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蠻牛部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565
  執掌朝廷權柄後,董卓的強忍寡義,暴虐不仁越發明顯。

  為大肆斂財,董卓下令毀壞市場交流流通的五銖錢,再加上洛陽及長安兩地的銅人等各種銅製品,用來鑄造小錢。這種小錢製作非常粗糙,甚至沒有輪廓和文字,百姓都不願意使用,最終導致市場紊亂,物價飛漲。此外,董卓還讓司隸校尉劉囂抓捕“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之人,統統以死刑加沒收全部財產的方式懲辦,其實主要是衝著對方家產去的,結果引發大量的冤案。

  董卓性情殘暴隨意殺人,到長安後變本加厲,部下將領言語稍有差錯,就被當場處死,董卓又以叛逆的罪名誅殺了一些關中舊族。

  不僅將領、世族隨時可能人頭落地,朝廷重臣也不安全。

  太史令望氣,匯報說不久會有大臣被誅殺。董卓擔心預言應驗在自己身上,想起衛尉張溫曾與自己不和,便指使他人誣陷張溫與袁術勾結,曾經位至三公、且平叛時做過董卓上官的張溫,被抓到長安集市上活活鞭死。

  董卓殘殺無度,治下人人自危。

  以何顒、鄭泰等人為首的幕僚對董卓不滿,采荀攸之計,由董卓親近的越騎校尉伍孚擔任刺客,試圖刺殺董卓。但董卓是戰場上殺出來的猛將,不僅天生神力,臨機應變的本能並不差,避開伍孚突然刺出的佩刀,伍孚被衛士擒住,大罵而死。董卓隨後派人查辦伍孚同黨,何顒、荀攸入獄,鄭泰、華歆等人逃亡投奔袁術。

  伍孚的死並未讓朝臣放棄誅殺國賊董卓的想法。

  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等密謀除掉董卓。

  董卓知道自己待人寡恩無禮,害怕遭到暗害,無論去什麽地方,都常常讓呂布做自己的隨從侍衛,對他十分寵信,發誓說情同父子。

  董卓性情剛愎,曾為了一件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被擊中會出人命,幸虧呂布身手好,避過手戟並趕緊道歉,才平息了董太師怒火,但呂布從此暗恨董卓。再加上呂布好色,借守衛太師府的便利,與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擔心被董卓發現,越發心中不安。

  呂布和王允關係比較好,主動向王允道出自己幾乎被董卓所殺的事情。

  王允心中一動,機會!

  河套上郡長城外約二十裏外,幾個從北麵過來的羌胡部落停下了腳步,在一條小河邊紮下營地,似乎打算在這裏休整一段時間。去年大雪凍死牛羊,初春糧食緊張,羌胡騎兵大舉南下劫掠,很多部落也跟著向南方遷移,因此這幾個羌胡部落出現在這片區域,倒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看情形這幾個部落打算在此地常駐,等待大地回春,青草長出來。

  然而,實際情況遠沒有那樣簡單。

  一個營帳內,四位部落首領濟濟一堂議事。

  首領甲:“派去偵察的人回來說,龍領騎兵偷襲哲罕部歸來後,再沒有外出過,步卒也始終在據點不出。不僅如此,前幾天有一支三千人的步卒趕到龍領,龍領守軍兵力大概有六、七千人,跟以前比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首領乙倒吸了一口涼氣:“鄉鎮級領地六、七千部隊!莫非走漏了消息?”

  “不可能!”首領丙道:“我們這裏離長城有二十多裏,長城到龍領還有七十裏,加起來接近百裏路程,又是在長城外,龍領的眼睛會有這麽遠?平時他們或有能力監控這一帶,可最近羌胡集體南下,到處都是各族騎兵,龍領騎兵再沒辦法象從前那樣肆意活動,不可能監控到百裏外的情形。”

  首領甲點頭道:“沒錯。即使龍領發現我們部落,可最近很多部落南下,他們很難想到我們是衝著龍領而來。龍領先是北擊八百裏,又偷襲哲罕部,兩次行動都很有膽色,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羌胡部落上門找他們麻煩,隻是拿別的漢人據點撒氣,我料想龍領正是得意的時候,更不會想到有人準備拿龍領開刀。武帥,你覺得呢?”

