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講道理時間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6      字數:3382
  留非信口胡諂了個報備規矩出來,魚不智馬上打蛇隨棍上,當場報備,還一點不見外攀交情,老奸如留非,也為某人的臉皮厚度歎服。

  “換作平時,若不智太守想到高原建立據點,也就是打個招呼的事情,老夫絕無二話,現在嘛,卻是難了。”留非歎息。

  “為何?”

  “血仇。”留非黝黑的臉龐上寫滿遺憾,痛心疾首道:“逐鹿領進高原,事先沒報備不說,還憑借武力強行奪取高原羌據點,先是導致參狼羌除名,後又讓成千上萬羌人兒郎慘遭殺戮。如此行徑,與強盜殺進家門搶掠何異?又哪裏看得出半分漢羌同源情分?”

  你攀交情,我曬血仇。

  魚不智皺眉:“大王,可知逐鹿領為何攻占參狼羌營地?”

  “有所聞,中間顯是有誤會。”留非輕描淡寫地略過開戰原因,正色道:“無論如何,逐鹿軍攻滅參狼羌是事實,逐鹿軍手上沾染了多少羌人的血,數也數不清。數十部落齊聚此地,就是想向逐鹿領討還公道……不智太守,這種情況下,你讓老夫如何答應你的報備?”

  留非不提起因,魚不智哪會任由他把自家責任撇幹淨。

  “我部無當飛軍途經高原返鄉,無故被多個羌人部落圍攻,飛軍陷入絕境,在高原苦苦掙紮……盡管援軍及時趕到,讓飛軍免於全軍覆沒之厄,但一千兩百將士僅十餘人回來,百死一生,其境況之慘烈,見者無不悲憤。”

  “這便是逐鹿領進軍高原的原因!”

  “我逐鹿領向來不惹事,但也從不怕事,逐鹿領本與高原羌無冤無仇,借道還巴郡,平白遭此大難,不討還公道,怎對得起那些魂斷高原的將士?”

  “此仇不報,豈為丈夫?”

  留非麵色凝重:“據老夫所知,是貴屬先偷了幾隻羊,部落才展開搜捕。”

  魚不智斷然否認:“沒有這回事。”

  留非想了想,說:“老夫聽說,貴屬是從涼州境翻過祁連山,進入高原前便被追殺,傷亡過半,製食少藥,饑乏交加。如此艱難情況下,貴屬取羊充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魚不智:“即便有取過羊,大可賠錢。逐鹿城雖凋蔽,幾隻羊還賠得起。既然漢羌同源,為區區幾隻羊便落井下石,害飛軍幾乎全滅,說不過去吧?”

  留非:“我們羌人向來好客,每逢有客人來,必盡所能款待,為幾隻羊,的確不該鬧到刀兵相見,且貴屬剽悍絕倫,逃亡路上一路廝殺,無人能擋,凶名昭彰,按理部落不應為幾隻羊與他們結仇,會不會是貴屬主動挑釁?”

  聽羌王說到飛軍勇悍,族長們臉上大多不自然。

  無當飛軍來到時高原彈盡糧絕,部隊傷亡極其慘重,還被高山病折磨,被數千涼州羌精銳銜尾追殺,按理無論如何都該死透透,但事實恰恰相反。絕境中的飛軍不僅沒有潰敗,反而完成了對涼州羌精銳的逆襲,要不是高原羌接替追殺,涼州羌的追擊行動顯然以徹底失敗告終。

  飛軍展現出來的強悍戰力和堅韌鬥誌,即便是處於敵對陣營的高原羌,也不得不為之歎服。更難得的是,無論飛軍處境多艱難,始終沒拋棄傷兵,飛軍鐵一般的意誌,讓所有羌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麵,逐鹿領奔赴高原援救的部隊同樣難以對付,不僅有神兵,還有一支強悍得不講理的長矛部隊。如果不是為了族群的榮譽,沒有多少人願意與擁有如此素質的隊伍為敵。

  “強龍不壓地頭蛇。”

  魚不智冷笑著:“飛軍曆經苦戰,入高原時僅剩數百人,其中大半傷兵。我不知道高原上到底有多少羌人,想來以十萬計不為過,數百殘兵居然向高原羌主動發起挑釁……大王認為可能嗎?”

  留非笑了笑,想著自己堂堂羌王,魚不智也是大漢諸侯,竟在此扯皮,著實有**份。可該扯的還得扯,兩邊都不想拚個你死我活,想和平解決,但兩邊的目標衝突實在太厲害,無論誰想讓對方讓步,都不會是容易的事,看似沒多少意義的扯皮,是對彼此態度和度線的試探,為後續談判打基礎。

  “不好說。”留非說。

  羌王有羌王的包袱。

  作為羌王,他可以扯淡,可以不說話,也可以臨時炮製規則,還可以顧左右而言他,卻不能否認顯而易見的事實和推論,尤其是對外談判時候,羌王的言行,代表著所有羌人的誠信和臉麵。

  敢不敢挑釁屬於主觀判斷,不算睜著眼睛說瞎話。

  “追殺飛軍的是涼州羌人,”魚不智耐性沒留非好,索性直接把話挑明,“涼州羌追殺失敗,向高原羌求援,這才是高原羌出手追殺飛軍的原因。”

