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潛伏的巴郡重步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595
  逐鹿領的攻守還未決出勝負,戰事便戛然而止。

  深夜,聯軍大營遇襲。

  襲擊來自大營北部和西部,戴高樂以為是逐鹿軍虛張聲勢,多半又是趁機用軍團技占便宜,自從聯軍來到逐鹿領,這種事情每天都會發生多次。戴高樂也沒放在心上,按照經驗,敵軍多半放了軍團技就會走,追之無益,隻是很隨意地任由留守將士按例處置,並未作出特別應對。

  等到戴高樂快發現,自己完全錯判了形勢時,為時已晚。

  襲營部隊戰力強悍,突擊堅決,大營北部、西部外圍防線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攻破。襲營部隊並不急於趕盡殺絕,他們驅趕潰兵向大營深處退走,武陵太守曹寅得到報告,命令嫡係部隊武陵軍穩住戰陣,卻被潰兵衝擊,防線被自己人衝得七零八落。

  曹寅對潰兵衝陣非常惱怒,令嫡係部隊擊殺本方潰兵,確保戰陣完整。

  於領兵武將而言,曹寅的作法沒有問題,為保全防線,衝亂戰陣者死。但那些潰兵要麽是領主部隊,要麽是玩家雇傭的傭兵,精銳程度和紀律性,均無法與諸侯部隊相提並論,對軍法殘酷性的認識也多有不足。

  武陵軍對友軍下殺手,不僅沒能殺一儆百,反而成功激起大家的義憤。

  “格老子的!殺自己人?”

  “腦殼有包哦!”

  “麻辣隔壁!打仗他不上,殺友軍倒是威風八麵,弄他!”

  “弄他!”

  某些憤怒的玩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令自家部隊以牙還牙,大營中部一片混亂。雖說大營正遭遇攻擊,並且取得明顯進展,但大家都沒太驚慌,逐鹿軍戰力強則強矣,兵力卻很有限,沒有人認為對方可能攻破大營。

  不合時宜的小規模內訌,更一步削弱了營中防禦。

  等到他們發現,襲營部隊並沒有象大家想象的那樣,迅速退走,而是堅決地向大營縱深發起強攻,大家終於恢複了清醒,開始全力與敵軍周旋。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襲營部隊兵力遠比他們認為的多,而且戰力非常強。

  “暈死,怎麽是重裝步卒?”

  “我這裏也是!”

  全都是重裝步卒!

  許多重裝步卒突襲大營的可怕事實,讓所有人油然生出不詳之感。現在玩家勢力沒有辦法招募到重步兵,襲營部隊顯然不是來自逐鹿領,而是另一家諸侯勢力!

  猜疑間,襲營部隊自報家門。

  “巴郡太守趙部在此,爾等無故犯我巴郡,今日定要讓爾等血濺五步!”

  情況瞬間明朗,來者是趙部的巴郡軍。

  前段時間,趙部率八千巴郡軍離開江州,去向不明,益州府擔心趙部鋌而走險攻擊州治綿竹,外界卻是多以為趙部去了前線參加討伐董卓戰役。武陵寇和曹寅的武陵軍,之所以敢大搖大擺地來到逐鹿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趙部離開後巴郡群龍無首,州府又不便在趙部響應關東諸侯號召時端了他的老巢,現在是巴郡的權力真空期,越境也不用擔心有什麽後果。

  誰都沒想到,趙部居然並沒有巴郡,還跑來幫助逐鹿領解圍!

  於公,討伐董卓戰役,趙部響應諸侯號召,光榮成為諸侯陣營一分子,逐鹿領加入的也是諸侯陣營,兩者在同一陣營。趙部對付巴郡境內的董卓陣營玩家勢力,雖有點狗拿耗子嫌疑,合理性卻是毋庸置疑。武陵寇是盜賊勢力,武陵軍屬於私自跨越州界攻擊,巴郡府有責任和義務保境安民。

  於私,巴郡太守府與逐鹿領關係良好,拔刀相助,也在情理之中。

  趙部做了多年太守,參加過平定五鬥米道和益南叛亂,鬥爭經驗豐富。他有八千重步,加上逐鹿領的部隊,主場作戰,完全有能力擊敗對手聯軍,但敵軍勢大,硬衝猛打即使獲勝,自身損失也必然不小。

  他讓部下高聲打明旗號,就是給敵軍施壓,希望迫使某些人退兵。

  乘勝追擊和正麵對決,自然是前者更輕鬆愉快。

  趙部相信,即使玩家勢力破罐子破摔,那支帶來攻城器械的諸侯部隊,卻很難不顧忌與巴郡軍交戰的嚴重後果。

  縱軍私入別郡境內本就犯了大忌,倘若再和別郡守軍發生直接衝突,事情鬧大了,很難收場。趙部之前離開,對外宣稱是響應關東諸侯號召,討伐董卓,共赴國難。這個時候私入巴郡,很容易被扣上“裏通董卓、戕害同僚”的帽子,成為關東諸侯的敵人,也必然被庶民百姓痛罵。

