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南返
作者:八無和尚      更新:2021-04-09 23:11      字數:2380
  徐州在明初隸屬北直隸,後改屬南直隸。

  它的地理位置,使它理所當然地成了當時軍事、文化以及商貿的集散地。

  李顒的這篇文章,讓原本安靜的徐州城,鬧騰起來。

  不可謂是一種奇景。

  李顒寫這篇文章的本意是,以天下皆亂,唯徐州一隅清靜之地,從而來印證吳王殿下當時下令進行徐州土地改革的正確性和前瞻性。

  他在文章中指出,如今徐州的清平,是庶民階層對菁英階層的勝利,是公理戰勝強權,從而證明,被世人視為弱者的群體,其實才是真正的強者,前提是,須有德高望重之人領導。

  不可否認,李顒是想拍正在坐鎮徐州的吳爭的馬屁。

  眼見著半個華夏已經納入吳王囊中,就算再“清流”之人,那也得拍拍即將成為至尊之人的馬屁不是?

  所以,李顒將這篇文章,以官府邸報的形勢,效仿江南“漢明半月談”的方式,通傳轄下各縣並貼上了衙門布告欄。

  然,這篇文章遭到各縣生員、學子地一片討伐之聲。

  原因無它,隻因李顒在文章中有這麽一句——庶民的勝利,是天意的選擇!

  這就很奧妙了。

  吳爭在徐州搞土地改革,一是徐州不是府,隻是因地理位置緊要,又是自古軍事要隘,人口也就二十餘萬。

  人少好辦事嘛,再怎麽亂,也亂不到哪去。

  再則,當時吳爭是想給清廷挖,說難聽點,管它波浪滔天呢!

  所以,吳爭連在杭州都不敢做的事,直接一聲令下,在徐州做了,這其中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當時徐州的地主、富豪們大都已經逃了,阻力小更好辦事。

  可現在,徐州幾乎已經成了戰爭的後方,百姓們也已經自認是建興朝子民了。

  這個時候,李顒聲稱庶民的勝利也就罷了,還說庶民的勝利,是天意的選擇,那也讓“許多人”按捺不住了。

  這“許多人”,就是讀書人。

  因為他們自認是菁英,而吳王殿下此時正坐鎮徐州。

  天意的選擇,誰是天意,不言而喻。

  這還能讓那些自認菁英的讀書人,坐得住嗎?

  他們感到急迫,因為杭州大將軍府至今未開科取仕,除了舉薦之外,更多的官是留用和軍隊退役人員。

  沒活路了!

  ……。

  吳爭想笑,可笑不出來。

  他知道在這個時代鬧革命很難,但還是預料不到,僅李顒自發所寫的一篇文章,就會這麽難!

  其實,吳爭也不完全認同李顒的文章,在吳爭看來,怎麽能稱是庶民的勝利呢?

  應該是,漢民的勝利。

  更準確些,是天下漢人的勝利!

  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也包括,菁英!

  譬如,也包括李顒自己!

  一篇文章而已,還不是他作的文章,何至於此?

  所以,吳爭選擇了沉默,也是,這個時候,吳爭哪有心情、時間去理會這檔子事?

  可憐李顒開始時,還興致勃勃地在徐州城內開設講壇,與諸方學子、生員坐而論道,奈何來者氣勢洶洶、絡繹不絕,到最後也就偃旗息鼓、閉門不出了。

  可他心裏怨艾啊,心道王爺啊,您就不能發個聲,助我一臂之力嗎?

  吳爭要南返了,不是率軍南返,而是隻身南返。

  去的也不是杭州府,而是廬州府。

  ……。

  江南亂局持續至今,已近月。

  無數的人,在這場動亂中死傷。

  然而,趨勢並未減弱,反而越來越熾烈。

  軍隊的不參與,讓站在“當今天子”朱以海這邊的民眾,氣焰越來越高,仿佛,真成了擁立新君的有功之臣了。

  而擁戴吳王的民眾,因吳王的沉默,變得越來越不自信,雖然太平府女署極力地倡導各府生員學子和織女們一起,維持正義、擁戴吳王,可畢竟皇與王有區別,民眾漸漸地開始散去,畢竟,背後有一家子人要照顧。

  失去了城外各方民眾呼應的杭州城內百姓,也漸漸地平靜下來了。

  也對,時間越久,越撐不住嘛,這些民眾隻是普通民眾,憑的就是心中一股氣,沒有後勤沒有銀子貼補,誰撐得住?

  朱以海樂啊,周如璋自然而然,就成了朱以海麵前的第一紅人兒。

  朱以海一下就將周如璋破例晉為文華殿大學士,離入閣,就一步之遙了。

  這讓朝堂諸重臣敢怒不敢言,連對朱以海忠心耿耿的熊汝霖,也天天緊繃著臉,隻是沒有出言反對罷了。

  ……。

  而這時,變故發生了。

  一支隊伍,出應天府向杭州府而來。

  劉元率己部六百餘人,在出京城之後,悍然舉旗,再次亮出“勤王”旗號。

  這是個執拗的讀書人哪,不,準確地說,是個出路出家的前讀書人。

  魚市街之變,令他失去了他的義弟許老二。

  大長公主發動政變,又讓他失去了他義兄鄭一斤。

  吳爭沒有虧待劉元,讓他成為了建興朝應天府城北一個“土皇帝”,可以說是破天荒了。

  雖說魚市街分所隸屬長林衛,可並不歸轄長林衛總署宣調,而是直隸於吳王,這是吳爭為獎勵當年魚市街一眾義士,給予劉元等人的特權。

  用意並非讓他們做什麽,而是給這些人一個安身立命的理由。

  都道仗義每多屠狗輩,果不其然,在之前朱媺娖發動政變時,劉元一眾,聚集應天府民眾近十萬,愣是將數千禁軍擋在玄津橋對岸,最後鄭一斤在金水河邊當場戰死。

  此時魯王政變的消息傳到京城,劉元就想勤王了。

  可他的麾下人數太少,於是他數次向吳王和長林衛總署請示,可一直如石沉大海,沒有得到回複,甚至連“不允”都沒有。

  隨著各府民眾的反對聲浪漸漸平息,劉元急了,他毅然決定,孤軍勤王。

  這世上總有些人,自認是天下無雙。

  譬如話衡陽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劉放、譬如此時欲孤軍勤王、撥亂反正的劉元。

  無獨有偶的是,從應天府至杭州府的路上,還有這麽兩個人耐不住寂寞。

  這二人,便是當年破獲嘉興府細作案的最大功臣,被吳爭褒揚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秀水民團守備張新俠和秀水縣尉徐三。

  劉元率軍至嘉興府時,張新俠、徐三率民團和衙役早已恭候多時。

  雙方誌向吻合,二話沒說,混編為一體。

  《漢明》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新書海閣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新書海閣!

  喜歡漢明請大家收藏:()漢明新書海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