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五德村的內涵(下)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4      字數:4533
  特別領地飛魚領孤懸冀州,離益州數千裏,原本指導方針是低調發展,可幽並狼災爆發後,飛魚領正式走上前台,為外界所熟知。

  不小心出名了,又得到那麽多上品戰馬,難免為人所覬覦。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再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飛魚領實力遠不如主城,又沒有辦法主動亮出肌肉,讓人不敢打主意,為提升安全等級,魚不智最近可謂操碎了心。擴充磐石營、新建破虜騎兵、計劃移駐冀州的水師,都是為了讓飛魚領變得安全一些。

  可是,再怎麽折騰,飛魚領就巴掌大塊地方。

  人口有限、產出有限,即使有主據做後盾不斷輸血,駐軍同樣有限度。沒出事倒也罷了,一旦有人敢向飛魚領下手,扛不扛得住那可沒得一個準,逐鹿領再兵強馬壯,也沒有辦法跨越漫長空間界限,為飛魚領看場子。

  傳送陣一開,問題將迎刃而解!

  最起碼,飛魚領抗擊打能力會有長足進步,主據和飛魚領的精英力量,調配和互動將更加容易。傳送陣的建立,很可能對逐鹿軍的軍備模式,以及戰鬥支援模式帶來革命性變化。

  舉個例子:假設飛魚領挨揍,眼見快支撐不住,逐鹿領傳送白毦過去,讓對手體驗一把何謂“不動如山”;倘若這樣還不夠,再把無當飛軍扔過去,用紮馬釘陰死他丫的;倘若仍然搞不定,那就隻有繼續派磐石營過去,打消耗戰,務必拖得敵人懷疑人生……

  繼續狂想:能不能在一些戰略地點造一些傳送陣,讓逐鹿軍從此擁有,戰略機動能力?先在木角領旁邊來一座,隔三差五地派些精英部隊過去,踢檞寄生屁股;以前跟司隸的笑梅領打過架,淡然那廝會不會懷恨在心?無妨,待哥在逆刺領建個傳送陣,不服來戰!

  霎時間,魚不智浮想聯翩。

  先從飛魚領開始!

  魚不智將飛魚領的秘密,向鄒談和盤托出,就逐鹿領和五德村的關係,以及需要倚仗鄒談建立傳送陣的客觀事實,坦白說出飛魚領情形是必然的。

  鄒談對逐鹿領在冀州有一塊飛地,感到非常意外。

  他很快意識到,傳送陣技術的運用,對逐鹿領的安全和發展極具價值。

  “飛魚領的傳送陣,老夫可以幫不智城主建好。”

  鄒談慨然應下,緊接著開始潑冷水。

  首先,傳送陣隻能建在領地勢力範圍之內。

  陰陽家的傳送技術,有陰陽家傳承的弟子使用,可尋個隱密無主之地,神州範圍內均可傳送。但普通人享受不到這樣的便利,玩家勢力限製更多,隻能在領地勢力範圍之內傳送。飛魚領雖然遠離益州,但特別領地是逐鹿領一部分,飛魚領勢力範圍所及之處,自然可以和逐鹿領實現傳送。

  魚不智在全國各地亂插旗的企圖,注定不可能實現。

  在紫風領或逆刺領等友好領地修傳送,同樣沒有可操作性,舉個例子:即使是天下軍團旗下的多個附屬領地,明明都屬於同一軍團勢力,可名義上分屬不同領主,也無法建傳送。

  其次,修建傳送陣的成本很高。

  所謂“成本很高”,是鄒談的說法,大家應體諒他隱世太久……

  一座傳送陣耗資百萬,逐鹿領和飛魚領都需建造,才能實現傳送功能,也就是說總計要花費兩百萬金。兩百萬金,的確不是個小數目,但以逐鹿領的經濟實力和人脈,擠一擠、湊一湊還是拿得出來。與傳送陣的戰略意義相比,兩百萬金建造費用,真心不算多。

  第三,傳送費用非常昂貴。

  也是鄒談的原話,在這件事情上,魚不智不得不承認,鄒談說得沒錯。

  傳送普通人,距離越遠,成本越高。

  鄒氏先輩對傳送技術研究水平,堪稱登峰造極,他們甚至已經總結出,不同距離間實現傳送的成本。鄒談告訴大家,在逐鹿領和飛魚領之間傳送,每人次傳送成本至少在萬金以上!

