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奈蒼生何
作者:地黃丸      更新:2021-01-12 21:06      字數:4351
  和袁階抱著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突然之間,徐府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人投帖拜見,卻都被無情的拒之門外。

  徐佑如同隱身一般,除了偶爾進宮看望肚子越來越大的徐舜華,基本不出現在任何公開場合。

  誰也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連袁階那次試探性的詢問,也沒有得到徐佑正麵的回答。

  但是,似乎在某種力量的影響之下,金陵的輿論在短短十數天內發生了巨大改變。禦史台的禦史們不用張籍鼓動,聞著血腥味瘋狂的發起了彈劾,目標對象包括謝希文等人在內的三省六部各級官員,大有把朝堂一網打盡的勢頭。

  而街頭巷尾議論的也是宰輔重臣們嫉賢妒能的醜事,放著用兵如神、愛民如子的徐大將軍不用,爭權奪利,逼得他丟官去職,反而讓誌大才疏的狄夏統兵伐蜀,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多少江東英豪男兒的鮮血就這樣灑在了巴蜀的崇山峻嶺之間?

  緊接著徐佑這段時日的所作所為也曝了出來,堂堂大將軍,甘願當了小小的治粟使,前往吳縣田間地頭的查看水稻,隻為了能讓百姓吃飽肚子,不再挨餓。

  這順勢給占城稻做了一波軟廣,挨著揚州的一些州郡已有做糧食買賣的大賈跑去參觀考察,據說人人振奮,都很看好占城稻的發展。

  如此種種,最後化成了驚雷般的呐喊:

  徐佑不出,奈蒼生何!

  前線的戰報流水般送來,張槐一路東撤,日夜不停,直到接近夷陵時才勉強站穩腳跟,然後敏銳的察覺到緊追不舍的天師道前鋒軍有十餘艘鬥艦脫離了整體隊列,不僅往前突出太深,而且首尾不能兼顧,他立刻用計設伏,借風向改變,用幾十艘載滿柴木的小舟衝出,點燃熊熊大火,燒毀了這些敵船,重挫了敵軍的銳氣,延緩了他們的追擊速度。

  檀孝祖命澹台鬥星率兩萬荊州軍同時抵達夷陵,和張槐、江子言會合,生力軍的加入嚇退了衛長安。雙方再次以夷陵為界,維持著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朝廷旋即詔令澹台鬥星負責夷陵防務,張槐和江子言帶所部回京接受調查。

  四月十七日,敗兵回到金陵,出征時的八萬健卒,活著回鄉的僅有四萬多人,折損過半,尤以中軍死傷最多,金陵乃至周邊郡縣幾乎村村掛起了白幡,婦人孺子哀哭之聲,通宵達旦,戚戚可聞。

  狄夏既死,張槐就成了替罪羊,被免官軟禁家中,算是稍存體麵,允他寫奏章自辯。江子言也暫時停職,回府候參。

  三司經過詳細調查,傳喚了自軍主以下各級將領近百餘人,結合張槐和江子言的辯疏,用了五天時間得出最後結論。

  狄夏妄自尊大,不聽諫言,輕敵冒進,盲目分兵,又在涪縣錯誤的別置江西、江東兩大營,給了長生賊可趁之機,然而他遇刺身亡,也算為國捐軀,且奪去節杖和大將軍的封號,不再追究其他罪責。

  張槐雖建議狄夏從外水進攻成都,但身為軍副,未能成功說服軍帥,在涪縣之戰裏也沒能夠力挽狂瀾,招致大敗,念在他帶殘部突圍,保留了有生力量,法外施恩,免去衛將軍、江州刺史之職,貶為五品折衝將軍,繼續軍中聽調。

  江子言在江城分兵後,攻打東江、犍為兩郡,表現優異,頻取勝果,又臨機決斷,守住江城,接應張槐,有功無過,特令晉升前將軍,位列三品,加封鄉侯,食邑七百戶。

  因謝希文舉薦的狄夏,無識人之明,他自請辭官,被皇帝拒絕,僅罰俸兩年,算是有了個交代。餘者也有罰有賞,國庫充盈,朝廷沒有吝嗇撫恤,戰死將士的家人都得到很好的安頓,民眾情緒初步得到安撫,沒有引發太大的動蕩。

  這夜,皇帝駕臨徐府。

  “七郎,你得幫幫姊夫……”安休林抓著徐佑的手,言辭誠懇又迫切。上次吐血之後,他的身體一直不大好,精神也不比往日,處理政事總覺得乏累,最近幾天因為益州慘敗的善後事宜,睡不好覺,臉皮耷拉著,容色更顯疲憊。

  “姊夫,我愧不敢受!對國而言,你是君,我是臣,對家而言,你是姊夫,是我的長輩,無論國還是家,凡有所命,我都該盡心盡力,談何幫不幫呢?”

