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
作者:八無和尚      更新:2020-05-10 23:19      字數:2188
  這就是錢肅樂的剛直,吳爭沉默了。

  隨同吳爭一道前來的馬士英,在邊上突然開口道:“王爺,屬下以為,這是最好的良機,王爺以朝廷戧害太傅之名,起兵清君側、伐不義,乃順理成章之事!”

  這話讓吳爭不由得神色一動。

  對,這是個好借口,謀反與清君側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矛頭針對的對象不同,謀反,是謀皇帝的反,清君側的對象,是皇帝身邊的奸倿,所以,清君側之名,在這數千年來,被人用爛了。

  但凡和平年代,想黃袍加身的,幾乎都用這個借口。

  錢肅樂臉色大變,他看出了吳爭的遲疑。

  他大聲衝馬士英喝道:“住口!馬瑤草,你這是在害吳王!”

  馬士英毫不示弱,瞪著錢肅樂道:“太傅,非馬某蠱惑王爺謀反,其實太傅心裏已經清楚,王爺與朝廷之間,一戰之勢已成。眼下正好以此做借口舉兵討伐,否則長此下去,朝廷占據名份大義,王爺等於自縛手腳,處處被動。既然如此,何不將長痛化為短痛,一舉抵定天下!”

  錢肅樂鐵青著臉,“呸”地啐了馬士英一口。

  然後轉身看著吳爭道:“天下之勢,冥冥之中皆有定數,天下人或許愚昧,但任何事,總有水落石出之時,吳王絕不可聽信馬瑤草妄言。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無德之人,是竊取天下。或許可以暫時得手,但終將被反噬。吳王有豐功偉績傍身,不管朝廷如何肆無忌憚,吳王盡可聽之由之,坐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說到此處,錢肅樂長揖道:“若吳王不聽錢某規勸,非要舉兵討伐,請不要借錢某之名,錢某不過是個普通人,若真要有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錢某胸中,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若吳王玷汙了它,錢某寧死!”

  吳爭聞聽,悚然動容,趕緊伸手攙扶道:“嶽父快快起身,我這就下令……撤兵!”

  說完轉頭瞪了馬士英一肯,斥道:“就你心眼兒壞,看吧,惹惱了本王嶽父……還不快去傳令?!”

  馬士英本還待再諫,可看吳爭抬腳作勢,隻好一溜煙跑了。

  錢肅樂長籲一口氣,看著吳爭道:“你還年青,有得是時間。等,你等得起,何必急於一時?”

  吳爭忙道:“嶽父指責的是,我記下了。隻是這次刺客有三人被俘,我打算帶回杭州府審訊,就怕審問出背後指使之人是……又該如何處置?”

  錢肅樂沉吟了一會道:“非得審?”

  吳爭一愣,隨即會意到錢肅樂話中的意思,但吳爭依舊點頭道:“審還是得審的,既然事已出,若我遮掩,不但助長了宵小的氣焰,還有損聲譽,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有什麽見不得人之事呢!”

  錢肅樂斟酌了一會道:“你這話有理……那就審吧,不過審的人須謹慎。審出背後之人是別人,那就送供狀入京城討個說法,若是審出是……。”

  說到這,錢肅樂牙一咬,堅決地道:“以栽髒誣陷之名……盡殺之!”

  吳爭想了想道:“那就……如嶽父所願。”

  錢肅樂看著吳爭道:“你可想好主審之人選?”

  吳爭想了想道:“讓老馬去吧,他合適。”

  錢肅樂一怔,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沉默了一會,悠悠道:“吳王須明白,以奇勝,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可以堂堂正正贏,就別去想著施展什麽陰謀詭計。”

  吳爭微微一笑道:“嶽父放心,我自有分寸。”

  錢肅樂見吳爭堅持,也就不再多言,問道:“萱兒還好吧?”

  吳爭笑道:“有我爹和我妹妹陪著,好著呢。嶽父放心,年底前,總能讓您見到外孫。”

  這事是二人共同的關心之事,一提及,讓二人都眉頭舒展,大笑起來。

  ……。

  兵是撤了,吳爭終究沒有改變驅逐宗室的命令。

  從當天起,一萬六千多宗室人口,分為東、南兩個方向離境。

  相較於南、北兩個方向,押送朱以海這邊三千多宗室人員出海,是極其秘密的。

  因為不能暴露陳錢山海盜被王一林接手,和陳錢山與吳爭有關連的秘密。

  整整三十條海船,在深夜裏離開杭州府港口向東。

  沒有人知道這些人去了哪,以至於坊間都謠傳,這一部分宗室人員被吳爭下令殺了,至於殺了多少人、埋在何處,是個謎。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說吳王若是要殺盡宗室,又何必放另外兩部分宗室人員離開,還安排海船供宗室南下廈門。

  但反對者又辯論,說吳王殺的幾乎都是魯王一脈的人,很可能是因為早年與魯王有私仇……如此雲雲。

  有一點可以確認,十一府之地,再無朱家宗室。

  這帶來的影響是,無數擁戴宗室的人,驟然間沒有了心中的效忠對象,在大將軍府嚴厲的高壓下、在三所院校學子的帶動下,在明社社眾的輿論宣傳下,開始慢慢轉變。

  十一府之地,開始出現新氣象。

  倒不是說人心善惡的新氣象,而是真正精誠團結、一致對外的新氣象。

  譬如杭州府,原本許多人言必稱我朝,但現在,這種人幾乎絕跡,現在言必稱我大將軍府怎樣。

  譬如原本三天兩頭,遞折子向吳爭建言,要善待宗室的,現在幾乎看不見了。

  譬如那些白發蒼蒼、倚老賣老的士族,如今也不再來到大將軍府門前請願了。

  這不是一場戰爭,自然也無所謂勝敗。

  所以,吳爭隻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一直糾結想做的事,心裏非常暢快。

  雖然有得必有失,得到利益的同時,也會失去利益,但,吳爭無悔。

  但這事件的後遺症也不小,最直接的後果是,義興朝的態度,原本的官方來往瞬間斷絕。

  譬如往來的公文,原本不管是朝廷有詔告,還是大將軍府有通告,哪怕是民間案子的通報等等,都會轉抄一份,但如今,所有的聯係都斷了。

  無錫的朝廷大軍返回了常州府,但依舊駐囤著。

  雙方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已經分不清是敵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