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商隊新資源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475
  綿竹,益州州牧府。

  “啪!”

  一個精美的花瓶被摜在地上,碎片散落一地。

  “趙部安敢自作主張?豈有此理!”

  劉焉如同一隻欲擇人而噬的猛虎,目光淩厲,須發賁張,與他慣常在人前展現的溫和寬厚形象大為不同。

  一位平時總是笑臉示人的人發起火來,往往氣場強得讓人吃驚。屋內一眾州牧府幕僚,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噤若寒蟬,大家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一位青年,希望他站出來說幾句話,以消州牧大人雷霆之怒。

  吳懿感受著眾人殷切的目光,心中也有些感慨。

  吳懿,字子遠,原是充州陳留人,其父親與劉焉交情很好,劉焉遷益州牧,吳家遂舉家隨他入蜀。劉焉心懷自立為帝的想法,善於麵相的人又說吳懿妹妹吳氏日後將有極尊貴的地位,於是讓跟隨自己入蜀的兒子劉瑁迎娶了吳氏。兩家既是故交,又有姻親之誼,吳懿深受劉焉信任。

  實際上,吳懿之所以受劉焉重用,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

  吳家和劉焉一樣,都不是益州土著,而是遷過來的外來者。

  劉焉為牽製益州本地豪強的力量,大力提拔三輔、荊州入蜀的外地人,也就是所謂的東州士。東州士要想與本地豪強抗衡,就必須抱團取暖,陳留吳氏與劉焉是世交,又是累世巨商,家資巨億,三國四大商家“糜衛甄吳”,吳就是指的陳留吳氏,隻是現在已改為益州吳氏。

  既有背景又有雄厚實力,吳懿順理成章成為東州士首領。

  見大家都不敢吭聲,吳懿隻得說話。

  “惱怒無益,大人息怒。”

  劉焉仍餘怒未消,但吳懿開口相勸,他不得不給麵子。此事相當敏感,不宜在眾人麵前議論,遂揮手示意其他人出去。

  眾人紛紛退下,隻留下吳懿。

  劉焉此時已平靜下來,道:“子遠,趙部這麽做,是不是想讓州府難堪?抑或……他想逼我出兵響應?”

  吳懿明白劉焉的意思。

  劉焉是益州牧,又是漢室宗親,董卓進京倒行逆施,廢少帝立陳留王,惹得關東諸侯群起而討之。討伐董卓保的是大漢江山,都知大漢天子姓劉,按理說,有能力的漢室宗親都應該積極站出來保衛大漢政權,兗州刺史劉岱是那麽做的,但益州牧劉焉拒不出兵,保州自守。

  州牧比刺史權力大多了,劉焉不出兵,顯得頗有些不尋常。

  與劉焉先後出任州牧的漢室宗親,還有荊州牧劉表和幽州牧劉虞。

  這兩人也沒與事,各有原因。

  190年初,被表為荊州牧的劉表,剛剛才單騎入荊州,江南宗賊盛行,劉表正忙著與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共謀大事,想辦法鏟除宗賊,現在立足未穩,即便想舉兵討伐董卓也沒有相應實力。再說了,劉表雖然沒參戰,卻表袁術為南陽太守,支持袁術出兵討伐;那長沙太守孫堅也是諸侯之一,北上魯陽與袁術會師,兩位荊州太守代剛上任的州牧出戰,倒也說得過去。

  幽州牧劉虞倒是比劉表上任更早,也掌控了幽州形勢,但劉虞是文官,謙謙君子,治理地方是好手,打仗不是他的強項、對異族都采用懷柔手段,想讓他起兵討伐董卓,貌似有些強人所難。幽州是大漢北方邊陲,直接麵對草原民族,為大漢守護北疆的擔子很重,劉虞沒有太多餘力去討伐董卓。最後一點,北平太守公孫瓚出兵了,誰都知道公孫瓚掌握幽州最強的部隊,即便他與州府理念不合,這次也可視為代州府出戰。

  唯獨劉焉,掌控著整個益州,沒有任何表示。

  劉焉對外宣稱不出兵的理由是:益州剛平定叛亂,滿目瘡痍,無力舉兵響應。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為了自己心中那點小九九。

  劉焉雖然剛到益州,卻利用叛亂對益州政局大清洗的機會,大肆封官,拉攏了許多人。這些人切身利益與劉焉捆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倒也沒用擔心官員們說什麽。

  可悠悠之口,如何忽悠?

