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章二四九 法國隻能失敗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9-06 20:15      字數:4156
  整個帝國三十九年,李君威都是在申京渡過的,所有痛失親人的李家人團聚在一起,這也算是一種安慰。這一年,李君威過的並不如意,不僅是因為傷心,更因為國內政治讓他主導的歐陸戰略落空。

  帝國三十九年,九月十四日,一場彈劾案在帝國元老院與議院組成的國務大會進行投票。是有十二名議院代表彈劾首相陳平在‘西班牙貸款案’中是否存在過失和違反帝國法律的情況。

  而所謂西班牙貸款案就是李君威在休達授權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海關收入為抵押,向西班牙貸款一千五百萬的事情,這件事是李君威在前麵做,但一應手續卻是首相陳平辦理的,而兩院也從未發生過彈劾帝國皇室的情況,因此到金融委員會接受質詢的也就變成了首相陳平。

  一應質詢答辯進行的非常順利,而九月十四日的投票之中,除了有十幾票棄權,其餘元老和議員全都投了反對票,即西班牙貸款案並不違反帝國法律,而參與此貸款案的帝國官員,都沒有存在過失。

  看起來是皆大歡喜的局麵,但實際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陳平在接受質詢的時候,引用帝國憲法、金融法、外交條例等一係列的法律條文證明西班牙貸款案是正當無誤的,可這正是推動這件事的議院代表們所需要的,他們就是要借助陳平的嘴巴證明,向交戰國提供貸款,是合理正當的,從而為下一項議案鋪平道路。

  那就是議院推動,帝國要向同樣為交戰國的荷蘭、英國、奧地利等大同盟國家提供貸款。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陽謀,所以即便看破了也沒有辦法打斷。

  隻不過,這與帝國的歐陸戰略相悖,對於帝國來說,既然歐陸進行了一場全麵的戰爭,那麽這場戰場越持久,對各國的損耗就越大,那麽這些歐洲國家就越缺乏力量在美洲、非洲挑戰帝國的利益,而戰爭傷亡越大,各國之間的仇恨也越深,歐洲國家就不可能聯合在一起。

  而最好的結局就是雙方勢均力敵,打的難解難分,那麽各方就對帝國的政治需求就越大,最終促成帝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主導歐洲政治。

  可是帝國的資本家們可不管這些政治利益和長久考量,他們隻是知道,歐洲的戰爭促進了帝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從帝國三十五年起,為了籌備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各國就開始大規模向帝國采購各類物資,等到卡洛斯二世一死,各類產品的出口量更是猛增。

  從糧食、木材、煙草等原材料,到槍炮、彈藥、機械、零部件、鋼鐵等工業製成品,戰爭中各國對任何產品都有需求。帝國的對歐出口從帝國三十五年到帝國三十九年,增長三倍還多。

  這直接促進了帝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對西津、美洲的開發,帝國工業的增長都具有決定的作用。而仗打到這個程度,各國財政普遍吃緊,就拿不出錢來就采購物資,因此向交戰國提供貸款,維持歐洲各國在帝國訂單延續,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十月初的時候,帝國就與荷蘭、奧地利、英國和普魯士四國達成協議,四國以財政稅收為抵押,向帝國貸款兩千四百萬銀元,這已經是降低過的份額了,一開始,大同盟要求的是四千萬。

  而這兩千四百萬裏,有一千三百萬要直接在帝國采購物資,而對於戰爭狀態下的國家來說,這也不是什麽不合理條款。

  若在平時,各國肯定不會答應,各國會想方設法利用帝國的資金發展本國的產業,至少要保護本國的產業,可是戰爭期間,資源就是一切,一根燧發槍的槍管,來自中國的工業化產品價格隻有歐洲手工作坊打造的三分之一,難道為了保護本國的手工作坊,就讓前線士兵沒有槍械嗎?