  “的確也有這種可能。”留非沒有否認,因為這本就是事實。

  魚不智平靜道:“偷沒偷羊,都不會改變高原羌參與對飛軍的追殺行為。”

  留非沉默。

  他依然可以用“不好說”回應,但那樣除了激怒魚不智,對解決問題沒任何幫助。考慮到魚不智動輒翻臉的脾性,留非不願冒險,羌王是羌人最高領袖,他跟魚不智談崩,便再無挽回的可能,協商大門也將徹底關閉。心有顧忌,加之受身份所累,好多重話狠話不便講,飽受掣肘,感覺別扭。

  唱黑臉的煎忘,沒怎麽發揮便激怒了魚不智,逼得羌王親自出來對線。留非下意識地望向魚不智,一個念頭在腦海中閃過:該不會是魚不智故意借題發揮讓煎忘出局,逼自己提前出馬?

  魚不智繼續開炮。

  “是羌人先對飛軍開戰。”

  “無論在涼州,還是在高原,皆是如此。”

  “先撩者賤,打死無怨。”

  “疏不間親,涼州羌請高原羌幫忙,高原羌不能不答應,他們的加入,讓飛軍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若非如此,飛軍剩那幾百人本可回逐鹿領……我不會因為高原羌幫涼州羌追殺我的部下,就指責他們趁火打劫,可他們既然參戰,便是逐鹿領的敵人,對待敵人,逐鹿領的態度向來殺之後快……沙場交鋒,各憑本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高原羌陣亡多少人,還有參狼羌的覆滅,怪不到逐鹿領頭上……”

  留非臉色越來越難看。

  由於先前承認魚不智拋出的漢羌同源說,羌人不好再拿入侵說三道四。想解決飛地問題,要麽從道義道理著手,要麽兩邊擺開架勢鬥個你死我活。

  現在是講道理時間,然而羌人占不住理。

  不是留非無能,這件事前因後果很清楚,羌王又不好賴皮,全盤被動。

  梳理一下事態發展脈絡。

  1、逐鹿領與羌人恩怨,從涼州羌追殺飛軍開始,不是逐鹿軍冒犯羌人,涼州羌奉涼州軍命令行事,不問青紅皂白當打手,活脫脫就一狗腿子形象。

  2、飛軍突然改道翻越祁連山,涼州羌窮追不舍,纏戰中兩軍損失慘重,涼州羌向高原羌求助,高原羌出於同族之誼悍然拔刀。這個環節,同樣是高原羌率先發難,飛軍不得不應戰。

  3、逐鹿領援軍至,殺退追兵,見飛軍被打殘,一怒之下拔羌狼羌營地,此乃人之常情,結合前兩環節,留非自個都不好意思指責魚不智做得過分。隻是魚不智是諸侯,營救行動又得益州府首肯,陰差陽錯下拿下高原飛地,飛軍的遭遇讓魚不智動了真火,決定死守飛地。此環節似有意氣用事嫌疑,可鑒於魚不智是【拓土英傑】,有守土之職,逐鹿軍無法讓步,情理講得通。

  4、飛地保衛戰。戰鬥很慘烈,但從責任劃分角度看,該環節最為簡單,兩邊都有不得不打的理由,談不上對錯,也就沒什麽好講,大家各憑實力。

  5、高原羌第二次聯合進逼,也就是現階段。羌人為了族群榮譽和尊嚴,同時不排除個別人為了自身前途(下任羌王寶座),誓言將漢人驅逐出高原,這沒錯。但逐鹿領仍有守土之責,還因為與益州府的輿論戰,魚不智國之賢良形象愈發明朗,背的道義枷鎖也愈發沉重,逐鹿領仍沒法退,也沒錯。

  梳理清楚脈絡後,高原羌根本沒辦法從道義角度對逐鹿領發難。

  結合衝突前後脈絡,從逐鹿領角度,大可認為是高原羌再次仗勢欺人,以逐鹿領一慣作風和傲骨,反應呼之欲出:必須跟他丫的死磕!

  “因貴軍到來,很多部落承受了巨大損失,那些戰死的兒郎,損失的牛羊,還有因戰事耽誤的生產,逐鹿領是不是該給我們個交待?”留非說,道理講不過,他隻能轉移陣地,

  “這是要算損失,談賠償?”

  “嗯。”留非忽地激動起來,死了那麽多族人,還有財產損失,想來點頭以讓逐鹿領賠得褲子都不剩,逐鹿領倒是給不給?不給,乖乖滾出高原!給,不妨先狠賺一筆,過段時間再找借口發難,豈不美哉!

  魚不智冷笑:“算就算!”

  幾分鍾後,帳中羌人一個個臉都綠了。

  命多少錢一條?

  別扯什麽生命無價,可以算!

  羌人全民皆兵,不領軍餉,所以不是軍人,按平民算。一個壯勞力一年勞作能賺多少?可以折成牛羊,再按牛羊市價,得出羌人一年勞作價值。公平吧?公平!至少羌王和族長們都認為很公平。羌王這邊誇大了傷亡數字,折算出來的總損失相當可觀,所以大家很是開心了一陣。

  魚不智不動聲色,開始算逐鹿領的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