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人才凋零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4      字數:2385
  州府的征召,逐鹿領不得不作出響應。

  正如李縣尉說的那樣,直截了當拒絕州府征召,會被視為與反賊同謀,郤儉大可借題發揮,讓逐鹿領吃不了兜著走。即便郤儉不久便下台或被殺,魚不智也會落下“不配合討逆”的把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好名聲受損,對逐鹿領未來發展頗為不利。

  接受征召,靜觀其變,是唯一的辦法。

  就算質疑本次征召的合理性,也是以後的事,先得過眼下這一關。

  按照命令,逐鹿軍接到征召令後,三天內必須趕到雒縣。

  時間非常緊迫,正常情況下,逐鹿軍接令後就得立刻出發,幾乎沒有停留和猶豫的時間,可見郤儉發出征召令前做過一番功課。逐鹿領稍猶豫,就可能錯過報到截止時間,被扣上一頂“違抗軍令,貽誤戰機”的大帽子。

  所幸的是,墊江府比較夠意思。

  逐鹿領在墊江境內,阻止鼠潮蔓延和抵禦黃巾一役,逐鹿領居功至偉,墊江府對逐鹿領頗為看重。陳縣令這次接到命令後,一眼看出這是州府針對逐鹿領的陰謀,雖然他無力推翻征召令,卻還是做了一些事情。

  李縣尉這次到逐鹿領,是以個人身份悄悄趕來。

  縣府正式派出的官吏,要明天上午才會趕到,也就是說,按照縣府記錄,逐鹿領接到征召令的時間是次日上午。這樣一來,逐鹿領可早做準備,不至於因為對征召令的抵觸和猶豫,影響到部隊報到,最終截止報到時間,也可以往後推大半天。

  墊江府知道新任州牧劉焉隨時可能入蜀,多拖一會,說不定就變天了。

  墊江府顯然不希望逐鹿領被算計,如果郤儉地位穩固,縣府多半不敢搞這些小動作,可現在郤儉下課在即,縣府與逐鹿領關係密切,關鍵時刻暗中幫襯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以縣府的能力,不能要求他們做更多。

  盡管有縣府暗中幫忙,籌組應征部隊仍讓魚不智頭大如鬥。

  軍中幾乎無人可用!

  冀州創建特別領地,曲晨是主將,還帶走了轉職武將中的佼佼者王戣。逐鹿軍主帥徐庶帳下,隻剩下陳到可堪大任,再往下數就是一群轉職武將,看來看去,也就黑旋風熊棟能力比較突出,接替曲晨成為磐石營主將。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先前為支援傲視,陳到率白毦秘密前往司隸,戰鬥結束後再返回領地。山高路遠,NPC部隊靠兩條腿走路,等魚不智從冀州回來了,白毦還沒有回到領地,隨後係統更新,直到現在,陳到等人也沒有到家。

  按照NPC的邏輯,精銳的白毦兵,司隸到益州走了三年多都沒走完……

  徐飄渺等人從冀州出發,同樣未歸。

  逐鹿領的尷尬在於,派誰帶隊去州府報到。

  熊棟接替曲晨統領益州磐石營,但誰都明白,熊棟實際能力還差得遠。若非曲晨去冀州,王戣也跟著去了,無論如何輪不到熊棟上位。在領地裏,有徐庶看著,熊棟帶領部隊還象模象樣,可他畢竟上任不久,帶兵之道還有得學,執行一些指向明確的任務還好,現在就要求他審時度勢臨機決斷,貌似有些強人所難。

  除了主帥徐庶,領地內竟然再找不出一位能獨當一麵的武將。

  魚不智感慨不已。

  人才凋零,竟至於斯。

  徐庶是逐鹿軍主帥,同時負責情報中心,曲晨外派,陳到未歸,有徐庶坐鎮領地,能讓人放心一些。魚不智最初打算讓熊棟去,讓黑旋風試著獨當一麵,但被徐庶說服。

  “此去州府,重在一個拖字。”

  “既不能讓州府抓住把柄借題發揮,又要盡量保全我軍將士,熊棟未必能把握好分寸。”

  “領地防衛體係已經初步建立,馬相部離巴郡尚遠,益南叛軍短期內難以突破防線北上,逐鹿領相對比較安穩,熊棟應付得過來,還是屬下走一趟吧。倘若州府有變,屬下會立刻率部返回,相信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徐庶率部響應征召。

  出兵數量不得低於領地軍隊總數的一半,逐鹿領在益州有3000磐石營,還有近兩百白毦兵,也算在編製內,最終徐庶帶走了約1600名磐石營將士。響應征召後,領地僅剩下1400磐石營,並且沒有一名曆史人才坐鎮。

  臨行前,徐庶對領地防務作了細致安排。

  墨衛開始加強巡邏和情報收集,並擴大活動範圍。

  留守磐石營重新調整了駐防安排,各附屬領地派駐轉職武將和部隊。

  防患於未然,盡可能將一切置於控製之下,是這位王級謀士的習慣。

  這個習慣,能夠讓逐鹿領在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時,不至於手忙腳亂。

  徐庶率磐石營響應征召,並沒有對逐鹿領正常秩序,普通鄉民對此一無所知。即便知道,鄉民們多半也不會認為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事,領地軍隊經曆過很多戰事,鄉鎮時期打退了多次強敵入侵,何況成為城市級領地,領地部隊大幅度擴充,鄉民們對逐鹿軍保衛領地的能力深信不疑。

  鄉民們更關注的是,益州的混亂局勢。

  馬相以黃巾名義在綿竹起兵,殺了綿竹令,旌旗直指雒縣,益北動蕩。

  益南的叛亂更是持續了三年多時間,直到現在,巴郡太守趙部仍被困在牂柯郡境內。係統更新後,也不知怎的,益南的夷民叛軍也以黃巾自居。不過大家沒怎麽當回事,這年頭打著黃巾名號造反的比比皆是,好象造反者不自稱黃巾,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大家打招呼。

  放眼神州,冀州的黑山軍聚眾百萬,聲勢無人能比。

  黑山軍以下,就屬益州黃巾鬧騰得厲害,對朝廷實際威脅最大。

  張燕在冀州風生水起,好歹已經向朝廷上表請降,獲封為平難中郎將,雖然實際上割據一方,名義上已經接受朝廷約束,不再明目張膽寇擊郡縣。益州黃巾完全不同,正積極向官府勢力進攻。

  益州南北,遍地黃巾。

  益州府無力鎮壓益南夷民叛亂,這幾年大致保持均勢。

  馬相起兵,終於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平定馬相叛亂,州府從益南前線調回部分兵力。

  益南叛軍突然發動猛攻,又是朱提郡,叛軍成功突破州府部隊防線,進入江陽郡。

  徐庶離開第二天,墨衛回報:領地周邊發現可疑部隊。

  更準確的消息很快傳來:大批頭紮黃巾的夷民,正向逐鹿領靠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