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〇章 在全球市場呼風喚雨
作者:彼岸晨光      更新:2020-06-09 08:28      字數:2115
  “好,這個階段的安排,可以以我為主,我會親自主持兩次發布會的新產品發布,你們全力做好相關準備,盡可能邀請到業內有分量的嘉賓和新聞媒體,把這兩場發布會做好。”李楓說道。

  對於李楓來說,現在最大的挑戰已經不是技術上的了,而是市場和整個產業鏈體係的接受度問題。

  畢竟現在還隻是2004年,在當前的技術發展階段,智能手機的確是很超前的,至少比李楓穿越之前的世界領先了2到3年時間。

  這兩三年對於電子信息產業來說,可以完成一代到兩代的更新迭代,所以李楓現在就提出了智能手機的概念,對於整個市場的接受地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好的,我們會做好詳細的安排。”羅俊才點了點頭。

  “現在我們集團已經同步開啟了上市計劃,而且已經得到了國際諸多著名投資機構的關注,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是一個挑戰,我們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家真正的國際化互聯網公司,雖然現在的基礎已經打紮實了,但是前麵要走的路還很長,其中智能手機業務將成為我們的中流砥柱,所以大家的內心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那就是智能手機業務是一項全球化業務,它的目標將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甚至可以說,國內市場隻是智能手機戰略中很小的一部分,大家要有國際化視野,爭取在短時間內將智能手機業務推廣到全球,迅速占領老外們的市場。”李楓分析道。

  的確,當前的智能手機無論在定位還是在價格上,都是麵向中高端人士的,普通大眾還消費不起,特別是當前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水平還不高,遠遠不能同十多年之後相比,所以隻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才能讓智能手機的銷量在短時間之內上升。

  而要打造一條巨大的智能手機產業鏈,建立一個龐大的全球分工體係,就需要巨大的銷量作為支撐,這個銷量將不僅僅是百萬級,而是千萬級,甚至是億級。

  隻有達到了這樣的數量級,產業鏈上下遊的各類供應商才能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和擴大產能,整個智能手機製造體係才能搭建起來。

  同時,作為基礎設施的通訊網絡也才能開始升級改造,讓移動互聯網進入普通消費者的生活。

  這些大環境不是李楓一個人就能夠改善的,必須要全行業所有人的參與,所以從現在開始,新夢想集團就要主導這次全球化的產業和技術升級,讓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早的到來。

  “同時,我也希望大家保持警惕,因為眾多的國際互聯網公司已經注意到了我們,我們未來的發展必定會與他們發生交集,所以競爭在所難免,現在美利堅的互聯網市場對我們呈現出兩種截然想法的態度,一種態度是非常熱烈的歡迎我們,與我們展開深入合作,實現產業鏈的協同。另一種態度就很不友好了,他們認為我們的發展會涉足他們的領域,搶走他們的利潤,所以開始想方設法地圍堵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好互聯網市場的公共關係文章,逐步將我們的對手消滅掉。”

  在過去,新夢想集團在國際上的策略是非常低調的,隻是悶頭開拓市場,沒有一點與巨頭們交鋒的意思。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隨著上市計劃的公布,新夢想集團已經站在了國際互聯網市場的風口浪尖,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型互聯網公司,現在的李楓想不高調都不行了。

  所以打造新夢想集團的公共關係網絡,將潛在的朋友和對手都甄別出來,能盡可能地減少集團的市場開拓成本,讓集團的海外業務拓展得更為順利。

  特別是李楓重點打造的智能手機業務,這個業務自誕生之初,就是一個全球化的業務,重點市場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國內市場反而占比不大。

  這就需要新夢想集團極大的市場開拓能力,能在短時間之內將自己的智能手機產業推向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去顛覆他們的傳統功能手機市場,如果這一個目標能夠達成,那麽李楓控製歐美市場的能力就算是初步實現了。

  到了那個時候,新夢想集團將不再是市場的參與者那麽簡單,而是整個市場的主導者,是規則和玩法的製定者,任何公司都要在新夢想集團的這套玩法之下開展他們的商業活動,到了那個時候,李楓就真正有了在全球市場呼風喚雨的能力。

  “不錯,接下來的市場開拓是非常複雜的,這不僅僅是培養消費者使用習慣這麽簡單,而是要去占領那些老牌強者的領地,那就必然會遭到他們的集體反撲。”羅俊才也表示了擔憂,“雖然我們的技術和理念足夠先進,但是畢竟還沒有全球的資源和市場調度能力,我們必須要做好充足的預案,來應對接下來的反撲。”

  李楓點了點頭:“老羅,這件事我會讓海外分公司的總裁麥瑞克來協助你,現在的智能手機業務主要銷售目標是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利堅,所以必須要海外分公司的大力配合。麥瑞克已經提前在美利堅布置我們的智能手機銷售網絡,廣告策劃也已經開始進行,隻等你這邊準備完畢,就可以開始了。對了,清清,現在訊通科技的產能達到什麽水平了”

  周清清一直在聽李楓的市場分析,神情若有所思,她說道:“目前能夠達到每月十萬台的出貨量,如果把生產線的馬力開足,估計能達到十五萬台,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了我們的預期,而且為了接下來的擴大產能,我們已經有兩條新的流水線在同時上馬,一旦建設完成,我們的產能還將提升一倍,達到每月二十至三十萬台的水平。”

  李楓點了點頭,這個水平在十多年之後看來,還是比較差的,但是放在2004年,對於訊通科技這樣的二線製造商而言,已經是超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