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不妨送個順水人情……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6      字數:2366
  魚不智向州府要人,重要位置全部是自己人掌控,就連縣令縣長位置也沒打算拿點出來。逐鹿領打算引進的,全都是基層辦事人員,做事情有份,權力相當有限。以魚不智表現出的基本態度,不出意外的話,那些基層辦事人員的晉升渠道,恐怕也很難稱得上暢通……

  世上沒有這麽好的事情?

  有!

  劉焉是政治家,既然不宜撕破臉,必要的斡旋和接觸該繼續還得繼續。

  什麽叫大局為重?

  這就是了!

  為了大益州安定團結,總得有人當炮灰,對吧?

  另一方麵,劉焉迅速在益州站穩腳跟,得益於招攬大量當地世家豪強,可利益交換是需要兌現的,僧多粥少,位置有限。以前趙部的事沒有解決,情況還稍微好點,那些等官的人知道急不來,待巴郡三分成為事實,到了集中兌現承諾的時候,卻發現位置遠遠不夠,州府近段時間壓力山大。

  掾吏郡丞雖是小官,但終究是官。

  客觀地講,益州府有機會甩一些包袱出去,已經沒什麽不滿意的了。至於那些人將來能不能出頭,呃,益州府表示足夠努力足夠優秀才有回報,將來若沒能平步青雲,一定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一定是。

  所以,劉焉和吳懿、張肅幾乎沒怎麽掙紮,就答應了魚不智的請求。

  魚不智心情很愉悅,在張肅暗示職位普遍偏低之後,爽快地投桃報李,答應拿幾個縣令位置出來,從州府推薦的賢才中擇優任用。吳懿打蛇隨棍,又惦記上了太守府那幾個重要職位的主意,被魚不智毫不客氣地嗆了回去,搞得灰頭土臉,還是劉焉出來打圓場,才把不愉快的一幕揭過。

  到這個時候,州府對魚不智的行事作風有了深切認知。

  態度夠謙恭,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好商量,涉及到原則性問題寸步不讓,必要時隨時能變臉,臉色轉換速度非常快。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過多試探、壓迫、刺激,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務實交流才是正道。

  “大人,能力超群的賢能,多來幾個。”魚不智還惦記著招攬大才。

  “且從長計議。”劉焉抹了一把汗,腹誹不已。

  這麽爛的條件,還想從州府這邊擼大才,這廝是怎麽想的?看他意思,有優勢人才會破格擢拔任用,不至於用低級職務敷衍,比如用參謀、軍師、別駕、別部司馬之類臨時編製拉攏優秀人才,類似的事情劉焉自己沒少幹。可問題是,益州府哪會蠢得把大才往巴郡送?

  沒人會嫌人才多。

  雙方都有意保持親近,各取所需,會見氣氛總體融洽。

  早在分三巴的係統公告發出之際,魚不智就已經是法理上的巴郡太守。今番到州牧府拜訪,表示對上官的尊重和感激,完成約定俗成的慣常程序,魚不智就任巴郡太守的所有環節都已完成。

  劉焉顯然非常重視巴郡,打算設宴款待,魚不智諸事纏身,婉言謝絕。劉焉提出設宴,隻為表明一個態度,魚不智有事急著離開,他也樂得少一番應酬,和顏悅色地勉勵了一番,讓張肅代他送魚不智出府。

  “巴郡求賢若渴,但有才能,必不薄待!”臨走前,魚不智再次強調。

  “好說。”張肅麵無表情地拱手,暗示某人可以走了。

  目送魚不智離去,張肅匆匆回府,回到議事廳。

  張肅回去時,劉焉正站在窗邊,默默看著假山和小池,不知在想什麽。聽到腳步聲,劉焉頭也沒回,問道:“走了?”

  “走了。”

  “君矯,可爭取乎?”

  “難,他很清楚自身處境,不會輕易相信大人。”

  “你以為該如何?”劉焉沉聲道,語音冰寒。別看剛才大家談笑晏晏,需要的話,劉焉完全不介意翻臉插刀。

  “希望渺茫,但畢竟有一線希望,保持接觸總好過敵對。”

  劉焉沉吟片刻,歎道:“是啊,接觸總好過敵對。”

  張肅稍稍放下心來。

  作為華夏人,張肅個人對魚不智在倭島的作為深感欽佩。

  可作為劉焉的謀士,他對魚不智有著本能的戒備心理,尤其這次相見,魚不智表現出的狡詐和潛藏的不確定性,讓張肅感到很難控製,非常頭痛。魚不智外有強援、內有精兵,外戰聲望更是如日中天,儼然成了民族英雄,沒有充分理由,益州府實不宜對付巴郡。

  上一位為華夏開疆的英雄人物,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情。

  打壓為大漢開拓疆土的英雄,後果不堪設想。

  這也是張肅明知魚不智不可信,仍然傾向於跟魚不智交好的原因。

  劉焉能壓抑心中的不滿,顧全大局,讓張肅頗為滿意。

  “大人,選人之事……”

  劉焉擺手:“君矯看著辦吧,你跟那些人明言,願去則去,不願去則等,有空缺再遞補上位,什麽時候能輪到他們,州府無法保證。不願去巴郡的,以後休要來州牧府抱怨聒噪,讓他們自個掂量著辦。”

  “諾。”張肅心中暗歎,對那些等著走馬上任的當地世家豪強致以同情,他對此也無可奈何,沒位置就是沒位置,總不能把已經上位的強行拉下來。

  “君矯,還有事?”見張肅站著沒動,劉焉問道。

  張肅點頭:“魚太守希望州府選派賢才。”

  “有賢才,也輪不到他吧?”

  張肅輕聲道:“大人若未斷絕結好巴郡之念,不妨考慮一下,示之以誠。”

  劉焉身形一滯,一時間無比糾結。

  結好魚不智,他當然是願意的,給些甜頭也不是不行,可魚不智擺明不是省油的燈,而且跟趙部暗通款曲,劉焉就怕給了甜頭,還落得兩手空。總結起來就是州府對魚不智缺乏信任,擔心成為資敵的冤大頭。但魚不智正兒八經向州府求援,州府盡派些小魚小蝦過去,會不會導致巴郡離心?

  難辦……

  見劉焉猶豫,張肅又道:“益州多才俊,大人入主益州以來,招攬賢良,多有收獲,然有人做慣了閑雲野鶴,屢辟不至,不為州府所用。在下愚見,不若送巴郡太守順水人情,代其征辟一位名重隱士。彼不願去,魚太守怨不得大人,還得承大人之情;彼願去,魚太守更得承大人的情。”

  劉焉皺起的眉頭再次舒展開來。

  橫豎自家沒損失,還能送一個順水人情,這種事不做白不做。

  “君矯可有合適人選?”

  “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