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8-26 21:28      字數:4186
  隻不過,駐紮在大西洋城的哥薩克人數量也不多了,隻有一個步兵營的規模,一共一千人左右,即便是這個步營也隻有五百人在營地裏輪班,其餘都在城市打零工,兩個月一輪換。

  主要原因是,自從哥薩克共和國建立之後,他們與高加索山區的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人關係緊張,還時不時的與南麵的奧斯曼帝國衝突,兵力也開始捉襟見肘,而原本提供哥薩克義從軍的主力,澤連科,現在也積極參與到了大北方戰爭中去了,駐紮海外的哥薩克或者斯拉夫雇傭兵,隻有一個高加索團,現在也以駐紮休達為主。

  但是,駱飛給出了更好的選擇,直接雇傭本地的印第安部落易洛魁。

  易洛魁人是本地土著,對地形比較熟悉,長期與外來者合作,對火器運用也是嫻熟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與法國人是血海深仇,最近幾十年來,雙方的衝突就不斷,而且在這兩年,易洛魁聯盟中又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傳言,那就是他們部落裏的各類傳染病,是法國人故意傳播給他們的。

  而易洛魁部落對於參加戰爭的動力也是有的,這個部落現在與大西洋城關係友好,隻要給出合理的價格,易洛魁人很容易接受雇傭,而且他們也種植玉米等作物,可以提供一些補給,當然,易洛魁人也想擴大他們的毛皮貿易,而最漂亮的毛皮都在北麵。

  最終,在駱飛的建議下,蘇衛華暫停的原來的出兵計劃,嚐試與易洛魁部落合作,他原本不太報以希望,隻是想調整一下路線,但是沒有想到,易洛魁各部不僅要參戰,還要調遣兩千部落武士,而這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蘇衛華的目標也做了修改,原本他的陸地進軍計劃是直插五大湖中的休倫湖,直接控製新法蘭西的西部,與海路進軍的部隊來個東西夾擊,現在他改了主意,縮短進軍路線,直接北上,進攻法國人殖民地的第二座核心城市,蒙特利爾。

  在八月的時候,遠征軍出發,三路大軍分別從大西洋城、紐芬蘭和哈瓦那出發,在哈瓦那出發的那支執行灌腸計劃的軍隊很快宣布了失敗,密西西比河的下遊地區實在是過於濕熱,來自帝國各地的遠征軍官兵很快出現了大量的疾病,尤其是登革熱等熱帶疾病,大量戰鬥減員。

  那支軍隊軍官、士官、炮兵、氣球觀察兵等是招募自北美行省或本土派遣部隊,而步兵主要由來自非洲開發公司提供的黑人士兵,結果,黑人士兵活蹦亂跳,帝國族裔的軍官士兵卻病倒了,隻能宣布作戰失敗,退回了哈瓦那,雖然那裏依舊濕熱,但至少有幹淨的水和食物。

  而另外兩支軍隊都成功完成了任務,主要是海外事務部和軍事情報局做的前期工作太好了。

  法國債務逾期,向帝國交出作為抵押品的殖民地,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法國政府都知道,這就是帝國方麵落井下石,路易十四沒有宣布與帝國決裂,相反,他給新法蘭西的總督送去了命令,要求總督帶領殖民地軍民抵抗到底,而理由則是,總督貝倫伯爵沒有得到法國政府移交的命令,而是當地的法國人連新法蘭西被抵押這件事都不知道。

  可問題就在於,法國人會耍賴,帝國各方也在見招拆招。

  貝倫總督在新法蘭西有長時間的服役過程,參與過威廉王戰爭,即與英國殖民地的戰爭,他知道,新法蘭西即便進行全麵的動員,也隻能湊出兩千個願意參戰的男人,而且都是民兵,大部分武器是火繩槍和少量燧發槍,與帝國遠征軍那一水的線膛槍根本沒法比,更不要說,帝國陸軍和陸戰隊還普遍裝備線膛炮。

  當年波士頓之戰就已經證明,中國人的線膛炮可以在四公裏之外摧毀任何工事外士兵的抵抗。

  所以,貝倫沒有組織大規模的防守,甚至連魁北克和蒙特利爾兩個最重要的據點都放棄了,率領少量忠誠的士兵退到了最新建立的軍事堡壘,蓬查特蘭堡,也就是底特律,原本這是為了維持法國在五大湖地區的毛皮貿易建立的,現在卻是法國人最深處的堡壘,如果還不行,貝倫就要退到路易斯安納地區了。