  趙部猜的很準。

  得知襲營者是趙部時,曹寅想死的心都有了。

  此時曹寅的心情,就象一個闖入別人家的小偷,原以為主人沒有在家,可以為所欲為,沒想到主人臨時返家,手裏擺弄著一把寶劍……

  不需要思想鬥爭,曹寅果斷決定閃人。

  趙部不會憑空出現,這個時候現身說明早有準備。巴郡是趙部的地盤,即使不考慮一應後續事宜,在這裏與巴郡軍交手,也純粹是自討苦吃,根本不可能有勝算。既然如此,好漢不吃眼前虧,趕緊撤退為妙。

  武陵軍一撤,聯軍更是人心惶惶。

  襲營部隊是趙部的巴郡重步,玩家部隊和傭兵難以抵抗,本指望武陵軍的重裝步卒力挽狂瀾,不想曹寅毫無節操地直接開溜,讓大家如何是好?

  曹寅剛退,沙狼的武陵寇也毫不猶豫地出奔。

  武陵軍和武陵寇,兩個原本應該對立的NPC勢力,此時意見出奇一致。與事NPC勢力不約而同地敲起了退堂鼓,把玩家勢力扔在一邊,等到玩家們回過神來時,巴郡重步已殺近,他們成了曹寅和沙狼等人逃跑的擋箭牌。

  要知道,現在正在前線攻城的,皆是玩家部隊。

  事到如今,他們想全身而退已不可能。

  戴高樂淚流滿麵。

  檞寄生麵色鐵青。

  巴郡重步襲營成功,聯軍陣腳大亂,攻城部隊不敢久留,紛紛鳥獸散。魚不智看得分明,逐鹿城城門洞開,守城將士們一吐先前苦守城池的被動,昂然殺出城外,與巴郡重步一起,對聯軍展開嚴厲打擊。

  磐石營殺了出去。

  白毦殺了出去。

  賨人傭兵殺了出去。

  各附屬領地的白虎義從得到天下眾通知,也衝了出去。

  白毦、重步、賨人戰力皆遠在普通領主部隊之上,磐石營受魁塔加成,實力也更勝一籌,可以說除了白虎義從之外,出擊部隊對上普通領主部隊都能占據上風。更重要的是,攻守相易,巴郡重步突然出現,直接改變了整個形勢,聯軍再無裹眾擊寡之優勢,心理落差巨大。

  武陵軍和武陵寇的退走,更是讓聯軍士氣大挫,軍心浮動。

  聯軍兵敗如山倒!

  逐鹿軍被圍攻數日,將士們心中不忿,如今反守為攻,追殺不遺餘力。

  趙部惱怒外郡部隊擅入郡境,更不滿玩家勢力與外境諸侯勢力相勾結,於私要幫逐鹿領出一口惡氣,於公要讓越境諸侯脫一層皮,眼看武陵軍果斷退走,巴郡重步急於追趕,對那些擋路的聯軍部隊下手也是極狠。

  一路追殺,聯軍死傷慘重。

  曹寅的武陵軍跑得很快,然而還是未能全身而退。

  聯軍大營在逐鹿領正北,巴郡重步是從北麵和西麵發動襲營,南有逐鹿城阻擋,敗軍唯有向東麵逃竄。武陵正好在巴郡東麵,曹寅要逃回老巢,也該向東麵走。但是,趙部之所以如此布置,就是吃準了敵軍不願意與巴郡軍硬拚,故意網開一麵,以免敵軍走投無路,從而狗急跳牆。

  如果一開始就把路全都堵死,敵人為了自保,隻能拚死殺出一條血路。

  以兩軍實力對比,倘若真象那樣死戰,殺敵一千,自損也得有八百。

  趙部久經戰事,逐鹿軍統帥徐庶更是王級謀士,兩家聯合發起的行動,不應該出現那樣的失誤。

  三千巴郡重步,埋伏在十裏以外。

  武陵軍退至彼處,巴郡重步出,嚴陣以待扼守住官道及周邊密林區域。曹寅不願與巴郡軍交手,令武陵軍繞道而行,走了幾裏地才發現橋梁被人毀壞,明顯是巴郡軍提前做了手腳。曹寅大罵趙部無恥,其實他罵錯了人,毀橋的是巴郡軍不假,但提出這個餿主意的卻是逐鹿領,在戰區毀橋打劫頗有心得,馬上就在巴郡學以致用。

  武陵軍無奈,就地伐木修橋。

  木橋將成,追兵已至。

  逐鹿軍和巴郡軍一路追殺聯軍至此,見武陵軍在修整橋梁,也不進攻,在不遠處停下歇息。曹寅暗自慶幸:武陵軍威武,追兵必是不敢過為己甚,看來追擊無非是做做樣子,趙部和魚不智都不傻,知道逼一支諸侯部隊死戰必兩敗俱傷,虛應故事罷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禮送武陵軍出境。

  心照不宣,便是如此!

