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就他了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450
  魚不智選擇的結交對象是袁紹。

  這是他通盤考慮後作出的決定,原因很多。

  ——首先,飛魚領生存環境。

  逐鹿領位於益州,地域因素在,很難指望從某位諸侯處獲得較大支持,離關東諸侯更近的特別領地飛魚領,是魚不智選擇結交對象時的重要依據。怎麽對飛魚領未來生存發展最有利,是決定建交對象的關鍵所在。

  飛魚領建立初期,準備默默發展修煉內功,但事與願違。

  為把握快速發展機遇,飛魚領在幽並狼災橫空出世,讓外界大為震驚。如果僅止於此,魚不智對“飛魚領出名”的事實倒也並非不能接受,可前段時間風雲突變,昔日潛入中山國擄人之事東窗事發,黑山軍憤然來尋仇,最終還是被飛魚守軍和墨家宗門力量聯手擊敗,危機暫時解除。此役之後,飛魚領和黑山軍的矛盾更加難以化解。

  擁兵數十萬的黑山軍,很難承受敗於玩家領地的奇恥大辱!

  以黑山軍的實力,中央朝廷無力鎮壓,地方諸侯更不被他們放在眼裏,黑山軍經常寇擊郡縣,也沒見諸侯們講話變大聲。黑山軍跟玩家領地結仇,真要出兵討伐,無法想象地方諸侯會替飛魚領擋箭。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何況是飛魚領擄人在先。

  大家都知道黑山軍是賊寇團夥,經常出山幹一些壞事,可張燕的平難中郎將是先帝冊封,著他管理河北山區也不是假的。飛魚領跑到山區擄人,往好了說是替天行道,往壞了說是侵犯了賊寇團夥的合法權益!

  魚不智唯有指望,與飛魚領存在管轄關係的諸侯勢力相護。

  這樣的諸侯有兩個:袁紹和韓馥。

  一個是渤海太守,一個是冀州牧,都有保境安民的責任。

  但客觀地講,兩家兵力加起來,隻怕還不到黑山軍總兵力一半的一半,要他們跳出來履行諸侯責任,實有些強人所難。

  而且,兩位諸侯並非同心同德。

  韓馥職位高於袁紹,可會盟時還得乖乖認袁紹當盟主,為公事可從權,現在討伐董卓行動已結束,韓馥和袁紹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從韓馥角度,當初袁紹自個兒跑到渤海起兵,他心裏多少有些不痛快,然天下共抗董卓的大勢不可逆,韓馥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甚至還向袁紹供給錢糧整軍備戰,指望著扳倒董卓,袁紹重返朝中當官,把自己地盤交還。可討伐行動結束,董卓劫持天子和百官遷都,洛陽被燒成廢墟,袁紹沒辦法回朝廷任職,又不敢丟了立錐之地,索性繼續占著渤海裝糊塗。

  如此一來,韓馥簡直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袁紹留在冀州,其人望恩義出身都強於韓馥,韓馥感受到了巨大威脅,為求自保,斷然決定使手段逼袁紹離開。曆史記載,討伐董卓戰役結束後,韓馥中斷了對袁紹的錢糧支持,失去州府支持,僅靠渤海一郡的產出稅賦,袁紹沒辦法養活手上部隊,兩人矛盾由是爆發。

  雖說最終以相對和平的手段完成權力交接,但韓馥肯拱手讓出冀州,是因為談判不成就會爆發戰爭。現在戰役剛結束,矛盾還沒有如此激烈,但很快就會趨於白熱化。

  如果黑山軍再攻飛魚領,不要指望韓韓和袁紹會聯手。

  韓馥巴不得黑山軍幫他將袁紹打跑!

  黑山軍盤踞太行山區,經常入侵周邊郡縣,但攻破城池後求的是財貨,劫掠一番後便會退回山區,不會長期占據城池。等黑山軍一走,韓馥另外委任一位太守,渤海郡重歸州府懷抱。

  冀州牧和渤海太守之間的齟齬,讓飛魚領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黑山軍威脅如芒刺在背,飛魚領需要庇護。

  三大預選諸侯裏麵,袁紹對飛魚領的影響最直接。

  飛魚領就在袁紹地盤上,這是不爭的事實。

  另兩位候選諸侯,公孫瓚的騎兵很厲害,但右北平與飛魚領隔海相望,北平騎兵沒辦法跨海來援;至於曹操,處四戰之地,自個日子都過得窘迫,且陳留離渤海實在太遠,根本沒辦法給飛魚領必要的支援。

  黑山軍壓力下,能庇護飛魚領安全的諸侯,現階段隻有袁紹!

