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益州叛亂結束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4      字數:2228
  朱提郡叛軍的潰敗,使得叛軍苦心經營的防線被打穿。

  朱儁統率的中路軍,快速向益州南部挺進。朱提叛軍的失敗,直接動搖了越巂和牂柯叛軍的抵抗意誌,叛軍開始全線敗退,許多叛軍逃離軍隊,回到家鄉,就此蟄伏不出。

  官軍全線進擊,幾乎沒有遇到成建製的抵抗,數日時間先後收複牂柯、朱提和越巂三郡,朱儁這才下令稍事休整,準備最後一戰。

  沒等朱儁派人前去遊說,叛軍那邊已有人過來請降。

  集結南方各郡全部力量尚且未擋住官軍的進攻,如今官軍攻占了三個郡,隻剩下永昌和益州兩郡,真打起來,壓根不可能是官軍對手。連年戰亂,益南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郤儉已死,夷民對官府的仇恨也早已淡去,不願意再打仗,叛軍請求投降是必然的事。

  朱儁被洛陽催得甚急,心知叛軍如果上山打遊擊,官軍剿個幾年也未必能竟全功。叛軍主動請降,正好給了他一個收兵回師的台階。朱儁順勢向叛軍提出一係列要求,既能表達對叛亂的必要懲戒,避免今後類似事件發生,又在叛軍承受之內,不至於將叛軍逼得太狠。

  幾番交涉,雙方達成一致。

  “叮咚:殘存叛軍投降,益州全境重回朝廷之手,益州地區陣營任務結束。參戰玩家可到各地縣府兌換功勳獎勵。”

  益州地區陣營任務,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走向終結。

  這場大戰轉折點,是那支穿越叛軍防線,出現在敵後的小股官軍部隊。

  率部完成這一壯舉的中軍校尉袁紹,頓時成為朝廷陣營獲勝的大英雄。

  一時間,袁紹風頭蓋過了先前奇襲武陽的典軍校尉曹操。

  兩次奇襲換來兩場大捷,對朝廷陣營獲勝都非常重要,但曹操奇襲武陽之時,朝廷和叛軍分布在綿竹和巴郡兩大戰區,雖然奇襲距離更遠一些,穿插空間卻比較大。袁紹這一次,奇襲距離遠不及曹操,可兩大陣營陳兵邊界,彼此都防著對方暗渡陳倉,小部隊利用地形穿插成功還說得過去,三千人的隊伍偷過封鎖線,出現在叛軍主力後方,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想建功立業的袁本初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益州平叛戰爭的一顆明星。

  顯赫的出身,為袁紹的戰功加分不少,讚譽如潮。

  益州平定,朱儁很快率本部和西園新軍踏上歸途。

  益州牧劉焉承諾任命張修為漢中太守,戰爭結束後,劉焉以寬厚示人,果然遵守了承諾。劉焉將州治從南鄭遷到綿竹,繼續安撫和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並統計各郡縣官吏空缺情況,拉攏益州當地世家豪門,選拔人才出任官吏,不斷鞏固自己在益州的統治。

  逐鹿城。

  一名中年文士悄然來訪,在徐庶陪同下走進領主辦公室。

  見禮完畢,中年文士道:“不智城主,朝廷大軍已北返,臨行前,中軍校尉特意吩咐在下,當麵向不智城主致謝。”

  “先生客氣了,我隻派出數百人,沒能幫上什麽大忙。”

  中年文士搖頭:“不智城主過謙了,派出多少部隊助陣還在其次,徐元直隨軍,助中軍校尉所部翻越險峻群山,繞過叛軍封鎖,助敝上完成奇襲,居功至偉,不枉在下當初力排眾議冒昧相邀。我就知道,不智城主定不會讓敝上失望。”

  魚不智和徐庶交換了眼色,都聽出了些弦外之音。

  從中年文士話中不難看出,他當初跑到江陽城外營地邀請逐鹿領,袁紹帳下幕僚們似乎並不是很樂意。袁紹家世顯赫,依附在袁氏門下的謀士,很多來自不同世家豪族或著名書院,眼高於頂,還沒把玩家勢力放在眼裏,即便魚不智是天下第一城主,也無法讓其中一些人高看幾分。平叛作戰居然要借助某個玩家勢力的力量,或許讓他們很難接受。

  袁紹允許中年文士來找魚不智,多半還是建功心切。

  眼看戰事已近尾聲,袁紹打算奇襲敵後,山道難行始終無法沒有把握。逐鹿軍曾遠赴牂柯迎回趙部,最近又以鬼魅般的速度推進到抽鋒領,行軍速度超乎尋常地快,才讓他過來試試。

  魚不智不動聲色,道:“能為中軍校尉分憂,義不容辭。”

  中年文士感慨道:“以前就曾聽說過不智城主種種事跡,這次隨軍平叛,進入益州,逐鹿領之名更是如雷貫耳。先前還覺得有些誇張,此番接觸後才知絕無浮誇,名副其實。不智城主帳下不僅有徐元直這樣的俊傑,我聽說,潁川荀休若也在逐鹿領,可有此事?”

  “休若確為逐鹿領效力。”

  “休若乃潁川名士,在下心儀已久,可否讓在下與他見上一麵?”

  魚不智歉然道:“休若外出公幹,目前未在領地,今天隻能讓先生失望了。不過,先生在中軍校尉帳下,相信早晚會有見到的一天。”

  文士有些失望。

  看魚不智神色坦然,不似作偽,隻怨自己來的不是時候。

  至於魚不智說的“早晚有見到的一天”,他隻當是對方寬慰人的客氣話,沒有放在心上,殊不知魚不智意有所指。荀衍在冀州創建特別領地飛魚領,文士若一直跟袁紹混,等袁紹在冀州起兵,確有見麵的機會。

  “敝上讓在下轉告不智城主,逐鹿領想要的東西,難度不小,短期內恐難以辦到。敝上回洛陽後會想辦法,請不智城主耐心等待。”

  “明白。請替我向校尉大人致謝。”

  寒暄一番後,文士告辭離去。

  送走文士,魚不智問道:“元直,你怎麽看?”

  “能否辦到都沒有關係。”

  徐庶笑著,解釋道:“那件事情不容易完成,即使袁氏手眼通天。做到,錦上添花,做不到,頂多算是白忙了一陣,我們沒有損失,何況我們那次已經得到意外之喜。袁氏子弟欠主公一個人情,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呢。”

  “沒錯。他招了嗎?”

  “還沒有。”

  魚不智長身而起:“繼續審。我先去一趟縣府,看這次有什麽收獲。”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