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這些天的收獲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6      字數:3598
  .,

  “哦?容屬下一猜。”破虜騎部署難題拿出解決方案,且獲得領主允準,徐庶心情大好,興致盎然道:“莫不是龐山民到了?”

  龐山民來自鹿門山,是小龐先生龐德公之子。

  逐鹿領三大副城主,易風和翟冏都出自鹿門山。逐鹿領缺乏文係人才,兩人不遺餘力地為領地招攬賢才,多次寄書信回山,奈何NPC大多對出仕玩家勢力態度負麵,前期幾無人響應。魚不智任巴郡太守後,兩位副城主再次厚著臉皮寫信回去拉人,邀請同窗故舊到逐鹿領。兩人自己都沒想到,這次真有人回書表示打算到巴郡遊玩,回書者居然是一條大魚:龐山民。

  這簡直是意外之喜。

  因招攬書信到巴郡,口稱“遊列”,可實際上大家心裏都清楚,那不過是相對委婉的說法,為雙方留一點餘地。隻要考察期間沒有出現大的狀況,龐山民在逐鹿領出仕基本不會有懸念。

  易風和翟冏出自鹿門山,但前者是資質駑鈍、被變相逐出山門的門生,後者僅僅是一名普通弟子。兩人此前多次寫信拉人,落得顆粒無收的下場,也恰好說明兩人在鹿門山內影響力不夠。

  龐山民卻是不同。

  龐德公之子,身份地位自然比那些門生弟子高出不少。

  倘若龐山民投效,逐鹿領得到的不隻是一位人才,而是鹿門山的認同。

  鹿門山的認同,意味著什麽?

  口碑!

  人脈!

  人才!

  最起碼,今後招攬鹿門山子弟會容易很多!

  前段時間為應對冀州府軍事威脅,以及解決別府軍力部署等諸多難題,徐庶一直呆在飛魚領,但龐山民會來的消息他還是知道的,再加上近日魚不智呆在主城時間較多,迅速將龐山民搞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襄陽龐氏雖不是汝南袁氏那種超級豪門,卻也是詩書傳家的荊襄望族,鹿門二龐聲名卓著。龐山民接手飛魚領,即便出身顯赫的袁紹也不敢輕視,平時飛魚領與冀州府有什麽交涉,龐山民出麵的效果顯然也會好很多。

  “龐山民的確是適合人選,他對逐鹿領也相當滿意,卻還沒答應出仕。”魚不智搖頭道,從方方麵麵反饋回來的情形,龐山民出仕隻是遲早的事情,況且翟冏了解到龐山民是奉長輩之命前來,即便他自己願意出仕,恐怕得先回鹿門山報備,一來一回,又是幾個月的時間。

  徐庶眉頭微蹙:“不是龐山民,難道是董幼宰?”

  董幼宰便是董和。

  董和率家族從南郡西遷巴郡,曾登臨銅雀台,隻可惜魚不智當時不在,與董和失之交臂。從登記名單中看到董和名字後,魚不智便派人四處探訪,數月前終於找到董和家族新遷定居點,盛情邀請董和加入逐鹿領。

  董和猶豫了很久。

  作為一個新遷回益州的家族,董氏錯過了第一時間抱劉焉大腿的機會,況且董氏原本是巴郡家族,因為原巴郡(老)太守趙部與劉焉水火不相容,巴郡豪族不受劉焉待見,後來劉焉借故殺了一批巴郡豪族家主,更是激起眾多巴郡豪族強烈不滿。董和錯失了進入益州府的機會,本來沒更多選擇,但他聽說魚不智和趙部走得很近,擔心池魚之禍,故爾一直舉棋不定。

  直到魚不智成為巴郡(新)之主,董和才下定決心。

  橫豎劉焉那邊擠不進去,魚不智既有賢名又有威名,還掌控巴郡之地,誠心誠意邀他出來做官,董和若拒絕,董氏以後如何在巴郡地界發展壯大?後來又聽說魚不智赴綿竹拜訪劉焉,與益州府冰釋前嫌,益州府知道巴郡缺乏官吏後,還熱心為巴郡選拔人才,雖說明眼人都看得出利益交換痕跡,可兩家關係趨於緩和卻是不爭的事實。

  董和遂痛下決心,接受逐鹿領征辟。

  龐山民尚未入彀中,想來想去,董和的出身較為接近。

  “元直以為董幼宰如何?”魚不智不答反問。

  徐庶斷然道:“不好。”

  “為何?”

  “董幼宰出身雖比很多寒門強,不過跟汝南袁氏相比……恕屬下直言,董氏地位怕是跟普通寒門無異,很難讓冀州府刮目相看,與主公初衷有違,此其一。”徐庶正容道。

  魚不智默然點頭。

  董氏的確不是什麽大家族,隻需看董氏近些年的經曆,由巴郡遷南郡,又從南郡遷回巴郡,頻繁遷移本就喻示了董氏境況。若一個家族在某地混得風生水起,無需遷來遷去,因為遷移勢必讓家族當地部分基業遭受損失,人脈外交都需重新來過,除非萬不得已,很少有家族會這樣反複折騰。

  “屬下和董幼宰有幾次接觸,觀此人注重禮製,行為節儉,潔身自好,殷勤誠摯,有能吏之資,牧守地方有望做出成績。但其行事較為忠直儉約,飛魚領重點在於跟冀州府打交道,董幼宰並不適合,此其二。”

  魚不智望向荀衍,以目相詢。

  “附議。”荀衍認真道。

  魚不智麵上浮現一抹惋惜神色,“元直和休若所慮,正是我最擔心的。”

  董和是蜀漢四相之一董允的父親,出仕以後,無論在地方為官,還是在中央籌謀,政績斐然,能力沒得說。但代表巴郡在飛魚領與袁紹打交道,要麽出身夠硬,要麽長袖善舞八麵玲瓏,可惜董和一點都不占。

  見魚不智明白個中利害,徐庶便不再擔憂,問道:“那主公欲派何人?”