  武帥此前一言未發,默然坐在主位,另外三位首領顯然以他馬首是瞻。

  見首領甲詢問,武帥沉聲道:“我也認為龍領不會那麽快察覺有異。”

  “多部南下就食,我們四部混在南下隊伍並不起眼。就算龍領騎兵仍有能力外出查探,其探查範圍不會越過長城,此處過長城二十多裏,龍領再小心機敏,也查不到我們這裏。查到了也不怕,幾個部落集體遷移南下,在此地停留再正常不過,龍領要防的是騎兵部隊,而非部落遷移。”

  “至於龍領駐軍增加,料想是龍領自知對哲罕部逼迫過甚,擔心被羌胡報複,提前從其他地方調來的兵力。有消息說龍領曾多次獲得人口補給,河套周邊必定有他們的後援,如果龍領騎兵出發偷襲哲罕部時援軍就出動,這段時間也該抵達龍領了。”

  “龍領軍戰力最強者是騎兵,步卒在我羌胡勇士的馬刀麵前難有建樹,多了三千步卒,成不了什麽氣候。龍領總兵力約六七千人,騎兵兩千左右,以我們四部的兵力,進攻一個鄉鎮級據點不費吹灰之力……”

  “龍領擅長奇襲,待我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豈不快哉!”

  武帥侃侃而談,將龍領援軍貶得一文不值,輕描淡寫間就提振了士氣。

  不過首領乙還是有些擔心,道:“龍領軍不足懼,就怕他們那真有龍……”

  首領丙嗤笑道:“哪來那麽多廢話?都到這裏了,你還擔心他們有龍?”

  首領乙麵色一滯。

  為什麽參加這次行動?

  武帥是匈奴人,其率領的蠻牛部是哲罕部沒落前崛起的另一個大部落,與哲罕部激烈競爭。武帥盯上龍領,多多少少有一些為匈奴人正名的味道,匈奴在河套的勢力本就不及羌人和鮮卑,前段時間哲罕部又徹底淪為笑柄,作為中南部最大的匈奴部落,蠻牛部有責任做點事情挽回族群榮譽。

  武帥是行動的發起者,另外三個部落應邀而來。

  而另外三個部落加入的原因,無關乎羌胡榮譽,隻關乎利益!

  各部落紛紛南下劫掠漢人據點,然而僧多粥少,動手早的部落還能夠捏軟柿子,落後的部落卻隻能進攻防衛嚴密的城市,或者與關中部隊交鋒,想要得償所願,不知會付出多少代價。

  武帥邀請的三個部落,很不幸動手比別的部落慢。

  換做以往,遇到荒年還可以攻打別的部落。

  可今年不同。

  龍領連續兩次出擊,強大的哲罕部被打得解體,餘眾被別的部落收編,創下數十年來漢人對羌胡最驚人的戰果。羌胡各部都顏麵無光,紛紛叫囂要教訓龍領,但又擔心傳說中的神龍,沒有人願意當炮灰試探龍是否存在,遂機智地將目標對準全體漢人,大舉南下。

  其實誰都明白那是在自欺欺人,可沒有人願意說破。

  一邊是部落勇士被神龍殺死,一邊是擄掠漢人據點養活族人,哪一邊更容易更安全,隻要不是傻子都能做出正確決定。

  可這樣一來,借機搶掠其他部落的路便沒有了。

  各部都在為羌胡“榮譽”而戰,誰敢趁後方空虛興風作浪,將成為所有部落的敵人,無論多強大的部落都不可能扛住眾多部落圍攻。於是那些動手晚的部落,即使再不情願,也隻剩下南下跟漢人死磕這一條路。

  武帥邀請他們打龍領,給了他們另一個選擇。

  大家都不願意碰龍領,主要是忌憚龍的傳說。

  武帥卻告訴他們,龍領有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龍的傳說僅有一例,親曆者寥寥兩百餘人,時值夜晚,那兩百人根本沒看清發生了什麽,很多描述都是腦補和臆測,龍是否真實存在有待商榷。另外就是龍領對哲罕部的兩次交手,出動的是騎兵而非所謂的神龍,都知道龍領騎兵的整體素質不及羌胡勇士,如果真有神龍護估,有什麽理由寧願冒著讓騎兵戰損的風險奔襲?用神龍豈不是更快更有效?

  這番說辭難以打消大家的疑惑,但武帥承諾,蠻牛部負責第一波進攻,顯得誠意十足。武師還告訴大家,龍領此前劫掠了多個羌胡部落,鎮內的牲畜和戰利品多不勝數,隻要攻破龍領,願與大家均分鎮內所得。

  如此優厚的條件,不由得大家不心動。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明知道有一定風險,三個部落還是跟了過來。

  首領乙略顯優柔寡斷,到這裏還擔心龍領有龍,引起其他人強烈不滿。你丫又不是後來才知道有這風險,不敢冒險當初就不應該加入,既然加入,走到離龍領不到百裏的地方還提這茬,到底是什麽意思?