  **沒權,正常情況下議論一陣也就過了,誰知道趙部突然來這一出。**們一比較,趙部一個太守都知道起兵討伐董卓,劉焉是漢室宗親、還是軍政一把抓的益州牧,他怎麽就一點都不著急?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劉焉覺得自己躺槍了,有被趙部暗算的趕腳。

  吳懿道:“讓州府難堪或逼州府出兵,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我覺得他是不甘心被從巴郡拿下,借此機會自保。”

  “自保嗎?”

  劉焉口中念念有詞,皺眉沉思,很快意識到自己或許是當局者迷,把事情想得太嚴重了,趙部在地方任職多年,哪有那麽高明的政治鬥爭經驗。

  “不錯,就是自保!這廝知道我決定把他拿下,走投無路,鋌而走險。早知如此,前段時間我就該再果斷一些,直接借巴郡縣令貪腐問題,把他的巴郡太守給撤了,也就不會有後麵的事。”

  “當時想走得再穩一點,沒想到夜長夢多。”

  吳懿勸慰道:“趙部在巴郡經營多年,威望甚隆,平定叛亂又立了大功,大人步步為營,徐徐圖之,的確更為穩妥。關東共討董卓是突發事件,事前誰也不知道會鬧成這樣,大人不必耿耿於懷。”

  劉焉默然點頭,道:“事已至此,子遠以為當如何應對?”

  吳懿胸有成竹:“董卓行事天怒人怨,趙部響應關東諸侯討董,順天應人,州府倘若阻止,必在民間引發更多議論,於大人清譽無益。關東諸侯共討董卓,動員那麽多人馬,每日糧草消耗就不是小數目,戰爭不可能打太久。依在下之見,不妨讓趙部繼續折騰,等此事結束,再拿下他也不遲。”

  劉焉又道:“可趙部在招兵買馬。”

  “無妨。州府前段時間收到各郡縣本年賦稅,也包括巴郡。趙部在江州城招兵買馬,擴充部隊,沒有州府撥款,花的全是他自己的錢,就算他為官多年有些積蓄,又能支撐多久?他再怎麽擴軍,也不是州府軍的對手。擴軍越多,反而會讓自己越早吃不消,大人無需在意。”

  “子遠之意,默許趙部參加討伐董卓?”

  “正是。但趙部聲稱起兵討伐董卓,還是會對州府帶來一些負麵影響我們還需讓各郡縣官員善加引導,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劉焉深思片刻,很快有了決斷。

  “默許趙部所為,未免太過被動。”

  “這樣吧,州府公開支持趙部義舉,立刻發文通報各郡縣:益州新定,需休養生息,本不宜動兵,然董卓為禍京城作惡多端,益州不應獨善其身,特命受叛亂影響最小的巴郡代表益州府出兵,共襄義舉。州府將為趙太守準備充足糧草,待新軍編練完畢,即刻出兵勤王!”

  “如此一來,各方麵都交待得過去,民心無需擔心。”

  “趙部想借共討董卓的名義自保,在那虛張聲勢,我們偏不讓他如意。他不是說想去勤王嗎?行,我就成全他,給他糧草,幫他把聲勢造得大點,如果他遲遲賴著不走,到時候,可就怪不得我了……”

  劉焉嘴角浮起一抹嘲諷的笑意。

  趙部以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以此要挾州府,州府借力打力,又把球踢還給了趙部。把趙部拱得高高的,逼他出兵。他去,前腳走,太守換人,畢竟巴郡不可一日無太守,最多宣布給趙部在州府安排個看起來了不得的虛職,明升暗降;不去,與先前信誓旦旦要討董的表態不符,民心盡失,必將承受萬民唾罵,州府趁機拿下他,那叫大快人心。

  無論走與不走,趙部都不能繼續賴在巴郡太守位置上。

  搞鬥爭,你趙部還差得遠呢。

  吳懿心悅誠服:“大人高見!”

  就在劉焉想好如何對付趙部的時候,一支商隊穿過峽穀,進入飛魚領。一名年青人走進飛魚領辦公室,正是剛剛從南方歸來的蘇三。

  “喲,這麽快就回來了?”

  荀衍看到蘇三,顯得很高興,招呼蘇三坐下。

  “謝過荀先生。”

  待蘇三坐下,荀衍又問道:“去了哪裏?情況怎麽樣?”

