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
作者:八無和尚      更新:2020-05-10 23:19      字數:2193
  王一林一怔,而後啐道:“就這話,你也敢稱是一樁功勞?義興朝亂了嗎?鄭芝莞癡心妄想罷了……呃,鎮海侯,誰家的鎮海侯?”

  陳藜搖搖頭,答道道:“……他沒說。當時我也以為這隻是酒後亂語,聽過也就算了,但這次鄭芝莞令我率艦隊出海劫掠商隊,臨行前特意囑咐我,劫貨之後也須……殺人。”

  王一林眉頭皺了起來,沉聲道:“劫貨也就算了,為何定要殺人?”

  “我當時也奇怪,往常我水師假冒海盜出海,除非商船反抗激烈,否則盡可能不害人命……所以我就問了。”

  “他怎麽說?”

  “鄭芝莞答得很含糊,隻說,不如此,何以使得延平王答應,我水師北上。”

  “什麽意思?”王一林聽了一時頭有些暈乎,腦子不太夠用了。

  陳藜猶豫了一下道,“大人,我水師早在昨日,就察知這次商船船隊是掛了北伐軍旗幟南來的。”

  “是。”王一林點點頭道。

  “鄭芝莞明知是北伐軍旗下商隊,卻依舊執意劫掠,還在臨行前特意囑咐我,劫掠之後殺人。”

  “……。”

  “吳大人難道還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嗎?”

  王一林漸漸會意過來,鄭芝莞這是在存心挑起鄭家與吳爭之間的仇恨啊。

  可王一林一時還是想不明白,這為了什麽?

  兩家陸路不通,就算發生衝突,也隻在海上,就算鄭家水師再強大,也無法登陸作戰,真要在浙東登陸,就眼下鄭成功不足十萬人,哪怕傾囊而出,也不夠北伐軍打的。

  再說難聽點,就算舟山、吳淞二水師不敵,也可避入杭州灣,以岸炮阻擊鄭家水師,以鄭成功的閱曆,難道想不明白這是根本行不通的?

  既然鄭成功不可能同意與吳爭開戰,鄭芝莞為何執意而為?對他有什麽好處?……好處?

  王一林突然會意過來,一把拽住陳藜道:“你說半年前左右,鄭芝莞就說過,義興朝內亂起時,便是鄭家水師北上之日,到時他便是鎮海侯這話?”

  陳藜默默點頭。

  鎮海侯,這顯然不是永曆朝許諾的。

  鄭成功年前剛封延平郡王,如果再將他的叔叔封為鎮海侯,這非常不妥當。

  倒不是說,一家不能同時封王侯。

  而是鄭成功的郡王封號——延平,其藩地與鎮海侯的封號是衝突的。

  這不是無端挑起鄭家內亂嗎?

  那麽,還有誰有權力去封鄭芝莞鎮海侯的爵位呢?

  義興朝可以,但會嗎?

  或許鄭成功歸附義興朝,義興朝會封。

  可鄭成功有可能歸附義興朝嗎?

  絕對不會,除非永曆朝滅亡了,不,就算永曆朝滅亡,鄭成功也不會歸附義興朝。

  其實道理很簡單,鄭成功先是隆武之臣,可隆武朝滅亡後,鄭成功沒有選擇義興朝,而是宣布效忠比義興朝還要晚的永曆朝,從這就可以看出,鄭成功心中的打算,那就是效仿他爹鄭芝龍,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當時義興朝勢大,永曆朝勢小,鄭成功如果選擇歸附義興朝,或許義興朝實力就會更大,但不容置疑,鄭成功會被吳爭壓製,這道理更簡單,吳爭在義興朝經營數年之久,加上有大將軍之銜。

  就算義興朝皇室與吳爭不太對付,也不會說鄭成功一來,將吳爭的大將軍位黜落,讓於鄭成功吧?

  所以,不管鄭成功實力再強,一旦歸附義興朝,必在吳爭之下。

  這就是鄭成功不選義興朝而選永曆的關鍵原因。

  道理其實和孔明不選勢力強大的曹操,而投無立錐之地的劉備一樣。

  隻有反其道而行,化腐朽為神奇,才能彰顯出孔明的能耐來。

  事實上,原來曆史也是如此,鄭芝龍奉朱聿鍵以明朝疏藩即位稱帝,可朱聿鍵曾是高牆中的罪宗,既缺乏自己的班底,又沒有足夠的名分,這一先天弱點,使他不能不依賴倡先擁立的閩實權人物鄭芝龍、鄭鴻逵兄弟。

  朱聿鍵即位後就以擁戴之功,加封鄭芝龍為平虜侯,鄭鴻逵為定虜侯、鄭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整個朝堂,鄭家一家差不多占了一大半了。

  鄭芝龍降清之後,鄭成功效仿他爹,先奉隆武,隆武朝亡,鄭成功做為國姓爺,做了什麽,打了哪幾仗,立過什麽功?

  按理如果他確實沒有私心,隆武朝亡,就該直接去投永曆,可鄭成功沒有,他明裏權衡,暗附紹武。

  紹武(隆武的親弟弟)朝才存在了半年時間就亡了,鄭成功當時做什麽了?

  在南澳募兵,紹武亡之後,鄭成功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搞笑的是,這國姓,還是隆武封的。

  而紹武一亡,他也沒有投了永曆,隆武朝亡於1646年,永曆元年是1647(永曆由監國登基是1646,次年改元)他依舊沒投,一直到永曆二年,他都沒投。

  這是奇貨可居、待價而沽啊。

  果然,永曆撐不住了,冊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於是鄭成功立即改旗易幟,宣布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但事實上,兩個勢力中間隔著十餘萬清軍,鄭成功依舊是聽調不聽宣,不,事實上,不聽調也不聽宣。

  甚至最後永曆朝亡,鄭成功都沒有派兵前往救援,雖說中途遙遠,可其心,也是路人皆知的。

  王一林將陳藜所交待的事,大致串連起來,也猜測到了一部分事實。

  那就是鄭家果然有人通敵,至少鄭芝莞已經可以確認。

  王一林悚然而驚,這是多大的一個局!

  半年前,鄭芝莞已經暗通清廷,已經揣摩到義興朝內亂起時,就是鄭家水師北上之日。

  也就是說,鄭芝莞在半年前,就知道義興朝會亂,而事實上,義興朝今年已經夠亂了,先是大戰,後錢莊弊案,暴發慌亂,連皇帝都換了,而遜帝自盡了。

  而鄭芝莞說這話的當時,五、六月的那場大戰尚未暴發,義興朝天子還是朱慈烺。

  這怎能不讓王一林驚悚。

  他緊皺眉頭,臉色陰沉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