  每人次萬金,傳送兩百人過去,就得花兩百萬……

  傳送費不是一次性費用,費用如此高,傳送大部隊顯然是癡人說夢。

  魚不智欲哭無淚,敢再多收點嗎?

  徐庶眉頭微蹙,傳送費用太高,領地難以承擔大規模調兵遣將的成本,傳送陣對逐鹿領的戰略意義,顯然有必要重新考量。

  花那麽多錢建設傳送陣,使用成本如此高,是否值得投入那麽多資金?

  鄒談見魚不智神情,心中已明白幾分,歎道:“傳送費用這麽高,確實不怎麽劃算。依老夫之見,不智城主大可不必癡迷於傳送,把錢省下來發展領地,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魚不智斷然道:“多謝前輩提醒,但這傳送陣,我們一定要建!”

  他已想得很清楚:傳送費用再昂貴,也無法抹殺傳送陣的戰略意義!

  用傳送陣將主據和特別領地聯係起來,信息和情報分享會更加緊密。使用服務才有傳送費產生,何時使用傳送、傳送多少人,自己控製,前期固定投資,其實就是修建兩座傳送陣的兩百萬金,逐鹿領完全可以承受。

  難以實現大規模即時傳送,但關鍵時有辦法救急,也是不錯的選擇。

  幹了!

  “不智城主,考慮清楚了?”

  “清楚了,還得麻煩前輩幫忙,就是不知道傳送陣什麽樣子,朋多大?”

  鄒談站起身來,道:“兩位隨我來。”

  鄒談的家在山穀底部,老人拿起一根火把,帶魚不智和徐庶走出小院,

  沿小院一側緊靠山壁的青石路緩緩前行,山壁上濕漉漉的,野蠻生長的藤蔓占領了整個山壁,將紅褐色的山壁染成濃綠。青石小路上十分幹淨,在潮濕的山壁下也沒有生出青苔,可見經常有人在此經過。

  轉過一道山壁,麵前豁然開朗。

  山壁後麵,是一片空地,長約二十步,寬約十餘步。

  青石小路向內延伸,直通向空地中央的一座圓形祭台,這就是傳送陣!

  傳送陣直徑約五米,中央是約一米直徑的陰陽太極圖,宛如兩條魚兒,白魚黑眼,黑魚白眼,盡顯陰陽互補、相生相克之妙。以陰陽太極圖為心,外麵是一層層同心圓,雕刻著難以理解的晦**字或詭異符號。

  傳送陣散發著淡藍流光,有光線將傳送陣的某些文字或符號連接起來,線條時隱時現,不斷變幻。遠遠望去,隱約看到五行生滅、八卦符號流轉。

  傳送陣後方還有一個石台,偶有藍光閃現,似與傳送陣相和。

  整個傳送陣,顯得無比瑰麗,又充滿神秘氣息。

  鄒談帶著兩人向傳送陣走去。

  “這座傳送陣,乃我鄒氏先輩設立。”

  “後麵那石台是操縱台,用來選定傳送陣外圍不同文字和符號,操縱台需懂陣法的人才負責,老夫會為逐鹿領培訓好必需的人員。文字和符號共三層,不同組合,代表不同傳送目標地點。”

  “溶洞無法通行,這座傳送陣是我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建造這座傳送陣,先輩們花光了多年積蓄,再也沒有能力造第二座。五德村受青蛟擾害,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我們依然不願意離開,就是因為這座傳送陣。我們有能力將村民傳送到外麵,但這座傳送陣無法帶走,也就沒有辦法找到下一個安全的隱世之所。”

  “如果逐鹿領伏蛟失敗,老夫臨死之前,隻能選擇把大家送出去……”

  徐庶隻覺得眼睛有些酸澀,鼻子也有些發酸。

  他能夠感受到,鄒談老人說起這件事時的無奈。

  麵對越來越強的青蛟,鄒氏先輩們無力鎮壓,劣勢越來越明顯,仍不願放棄先輩們創建的村莊,始終默默堅守,這份執著與頑強令人敬佩。可即使如此,鄒氏還是沒有把握保住這塊清淨之地,鄒談準備在臨死前送走大家,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死後再也沒有人能守護五德村,被迫放棄祖祖輩輩守護的基業,老人心頭的難過可想而知。

  徐庶甚至能感覺到,鄒談老人很可能打算獨自留下,完成最後的守護。

  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呢!

  老人對五德村的感情是如此深沉,才對幫助他的逐鹿領如此另眼相看!