  ——其次,袁氏領袖光環帶來的隱性紅利。

  袁紹現在雖隻有渤海一郡,但他出身顯著,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本身也頗具實力和魅力,在朝野間聲譽都很好,以太守身份成為盟主,號令群雄,將袁紹的領袖地位彰顯無遺。

  討伐董卓戰役結束了,但袁紹的領袖光環並未消失。

  作為三國迷,魚不智比較熟悉那段曆史。

  各路諸侯打道回府,袁紹繼續做他的渤海太守,由於舉事諸侯中再也找不出一個能服眾的人選,袁紹依然保留著部分盟主特權,地位比較超然。

  袁紹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先是準備拋棄獻帝另立新君,以獲得大義和便於駕馭,於是選中了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奈何劉虞無意當皇帝,斷然拒絕,袁紹另立新君的企圖才沒能得逞。以太守之身,主導並推動皇帝廢立事宜,其他諸侯沒有提出異議,不難看出袁紹的影響力。

  後來袁紹與韓馥交惡,韓馥減少軍需供應,想餓散、餓垮袁紹的部隊。袁紹是不速之客,占著地盤不走,遭遇主人如此對待本不難理解,可袁紹直接決定謀奪韓馥的冀州。當時韓馥兵強,袁軍饑乏,硬拚多半铩羽而歸,袁紹開始利用他的影響力借刀殺人,請公孫瓚南下,言明由兩人瓜分冀州。結果北平軍一動,韓馥驚慌失措,袁紹派人說服韓馥讓出地盤,獨吞冀州,自此與北地軍事強人公孫瓚交惡。

  再後來,袁紹多次在關東任命地方官,青州刺史臧洪就是由他任命。

  謀議另立皇帝、勾結外地諸侯以下克上、私自冊封地方官,凡此種種,都不是普通諸侯能做或敢做的。袁紹卻做了,做起來輕鬆寫意,勿論成敗,其他諸侯沒有強烈反彈,除非立場直接敵對,大家盡皆默認袁紹有這權力。

  董卓把持了天子,關東無主。

  諸侯們難免發生齟齬,有個能居中調停的人總是好的。

  袁紹曾經是諸侯盟主,家世聲望都很高,天然適合成為名義上的盟主。

  這就是問題關鍵之所在!

  甭管袁紹地盤大小,其超然地位不會輕易改變,領袖光環帶來的特權,其他諸侯難以撼動。如果運用得好,有望帶來難以估量的隱性紅利。

  魚不智看重袁紹身上的這一獨特“領袖光環”,以逐鹿領現在的實力,或許還很難享用到這些隱性紅利,但隨著領地繼續發展,終究會有些機會。往近了說,眼下有個人能否獲得袁紹支持,形勢可能完全兩樣。

  這個人,就是巴郡太守趙部。

  魚不智很願意幫趙部一把,不僅為了那份交情,還有自身利益的考慮。

  魚不智和趙部私交不錯,聯係十分緊密,趙部若能保住巴郡太守之位,對逐鹿領有百利而無一害。巴郡太守趙部被劉焉步步緊逼,處境尷尬。

  以一郡之力,硬抗擁有漢室宗親暨益州牧身份的劉焉,前途煞是黯淡。硬扛很難幸免,最好的結局是換個地方,可毗鄰的荊州自打劉表入主之後,氣象為之一新,趙部眼下也沒有其他地方可去。

  下一步應怎麽辦,一時間誰都說不清。

  袁紹或許是最可能幫到趙部的人。

  趙部明確響應過討伐董卓號召,袁紹是關東諸侯盟主,雖說趙部從未到過前線,但名義上與十八路諸侯算是同道中人。如今趙部處境比較艱難,袁紹要是能幫他說幾句話,居中調停一下,或許劉焉會賣他一個麵子。

  趙部轉危為安,留任巴郡,逐鹿領基本不用再擔心主據安全。

  即便劉焉不肯罷休,趙部無法留任,拜托袁紹給安排個職務也是好的。反正袁本初膽子也夠大,將來連刺史都敢任命,讓趙部挪個窩繼續幹太守,既顯得關東盟主對與事諸侯不拋棄不放棄,又能收獲趙部的感激,挺劃算。

