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大將軍之死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4      字數:2462
  洛陽。

  自靈帝崩,少帝即位,洛陽城一直暗潮湧動。

  近幾個月來,洛陽波譎雲詭,時勢變化之快令人眼花繚亂。

  何皇後之子劉辯即位,大將軍何進便掌握了朝政大權。

  想起靈帝死時蹇碩等人秘而不宣,召他入宮想暗中謀害,何進胸中怨憤難以平息,如今大權在握,便想秋後算帳殺了蹇碩。於是時,中軍校尉袁紹通過何進的親信門客,勸說何進將所有宦官一網打盡。

  何進因袁氏曆代都有人作高官,袁紹與堂弟虎賁中郎將袁術又為天下豪傑所擁戴,因此相信並任用他們。又廣泛征聘有智謀的人士何顒、荀攸及河南人鄭泰等二十人,任命何為北軍中侯,荀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把他們都作為自己的心腹。

  蹇碩知道何進不會放過自己,心中慌亂,遂寫信給中常侍趙忠、宋典等人,希望合謀將何進逮捕處死。但中常侍郭勝與何進是同郡之人,關係密切,郭勝與趙忠等人商議後,果斷決定把蹇碩給賣了,並且把蹇碩的密信給何進看。於是,何進令黃門令逮捕蹇碩,將他處死。

  蹇碩一死,禁軍全部置於何進控製之下。

  第二個倒黴的是董太後的侄子、驃騎將軍董重。

  先前爭皇位繼承權,董氏敗給了何氏。

  少帝繼位後,董太後每次想幹政都被何太後阻止,情急之下罵道:“你現在氣焰囂張,是依仗你哥哥何進!我如命令驃騎將軍董重砍下何進的人頭,隻是舉手之勞!”何太後將這些話原原本本告訴了何進。

  何進和三公共同上奏:指責董太後派中常侍與州、郡勾結,搜刮財物,存在她住的永樂宮。又道董太後原是藩妃,按照舊製,“藩後不得留京師”,要求把她遷回河間國。何太後批準了這一奏章,何進派兵包圍驃騎將軍府,逮捕董重並免除其職務,董重自殺。

  六月,董太後憂慮恐懼中突然死去。

  民間都認為是被何氏毒殺,人們同情董太後,自此何進一家失去民心。

  緊接著靈帝下葬,何進擔心又發生蹇碩那樣的陰謀,稱病不去,不入宮陪喪,也不送靈帝棺槨到墓地,人們對何氏的不滿更甚。

  七月,改封渤海王劉協為陳留王。

  袁紹再向何進建議說,何進兄弟同時統帥禁軍勁旅,部下皆俊傑名士,樂於為他效命,所有事情都在掌握之中。應該趁這個機會,一舉誅殺宦官,為天下除害。何進向何太後進言,但未被應允。何進雖然已經掌握了重權,可他對宦官向來既尊敬又畏懼,不能當機立斷,事情就這麽拖了下來。

  袁紹見何進舉棋不定,又想出個餿主義:勸說何進召集四方猛將豪傑,向洛陽進軍,以威脅何太後。

  何進同意了。

  主簿陳琳勸阻說:“將軍有皇家威望,手握兵權,要對付宦官,好比用爐火去燒毛發。隻要將軍發號施令,則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很容易達到目的。如今反而舍棄權柄,求諸外援,等到大兵聚會,強者就將稱雄,這樣做就好象倒拿武器,把柄將給別人,必定不會成功,反而會帶來大亂!”

  何進聽不進去,仍然按袁紹的建議去做。

  盤踞河東的董卓獲得進京機會!

  董卓接到何進召他進京的命令後,立刻出發。

  侍禦史鄭泰勸諫:“董卓為人強悍,不講仁義又貪得無厭,今召他入京,授以兵權,必為所欲為。”尚書盧植也認為不應召董卓,何進都聽不進去,鄭泰於是棄官而去。

  董卓到澠池,何進反悔了,派諫議大夫種邵拿著皇帝詔書去阻止董卓,董卓不接受詔命,一直進軍洛陽城外。種邵迎接和慰勞董卓軍隊,勸他退兵,董卓讓部下用武器威脅種邵,種邵怒斥,軍士都害怕散開。種邵上前當麵責問董卓,董卓理屈辭窮,隻好撤軍回到二十裏外的夕陽亭。

  這個時候,洛陽出現重大變故。

  何進謀劃了太長時間,事情早已泄露,等到董卓駐軍夕陽亭,洛陽城每一隻螞蟻都已知道,大將軍欲殺盡宦官。

  宦官們驚恐不安,他們知道何進是個沒主見的家夥,為求活命,紛紛向何進請罪,表示願任由何進處置。何進果然心軟,勸他們各自回到封國。此時袁紹已被封為司隸校尉,假節,有不請示就逮捕或處死罪犯的權力,袁紹一再勸何進趕緊誅殺宦官,何進不許。袁紹於是寫信給各個州郡,假傳何進的意旨,讓州郡逮捕宦官親屬,消息傳來,宦官們更加恐懼。

  八月,何進入宮見何太後,請求殺死所有中常侍。

  何進自稱稱病,不參加先帝葬禮,也不送葬,這次突然入宮引起中常侍懷疑。中常侍派人竊聽,獲知全部談話內容,知何進終究不願放過他們,於是率黨羽數十人,手執兵器,悄悄從側門出去,埋伏殿下。待何進出來,中常侍假傳何太後旨意召他,何進信以為真,入坐禁闥,被張讓等人所殺!

  手握禁軍的何大將軍,終究還是死於宦官之手。

  張讓、段珪等矯詔,用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板,懷疑有假,說:“請大將軍出來共同商議。”中黃門把何進的腦袋擲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經殺掉了。”

  何進部下的軍官吳匡、張璋在皇宮外,聽到何進被殺害,打算率軍入宮,但宮門已關閉。虎賁中郎將袁術與吳匡等共同進攻皇宮,用刀劈砍宮門,中黃門則手持武器防住。黃昏時袁術縱火燒南宮青瑣門,張讓等人到後宮裹脅著何太後、少帝、陳留王劉協,劫持宮中其他官員逃往北宮。盧植手持長戈站在閣道窗下,仰頭怒斥段珪,段珪害怕,放開何太後,何太後從窗口跳下,得以幸免。

  袁紹與何苗(何進弟)捉住趙忠等人處斬,吳匡等人恨何苗維護宦官,不與何進同心,率部攻殺何苗,何氏兄弟皆死。袁紹派人捉拿宦官,一律處死,共兩千餘人斃命,袁紹順勢帶兵向宮內衝擊。

  張讓等人無計可施,隻得帶少帝、陳留王等數十人步行逃出。夜間抵達小平津,皇帝的六顆禦璽沒有帶上,也沒有公卿跟隨,僅盧植、閔貢等人追到黃河岸邊。閔貢砍死數名宦官,張讓等窮途末路,投河而死。

  閔貢扶著少帝和陳留王,借瑩火微光徒步向南走,後來找到一輛板車,到達洛舍休息。天亮後,找到兩匹馬,分乘著繼續向南走,這時才逐漸有公卿趕到。

  同時趕來的,還有董卓……

  (這章都是史料。

  為不影響閱讀,貓沒有在前麵斷續交代,集中在一起,又顯得囉嗦……主要擔心有些書友沒那麽了解三國曆史,交代得比較詳細,貓也覺得查的資料有點多,以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