  貝倫先各地的民兵和百姓分發了大量的武器,宣傳中國人是惡魔,是侵略者,要求他們進行反抗。

  可這也就是貝倫所做的極限了,帝國各方見招拆招,不僅讓貝倫總督的陰謀斷送,就連領導遠征軍的蘇衛華都有些驚愕。

  為了海軍和陸戰隊可以從海上突襲魁北克,不至於受到騷擾,海外事務部在戰前就大規模動員大西洋城的捕撈公司、航運公司大規模雇傭法國員工,直接導致了貝倫伯爵計劃裏的兩千民兵損失了大半,甚至連發放的武器都沒有被領完。

  魁北克是帝國商人合法貿易的城市,周圍的村鎮也都參與紐芬蘭附近鱈魚捕捉,對帝國商人和軍隊是比較了解的,根本不相信貝倫的宣傳。

  而內陸地區的村鎮據點雖然因為毛皮利潤被搶奪,比較仇視,但也大規模投降。

  這主要與易洛魁人有關,駱飛說服了易洛魁聯盟加入戰爭,蘇衛華的計劃是雇傭三百到四百人就可以了,除了當向導,也可以作為叢林戰士兵,倒是易洛魁人可以加入後勤部隊。

  可是,遠征軍給的薪餉和物資實在是太誘人了,易洛魁聯盟直接要求兩千名士兵加入戰隊,被拒絕後,易洛魁聯盟自己組織軍隊進入法國殖民地,襲擊法國人的據點。

  法國那些村鎮、據點看著拿著火槍的易洛魁戰士蜂擁而來,一邊抵抗一邊聯絡貝倫總督尋求援助,在得不到援助之後,他們隻能向遠征軍投降,原因很簡單,這些法國人根本不敢接觸易洛魁人,這些家夥可是割頭皮的好手,而且打起來,不管老弱婦孺,一並殺了。

  雖然貝倫伯爵宣傳中國人會殺人,虐待俘虜,強奸俘虜,搶掠錢財,侮辱宗教,但與易洛魁人相比可是要好的多。

  而法國人大規模投降的原因還與當地的天主教會有關,蘇衛華本人都沒有想到,海外事務部竟然直接說服了耶穌會配合遠征軍行動。

  幾位海外事務部的宗教專員拿著一些書信文件,前往各地教堂,就說服了耶穌會教士協助,這些教士出麵,法國人最後的抵抗也消失了。也知道導致了遠征軍是真的接管了新法蘭西,沒有爆發像樣的戰鬥,幾乎也沒有任何傷亡。

  耶穌會與法國商人可不一樣,耶穌會在殖民地的主要收入還是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新法蘭西本身就沒有多少開墾的土地,而當地的土著對天主教也不是那麽歡迎,這主要與休倫人的遭遇有關。

  在殖民早期,休倫部落大量土著加入天主教會,換取貿易上的便利,卻很快被其他部落仇視,以至於部落自相殘殺,人口損失,最後敗給了易洛魁聯盟。

  毛皮貿易逐漸被中國商人搶占之後,各地的村鎮,無論是法國人還是土著,都民生凋敝,實際上,耶穌會在新法蘭西瀕臨破產。

  而且耶穌會與現在法國政府關係也不好。

  在路易十四執政中期,耶穌會與法國政府是蜜月期,法國利用耶穌會打擊國內的詹森主義學說,但是最近十幾年形勢大變,自從帝國擁有了西津,開通了蘇伊士運河,占領休達,與歐洲貿易越來越頻繁,東方思潮與東方學說來襲。

  在與中國交往中,歐洲人得到了文明、平等、法治等精神的傳播,由此引發了歐洲思想的動蕩,啟蒙思潮一浪高過一浪,歐洲人還在東方思想的基礎上,宣傳他們價值和思想,比如自由、民主、人權這類帝國事實上擁有,卻與民族特性和文明形態不那麽符合,因此不被宣傳的思想。