  這時候,鄒談走到石台後麵,對兩人道:“你們想不想上去試一試?”

  魚不智訝然:“我們?”

  徐庶驚喜不已:“可以嗎?”

  “當然可以。”

  “前輩準備把我們傳到哪裏,白虎山嗎?”魚不智一邊走向傳送陣,一邊嘀咕道:“要不元直留下,通知營地裏的人?”

  老人笑道:“不用,等一下你們還會回來。”

  魚不智和徐庶再不遲疑,走上傳送陣。

  陣心的太極圖開始轉動,代表陰陽的黑白魚彼此追逐。

  與此同時,傳送陣的藍光由淡轉濃,幾個同心圓上的玄奧數字和符號,在藍光照耀下依次閃爍,最後停在某個特定文字或符號上。幾個同心圓同時緩緩旋轉,旋轉方向也各不相同,有的呈順時針旋轉,有的逆時針旋轉。最終,被點亮的三個符號排成一條直線。

  “呼啦!”

  毫無征兆地,兩人隻覺眼前一黑。

  再次睜開眼睛時,他們出現在一座山穀底部。

  山穀頗大,環境清幽,有溪流在穀中蜿蜒流淌。

  小溪附近是成片的農田和菜園,田園間錯落設有一些草棚,一些農具整整齊齊地放在裏麵。草棚還有另一個功效,如果幹活時突然天降大雨,這些草棚能夠為大家擋去風雨,等待天氣轉晴。

  不遠處還能看到幾座小山。

  山並不高,但上麵是鬱鬱蔥蔥的樹林,依稀能認出一些是果樹。林間有鳥雀歡唱,一隻野兔發現穀中多了兩位不速之客,呆呆地看了兩人一會,然後象是受了什麽驚嚇,落荒而逃,旋即消失在樹林深處。

  兩人腳下,是另一座傳送陣,卻比剛才那個傳送陣小了許多。這個傳送陣直徑約兩米,附近沒有操縱的石台,三個同心圓也沒有多餘文字和符號,每個同心圓上隻有一個符號,三個符號呈直線排列。

  魚不智試著撥打通訊手鐲,依然提示在特殊地圖,無法使用。

  “元直,這是哪兒?”

  “主公,屬下也不知道……”

  鄒談忽地出現在兩人身邊。

  “前輩,這是什麽地方?”

  鄒談笑而不答:“兩位不妨猜一猜。”

  魚不智忍不住翻白眼,嘀咕道:“這怎麽猜得到?”

  鄒談指著身後的山壁,道:“後麵就是五德村。”

  “五德村?”

  “這是山穀另一麵?”

  看到兩人不敢置信的表情,鄒談大笑起來:“沒錯,正是五德村另一邊。”

  魚不智和徐庶終於明白,為什麽村莊所在的山穀看不到農田,除龜鶴之外也很少有野生動物出現,但五德村數百人仍能在此安居樂業,一住就是幾百年。敢情五德村隻是讓大家定居的地方,村莊另一端的山穀,才是五德村的種植基地,可以讓村民自由耕種,自給自足。

  如果將五德村視為桃花源,這個山穀就是桃源中的桃源。

  桃源之後,還有桃源!

  徐庶問道:“此穀有山有水,地勢開闊,還有大量土地沒有閑置。既然五德村受青蛟襲擾,前輩何不讓大家搬進這裏隱居?”

  鄒談不答反問:“你們看,這裏的傳送陣與外麵是否一樣?”

  當然不一樣,大小差得太多。

  “這傳送陣是簡化版,事先設置好了傳送目的地,定向傳送至五德村。因為與五德村僅一山之隔,距離很近,傳送一次隻需10金,我們將村中物產賣到外麵,換回來的錢,足以承擔村民在兩個山穀間的傳送消耗。”

  “先輩創建五德村時,並不知道外麵湖中有蛟。”

  “完整的傳送陣在外穀,等到發現湖中青蛟,布下的傳送陣無法移動。我們當然可以搬到內穀,可那樣一來,五德村人將永遠沒有辦法離開這裏,重返人間。先輩們入此躲避戰亂,並非決意從此與世隔絕,雖說大家在此隱居數百年,可要讓大家徹底封絕於此,還是沒有多少人願意。”

  “一代代五德村人在這裏出生,在這裏死去,未曾見過外麵的世界。”

  “可是,重返人間的夢想,始終未曾泯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