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管承的擔憂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2272
  飛魚領城主辦公室,魚不智見到了管承。

  這是他第二次和管承見麵,上一次還是接取組建聯合水師任務的時候。與先前一樣,代表飛魚領出麵的幾個人仍然用的是化名,荀衍便自稱句行。

  甘寧也赫然在列,不過他這時候的名字是“甘寶”。

  在沙門島並肩作戰的經曆,尤其是甘寧將兩位搗蛋領主扔下海,還有斬蛟營出人意料地獨力擊敗女王衛隊,使得管承對甘寧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進而對飛魚領也生出幾分好感,這次管承來到飛魚領,首先找的並非領主或荀衍,而是甘寧,足以看出他對甘寧的認可。

  盡管如此,管承並沒有告訴甘寧,自己此行來意。

  海賊首領不經意間顯露出來的焦躁和憂慮,說明他現在遇到難決之事。

  “管壯士無事不登三寶殿,今番前來,所為何事?”

  魚不智正忙著四處開分基地,可謂日理萬機,也不轉圈子,單刀直入。

  管承道:“領主大人慧眼如炬,在下確有事相求。”

  魚不智哈哈一笑:“你我曾一起打倭人,算是戰友,管壯士但說無妨。”

  管承麵色稍霽,問道:“我聽說,飛魚領和渤海太守府有交情?”

  魚不智和荀衍對視一眼,兩人心中都有了明悟,管承是衝著袁紹來的。

  荀衍若有所思,飛魚領行事向來“低調”,很少惹事生非,但飛魚領和黑山軍的恩怨卻是街知巷聞,不僅連續擊退黑山軍來犯,還敢膽大包天地主動出擊,滅掉黑山苦哂部,最終導致黑山軍和渤海諸侯大規模衝突。外界不知內情,隻當是飛魚領麵子足夠大,連關東盟主都願意站出來背書。

  魚不智想的,卻是比荀衍更遠。

  按照史料記載,管承起事是官渡之戰結束,遊戲中因為海賊之夏劇情,幾個NPC海賊提前走上曆史舞台。胡玉和郭祖都隻是留下姓名,事跡不詳,早出晚出沒太大區別,管承卻是海賊裏最著名的人物,不僅有詳細的事跡,對手也是空前強大,跟“五子良將”中的兩位交過手,算得上是一號人物。

  管承因海賊之夏劇情提前現身,嚴格講跟史實不符。

  可那時候有名有姓的海賊不多,除胡玉和郭祖之外,也就管承有份量,官方又希望三海海賊首領是曆史真實人物,最後還是讓管承出來。

  管承雖然有名,但對曆史主線幾無影響,提前出現並無不妥。

  管承來飛魚領,詢問飛魚領和渤海太守府關係,讓魚不智生出些猜測。

  莫非這廝打算投靠袁紹?

  遊戲裏麵的曆史人物,有一個隱藏屬性:相性。

  所謂相性,包括但不限於性格、理念、道德、親緣、從屬等諸多因素,計算方式極其複雜。相性最大作用,是影響人際交往和彼此感觀。相性越相近,契合度越高,曆史人物越容易成為好友;反之,想拉近關係或得到認可,會更加困難。

  就拿逐鹿領的曆史人物來說:徐庶和陳到、王平屬於蜀漢係(徐庶雖然被迫仕曹操,但身在曹營心在漢,終生不出一謀,因此貓把他視作蜀將),天生誌趣相投,看待彼此都格外順眼;甘寧屬東吳係,但這廝有遊俠背景,和徐庶有共同語言,再加上是巴郡人,加入逐鹿領後也是如魚得水;馬袁義出自黃巾係,黃巾失敗後必須找新東家,情況較特殊;最特殊的是荀衍,沒道理投效逐鹿領,荀衍是通過名人卡渠道來的,忠貞不二,不服不行。

  管承和袁紹還沒見過麵,但魚不智知道,這兩人相性契合度一定不低。

  袁紹雄踞河北,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深得民心,在青州也是如此,據說袁公河就是青州人感念袁氏恩德所命名。後來袁氏在官渡之戰中慘敗,為掩護袁氏撤退,有一些青州人自發組織義兵抗擊曹軍,為袁氏爭取時間,管承正是在那個時候說服三千戶,起兵抗曹,失敗後才率眾出海當海賊。

  有這段淵源,不難推斷出管承相性模板和袁氏頗為相合。

  現在管承主動跑來打聽袁紹,在魚不智看來,搞不好是想棄暗投明。

  魚不智眼珠一轉,心中已有計較。

  “算不上有多少交情,上次在渤海府與本初兄飲宴,還是幾個月前……”

  管承瞪大了眼睛。

  本初兄?

  飲宴?

  鵝滴個神呐,這還沒多少交情?

  甘寧忍不住翻白眼,您這是謙虛的說法嗎……

  荀衍眸中掠過一抹訝色,什麽都沒有講。他深知魚不智不喜歡顯擺,絕大多數時候簡直低調得過分,傳說中的“謙謙君子”也未必及得上他,現在卻一反常態高調賣弄,必有緣由。

  管承被鎮住了。

  他找飛魚領,其實並沒有絕對把握,都知道飛魚領主神龍見首不見尾,上次發布組建聯合水師任務,飛魚領主一度不願意現身,讓管承記憶猶新。如此低調的一位領主,很難想象他跟渤海太守府能建立密切關係,可對方直接稱袁紹為“本初兄”,並道出曾經一起飲宴,非關係極其密切者不可能。

  怎麽可能……

  下一刻,管承心頭熾熱無比。

  沒必要管飛魚領主怎麽跟袁紹兄弟相稱,關係越好,自己的事越容易辦成。管承不再猶豫,正容道:“大人,在下有一事相求。”

  魚不智微笑如故:“壯士盡可直言。”

  隨著管承的陳述,魚不智的笑容漸漸斂去。

  他誤判了管承來意,管承並非想通過飛魚領投靠袁紹,而是想利用袁紹關東盟主的影響力,化解海賊麵臨的危機。

  管承擔心倭人不會就此收手,很可能卷土重來。

  如果是倭寇,管承有信心挫敗對手的野心,隻可惜不是。收複沙門島,與邪馬台倭軍幹了一仗,他很清楚自己的對手是誰,他率領的渤海海賊或許能擊敗倭寇入侵,但絕對不可能與一個國家正規軍對抗。

  邪馬台女王涉險逃脫,女王衛隊武將被擒,這筆帳沒那麽容易揭過。

  更何況,倭人決定入侵神州是國家戰略,一旦訂立,很難扭轉。

  倭兵倘若卷土重來,沙門島首當其衝,很可能成為倭兵前出基地。

  管承正是為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