  趙部離開巴郡,逐鹿領生存環境會略受影響。

  魚不智對此很看得開,至少多一個外援。

  在他看來,幫趙部符合逐鹿領的利益。

  他不知道袁紹是否願意幫這個忙,這取決於趙部和袁紹的談判,涉及一係列利益交換。魚不智能做到的,就是確保自己有牽線搭橋的資格。與袁紹建立友誼,是獲得牽線搭橋資格的前提。

  ——第三,與袁氏建立更穩固關係的客觀需求。

  與袁紹交好,是特別領地選址確定後做出的既定方針,將荀衍派往渤海建立特別領地,就是基於該目標作出的決定。因為按照曆史軌跡,荀衍之弟荀諶會為袁紹效力,成功說服韓馥讓出冀州的,正是荀諶。

  依靠荀氏的關係接近袁紹,原本以為完全能夠達到目的。

  但是,飛魚領惹上了黑山軍。

  靠荀氏兄弟各為其主的裙帶關係,為飛魚領謀取一些福利,不難辦到。可現在黑山軍對飛魚領動刀,那份裙帶關係便顯得不是那麽牢靠。

  按照曆史軌跡,荀氏與袁紹的關係,本身就會麵臨巨大考驗。

  荀氏當代家主就是有“王佐之才”美譽的荀彧,即荀衍和荀諶的兄弟。荀彧本是朝中守宮令,董卓任相國後棄官回鄉,荀彧認為穎川是四戰之地,天下有變,不能久留,但鄉人多懷戀故土不願離去。冀州牧韓馥是潁川人,派人接荀彧,無人相隨,荀彧隻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

  到冀州後,冀州已為袁紹所得。

  袁紹對荀彧非常看重,待甚上賓,當時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帳下,荀彧卻不看好袁紹,又渡過黃河去投曹操。荀彧的選擇,從宗族角度看是對的,袁紹帳下已有荀諶,他去曹操那邊做事,將來無論誰勝出,荀氏都能確保富貴榮華,讓宗族繼續傳承下去。

  但荀彧名氣太大,年少時被南陽名士何顒評價為“王佐之才”,又是荀氏當代家主,他將宗族遷到冀州,自己卻重返河南,讓袁紹感覺非常鬱悶。荀諶說服韓馥讓出冀州後再無拿得出手的事跡,很可能與荀彧的離去有關。

  荀氏未來在袁紹陣營的地位,不是太樂觀。。

  荀氏與袁紹的關係不太牢靠!

  靠荀氏兄弟之誼輾轉搭上袁紹,和平時期可行,當前形勢卻已嫌不足。

  另一方麵,飛魚領自身的關係網,未來也與袁紹勢力存在衝突的危險。

  北平公孫瓚。

  幽並狼災,曲晨伏擊鮮卑人時與公孫瓚結識,公孫瓚對曲晨非常欣賞,當麵邀請曲晨加入右北平。曲晨雖然頗為心動,卻因為兄弟之誼不忍離去,公孫瓚隻得作罷,後來得知曲晨打算組建騎兵部隊,當即贈送五百匹戰馬,幫助曲晨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

  白馬將軍與飛魚軍並肩作戰,豪贈大量戰馬,在北地被傳為佳話。

  飛魚領和公孫瓚關係親近,不是什麽秘密。

  現在袁紹和公孫瓚沒翻臉,倒還沒有什麽,等到將來兩家兵戎相見時,這份交情很可能為飛魚領招致麻煩。從袁紹與荀氏關係變遷過程看,袁紹起碼不是一個寬厚的人,將來會不會因此給飛魚領穿小鞋,暫時難以預料。

  荀氏的間接關係不保險,飛魚領自身又有隱患。

  魚不智認為,必須強化與袁紹勢力的直接聯係,飛魚領才能相對安全。直接和袁紹建立友誼,黑山軍如果卷土重來,才比較容易拉上袁本初保駕,將來袁紹和公孫瓚在河北爭雄的時候,飛魚領也能更好地保存自己。

  諸侯裏麵,袁紹不是最佳長線投資對象,但中短線裏是最好的。

  飛魚領處於危險境地,需要找一個強有力的庇護者。

  如果連生存都無法確保,有什麽資格談未來?

  袁紹最值得期待。

  他是渤海太守,守土有責;出自名門,重視聲譽,戰役期間黑山軍出兵渤海境內,已經相當於打臉袁氏,那時還能以“不在渤海”、“大局為重”等理由搪塞過去,若再度來犯,袁紹不回應將顏麵無光;再加上與逐鹿領的“交情”,袁紹沒有不保飛魚領的理由。

  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