  “一路南下,本準備從兗州、豫州南下,最好能將上品戰馬運到荊州,就算到不了江夏,最起碼也得到南陽。但走到兗州陳留郡,關東諸侯開始討伐董卓,各自招兵買馬,戰馬行情大漲。”

  “陳留太守看中了我們帶的戰馬,明言求購。在下尋思著螞蟻商隊準備跑南北長途,與沿途官府搞好關係非常重要,就賣給了他。陳留大豐收,我們順便從當地采購了一批糧食回來……”

  荀衍靜靜聽著,不時點頭。

  蘇三出生商家,精通商事,經營之道,荀衍自認為不可能比蘇三更好,遂樂得放權給蘇三,任由他在外麵闖蕩。

  但荀衍不是完全放手不管,他會抓重點。

  螞蟻商隊是一個新興商隊,最重要的是盡快打開局麵,上品戰馬賣到南方固然能增值不少,可僅僅靠有限的戰馬,螞蟻商隊想在諸多商隊競爭中異軍突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說,南方可以靠販馬打開局麵,可是北邊呢?僅靠有限的上品戰馬,就算有蘇三運作,商隊發展也不可能太快。

  思前想後,荀衍認為應該給蘇三更多資源。

  領地現在沒有辦法給商隊更多啟動金,卻有好商品。

  譬如說,巴鄉清!

  巴鄉清是賨人特產,發展程度比較高的大部落方能釀造。收青穀部落為附庸勢力後,逐鹿領也掌握了巴鄉清製造技術,產量比任何一個賨人部落都要高,但遊戲中逐鹿領並非唯一能售賣巴鄉清的玩家領地。

  賨人部落很多。

  魚不智投資賨人部落,別的領主或軍團也能。

  雖說因為投資成本越來越高的原因,大多數賨人部落發展程度還不夠,卻總有少量賨人部落滿足了條件,開始出產巴鄉清。其它領地沒能獨占市場額度,象逐鹿領那樣壟斷經營,但有額度就能買東西,包括特產,市麵上漸漸也有了其他玩家勢力賣巴鄉清,隻是數量非常少。

  少量出貨,無法對逐鹿領帶來價格衝擊。

  賨人部落全在益州,新賣主的出現,並未改變巴鄉清產地集中格局。

  正因如此,巴鄉清還是一如既往地昂貴,東方、北方價格也居高不下。如果螞蟻商隊掌握巴鄉清資源,對蘇三拓展商隊生存空間會大有幫助。

  從技術上講,逐鹿領掌握了巴鄉清釀造技術,飛魚領是逐鹿領一部分,同樣有能力生產巴鄉清。在離原產地遙遠的渤海郡生產巴鄉清,坐享產地距離帶來的利潤加成,單位收益比主據豐厚很多!

  技術上沒有障礙,接下來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避免別人通過巴鄉清,聯想到飛魚領和逐鹿領之間存在聯係。這個其實也不難解決,因為賣酒的是螞蟻商隊,表麵上商隊獨立運營,飛魚領隻是商隊途經的一個貿易據點,外人沒機會知道巴鄉清是飛魚領所出。

  螞蟻商隊跑南北長途,最南到荊州,荊州離巴鄉清原產就近了。

  在逐鹿領買酒的商隊,不少往返於荊益之間,荊州買到巴鄉清較容易。螞蟻商隊大可宣稱是從荊州買的酒,運回北方販售,隻要控製好出貨數量,相信誰都不會武斷地認為有問題。

  北方賣酒,南方賣馬,螞蟻商隊的生意全盤皆活。

  在飛魚領少量生產巴鄉清,不僅能幫助螞蟻商隊拓展業務,也能實現自我造血,緩解對主據的資金依賴,可謂一舉多得。

  戰役開始前,荀衍回了一趟逐鹿領報備。

  他的設想,獲得魚不智和徐庶一致認可。

  徐庶還想到另一個好處:成立螞蟻商隊的初衷是保證飛魚領糧食供給,目前糧食缺口不大,商隊核心使命反而成了陪襯。在飛魚領釀造巴鄉清,糧食消耗加劇,正好可以讓商隊加大糧食采購規模,能幫助商隊提升在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這段時間,飛魚領已經組織廚師在城市一角悄悄釀酒。

  現在,是時候告訴蘇三這個消息了。

  “蘇三,告訴你一件事……”

  “此話當真!”

  蘇三激動地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