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憂天
作者:八無和尚      更新:2020-05-10 23:19      字數:2267
  馬士英也真蒙了,敢情自己一番好意,全被當成了驢肝肺?

  自己都快六十歲的人了,有白發不是最正常不過了嗎?

  怎麽就成了心思太重的緣故了?

  馬士英真急了,他跳著腳道:“王爺切不可率性而為,這支水師不能放過……另外,與鄭成功也絕不能開戰,一旦開戰,新城就全亂了,土地房產價格暴跌,杭州、鬆江兩個港口的商人也不再進來……還請王爺三思啊。”

  吳爭徹底聽懂了,看著跳著腳的馬士英好氣又好笑,“你和張國維他們,都這麽想?”

  “是。”

  吳爭長籲了口氣,扭頭看著船頭被激起的浪花,悠悠道:“你錯了……你們都錯了。”

  馬士英驚訝地看著吳爭的背影,愣了一會兒。

  長吸了口氣,然後踮著腳上前,在吳爭背後小心翼翼地問道:“還請王爺賜教,我等何處錯了?”

  吳爭沒有回頭,輕歎道:“任何一個既得利益階層,都有頑強的生命力和自我修複能力,就算一切如你們猜度的一樣,事情也不會變得如你們想的那樣糟,何況……。”

  “何況什麽?”

  吳爭回頭看著馬士英的眼睛,道:“何況事情本就不是你們想得那樣……你們,杞人憂天了!”

  說完,吳爭顧自回艙了。

  馬士英在船頭愣了,看著吳爭的背影,趕緊撩起官服的襟擺,追了上去,口中直嚷著,“王爺噯——您話可不能隻講一半啊。”

  ……。

  不是王一林運氣好,而是連鄭彩都活著,被吳淞水師救了。

  吳淞水師僅距離戰場二十多裏。

  也真不能怪鄭家水師那些狼心狗肺的,連鄭彩落水都不救,真要停船救鄭彩,那鐵定是逃不了了,之前以十多艘中型船做擋箭牌,才脫離吳淞水師射程的努力就白費了。

  這場海戰確實刷新了雙方所有水師將士的雙眼,射程決定勝敗!

  這是一場海戰觀念的刷新,此戰之後,不管是吳爭,還是鄭成功,將水師火炮的射程,設定為換裝的首要任務,而不是象以前一樣以火炮數量為上。

  對海戰裝備的重要性認知為,速度、射程、口徑,火炮數量反而放在了最後。

  這不得不說,是場觀念上的革命。

  吳爭率舟山水師至七星島水域與張名振會師時,也確實被海上的一片狼籍驚到了。

  無論是吳爭本尊,還是吳崢,根本不具備對海戰的切身認識。

  吳爭一直在模仿。

  向英格蘭、佛郎機(葡萄牙)、拂郎察(法國)購買火炮、戰艦及鑄造設備,派人前往西歐學習鑄造技術。

  之後人員學成歸來,購買的戰艦組建了吳淞艦隊,兩大船塢開始仿造大型戰船並進行改良,以適合近海和內河(長江)作戰。

  這一係列的舉動,都在播下種子。

  吳爭自認,自己學識有限,恐怕已經達不到了,但大漢族有無數的能工巧匠,他們能在學習中超越,自己需要的,就是為他們提供這個溫床。

  譬如軍校師生和參加實戰的將領,共同撰寫的“步兵操典”,就是結出的果實。

  再譬如,這場海戰中,王一林水師撤退時的果斷和阻擊時的決絕,都可圈可點。

  沒有人真正打過象如此規模的海戰,大明朝近三百年,從未有過,與倭國在白江口一戰,那充其量隻是一場坐船的步兵之戰,根本與海戰理念無關。

  用的武器依舊是弓弩、拍杆和投石器,了不起的在大船上安放了幾架佛朗機炮。

  所以,吳爭對海戰戰場的景象是震撼的。

  這與陸地戰場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因為海戰沒有逃兵,隻有逃將。

  水師真正體現出了同生共死這四個字,戰船沉了,沒有人可以獨活。

  可看見王一林時,吳爭是憤怒的。

  這廝是真壞了自己的好事。

  吳爭之所以繞過大將軍府,要執意部署這次行動。

  不僅僅是因為鄭成功挖了吳爭的牆角。

  也不是吳爭睚眥必報。

  事實上,當一個勢力壯大時,必然會無意識的對邊上勢力造成威脅。

  正如後世我國要和平崛起,但周邊國家都會感覺到一種威脅。

  吳爭勢力的壯大對鄭成功有威脅,鄭成功勢力壯大,更會對吳爭有威脅,這無法規避。

  所以,不管對錯、善惡,吳爭都得防患於未然,給鄭成功一個“教訓”。

  這是震懾,也是態度。

  因為吳爭無法承受,在北伐時,背後捅來的刀。

  就算在反清複明一麵旗幟下,也無法杜絕“友軍”捅自己的後背。

  這一點,出自吳爭對曆史中鄭成功人心的判斷。

  在吳爭心裏,鄭成功不是一個可以相互依托的戰友,充其量,隻是個“豬隊友”。

  既然清楚這一點,就有了這次戰術行動。

  是戰術,不是戰略。

  也就是說,吳爭並沒有南下的念頭,這,與馬士英等人揣摩的截然不同。

  但馬士英有一句話說對了,如今的大將軍府及轄下子民,需要一個短期的戰略目標。

  否則,人是會懈怠的,就如鋼刀不時時打磨,會生鏽。

  如果福建沒有清軍,吳爭與鄭成功之間陸路相通,吳爭或許會選擇南下,無論是合並還是吞並,先統一南邊,形成一個穩固的後方再說。

  但福建、兩廣清軍是無法繞過的坎。

  當然,眼下北伐軍的實力已經可以與福建、兩廣清軍正麵對決,但一旦動了,背麵清廷是不會眼睜睜看著福建、兩廣清軍被北伐軍消滅的。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吳爭隻能另想他轍。

  從古至今,江南都不是個龍興之地。

  因為無地形險要、無戰略縱深,一旦舉事,三麵皆敵,剩下一麵是茫茫大海。

  吳爭的故土執念,讓他無從選擇西南或者西北,而且,吳爭不認為,自己可以在客場與鄭成功爭奪東南。

  既然選了江南,那就堅定地走下去,至少到目前為止,大將軍府的勢力可以傲視西、南半壁。

  但王一林和張名振的擅自行動,破壞了吳爭之前的計劃和部署。

  吳爭能不生氣嗎?

  怕是掄開膀子,大嘴巴抽過去的心都有了。

  可吳爭還有很講理的,因為,他視張名振、王一林二人,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