  曹寅很快發現,這隻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

  橋成,武陵軍開始魚貫過橋。

  就在這個時候,追兵悍然發動進攻。

  橋未成,攻之必死戰;待橋成,武陵軍有路可走,抵抗不會那麽強烈。追兵趁這個時候發動,就是要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殺傷,擺明了割對方肉。

  曹寅下令一部斷後,掩護其他部隊過橋。

  兩家重裝步卒實力相當,武陵軍依托地形節節抵抗,倒不虞很快敗退。但是,還有一支逐鹿軍參與追擊,這支部隊就是白毦。

  軍團技開道!

  長矛陣衝殺!

  數百支超長長矛,將武陵軍斷後部隊戰陣衝得七零八落,巴郡軍跟進,合力殺散敵軍,生生打亂了武陵軍撤退計劃。大量武陵軍沒有來得及過橋,就被追兵追上,不得不返身交戰,被如狼似虎的追兵打得節節敗退,很多人慌亂下被驅趕到河中,或被槍矛捅刺,或死於亂箭之下。

  脫離險境後清點損失,曹寅悲從中來。

  五千武陵軍入益州,最終跟隨曹寅活著逃出生天的僅兩千餘人,折損大半。所有攻城器械盡數失落,損失極其慘重。更令曹寅不安的是,這樣的戰鬥武陵軍難免有人被俘,嚴刑審訊,他擅自率部進巴郡之事勢必東窗事發,將來是否有麻煩、會遭遇什麽樣的麻煩,殊難預料。

  曹寅腸子都悔青了,惶恐不安中。

  武陵寇則比較好運,追兵主要目標是曹寅的武陵軍,沒把賊寇部隊放在眼裏,再加上沙狼畢竟是賊寇頭子,不敢與曹寅照麵,出逃時刻意選擇了不同路線,幸運地沒有遭受更大損失。

  至於聯軍中的玩家勢力,被迫替武陵軍擋刀,在巴郡重步和逐鹿軍聯手打擊下被揍得哭爹喊娘,大半被殲滅在逐鹿城外。若非後來逐鹿領和巴郡軍全力追殺武陵軍,玩家部隊和傭兵能活著離開的不會太多。

  結束追殺,趙部率部先回到逐鹿領。

  魚不智邀趙部入城,在城主辦公室小坐。

  “多謝趙兄出手,逐鹿領得保無恙。”

  “不智,你我之間無需客套,即使我不出手,你隻需召回徐元直等人,逐鹿領依然無事。我伏兵白虎山,逐鹿領暗**應糧草並為我掩飾,免被州牧府發現端倪,順便為逐鹿領外援,約定之事,何謝之有?”

  魚不智笑了起來:“話雖如此,若無趙兄八千重步,逐鹿領之圍難解,且必須放棄戰役,趙兄幫了我大忙。”

  趙部回想起前事種種,心生感慨。

  “要說幫忙,若非不智提醒,我很難想到響應關東諸侯號召這步妙棋。”

  他當時尤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朝不保夕,是魚不智的靈機一動讓他看到了破局的一線希望。

  事態的發展也象魚不智先前所預料的那樣。

  益州府改口支持巴郡府討伐董卓、催促巴郡府出兵,都已經一一印證;趙部悄然率部潛伏在逐鹿領境內,劉焉至今不敢明著染指巴郡府內政軍務,也在意料之中;逐鹿領可能被強敵攻擊,同樣應驗。

  聯軍兵臨城下,魚不智始終沒有召回出擊軍團,底氣就在於趙部在側。

  唯一沒料到的是,武陵軍涉及此事。

  諸侯部隊卷入,使趙部幫逐鹿領解圍風險更大,但趙部還是果斷出手。所幸的是,一切順利。

  魚不智突然道:“曹寅是個好人。”

  趙部瞥了魚不智一眼:“我知道,他送了你一些攻城器械。”

  反擊開始後,逐鹿鄉民興高采烈地往城裏搬攻城器械,趙部是知道的。

  “一點點。我說他是好人,並不是因為攻城器械,而是給了趙兄機會。”

  “給我機會?”

  “趙兄,你有不離開巴郡的正當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