  安休林欣慰的道:“還是我們自家人,不說兩家話。七郎,益州之敗,其過在我,不該聽信朝臣們的讒言,由著你辭了大將軍。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非名將不可馭之,若是你領軍,而不是狄夏,怎會葬送了四萬大好男兒的性命?”

  說著語氣裏有痛惜也有後悔,他對那些從臨川起就跟隨在身旁的臣子們都十分的寬容和照拂,與狄夏的感情也比旁人深厚,這次戰死益州,既恨他辜負了信任,也恨自己把他送到了絕路,如果狄夏老老實實的留在金陵,豈不是可以避免這樣的慘劇?

  徐佑寬慰了兩句,安休林收拾心情,道:“我今夜來,是想請七郎再次屈就大將軍之職,領兵討伐益州叛賊。”

  徐佑猶豫道:“姊夫,你也知道,我在朝中毫無根基,全仰仗姊夫的信任,才得以為國家做點小事,可也因此惡了兩位仆射和庾柳門閥,既已辭官,複職的話,物議紛紛,難免讓姊夫為難……”

  “我不會再任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朽木來構陷你,且放寬心!七郎,我準備授你使持節的專擅之權,二千石以下,違逆軍法者,皆可先斬後奏。除大將軍外,還要由你擔任領軍將軍,中外諸軍,全聽調遣。”

  上次徐佑出任大將軍,也隻是持節,這次安休林為了安撫他,直接給予臣子領軍在外所能掌握的最大權力。

  然而,使持節隻是戰時的特權,戰後還要收回,可領軍將軍卻不同。

  朝廷中軍共有六軍,領軍將軍是六軍之首,掌天下兵要,又被稱為端戎。楚國的端戎是安子尚,他以宗室的身份當領軍將軍,中軍、外軍和諸州郡兵理論上全歸他統管,現在交給徐佑,也就是說,不必再加“都督荊、江、梁、兗、青、徐、豫、揚八州內外諸軍事”的頭銜,他就可以合法的調動大楚二十二州的所有兵力。

  這不是信任,而是把皇家的氣運交到了徐佑手裏!

  徐佑正要推辭,安休林起身,跪坐蒲團,道:“七郎是要我求你嗎?”

  他作勢要作揖行禮,徐佑慌忙攔住,退開幾步,伏地叩首謝恩,道:“請陛下給我三月時間,不平益州,臣誓不回京!”

  第二日廷議,得到皇帝授意的袁階率先上表,舉薦徐佑為大將軍,全麵負責益州戰事,隨即袁燦、張籍、顧允、顧懷明、朱義等京官以及檀孝祖、朱禮、葉瑉、左彣、韓寶慶等地方刺史全都上表請徐佑出山。

  謝希文還想抵觸,可他被召進宮裏和皇帝抵足長談整夜,出宮時麵如死灰,回家寫了奏疏,無奈的表態同意。

  沒有謝鐵頭在前麵扛著,庾、柳順風轉舵,對徐佑大加讚賞,仿佛真的是徐佑不出,奈蒼生何。

  這不好笑,這就是現實!

  謝希文費盡千辛萬苦,合縱連橫各方勢力,好不容易把徐佑的勢頭打壓下去,可隨著益州戰敗,所有的謀劃都成了鏡花水月,被徐佑輕描淡寫的化解,不僅重新回到了朝堂,甚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代安子尚做了楚國的端戎。

  得不償失!

  謝希文開始審視徐佑崛起的過程,好似他每一次的退讓,都會在不久後迎來更激烈的反彈,如果這就是時也命也,怕是從此再也無法形成有效的製衡。

  皇帝總說,朕不負徐佑,徐佑定不負朕。那就期望徐佑確實如他表現出來的那樣謙恭、忠誠、大度和仁義。

  或許,也隻能如此了!

  散朝時徐佑身邊圍滿了人,他笑著應付著,忽然分開人群走向遠處的謝希文,朝臣們不少停住了腳步,裝作不經意的偷偷看去。

  兩人不和,天下皆知,會不會動手打起來?