  在平時,各國要用關稅保護本國的紡織品行業,可是戰爭一開,各類紡織品價格暴漲,難道為了保護本國紡織業,就要讓百姓造反,士兵光屁股嗎?和平時代一切的法令在戰爭時期都可以作為妥協,而如果不是奧地利的要求,那兩千四百萬貸款至少會有兩千萬留在帝國采購物資。

  而之所以奧地利索要現款,是因為在維也納,一位叫做塞繆爾奧本海默的男人死了,這位奧本海默是平時為奧地利的皇帝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家,作為一個君主專製的國家,而且沒有類似西班牙那樣的海外殖民地,奧地利的皇帝很難像英國荷蘭那樣融資,皇帝的至高無上在商人眼裏就是沒有信譽。

  於是,奧地利的有錢人把錢借給奧本海默,而奧本海默把錢借給奧地利皇帝。而現在,奧本海默死了,一場三角債的官司就要在維也納打響。是阿姆斯特丹的猶太銀行家拿出部分資金和解決方案,以維也納城市銀行為主體,建立一個類似於英格蘭銀行那樣的國家銀行,以國家信譽支撐戰爭融資,而來自中國的六百萬貸款,在這場三角官司之中至關重要,重振了奧地利商人對國家的信心和對戰爭勝利的信心。

  這對大同盟的實力是一次極大的提升,要知道,在原本的曆史時空中,奧本海默的死亡導致了維也納的宮廷動蕩,最後是前線作戰的歐根親王返回維也納,與奧地利的皇太子一起,壓製了皇帝的金融班子,改善了國家財政,這使得歐根親王整整一年無法出現在戰場。

  兩千四百萬銀元的貸款徹底打破了戰爭雙方的實力,實際帶來的影響還要大的多,至少神聖羅馬帝國那些牆頭草們紛紛轉向了大同盟,其中就以薩伏依公國為主要代表。

  歐洲的封建領主、商人和銀行家們相信,戰爭雙方可以平等的在中國獲得戰爭資源,那麽法國西班牙一方絕對沒有勝利的可能,這兩個國家,都是封建專製國家,國家的信譽較之荷蘭、英國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兩個國家原本背負著的各種國債就超過三億帝國銀元,這使得他們償債能力大大降低。

  皇宮。

  國務會議結束了,大臣們和幾個旁聽的議員離開了,大家對皇帝和裕王都畢恭畢敬,態度無可指摘,今天的會議之後,向參戰國貸款這件事就確定下來,李君威沒有任何發言,他明白大勢所趨四個字。

  而且,李君威發現,連皇帝都不太支持自己的歐陸戰略,認為其前景不明,比如英國,李君威中斷了一次他們的光榮革命,誰料到他們又來了一次,誰能保證在這場戰爭不出意外呢,而且歐洲國家已經隱隱有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帝國的征兆,無論是第二次光榮革命還是瑞典、葡萄牙參戰,都是如此。

  如果再與主要歐洲國家衝突過大,局勢就更難說了。

  “會議結束了,今天怎麽安排晚膳?”皇後走了進來,笑著問道。

  “我回家吃。”李君威隨口應付了一句,就要離開。

  李君華拉住了弟弟的手:“今天晚上在這吃吧,就咱兄弟三個,孩子們嗚嗚渣渣的,去你那裏玩。”

  李君威知道皇帝有話和自己說,但嘴上還說:“那要看有什麽好吃的。”

  “我們叫東興樓的菜,緩緩口味。”皇帝笑著說。

  不多時,餐廳裏擺開了,三個人一共五個菜,林君弘倒著酒,李君威忙著往嘴裏扒拉著菜。李君華把弟弟喜歡的兩樣往他那邊挪了挪,說道:“老三,你就別鬱悶了,多大點事啊。”

  “就是啊,收拾那群歐洲人,有的是機會。”林君弘也說道。

  這兄弟三人是自小一起長大的,可做事的風格完全不同,李君華和林君弘二人四平八穩,不計較得失,而李君威那是錙銖必較。在皇帝看來,隻要帝國發展良好,就對歐洲具有優勢,處理起事情來遊刃有餘,也就是‘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管他山崩地裂,我自不動如山’,而李君威卻不是這樣,隻要有機會就得把對手打死。

  眼見李君威不說話,林君弘歎氣一聲,說:“說白了吧,這事是早早晚晚的,今年不做,明年也會做,從根兒上來說,帝國是無法接受法國、西班牙勝利的,也無法接受其慘敗。”

  “怎麽個意思?”李君威問。

  “老三,大同盟在咱這裏借了錢,所買物資清單你看了嗎?”