  歐洲那群激進的思想家宣傳的是絕對的自由,而在帝國,有秩序的自由才是主流思想。

  法國人作為歐洲的文化中心,巴黎的那些沙龍是新思想傳播和碰撞的主要陣地,而這些新思想與法國詹森主義、高盧主義思想聯合,把矛頭直接指向了耶穌會等保守勢力,因為路易十四的崇高聲望,法國人還不敢過分的批判君主專製,但罵起耶穌會這些神棍來,可是不遺餘力。

  而耶穌會希望路易十四打壓這種思潮,但路易十四有心無力,在大同盟戰爭結束後,路易十四也進行了改革,重新把四十年前重商主義政策拿出來,以此要改善財政,而啟蒙思潮的經濟基礎就是這些資本主義勢力,在個人的威權沒有被挑戰的情況下,路易十四選擇了沉默了。

  由此,耶穌會與法國關係逐漸惡化。

  相反,在帝國與教廷的關係改善後,耶穌會與帝國進行了蜜月期。這一次耶穌會相助,就是投桃報李,因為海外事務部在葡萄牙巴西殖民地,保護了耶穌會的利益。

  在巴西,最有利潤的產業就是棉花種植業了,但是種植園主普遍缺乏勞動力,因此效仿先輩,把主意打在了土著身上,而不少土著已經皈依了天主教,是不能掠賣為奴隸的,種植園主與耶穌會產生了衝突,要把耶穌會從巴西趕出來,是海外事務部出麵,以提高棉花進口關稅壓製了那些種植園主。

  當然,耶穌會也做出了讓步,不再收納逃奴,即便黑奴皈依天主教會,其本人和後裔也不改變奴隸的性質。

  與此同時,帝國也與耶穌會接觸,嚐試在波托西礦業公司的地盤上與耶穌會合作,管理當地那些動不動就鬧事的礦工。

  相對於巴西、玻利維亞這些地方,新法蘭西那年年萎縮的利益簡直不值一提。結果在第二年,耶穌會全麵撤離新法蘭西的時候,不僅所有的宗教人士離開了,順便還帶走了四千多法國移民,幫助帝國方麵解決了大問題。

  八月進軍新法蘭西,兩個月的時間,局勢基本穩定下來,因為天氣轉寒,蘇衛華把征討貝倫總督和南下路易斯安納地方的計劃定在了明年春天,法國殖民地正式轉讓給了帝國,讓帝國北美大陸唯一的主人。而曆史上也把這次接管,當成帝國海外擴張結束的標誌,自那之後,帝國國土隨著一些領地的國土化改造、移民增加而擴張,但也因為殖民地獨立等問題,海外勢力範圍卻是在減少的。

  按照帝國的安排,新法蘭西同樣並入裕王封地,因為局勢不穩,所以暫時實行軍事管製,蘇衛華擔任新領地的駐軍司令,而本地的重要地理和城鎮名字都進行修改。

  原本就已經定好,聖勞倫斯河改做鬆花江的古稱混同江,而魁北克城位於江麵以北,按照帝國傳統,命名為江陽城。

  但是駐軍司令部並不在此地,而是駐紮在了蒙特利爾,這裏是原法國人與易洛魁聯盟勢力交界處,也是形勢最複雜的地方。因為五大湖和下遊的江河讓當地充斥著水域,因此新領地被命名為大澤地區,而蒙特利爾也因此改名為雲夢。

  而蘇衛華入駐雲夢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易洛魁聯盟與休倫部落的會盟儀式,希望兩族可以放下仇恨,和平共處,但是上百年的仇恨不是那麽容易放下的,因此蘇衛華決意為兩族劃定勢力範圍,暫時隔離,不相往來。

  與易洛魁以漁獵為主,種植業為輔的經濟生態不同,休倫人是以農業為主的,這在殖民地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帝國一直主張保護他們,而休倫人為了應對易洛魁的威脅,也積極與帝國合作。

  相反,易洛魁人卻有些桀驁不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為了毛皮,也為了複仇,主動向大澤地區的法國殖民者展開報複。

  在接管了大澤地區後,帝國再次與法國政府展開溝通,表示兩國之間的隔閡與矛盾消失了,路易十四為了得到帝國更多的支持,也命令貝倫總督撤退,然而,撤退路上他與手下遭遇了易洛魁人襲擊,七十多人全軍覆滅,等帝國駐軍找到的時候,已經成了掛在樹上的幹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