  見氣氛有點僵,武帥笑著做和事佬。

  “到現在,我更有把握認為,龍領沒有龍。”

  “何以見得?”

  “如果龍領有龍,為什麽還要增兵三千?一個鄉鎮級據點六七千部隊,完全不合情理,說明龍領不象大家認為的那樣有恃無恐,似乎沒什麽底氣。”

  三位首領大悅。

  “武帥說的好有道理!”

  “正是如此!”

  “我們什麽時候動手?”

  武帥笑道:“不急,多等幾天待龍領駐軍更加驕橫。再說部落遷移千路,大家都累壞了,且養精蓄銳,再進兵也不遲嘛。”

  四部首領密謀對付龍領的時候,神兵城上演著攻城戰。

  看著城頭上的戰鬥,金坷垃和雨夜麵麵相覷。

  如果有人告訴他們,羌胡騎兵會攻城,他們肯定會認為那是白日夢。

  可現在,白日夢就在眼前上演。

  羌胡騎兵伐木造梯,造好百餘把梯子後,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數千羌胡下馬,扛著攻城梯一窩蜂地衝向神兵城城牆,他們隊形散亂,協同配合更是一塌糊塗。羌胡人顯然對步戰很不習慣,沒有戰馬幫忙馱著馬刀和弓箭,所有的東西都得背在自己身上,還要扛笨重的木梯衝鋒,搞得他們手忙腳亂。

  不時有兵器掉在地上,羌胡人不比漢軍,有專門的後勤單位,戰馬和武器都是他們自己的,也沒有嚴明的紀律,東西掉了本能反應就是撿回來,根本顧得上隊形。於是有人被同伴絆倒,有人臨時撒手導致攻城梯傾斜,並不是很長的一段路,狀況百出,陣形亂得連城上的守軍都看不下去……

  當然,神兵領守軍不會任由羌胡順利接近城牆。

  弓箭手紛紛上前向城下打招呼,神兵領合格弓手不多,箭是射出去了,能不能命中多是看老天爺給不給麵子,純屬禮貌性回應。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些行動讓城外的羌胡人驚恐不已,很多羌胡人下意識地扔掉攻城梯就跑,然後又在首領的喝斥下跑回來,繼續未完成的事業。

  離開戰馬,羌胡騎兵各種不習慣。

  看到羌胡騎兵的慫樣,神兵城守軍先是目瞪口呆,接著歡聲雷動。

  攻城部隊經過艱苦奮鬥,終於抵達城牆下方!

  每個羌胡人都是好箭手,憑著箭術優勢,將守軍弓手射得不敢冒出頭,為本方攻城部隊爭取到更多時間。

  在眾多羌胡人不屈不撓努力下,長梯終於搭上城牆,然後繼續出洋相。

  梯腳與城牆離多遠合適?

  上麵的守軍忒壞,居然試圖把梯子推翻,下麵幾個人頂不過,腫麽辦?

  再來就是登城,話說羌胡騎兵沒有爬梯作戰的經驗,速度感人。

  眼看好不容易快要爬上去了,慘遭守軍圍攻,電光石火間,估摸著有的羌胡勇士還以為在馬上,本能地華麗躲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負責掩護的羌胡弓手氣得吐血。

  城上弓手雖然菜,可人家有城牆和城垛掩護,冷不丁地冒出來放一箭,再厲害的羌胡弓手也難全身而退,加上城頭的滾木、擂石和火油不易對付,攻城部隊傷亡不斷增加。

  第一波攻城部隊的表現象是一個笑話,讓人啼笑皆非。

  金坷垃和雨夜一點都笑不出來。

  羌胡人並沒有知難而退,反而繼續投入兵力攻城,實踐是最好的老師,血的代價讓羌胡人逐漸找到些許攻城技巧,雖說暫時還不足以對守軍構成致命威脅,但攻上城牆的羌胡人越來越多,進入白刃戰階段,羌胡騎兵等級優勢明顯,即使有郝昭鎮守,城上守軍傷亡明顯在加快。

  城外不時有新的羌胡騎兵趕到,看起來拿下神兵城決心很大。

  金坷垃欲哭無淚,哥招誰惹誰了?

  “求援,趕緊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