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銅雀台訪客(上)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2270
  “聲望值1435點?”

  魚不智雙眸中迸出綠光,象極了餓狼,喃喃道:“乖乖隆地咚,我算算最近銅雀台來了多少外地知名文士……”

  銅雀台不僅每月固定為魚不智增加10點聲望值,每次接待外來知名文士也都有10點聲望入帳。魚不智清楚地記得,銅雀台建成時自己得到200點聲望獎勵,聲望值一舉突破千點大關,驟然衝到1185點。才過了差不多半年工夫,雖說期間有其他項目獲得聲望,但絕對不應該多到超過1400點。

  一想到多半是接待了外來名士,魚不智心中各種激動!

  銅雀台第一次接待的外來名士是馮允叔侄,正是那次接待,魚不智才知道接待名士給聲望。可惜打那以後,魚不智再也沒有收到相關係統提示,他還以為銅雀台最近無人問津,現在看來大謬,也可能是他長期不在主城,或者不在銅雀台的原因!

  是與不是,算算便知。

  “銅雀台建成時1185點,從那時開始算後麵的就行了……”

  “接待馮允叔侄拿到20點聲望……”

  “研發出特產張機散得到50點聲望……”

  “打一座名城10點聲望,讓給天下軍團縣城被扣回去10點,看來用名城刷聲望是沒門,名城戰實得20點聲望值……”

  “收渤海管承部海賊為附庸勢力,給了20點聲望……”

  “沒有項目了,接下來全是銅雀台的進帳,銅雀台什麽時候建成來著?唔,好象建成時間比廟街十三少當上東海相早不了多久,那幾天為想辦法拉攏馮氏叔侄呆在主城,期間飛魚領發生州府使者來而複返的事情,對的!推算下來,銅雀台建成時間大概是191年10月,距今7個月,所以這段時間銅雀台的總計月供是70點……”

  “所有進項算完,剩下的應該都是接待外來知名文士所得!”

  “七位知名文士!”

  這個結果大大出乎魚不智預料,平均下來差不多每月有一位名士到訪,從聲望值獲取角度看,基本上可以視為銅雀台的聲望值月供由10變成20。但實際意義很難用聲望值量化,有名士來訪,逐鹿領就多了招攬的機會!

  最早登台的馮氏叔侄二人被招攬了一位,是最好的證明。

  銅雀台最大價值本就是築巢引鳳。

  魚不智無比遺憾前段時間很少呆在領地,導致未能及時收到係統提示,外來名士登台後未必久留,倘若就此離開,逐鹿領一點招攬的機會都沒有。

  平心而論,前段時間他也真不是沒事瞎跑閑逛。

  先是龍領與哲罕部發生嚴重衝突,外部安全形勢急劇惡化;接著帶青蛟龍遠征沙門島;隨後四族之戰、名城戰先後打響。諸多事情他都得參與。後來為了搜尋青蛟龍,光複上郡任務他都沒有參加,直接丟給徐庶了事,要不是中途殺出個神兵領搶功,魚不智這會多半還在渤海轉悠。

  不是哥不努力,實在是家大業大事情多……

  停止呻吟,回歸主題。

  現在基本可以斷定,最近這段時間銅雀台迎來了多位曆史人物,隻不過因為外來名士登台時,魚不智不在銅雀台附近,沒有收到相關係統提示。係統提示都沒有,自然不可能從玩家手冊上找到答案。

  不過這種小事怎麽可能難住魚不智?

  外來文士登記後方能登台,找人把登記簿拿來翻看便是!

  登記簿很快到手,魚不智想了想,離開領主辦公室去行政中心找易風。在登記簿上找到目標,查詢目標訪客還在不在領地,最後也得交給易風辦。即使訪客已經離開,讓易風知道哪些人值得大力拉攏,今後撞見還有機會。

  厚厚一本登記簿寫了大半,可見登台的外來文士相當多。

  從登記名單中找出“知名文士”,魚不智做好了大海撈針的準備,所謂“知名文士”指的是曆史人物,但未必是大家熟知的三國人物,各種史料上留名的都算。可能是某位小吏,也可能是某位孝廉,書中匆匆留下一筆的人物,無根基無事跡無顯職,浮屠硬要說是“知名文士”,誰敢說能認出?

  就拿馮允馮鸞叔侄來說吧。

  車騎將軍馮綸的親屬,在那個時代來頭可謂很大了,在地方上地位也相當尊崇,劉焉殺人立威都沒拿馮家開刀,不難看出馮家實力。馮氏叔侄一個官至降虜校尉,一個舉孝廉任郎中,馮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書》,善推步之術”被寫進《後漢書》,可玩家中熟知馮氏叔侄姓名的有多少?

  馮氏叔侄尚且容易被忽略,其他人隻怕更難認出。

  打開登記簿前,魚不智就有無功而返的覺悟。

  人事得盡,順便留點念想,萬一從裏麵看到一兩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呢?

  事情的進展遠比魚不智預計的樂觀很多。

  翻到第三頁,他就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郤正。

  魚不智淚流滿麵。

  郤姓生僻,他不信這世上有同樣叫“郤正”的文士,而且還是在益州,敢說不是那位善寫文章的蜀漢秘書令、為劉禪撰寫投降書的那位曆史人物?唔,順便幫忙解釋一下,“郤正”前麵登記的那位“郤揖”是何來曆。

  如果所料不差,郤揖、郤正肯定就是前益州刺史郤儉的後人!

  郤儉貪婪無度,壞名聲傳到洛陽,朝廷讓劉焉到益州將他“收攝行法,以示萬姓”,可見郤儉這官做得多麽失敗。沒等劉焉趕到,郤儉就被馬相叛軍攻殺,時天下大亂,其子郤揖便帶著家人留在了益州,沒有回河南老家。郤正是郤揖之子,郤儉之孫。

  想起郤儉死前強行征召逐鹿領出兵討賊,差點導致逐鹿領被敵人所趁,當時各種痛恨郤儉,郤儉死後其子孫卻來到逐鹿領,魚不智不勝唏噓。

  不管怎麽樣,郤正是在蜀國、魏國都做過官的曆史人物,後來在晉武帝司馬炎手下做到巴西郡太守,還是著名學者,這樣的人整個三國都不多。郤正的老子郤揖稍微比較廢柴,不過也曾經為劉備軍將領孟達屬下營都督,後隨孟達投降曹魏,任中書令史,再怎麽也比普通轉職官吏強吧?

  (第三更到,目標達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