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白馬將軍(3/24)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4      字數:2474
  飛魚領從村莊據點送回第二批戰馬後,秘密終於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占據某個村莊級據點,以部分鄉民為餌誘鮮卑騎兵來攻,被玩家們稱為“釣魚戰術”。

  釣魚戰術和在野外設伏相比,顯然更加先進有效,藏身據點內,部隊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整,而且迫使鮮卑騎兵放棄其擅長的運動戰,在據點內打巷戰,對缺乏機動力的步兵更加有利。單就戰果而言,玩家部隊的繳獲也更多!

  珠玉在前,釣魚戰術迅速得到推廣。

  鮮卑騎兵的噩夢在延續。

  他們不知道,自己選定的目標是肥肉還是陷阱,族人需要食物,鮮卑人不得不鋌而走險,結果便是一次又一次地踏進陷阱中。鮮卑騎兵等級顯然比玩家部隊高,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這一點被一次次證明。

  很多玩家部隊設下陷阱,竟然被鮮卑人撕得粉碎,有的領主部隊沒能順利製服獵物,反而全軍覆沒,可謂偷雞不成蝕一把米,但獲得勝利的鮮卑騎兵日子也不好過,被伏擊總會付出多少不等的代價。玩家領地對戰馬的渴望,使得很多領主無懼犧牲,隻要有利可圖,他們會不斷征召新部隊,投入到與鮮卑人的戰鬥中。

  某個城市級領地,派出兩千多部隊釣魚,伏擊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騎兵,那一場戰鬥,領主部隊以陣亡超過七成的代價,幾乎全殲了所有鮮卑騎兵,繳獲200多匹戰馬。這麽一場慘烈的勝利,不僅沒能夠打消領主們的貪欲,反而讓更多人看到希望。

  為更好消滅敵人,保全自己,領主們開始聯合作戰,

  領主部隊就象狼群一般,不斷與鮮卑騎兵廝殺。

  鮮卑人可以贏得一場場勝利,但狼群的死纏爛打,讓鮮卑人不斷失血。進入幽並地區的鮮卑部隊,幾乎每一天都在減少。嚴酷的鬥爭形勢,迫使習慣了各自為戰的鮮卑部落聯合起來,多個部落組成的聯軍聯合行動,以避免被玩家勢力逐一蠶食。

  隨著玩家部隊在幽並地區越來越活躍,災區形勢急轉直下。

  狼群數量不斷減少,終於到達一個臨界點。

  釣魚戰術曝光後第三天,一則全國係統公告,宣告幽並天象事件結束。公告發出後,狼群瞬間消失,仿佛它們從未出現過一樣。

  很多玩家對狼群頗為懷念。

  巴郡鼠災和幽並狼災都證明了,天象事件代表的是機遇,而不是災難。那些參戰較晚的外地領主尤其鬱悶,沒有狼群助攻,還怎麽接引難民?

  狼災結束,使得鮮卑騎兵的處境更加艱難。

  首先,他們成為玩家部隊唯一目標。

  狼災持續期間,並不是所有領主部隊都在蹲點設伏,搶人口是很多領地優先選項。如今狼災退去,再想借狼災忽悠難民變得非常困難,伏擊鮮卑騎兵繳獲戰馬,成為現階段比較現實的選項。

  其次,狼群退去後,官軍得以全力應對鮮卑人南下。

  大約十天前,幽並官軍還隻能采取守勢,小心翼翼地據守郡城和縣城,頂多率部援救被鮮卑人攻打的鄉鎮。可隨著某領地伏擊鮮卑騎兵開了先河,越來越多的玩家部隊自發參與戰鬥,不斷殺傷鮮卑騎兵,官軍的壓力大減。釣魚戰術推廣後,鮮卑騎兵不斷失血,對官軍的威脅逐漸減弱。

  官軍開始主動出擊!

  幽州牧劉虞為政寬仁,安撫百姓,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遊牧民族,深受遊牧民族敬重。鮮卑南下後,幽州治所廣陽郡附近的護鮮卑校尉部、護烏恒校尉部枕戈待旦,歸化的遊牧民族部落也時刻準備響應劉虞的征召。狼災一結束,歸化的遊牧民族沒有了後顧之憂,劉虞命兩大校尉部和民族騎兵,對入侵的鮮卑騎兵展開打擊。

  入侵廣陽郡的鮮卑騎兵,被官府勢力連番打擊,境況淒涼。

  有一個郡的鮮卑騎兵,比入侵廣陽境的鮮卑人更慘。

  這個郡就是右北平。

  右北平是公孫瓚的地盤。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相貌俊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曾與劉備同師事於大儒盧植。他出身貴族,因母親地位卑賤,先從郡中小吏做起,憑自身能力脫穎而出,曾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丘力居等人叛亂,逐步做到中郎將。公孫瓚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

  對待異族來犯,他的信條是以殺止殺,拚盡全力捍衛漢人利益和尊嚴。他曾經因為與異族作戰太過深入,導致部隊出現重大傷亡,多次陷入險境,但公孫瓚從未退縮,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條。

  簡單地講,公孫瓚是一位激進的民族主義者。

  如果他生在盛世,遇到象漢武帝那樣的雄主,很可能又是一個霍去病。

  可惜的是,公孫瓚生在東漢末年,國家因為內憂外患極度衰弱的時代,即便他有心報國,遠征塞外,為大漢朝蕩平北域,開疆拓土,朝廷也沒有能力給他提供必要的支持,更缺乏銳意進取的主觀意願。

  他對待異族的強硬態度,與持懷柔態度的幽州牧劉虞截然相反。

  劉虞是大漢宗親,忠於漢室,更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同樣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但兩個人政見不同,漸生嫌隙,公孫瓚被派到右北平屯駐。

  倘若鮮卑入侵是自然發生,而不是天象事件的延續,具有一定強製性,相信膽敢入侵右北平的鮮卑騎兵不會太多。

  不為別的,隻因公孫瓚在右北平!

  公孫瓚對待異族入侵深惡痛絕,進入右北平的鮮卑人,下場可想而知。

  公孫瓚手下有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善於騎射,皆著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這支騎兵部隊,就是著名的“白馬義從”,公孫瓚本人也被稱之“白馬將軍”。他親率白馬義從,日夜征戰,窮追猛打,對入侵的鮮卑人展開殘酷掃蕩。

  在玩家勢力和公孫瓚聯手打擊下,右北平境內鮮卑人很快被全滅!

  轄區恢複清平,但白馬將軍沒有停下征戰的腳步。

  幽州還有異族肆虐,他就不會停下來。

  留下步卒守衛右北平,公孫瓚率騎兵揮師向西,殺入漁陽郡。

  經無終,入平穀,正好看到一支鮮卑騎兵進攻一個村莊。

  公孫瓚大怒,揮舞著雙頭鐵矛,衝向那個村莊,白馬義從緊隨其後。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蒼天可鑒,白馬為證!

  這是白馬義從的信條。

  衝到村莊外,公孫瓚和他英勇的義從們卻停了下來,驚愕地看著村內。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