  魚不智沒有賣關子,徑直道:“費伯仁。”

  徐庶眼前一亮:“費伯仁來了?”

  “來了。”

  荀衍歎道:“伯仁既到逐鹿領,說明綿竹之行定是無功而返了。”

  魚不智攤手道:“是啊,滿肚子怨氣呢……”

  當初費伯仁叔侄入益州,為了見識銅雀台,中途在逐鹿城有短暫停留,受到逐鹿領盛情款待,荀衍還專程回城作陪。費伯仁聲稱入益州是為遊學,可逐鹿領中人早看破他其實是為了求官,然而劉焉許下的位置很多沒兌現,費伯仁的姑姑是妾室,地位不高,逐鹿領並不看好費伯仁此行如願以償。

  果不其然,費伯仁在綿竹碰了一鼻子灰,沒待多久便拂袖而去。

  費伯仁帶著費禕在益州北部遊曆了一番,啟程回江夏,一路鬱鬱寡歡。行至巴郡,想到昔日與逐鹿領的約定,本來沒臉再見魚不智等人。但他還盼著再到銅雀台上感悟一番,登銅雀台又必須登記,過門不入未免太無禮。最後心一橫,強作歡顏到行政中心找易風履約。

  易風是魚不智心腹,知道領主有意招攬費氏,自然不會輕易放他離開,一邊好生款待,一邊趕緊派人找領主回城。兩人幾番旁敲側擊,盛意拳拳,傾情相邀,儼然以國士待之,讓在益州府碰壁後更加不自信的費伯仁受寵若驚,感動得淚流滿麵,最後,終於答應在逐鹿領出仕。

  客觀地講,費伯仁不過中人之資,才學不及董和和龐山民。

  魚不智對此毫不在意,就算是廢柴,用對了地方也能發光發熱。

  費伯仁自帶附加價值,譬如說,江夏費氏跟劉焉有姻親關係。即使不夠親近,可親不親近是關起門來講,在外麵,誰敢因此輕視費伯仁,或對伯仁無禮,跟直接抽劉焉大耳刮子基本沒什麽區別。

  單憑這層關係,費伯仁就比很多才華橫溢之輩更有價值。

  把費伯仁放到飛魚領,袁紹不看僧麵也得看佛麵吧?

  更何況,就算費伯仁是廢物,不還有個費禕在他身邊嗎?

  雖說費禕方舞勺之年,可堂堂蜀漢四相中人,資質簡直好得慘絕人寰。這次見麵與易風閑聊,便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才學和識見。與費氏叔侄接觸最多的易風感觸最深,幾輪暗中試探評估下來,原本對領主看好少年郎多少有些不解的易風,態度徹底轉變,對魚不智的眼光佩服得五體投地。

  “天縱之才,望塵莫及!”

  這是易風完成對費禕的評估後,向魚不智匯報時說的原話。

  不難看出易風對費禕是多麽推崇。

  另一方麵,也可以看到易風的心胸,以及對領地的忠誠。

  自始至終,他都沒有回避新人才能遠勝於他,哪怕自己地位因此動搖,易風亦無怨無悔。魚不智在易風最潦倒的時候邀他加入領地,並委以重任,盡心竭力將領地發展到現在規模,易風對逐鹿領投入的心血不比任何人少。

  為逐鹿領效力這麽久,易風對自身定位、對領主脾性都非常了解。

  在逐鹿領,才能比他強的大有人在。

  論能力,三大副城主屬他最弱。

  但他依然是副城主,替領主打理最重要的主城,並且事實上長期掌控著領地經濟命脈,為何?因為他足夠忠心!因為誰都知道他是魚不智心腹!作為領主心腹,易風不需要嫉才妒能打壓新人,隻用幹好份內之事,領主自然會看到他的付出,即便他的職務改變,也始終會是領主最倚重的下屬。

  費伯仁出仕,是近日最重要的兩大收獲之一。

  另一個重大收獲自然是董和,別忘了,董和家也有一位明日之星。

  龐山民出仕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接連迎來龐山民、董和、費伯仁等人,逐鹿領最近收獲頗豐。

  加上趙部此前推薦程畿,以及賈詡歸降,最讓魚不智頭疼的文係人才短缺問題,至此明顯改善。這也是魚不智讓荀衍回歸主城,盡快讓巴郡太守府恢複正常運轉的底氣所在。

  荀衍和徐庶皆智謀之士,費伯仁的確是最適合接手飛魚領的人選。

  計議已定,魚不智起身準備回城,嘴裏喃喃道:“我爭取這幾天把龐山民搞定,鹿門山啊……”

  荀衍和徐庶相視一笑。

  隻有在求才時,魚不智的幹勁和熱情才會得到徹底發揮。

  臨出門時,通訊手鐲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