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
作者:八無和尚      更新:2020-06-03 08:06      字數:2186
  “那還不快說!”吳爭真受夠了這個時代的文人,他們說話總喜歡說一半藏一半地吊人胃口,想到此惡劣處,吳爭狠狠瞪了馬士英一眼。

  可憐馬士英沒招誰也沒惹誰,平白遭了無妄之災。

  那書生道:“學生好友駱鍾麟與鳳陽名士冒襄為至交,而冒襄與熊安原為遠親,若冒襄出馬,必能說降熊安原。”

  吳爭平靜下來,“你所說的,可屬實?”

  “句句實話,學生萬不敢哄騙王爺。”

  “可就算勸降八千穎川衛,也不敵鳳陽阿濟格九萬大軍啊。”

  “王爺莫急……若要全其功,須得亳州武平衛共襄盛舉。”

  “哦?你還有勸降武平衛的辦法?”吳爭帶著一絲嘲弄地問道。

  “沒有。”書生想也不想地搖頭道,“若穎川衛反正,那武平衛就須王爺的北伐軍迫降了。”

  吳爭笑了,“你可知道,就算你的計策可行,也須不下四、五日,方可來去於穎州與徐州之間,這還不算本王調動北伐軍至亳州迫降武平衛的時間,可如今北伐軍主力已經北上進攻沛縣,本王手中無可調之兵……如何迫降武平衛?”

  “穎川、武平二衛皆為明軍降兵,屈膝事清、屢受欺壓,早已心中不平,隻是苦於無人領頭,才忍氣吞聲至今……。”書生侃侃而談,“況且王爺北伐軍之戰力早已聞名世,黃河、長江沿岸誰人不知,何人不曉,此次連滿清攝政王都喪命於王爺之手……學生斷言,穎川、武平二衛皆可傳檄而定。”

  吳爭突然笑道:“雖然本王也喜歡聽人恭維,可你這馬屁拍得不是王太爽……你若是想吸引本王目光,以此為晉身之階,怕是要失望了……本王身邊馬士英馬大人恭維人的功夫,那可比你高明多了。”

  馬士英無語,又遭無妄之災了。

  “王爺果然明目如炬,學生佩服!”書生反倒不諱言了,“學生學有所長,見王爺已隱有帝王之相,故來投效,還望王爺不棄!”

  吳爭一愣,心道這廝的臉皮還真厚的可以,所獻的計八字還沒一撇,這就毛遂自薦上了。

  吳爭沒理會他,轉頭看向馬士英、宋安,“你們覺得他的計策可行嗎?”

  馬士英答道:“冒襄字辟疆,號樸庵,又號樸巢,揚州人氏,年近不惑,士英與其有過數麵之緣。”

  說到這馬士英停住了,看著吳爭。

  吳爭驚訝地道:“這就完了?”

  馬士英道:“完了。”

  “你還沒回答此計可不可行呢?”

  馬士英答道:“世間並無不可行之計,而在於王爺願意不願意去做,還有值不值得做。”

  這話隱諱,但吳爭聽懂了其中意思。

  不得不說,這書生確實契合了吳爭心裏的期盼。

  光複徐州的意義重大,五年間,一切的努力和拚殺,因徐州而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也就是說,北伐軍占領徐州,那麽整個戰場的態勢就會逆轉,由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

  吳爭能不知道?

  但問題是,如今確實是打不下去了,張國維說得沒錯,再繼續打下去,除非不發軍餉,天上掉彈藥,將士可以餓著肚子與敵拚殺。

  當然,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就地取食”,可這能幹嗎?

  所以,不管吳爭此時心中北伐的意願有多迫切,也得聽從張國維的規勸,因為張國維的意思,就是整個大將軍府眾僚屬的意思。

  可這書生給了吳爭另一種可能和希望,勸降、迫降穎川、武平二衛,以四麵合圍鳳陽阿濟格部,迫使清廷讓步,從而真正光複徐州。

  這個計策有很大的風險,一是雖然四麵合圍,但須得到穎川、武平二衛封住西、北兩麵,還得由夏完淳、廖促平兩部堵住南麵,而北伐軍堵上東麵,這是一場跨勢力、跨地域的軍事行動,風險在於穎川、武平二衛能不能抗得住阿濟格一次正麵進攻。

  而最大的風險在於清廷會不會願意為阿濟格部貼上一個徐州的得失,如果不會,那麽戰爭便不會逆轉地持續下去,這是吳爭及朝廷不可承受之重。

  因為阿濟格部的負隅頑抗加上來自河南、山東兩個方向的敵人援軍,足以打爛整個鳳陽府,拖垮大將軍府和朝廷。

  也就是說,勢必形成清廷將主力向黃河兩岸集結,真正的主戰場,就會從西南、東南轉向江南,這與吳爭以西南、東南牽製清廷,實現自己在江南崛起的戰略是絕對矛盾的。

  而馬士英的這句話,就是在點醒吳爭,該如何抉擇。

  吳爭慢慢轉頭看向宋安,“你的意思呢?”

  宋安木然道:“不管少爺作何決定,我都讚同。”

  “屁話。”吳爭隨口罵了句,再轉向那書生,“怎麽稱呼?”

  書生簡單收拾了一下他的衣冠,然後鄭重揖身道:“學生李顒,拜見吳王殿下。”

  吳爭心中一震,“我知道你……。”

  這話讓所有人都愕然了。

  尤其是李顒本人,他驚訝地問道:“王爺從何處知道學生?”

  確實,此時的李顒才不滿三十,尚未周遊講學,他因父親戰死襄城,家境困苦,與寡母相依為命,因營養不良,麵色如菜,被人稱李菜。

  吳爭知道他,僅是因為後世將李顒和眉縣李柏、富平李因篤統稱為“關中三李”,與浙江餘姚黃宗羲、直隸蓉城孫奇逢並稱為海內三大鴻儒之故。

  好在吳爭見機快,一聲朗笑就遮掩過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嘛。”

  雖不契合,卻也無人再敢追問。

  事實上,吳爭隨便一扯,也沒人敢追問。

  “李顒,本王想問,你覺得是得隴重要,還是望蜀重要?”

  李顒微笑道:“那需要先問王爺,是想銳意進取還是知足常樂了。”

  吳爭也微笑起來,“若本王想二者兼得呢?”

  李顒明顯一愣,突然拱手道:“告辭!”

  吳爭哈哈大笑起來,“且慢……是知難而退?”

  “是。”李顒回轉身,直視吳爭道,“學生才疏學淺,尚做不到為王爺謀劃二者兼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