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四族之戰(中)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298
  小沒有所謂的神龍出現,極大振奮了羌胡士氣,大部隊向龍領奔去。

  三個小部落尤為踴躍。

  按照先前的約定,攻破龍領後四個部落平分戰利品,且最強大的蠻牛部負責第一波攻擊,三個小部落占了大便宜。如今蠻牛部已經兌現了承諾,不用任何人提醒,三位首領也明白應該讓部落勇士上去了。如果這時候還躲在後麵偷奸耍滑,妄圖一點代價不付平白獲得戰利品,搞不好被踢出局。

  蠻牛部是大部落,不是可以任由他們愚弄的。

  再則,戰利品四家均分固然是有約在先,可戰利品的成色難免有差別,母羊和公羊價值不一樣,老馬和小馬挑哪一匹更劃算相信誰都不會犯迷糊。戰利品分配方案隻是一個大致框架,具體操作時大有文章可作,早點把人派上去,挑選戰利品也能占據先手。

  看到三位族長餓狗搶食般親赴前線,武帥嘴角浮起一抹不屑的笑意。

  都是些見到好處就邁不動步子的家夥,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隻惦記著龍領那點實利,成不了大事。不過話說回來,要不是這些家夥貪欲旺盛,恐怕也不敢跟著他冒險攻打龍領。河套不是什麽善地,小部落自有小部落的悲哀,生存下來是頭等大事。第二件大事就是想方設法增強實力吞並弱小,否則早晚會被別的部落吞並。三位首領興高采烈地奔向龍領,此時想必已經在憧憬可以撈到多少好處了。

  武帥知道龍領是塊肥肉,可他更看重攻破龍領帶來的無形財富。

  策劃攻打龍領,“羌胡榮譽”隻是一個借口。

  哲罕部破滅,蠻牛部成為河套中南部最大的匈奴部落,但與羌人和鮮卑人的大部落相比,蠻牛部沒有任何可誇耀的資本,有時候還得低下頭顱。

  漢武之後,匈奴元氣大傷,已不複當年雄風,河套地區各族力量對比,匈奴排在遊牧民族末座。鮮卑和羌人對匈奴的壓製持續存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匈奴不容易出現大部落,匈奴部落成長到一定程度,通常會因為種種原因遭遇圍攻,或被直接剿滅,或被迫分解成若幹中小部落。

  鮮卑和羌人不希望有大的匈奴部落出現!

  蠻牛部的規模,已經非常接近安全紅線,讓武帥擔憂不已。

  佯裝與哲罕部競爭,將部落從河套中部遷到南部,是武帥試圖逆天改命的一次嚐試。鮮卑和羌人勢力主要在河套中北部,河套南部的勢力較小,將部落遷往南方相對更安全,必要時還可以和哲罕部化敵為友,抱團自保。

  很少有人知道,哲罕部和蠻牛部的敵對其實是假象。

  提出該計劃的是希帥,被稱為草原之狐的匈奴首領,的確很睿智。

  但哲罕部已經不複存在,希帥也死了。

  龍領騎兵突襲哲罕部營地時,蠻牛部還在遷移途中,幫不上忙。

  哲罕部的遭遇,更是給武帥駭然:哲罕部覆滅看似是因為招惹了龍領,跟鮮卑和羌人無關,但區區兩千多漢騎北擊八百裏,一直追擊到河套腹地,如果當時鮮卑和羌人反應迅速,怎麽可能讓龍領騎兵如此肆無忌憚?追殺了一次還不夠,沒多久居然卷土重來且順利得手?

  哲罕部的覆滅,更象是鮮卑和羌人刻意縱容漢騎的結果!

  事後羌胡各部群情激憤,揚言踏平龍領,鮮卑和羌人並沒有真正出手。

  龍領不太可能和羌胡勾結,卻很可能無意中成了別人手中的刀。

  武帥知道自己必須做點什麽,否則下一個出事的就是蠻牛部。

  最終他決定繼承希帥的遺誌,攻擊龍領。增加蠻牛部在羌胡中的聲望自保,繼而尋求更大發展,一如希帥當時的思路。與蠻牛部存亡斷續相比,分到手的戰利品多一些還是少一些並不重要,隻要擊破龍領,他在河套的聲望將攀上高峰,任何部落想對付蠻牛部都會更加困難。

  這是一場不能敗的戰鬥,所以武帥願意開出那麽優厚的條件找人合作。雖然是四個部落聯手,但最大的榮耀注定落在蠻牛部頭上,實力決定地位。

  到目前為止,進展還算順利。

  三位首領急著搶戰利品,武帥心知肚明,也樂見其成。

  前方忽地傳來一陣“噗噗”的聲音,緊接著聽到戰馬嘶嘯和騎兵呐喊,叫聲中滿是驚恐,一些羌胡騎兵猝不及防之下被摔在地上,有的很快爬了起來,有的則在眾多馬蹄踩踏下哀號慘叫。

  “怎麽回事?”

