了工作室,已經到了正午時分。

  春日的暖陽下,大學城裏的學生都如同外出采蜜的小蜜蜂一般,開始在金山湖鎮上遊玩。

  這裏不僅風景清麗,而且具有別樣風情,特別適合情侶一起遊玩。

  而此時,已經有不少男男女女來到了小鎮上,使得整個小鎮熱鬧得像一座小型城市。

  “學姐,勞煩你一起陪我考察,中午我請你吃個飯。”李楓說道,“想吃什麽?”

  “那就去吃燒鵝飯吧,金山湖的燒鵝飯是最有名的。”何雲舒笑著說道。

  “好啊,那就去嚐嚐。”

  ……

  中午時分,老教授謝長庚回到了江州工業大學,在專為教授準備的職工食堂享用了一頓豐盛的午飯之後,準備回到自己的教授樓休息一下。

  剛起身,謝長庚的手機突然響起,是《經濟家》雜誌社的總編輯李長風打來的電話:“喂,謝教授啊,我是《經濟家》雜誌社的李長風。咱們之前說的那期約稿,不知道謝教授準備得怎麽樣了,我們打算在下一期也就是4月10日出版的刊物上頭版隆重推出,時間隻有一個多月,說短不短,但說長也不長。”

  “噢,老李啊,之前你們的副總編就給我打過電話,這期你們主推的題材是互聯網投資模式創新,這個選題非常好,我已經有了初步的考慮,不過要形成一萬字左右的長篇論述,恐怕還需要三到四周的時間,最遲4月1日交稿,怎麽樣?”謝長庚說道。

  《經濟家》雜誌作為國內頂尖經濟類期刊,不僅發行量巨大,達到了三十萬冊的規模,而且無論在商界、政界乃至學術界,都有極強的影響力。

  平常的教授想要在上麵發表一篇豆腐幹文章,都是要求爺爺告奶奶的。

  這次《經濟家》雜誌社為了互聯網經濟這個大型選題方向,特地向謝長庚教授約稿,還給出了第一篇萬字稿件的位置,這對於謝長庚這樣的頂級教授,都是不常有的待遇。

  老謝至今在《經濟家》雜誌上發表過六篇文字,其中三篇還是一千字左右的豆腐幹,另外最長的一篇稿子,也就是六千字左右,而且拍在第三篇的位置。

  由此可見,頭版第一篇萬字長文,那絕對是整期刊物的扛鼎大作,特別是年初這幾期,是為整一年定調的,分量都特別重。

  可以說這次4月10日發行的2002年度第三期《經濟家》雜誌,是全年度最重要的一期,作為這一期的頭版大作,雜誌社的重視程度自然是極高的,連發行日期都比慣例推遲了五天。

  所以眼下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雜誌社的主編,也是國內著名經濟學教授的李長風就給謝長庚打來了電話。

  “老謝啊,你這篇稿子是我們這期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要提前二十天左右拿到稿子,然後還要就其中的問題就行修改和討論,這一來二去非常耗費時間。”李長風說道,“所以希望您抓緊時間呐,最遲最遲3月20日要把稿子給我們,您看怎麽樣?”

  “20日?”謝長庚深吸了一口氣,“好吧,我抓緊一點,20日之前把初稿給你們。”

  “好,那就這樣,有任何問題可以找楊副主編。”

  “好的。”

  謝長庚掛了電話,臉色卻不大好。

  按理說他應該高興,畢竟《經濟家》雜誌年度重頭大作落到了他的頭上,得到了這份資曆,他又能在學術界更上一層樓了,但是謝長庚的心裏隱隱有一種憂慮。

  沿著一條梧桐小徑走回了教授樓,謝長庚在書桌前坐下,慢慢地在紫砂壺裏倒上一壺香茗,品了一口,打開了自己的記事本。

  趁著剛才的功夫,謝長庚已經記錄下一些關於互聯網投資領域的最新思考,而這些思考,就是在第一節課的時候,由李楓啟發而得到的。

  謝長庚怎麽也想不通,自己作為國內頂尖的經濟學教授,居然不如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

  這是一種巨大的挫敗感,是他幾十年教學生涯所不曾遇到過的。

  “李楓,李楓……”謝長庚的嘴裏喃喃說著。

  這次《經濟家》雜誌社的約稿,謝長庚原本已經搭好了框架,但是今天早上跟李楓的一番辯論,使得他徹底推翻了之前定力的框架,也就是說,這篇萬字長文又要從零開始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二十天的時間顯然非常吃緊。

  謝長庚抓了抓腦門,原本對自己知識體係非常自信的他,現在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就是自己的整個認知結構已經落後了。

  這種落後不是一個知識片段的落後,而是認知邏輯和認知框架的落後,這種落後是非常致命的。

  對於自身要求極高的謝長庚,當然不能容忍自己的認知落後於人,而且是落後於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

  所以原先搭好的文章框架,現在必須要整個舍棄,重新建立起一個更先進的框架,但這顯然不是件簡單的事,可能光搭框架,就要花費他起碼十天以上的時間,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次的約稿恐怕是來不及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