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應天府之變(五)
作者:八無和尚      更新:2020-05-10 23:16      字數:2291
  錢肅樂的這個理由,非常充足,連心神大亂的朱以海,都無法反對。

  錢肅樂同時提議,一麵安撫東府城駐軍,以高官厚祿進行誘惑,希望化解他們的敵對,甚至勸降到自己這一麵來。

  二是急令錢家叔侄率軍趕來,錢肅樂還交待信使,轉達他的訓斥之意。這個時候,錢肅樂依舊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親弟弟和親兒子,自然是站在自己一邊的,哪怕此舉事先沒有與他們通氣。

  三是請朱以海親書信一封,送於王之仁,以異姓王之位換取王之仁調兵相助。

  這三條無一不是妥善的應變之策,不得不說,錢肅樂的政治才能是卓越的,這三條計策如果施行下去,那麽等於直接瓦解了吳爭的實力,並使自己一方的實力迅速擴張。

  此消彼漲之下,就算吳爭趕到,也無可奈何了。

  時間已經到了申時一刻,離天黑也就一個多時辰了。

  朱以海非常焦急,可一行人哪個不著急呢?

  當然也有例外的,那就是被裹挾在隊伍裏的朱媺娖、吳小妹,還有一臉蒼白,剛剛蘇醒的周思敏。

  她們不焦急,有得隻有憤怒。

  朱媺娖、吳小妹聚在周思敏的馬車上,望著舊淚痕未幹,新淚又出的周思敏。

  吳小妹恨聲道:“早知道這幫人如此狠毒,就該勸哥哥不該接他們出平崗山。”

  這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朱媺娖臉色一白,她想到的,自己在今天前,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甚至是“他們”的主公。

  吳小妹話一出口,也已經感覺不對,趕緊請罪道:“殿下莫怪,我不是說你。”

  被點明了,朱媺娖反而想通了,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如今自己已經不在其位,何須再理會其政,或許由此遠離朝堂,也是一種解脫吧。

  “沒什麽,小妹不必歉疚。”

  朱媺娖伸手拉著周思敏的手,柔聲道:“都是本宮害了你,你若心中有怨氣,便罵我吧。”

  周思敏眼淚簌簌而流,她將臉扭向一邊道:“這不關殿下的事,是我沒有福氣。”

  周思敏話是這麽說,可話中意思還是帶著淡淡一絲對朱媺娖的怨意的。

  吳小妹伸手握住周思敏另一隻手道:“別傷心了,日子還長著呢,你還會有孩子的。”

  周思敏淚眼朦朧地泣道:“他會怪我的……對嗎?”

  吳小妹趕緊安慰道:“不會,哥哥不是不講理的人,這事與你何幹?他要是真不講理……看我怎麽……拾掇……他。”

  吳小妹的聲音越來越低,越來越中氣不足,她突然感覺到自己似乎忘記了自己的身世,她終究不是吳爭的妹妹,她又有什麽資格去“拾掇”吳爭呢?

  這一想著,吳小妹的臉色也露出戚容。

  朱媺娖、周思敏都是聰慧之人,又是吳小妹身世的知情人,立時反應過來。

  如此,反而讓周思敏不再悲泣,反過頭來安慰起吳小妹了。

  這時車外響起一個聲音,“錢氏瑾萱請見長平公主殿下。”

  這個名字讓吳小妹、周思敏頓時一臉怒容,吳小妹直接就對朱媺娖道:“殿下,莫見她。”

  朱媺娖用另一隻手輕輕拍拍吳小妹的手背,示意她莫急躁。

  然後轉頭對著窗簾,“錢氏有何事,不妨直講。”

  窗外錢瑾萱答道:“瑾萱聽聞思敏妹妹遭遇意外,在殿下車中休養,故帶了些滋補之物,前來探望。”

  車中周思敏一聽,恨聲道:“殿下,我不見她。”

  朱媺娖於是道:“思敏已經睡了,你要探望,且待明日吧。”

  錢瑾萱來探視是題中之義,她是吳爭名義上的正妻,吳爭偏室遭遇意外,她一大婦前來探視,理所應當。

  可問題是,她的父親錢肅樂是今日之事中的始作俑者,吳小妹、周思敏連帶著把她也恨上了。

  原本,這事就完了,該盡的心也盡了,該到的禮也到了,錢瑾萱留下禮品,回去也無可指責。

  可事情至此就有了意外。

  錢瑾萱突然壓低聲音道:“殿下,瑾萱由急事稟報,望殿下不吝賜見一麵。”

  這話讓朱媺娖一怔,這是錢肅樂的女兒啊,怎麽可能會給自己通風報信?難道果真是女生外向不成?

  想到這,朱媺娖看向吳小妹、周思敏,她們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以。

  於是朱媺娖平靜地應道:“既是如此,你入車廂來吧。”

  “瑾萱遵命。”

  且見車簾一動,在車外鄭叔的掀簾之後,錢瑾萱低著螓首,彎腰進來。

  這時的馬車並沒有後世那麽大,已經有了三女,加上周思敏剛剛小產,是半躺著的,錢瑾萱再進來,那就相當擁擠了。

  朱媺娖已經無法擺出殿下的禮儀,與吳小妹緊緊地擠在一塊,這哪還象是君臣,倒象是真的姐妹一般了。

  錢瑾萱一直很恭敬,她低著頭,沒有去打量吳小妹和半躺的周思敏。

  “你現在可以說了。”朱媺娖的語聲中帶著一絲猜疑。

  錢瑾萱半跪下來,然後抬起頭,平視朱媺娖,說道:“家父建議魯王延攬正陽門外靖海候麾下駐軍,並以王爵換取興國公調兵襄助,最關鍵的是家叔和兄長的新軍已經在趕來正陽門的路上,最多半個時辰,就會到達正陽門,還望殿下早做準備。”

  錢瑾萱的話引得朱媺娖三人震驚,但她們眼中更多的詫異。

  朱媺娖三人畢竟隻是少女,還無法察覺到這事如此發展,將帶來何等不堪的後果。

  一個廢黜的監國,特別是象朱媺娖,完全不能象朱以海被廢後,依舊待在朝堂參政。

  雖說朱以海之前也給了朱媺娖輔政之職,可那隻是場麵話,當不得真。

  而朱媺娖根本沒有意識到,她的倒台,將給吳爭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她隻是以為,這僅僅是她個人的事,正象她接受監國之位時一樣。

  既然所有人都不願意擁戴為監國,舍棄了便是,隻要天下還姓朱,朱媺娖確實沒有想去奮力爭一把。

  在她看來,不管是誰上台,吳爭做為這個朝廷最強大的軍力掌控者,那應該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這也是她不想繼續爭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