  “沒看,還能是什麽,左不過是糧食、彈藥、鋼鐵和一些軍事裝備。”李君威想當然說道。

  “錯!”林君弘笑著說,他招呼來侍從官,找來了一份清單,李君威一看,著實出乎預料,因為各國訂購的除了糧食等因為戰爭緊俏的民生物資,其餘的全都是軍事裝備,不僅是從燧發槍、刺刀、滑膛炮,但軍服、軍靴乃至襪子,非常全麵,而且其中比例還相當有意思。

  李君威沾了點水,在桌上算了算,還沒寫完,就被林君弘擦掉了:“別算了,這相當於全麵武裝四萬軍隊所需的裝備,以及後續作戰的物資。”

  李君威這才想起來,在休達時紹傑提交的高加索團擴充的單子就和這個類似,這是成建製的采購裝備和作戰物資,而且其中不少是歐洲本國也出產的。

  “他們這樣全麵的采購物資,回頭就用節餘下來的財政給本國的工廠工坊付了欠款尾款。這樣保持現有的戰爭烈度的話,那麽各國的財政就能保證不破產。”林君弘說。

  “這和我們討論的有關係嗎?”

  李君華接口說道:“很有關係,在你眼中,法西同盟和大同盟是平等均勢的,可在帝國這邊,完全不均等。你要知道,在戰爭之前,帝國每年向葡萄牙一國的出口額就比向法、西的出口額還要多,而葡萄牙還隻是在帝國歐洲夥伴之中排名第三。

  戰爭達到帝國三十九年的時候,大同盟與帝國的貿易額是法西兩國的十一倍,當然,我說的一切數字都是不包括各國海外殖民地的,因此,帝國可以得罪法國、西班牙,不能得罪大同盟。”

  “隻是為了這一點經濟利益?”

  “這可不是一點啊。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裏,歐洲國家與我們貿易最多的就是荷蘭、葡萄牙,普魯士和奧地利,英國雖然和咱們關係磕磕絆絆,其實貿易量一直不錯。而法國、西班牙都是對我們限製貿易的,所以,我國的商人,會說英語、德語和拉丁語的,遠遠比會說法語的要多。

  戰端一開,歐洲對帝國商品需求量擴張,各國商人都找上門,可大同盟的商人直接可以找相熟的帝國工廠公司合作,左不過就是把訂貨量提高一些,可是很多法國、西班牙商人,到了西津、檳城,甚至連工廠的門都找不到。

  帝國商人和法國人做生意,必須要付現款,見錢再發貨,而法國人也是見貨再付錢,隻是因為大家都很陌生。但大同盟的商人不同,他們中很多人與帝國商人有幾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貿易往來,相互之間信任度很高,帝國可以限製貸款給政府,可是不能限製帝國銀行貸款給合法的外國商人........。”

  李君華說道:“君弘說的複雜了些,我就這麽跟你說吧,大同盟各國政府在我們這裏拿不到貸款,可是他們卻可以把訂單交給本國商人,本國商人卻可以到帝國工廠賒賬,或者貸款購買帝國的物資。政府欠著歐洲商人,歐洲商人欠我國商人,我國商人欠銀行,銀行欠著投資人,一環扣一環。

  假如大同盟輸了,帝國的很多銀行和工廠都要破產,很多人就要排隊跳樓,而最終這些人會把壓力給我們。這就不隻是幾個有野心的資本家的問題了,這可能關乎著帝國幾百萬人的財產。

  而現在,我們給了大同盟兩千多萬貸款,他們用現款購買物資,幫助我們的工廠發展,而同時,他們節餘下來的錢給了本國的商人,於是這條原本要崩潰的資金鏈再度活泛起來,而這根繩上的螞蚱也就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