  “什麽鬼東西?”

  “天哪!”

  ……

  武帥心頭一緊,吩咐親衛上前打探。

  但他很快又將親衛叫了回來,因為親眼看到場中出現的狀況。

  部隊正行進在瓜田裏麵,武帥前方不遠處,躺在地上的一個西瓜“噗”地一下自行裂開,緊接著裂開的瓜周邊冒出十多個黑乎乎、圓滾滾的物事,嬰兒般大小,夜幕中看得不甚清楚。

  那十幾個小東西並不停留,“咿咿咿”叫著,搖搖晃晃徑直向附近的羌胡騎兵靠近。幾個小東西剛好向武帥這邊走來,圓滾滾的小家夥披甲執銳,仿佛士兵一般,走到戰馬旁邊揮刀就砍。它們個頭很小,手中武器小巧如玩具,可多砍幾刀馬腿也會見血,戰馬既驚懼又吃痛,不發狂才是怪事。

  瓜兵!

  短短數息之間,河邊數十個瓜兵鑽了出來,張牙舞爪各羌胡騎兵砍去。羌胡騎兵不明所以,一個個嚇得亡魂大冒,但瓜兵殺來又不可能引頸就戮,戰戰兢兢地伏下身體揮刀抵抗。

  交上手,才發現這些小瓜兵實力不怎麽樣。

  瓜兵的小黑刀跟騎兵的大馬刀相比,反差有些強烈,被騎兵馬刀砍得東倒西歪,有些瓜兵連小黑刀都保不住,被震得飛出去,赤手空拳站在那裏被騎兵砍。也就是瓜兵的鎧甲質量還算湊合,被砍得叮當作響也沒解體。

  瓜兵當然是培瓜召喚出來的。

  這片瓜田是龍領防禦體係的一部分。

  青蛟龍揚威一役結束後,徐庶深感龍領防禦體係亟待加強,特意征調培瓜到龍領,就是看中了培瓜的術法能力。龍領坐落在帝原水畔,河灘上種瓜不會惹人懷疑,既能為龍領鄉民提供水果,關鍵時刻還可以為來犯之敵送上些驚喜。種瓜是培瓜專長,雖說因為河套氣候的原因瓜田產量下降,但水果什麽的隻是附帶收獲,軍事作用才是瓜田存在的最大價值。

  定居逐鹿領後衣食無憂,心情愉悅,培瓜的術法修為又有精進。

  直接用瓜田中的瓜籽召喚瓜兵,是他在巴郡與水賊交手後取得的突破。遷居河套後,為保障自身的安全,培瓜又琢磨出了遙控指揮瓜兵的技藝,最遠遙控操縱距離隻有三裏左右,卻能讓他不用象以前那樣置身危險的戰場,對膽小怕死的培瓜來說是夢寐以求的結果。

  現在培瓜就跟在徐庶身邊,呆在安全的領地裏,接到命令再發動瓜兵。

  “培大叔,你召喚來的瓜兵能撐多久?”剛跟徐庶會合的魚不智問道。

  他知道瓜兵是防禦體係非常重要一環,正常人初次初次那些小瓜兵時,難免有些驚惶失措,小瓜兵明顯不是正常存在,跟龍領的神龍傳說一搭配,恫嚇效果應有加成。但這伎倆容易穿幫,瓜兵灌注的法力耗盡會現出原形,被持續攻擊後加劇法力消耗速度,因此能持續多長時間就顯得尤為關鍵。

  “大人,這個不好說。”

  “瓜兵能保持多久,主要取決於受到的攻擊有多強……”

  培瓜閉著眼睛回答,遠程操縱的最困難地方在於如何與瓜兵保持感應,閉目冥想對他的感應能力有顯著提升。

  另外一個難點是法力消耗控製,遠程遙控操作瓜兵不僅精神負擔沉重,還會消耗更多法力。以培瓜目前的修為,能夠在身邊召喚並有效控製瓜兵最多有三百多個,遠程控製的瓜兵數量則大幅度降低,距離越遠降的越多。譬如現在,在龍領控製三裏開外瓜田,他能精確控製的瓜兵隻剩二十多個,連上限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法力消耗更高。

