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
作者:八無和尚      更新:2020-10-26 22:37      字數:2254
  不難看出,吳爭在下一盤棋。

  甚至,他將自己也放入棋盤,成了棋盤中的一枚棋子。

  按理,已是吳王的他,是不需要親曆險境的。

  大將軍府新生的政權,正如旭日東升,可反觀清廷,已顯疲態,它就象一個壯漢,明明正當年,可惜瑣事太多,日夜征伐,精力早已透支了,關鍵是它的內腑也不爭氣,故在江南幾度碰壁之後,再無力蛇吞象,過早地顯出垂暮之態。

  可畢竟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強過它與打死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偉人曾經說過,“灰塵不掃,不會自己跑掉”,如今的清廷,在吳爭眼中,就是灰塵,隻是這灰塵……有些厚實。

  掃掉它,須得付出無數江南勇士的鮮血和生命為代價,這是吳爭無法忍受的。

  明末死得人太多了,大明朝鼎盛時,在冊人口已過一億一千萬,可如今,人口最密集的江南,僅隻有三千多萬,這還是算上了揚州、淮安二府的情況下。

  不能再這麽死人了,否則,就至少需要繁衍兩、三代人,華夏才能振興,吳爭等不了這麽久。

  於是,他開始籌劃這局棋。

  清廷不管想不想繞,也不管它怎麽繞,山就在那。

  這,就是陽謀。

  ……。

  阿濟格最近是真苦惱。

  原本成竹在胸的鳳陽大戰,卻因一些“小事”,突然間就失控了。

  先是薑瓖這條喂不熟的狼,竟突然臨陣倒戈,不僅以下犯上殺了主將愛鬆古,還帶著己部五、六千人投了廣信衛。

  這樣一來,已經孤掌難鳴的劉體仁部,搖身一變,反倒大有喧賓奪主之意了。

  雖說阿濟格倒不是太在乎愛鬆古的死活,可派出去一萬多人馬,突然化為雲煙,這換誰也難以接受啊,更令阿濟格頭痛的是,雙方實力的此消彼漲。

  當然,阿濟格能應付。

  他難以應付的是,近在咫尺的臨淮,正被李過發瘋似的強攻。

  這太危險了,原以為擊潰劉體仁部,李過進攻臨淮的軍隊,就會因為後路被斷,不得不撤兵,可劉體仁不潰,反而風生水起地壯大起來,這就給了李過進攻臨淮提供了強大的後勁支撐,而李過悍不畏死、不惜血本的進攻,讓阿濟格有種難言的心悸……如果早幾年,大軍入關時,有這樣的明軍部署在山海關,那還有大清啥事?

  江南出了一個吳爭,已經讓人頭痛了,如今再加一個李過……難道,大清的氣運至此就結束了?

  阿濟格甚至不願意去想,如果薑瓖率部加入李過進攻臨淮的作戰,那臨淮城會如何?

  如果僅僅是這兩個問題,阿濟格還可以勉強應對,畢竟手裏還有五、六萬兵馬在手嘛,其中他的嫡係旗軍,大部分未動。

  可問題是,阿濟格怎麽也想不到,羅科鐸和多尼竟會死於衡陽,區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

  令阿濟格汗顏、懊惱的是,二人竟死在一群莊稼漢、土包子手裏,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丟盡了先人的臉了。

  就算再政見不合、立場不同,可阿濟格從不否認郡王羅科鐸是員不可多得的勇將、帥才,偏偏陰溝裏翻了船。

  不過阿濟格倒是慶幸,多尼是隨羅科鐸去的,不然,他還得寫道折子自辯,以應付朝廷中那些漢臣在皇帝小兒那吹自己的陰風,說自己有意借刀殺人,將多尼送於敵人刀下。

  三個問題,阿濟格是真應付不過來了。

  僧多粥少啊。

  手中五六萬兵馬怎麽分配?

  救一路綽綽有餘,救兩路勉為其難,可要救三路,那真要人命了。

  除非鳳陽城不想守了,阿濟格一時間,陷入了極端為難之中。

  他唯一當即做出的決定,就是向兗州求援。

  ……。

  都說好的不靈,壞的靈。

  阿濟格還真沒猜錯。

  剛剛臨陣倒戈的薑瓖,在確認吳王、夔國公同意封他為廣信衛副都指揮使之後,“雄心”大振,他毫不猶豫地與劉體仁一起,揮師北上。

  也對,這個時候,還需要為李過斷後嗎?

  兩個要隘攻破,鳳陽城來得增援一大半投了廣信衛,就算阿濟格再一次派出大軍增援,那也是遠水夠不著近火了。

  已經不需要斷後,隻要兩路兵馬合為一處,就是一個堅實的存在,進攻略顯不足,自保,無虞!

  ……。

  在臨淮城下,打到不擇手段的李過,終於鬆了口氣。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劉體仁、薑瓖率部來援,兩路大軍加起來快兩萬人了。

  如今傷腦筋的再不是李過,而是臨淮城內的巴顏老弟了。

  被李過不分敵我轟掉的城牆上二千多守軍裏,有多半都是巴顏的嫡係。

  如今他的手中,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那支騎兵了。

  可惜,守城嘛,騎兵做啥用?

  在三次向鳳陽城求援不得的情況下,巴顏老兄終於捺不住性子了,他要死裏求生!

  騎兵,本來就是個進攻兵種。

  加上滿人最不擅長的就是守城,也對,滿人住得是帳蓬,過的是遊牧日子,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才有了首都,沒有城池,哪擅守城?

  巴顏確實“勇猛”,他奇葩地下令,騎兵全員在廣信衛停戰休整的短暫空隙內,開城門發動反擊。

  確實夠“勇猛”,他甚至完全不顧,此時城外兩路廣信衛已經會合,還多了薑瓖五、六千人。

  這是什麽比例?

  近一比六、七的比例。

  但巴顏絕不認為他是找死,而是為大清、為皇上、為朝廷盡死忠!

  天曉得,這個不是滿人的滿人,竟會有這種堅定的忠誠。

  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被吳爭視為“不可不防”、被李過視為“三姓家奴”的薑瓖,主動請戰,率己部硬撼,迎擊巴顏二千多騎兵。

  而李過和劉體仁,反而成了協從,由兩側為薑瓖壓陣。

  當漫天的弓弩,伴隨著沉悶的火槍擊發聲,可以想象,再精銳的騎兵,也抗不住三麵受敵啊。

  此戰,薑瓖以傷亡一千八百多人的代價,全殲巴顏所部騎兵,由此,他當仁不讓地坐實了廣信衛第四把手的位置。

  可,這也就給之後的廣信衛分裂,埋下了不可逆的種子。

  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