  端戎聽說入了武道二品,謝仆射哪裏會是對手,多半要丟了顏麵。

  “玄暉兄,你我再次搭檔,說心裏話,我很是高興,以前若有得罪,還望萬事以國家為重,不要和我計較,平益州離不開你的支持!”

  “將相和,天下安,該是我向端戎道歉才對。過去的都過去了,當前以平益州為首要,端戎放心,該我做的,定不讓你失望。”

  眾大臣沒看到好戲,一哄而散。

  大將軍府。

  “我晚來幾日,還沒向端戎道賀,請端戎恕罪!”袁青杞奉詔入京,為皇帝講解《上清大洞真經》,講經之後,來大將軍府拜見徐佑,忍不住出口調侃。

  徐佑笑道:“元君說笑了,你又不是我麾下的部曲,身份尊貴,我怎麽恕罪?”

  “哦?這是真的怨我來遲了……”袁青杞以手托腮,歪頭目視徐佑,露出俏皮無賴的樣子,道:“現在別當我是元君,我就是普通的小女子,端戎準備怎麽懲罰我呢?”

  “咳!”徐佑是成親的人了,不能像以前那樣總是被袁青杞調侃,故作一本正經的道:“懲罰就不必了,元君最近頻繁來往匡廬山,可是和寧真人共同探討道門神仙圖譜嗎?”

  雖然這段時間不問世事,詹文君也暫時退去幕後,可在冬至的掌控之下,秘府仍然滿負荷運轉,所以,徐佑對袁青杞的動態一清二楚。

  “成親的男人啊,果然無趣!”見徐佑不接招,袁青杞也收斂了笑容,端坐如仙子,道:“是,我和寧真人交換了看法,決定聯手厘定神仙圖譜的人選、位次,隻是在某些方麵還存在問題……”

  “問題出在哪?”

  徐佑其實心知肚明,後世陶弘景作《真靈位業圖》,為了打擊天師道,將天師道尊為至高神的老子貶入第四等,袁青杞另立黃庭宗,自然會以元始天尊為至高神,就算不貶低老子,也隻能列入第二等。

  可寧玄古一門心思是要改革天師道,卻不是和天師道分道揚鑣,他必定還會尊老子為至高神,兩人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

  “我宗欲敬元始天尊為神主,但寧真人還是要尊老君……”

  徐佑想了想,道:“你肯拿神仙圖譜去和寧真人做交易,是不是打算請他編纂道藏的時候,將貴宗的《上清大洞真經》《黃庭內景經》《雲篆仙書》列入三洞之內?”

  寧玄古編纂《道藏》,以三洞四輔為基本分類,其中三洞為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是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聖之首經,曆來最為重要。

  要知道,道經的由來十分複雜,很多被後世封為金科玉律的道經剛開始時隻有一卷,然後在傳播的過程裏被後人陸續的增添,你加一卷,我加一卷,最後定稿時甚至擴展到一百多卷。

  當然,沒人承認這是大家集體創作,都得托名於天上的神仙,才能讓道經顯得高大上。魏晉之前,老子是第一背鍋俠,領銜主編的道經最多也最雜亂。

  袁青杞雖然得到了皇帝的敕封,可那隻是正治層麵的認可,若黃庭宗的這三本經書可以入三洞道藏的洞真部,也就是說在道統層麵承認了袁青杞受神仙傳經,在人間弘法的曆史地位。

  兩者缺一不可。

  袁青杞並不為徐佑的神通廣大感到驚訝,點了點頭,道:“等寧真人的道藏出世,天下誰為道門正統,將由他一言可決。我必須在此之前,給黃庭宗取得足夠的籌碼,否則的話,日後必定受製於人……”

  “可是你又不能將神主之位讓給老子,這樣元始天尊低老子一等,黃庭宗也永遠低了天師道一等?”

  “對!問題就在於此,我還沒想到解決的辦法!”

  徐佑笑了笑,道:“我聽聞老子身合天道,一氣化為三清,故天地諸神,以三清為尊。此三清為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餘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而道德天尊即為老子的轉世身。如此,三清並列為神主,可以解決你和寧真人之間的矛盾!”

  袁青杞美眸亮起,瞧那架勢,似乎要把徐佑綁了回黃庭宗,成為鎮宗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