  魚不智皺眉:“羌胡騎兵60級,砍瓜兵估計跟切菜似的,怕是撐不久。”

  徐庶開口道:“主公勿憂,培大叔召喚的瓜兵並多,被打爆了再召就是。瓜兵主要是在羌胡人中間製造混亂,為我們多爭取一些時間,冷不丁地來一下,羌胡騎兵就得驚懼好一陣子,方便我們逐漸吃掉靠近據點的敵人,本來就沒指望瓜兵能輸出多少殺傷。”

  魚不智歎道:“也是,元直的計劃是在總攻開始前,盡量誘使羌胡騎兵分批靠近龍領,方便我們多繳獲一些戰馬……”

  這就是騎兵不在的蛋疼之處。

  對現在的龍領來說,羌胡來犯是抓戰馬的絕佳機會,但兩條腿的步兵跑不過四條腿的騎兵,最好誘到據點附近開戰。一開始打太猛容易把羌胡騎兵嚇跑,可據點內兵力就這麽多,領地部隊與羌胡騎兵的實力存在差距,放太多騎兵進來搞不好就會玩脫,必須小心控製戰鬥進程,幸虧徐庶坐鎮,基本把握得住,被誘殺的羌胡騎兵越多,戰後獲得的戰馬也就越多。

  然而羌胡不是傻子,遊牧騎兵最是擅長趨吉避凶,遲早會發現不戲勁,到時候鷹揚遠遁,龍領現在沒有騎兵可用,隻能眼睜睜看著羌胡絕塵而去。龍領固然是保住了,以戰撈馬的計劃也會隨之終結。

  魚不智最近胃口比較大,可雨夜開出的條件讓人無法拒絕,派騎兵出去救神兵領他有點頭同意,實話說當時並不確定羌胡騎兵會不會前來拜訪,雨夜送上門的肥肉沒理由不吃。後來影響到此戰戰馬收益,怨不得任何人。

  羌胡騎兵竭力破壞,龍領的木製圍牆漸漸出現缺口。

  磐石營對此早有準備,並不拚死堵缺口不讓羌胡騎兵進來,順勢退卻。

  羌胡騎兵滿心以為打開了通道,催馬進入,忍受著兩側的槍矛捅刺向前衝殺,沒幾步被拒馬攔住去路,感覺象是鑽進了甕城,進不得又退不得。埋伏在前方和側翼的龍領槍矛手和弓手哪會客氣,群起而攻之……

  遇到手底下比較硬的羌胡勇士,磐石營一時間拿不下,也有專人接待,劉純為首的十多名轉職武將,群毆落單羌胡勇士的活兒沒少幹。若轉職武將群毆隊進展不順利,逐鹿領駐河套守軍頭號打手非常樂意下場活動筋骨。

  破虜騎隨趙雲出擊,但曲晨留了下來。

  曲晨是飛魚領標誌性人物,救援玩家領地還是不摻和為妙,況且有趙子龍這客座猛人可以代勞,騎兵也全部派出去了,神兵領應該很滿意才對。曲晨曾經有統率磐石營的經曆,創建破虜騎後戰功彪柄,在軍中威望無雙,哪怕他不出手,磐石營的士氣和信心大不一樣。

  徐庶小心地控製著戰鬥進程。

  四千多步卒迎擊上萬羌胡騎兵,利用種種條件拖住對手,誘使敵人按照本方希望的方式作戰,這就是王級謀士最可怕的地方。

  出現這樣的情形,主要得益於龍領對羌胡來犯有著清晰的預見,並有針對性的做了長期準備,瓜兵和龍領傳說高度契合也是重要原因,再加上徐庶過人的掌控和判斷力,使得龍領攻防戰看起來始終處於一種微妙平衡,似乎羌胡人再加一把勁,就能徹底摧毀守軍的頑強抵抗。

  再周詳嚴謹的計劃都難以做到無懈可擊。

  瓜兵是拖住羌胡大部隊的重要手段,心理震懾大於實際戰力,但當羌胡發現瓜兵沒有太大威脅後,心理震懾無從談起,消滅瓜兵效率越來越高,使得培瓜法力消耗速度超出預期。

  羌胡主事者似乎已經察覺到本方一直在添油,後方大隊騎兵投入戰鬥。

  徐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再追求誘殺捕獲最大化已不切實際,得全力解決掉來犯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