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章一六九 藏地遊記 上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6-15 00:44      字數:4238
  西寧綏靖區的軍牢。

  孫為公被一個藩兵引著從昏暗的地牢裏走出來,突如其來的光線讓他感覺有些刺眼,不由的用手遮住了眼睛,等他完全適應了光線之後,看到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臉上有些明顯的高原紅,最明顯的就是他那有些耀眼的大白牙,整齊而幹淨。

  “我叫趙昆侖,孫先生,實在抱歉,這完全就是誤會。”趙昆侖笑嘻嘻的說道。

  孫為公擺擺手:“沒關係,但是我有一點東西.........。”

  話還沒有說完,他的東西就被遞上來,鋼筆、墨水瓶和筆記本,前兩者完好無損,而筆記本卻薄了很多,孫為公連忙打開,細致翻看記錄的內容,趙昆侖說:“孫先生別擔心,您寫的東西一個字沒有少。”

  “那為什麽本子變薄了?”孫為公還未查出實際情況。

  趙昆侖說:“負責看管收繳物資的家夥是個煙鬼,撕了您的筆記本的幾頁卷煙抽了。”

  “還好,還好。”孫為公聽了這話,放心了大半,問道:“我們現在去哪裏?”

  “去白雲旅館,那是西寧城最好的旅館,有最好的浴室。”趙昆侖說道,孫為公聽了這話,感覺身上更癢癢了,他在軍牢裏呆了整整十二天,整個人都臭了,巴不得立刻清洗一下。

  趙昆侖又說:“綏靖公署派了人來,想要晚上請您吃飯,當麵賠罪。”

  “不用了。”孫為公隨口回答到,畢竟他被抓起來,原本就是一個誤會。

  孫為公這次西行,目的地就是藏地,在蘭州晉商會館與巴格爾分開之後,孫為公僅僅在蘭州呆了十幾天,也就出發,前往西寧。這裏是理藩院直接控製下的土地,也是西北入藏必經之路。

  前往西寧是孫為公的個人行為,理藩院方麵並不知道,而到了西寧之後,卻無法直接前往藏地,畢竟高原上的氣候還很惡劣,還未到道路開通的時間,別說官方的隊伍,就連商團都沒有出發的,孫為公也就在西寧暫時安頓下來。

  原本他以為這注定是無聊的等待,於藏地一行毫無用處,卻不曾想,事實超出了他的預料。在西寧的大街小巷裏,到處可見藏族百姓,而準備入藏的商團也在這裏雲集,大部分都曾經出入藏地多次,對那裏很了解,這還不算,在西寧,孫為公還接觸到了一個對藏地最為熟悉了解的團體——黃教遺老。

  這群人原本是藏地的封建貴族、地主、僧侶,在厄齊爾入主藏地之後,這些人就倒了大黴,時時刻刻處於忐忑不安之中,厄齊爾雖然是大汗之後,但事事處處都為窮人考慮,權貴階層們知道,一場風暴就要來臨了,一些消息靈通的,或者膽子小的,在清算開始之前就逃亡了,有些是在清算開始之後逃亡的。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逃亡帝國控製地,藏地周邊省份都有,但理藩院最終還是把他們統一安置在了西寧綏靖區。

  雖然遺老們的房產、土地被收為了公有,但逃亡的時候,帶出來了不少金銀,日子倒也過的下去,而且他們依附於本地的黃教寺廟,平日也都能得到照顧。

  在逃亡早期,這些遺老總是會聯合起來,通過各種途徑向理藩院、中廷上書,請求帝國出兵,蕩平厄齊爾。但所有的請求都是石沉大海,不會有任何回應,厄齊爾的行為雖然激進,但卻是帝國所默認的。

  隻不過,帝國也沒有一口回絕這件事,理藩院還時不時的給予這些遺老們優待,一旦藏地有變,帝國還要利用他們去恢複統治。

  所以,遺老們整日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回歸家鄉,報仇雪恨,一直到外藩改製的消息傳來。

  一開始,遺老們很高興,因為外藩改製的本質就是讓帝國直接統治各地方,這顯然是厄齊爾所不能滿足的,遺老們認定這是一個機會,磨刀霍霍,準備鞍前馬後的效力,卻不曾想,帝國一早就與厄齊爾達成一致,藏地的外藩改製隻是做一個麵子工程,隻需要改個名字,一切照舊即可。

  這使得遺老們大失所望,在幾次請願、上書無果之後,這群膽大包天的家夥竟然發起了暴動,但卻老早被西寧綏靖區發現,綏靖區的藩兵提前動手,把暴動扼殺在了萌芽之中,可當時孫為公正在某個遺老家裏做客,也被藩兵拿下。

  孫為公隻是想通過遺老們這個視角,多了解一下藏地,卻不曾想恰好遭遇了這次事變。

  而遺老們願意說給孫為公聽,是因為孫為公這家夥答應在回到申京之後,在報紙上為他們的主張宣傳。顯然這才是理藩院拘押孫為公這麽久的主要原因。

  “老弟,你怎麽稱呼來著,姓什麽?”孫為公洗了澡,發現趙昆侖已經在房間等候,還安排了酒菜,而他隻記的這家夥的大白牙和與昆侖山一樣的名字,忘了他的姓。

  “姓趙,我叫趙西寧。”趙昆侖擺著筷子,隨口說道。

  “你不是叫趙昆侖嗎?”孫為公問道,他明明記得眼前這個人的名字是和昆侖山一樣的。

  “是嗎?我告訴你的名字是趙昆侖?”趙昆侖訝異,一拍腦袋:“草率了,草率了。”

  孫為公更是狐疑了,哪裏會有人記錯自己的名字,他問道:“你究竟是什麽人,好像不是綏靖公署的。”

  “我在中廷兼差。”趙昆侖說道。

  “兼差?”孫為公咂摸著這個詞,問道:“那你的正職是什麽?”

  趙昆侖說道:“現在是烏斯藏綏靖區的聯勤專員。”

  “你是從藏地來的?”孫為公詫異問道。

  “是的。”趙昆侖瞪大眼睛:“不然我為什麽會成為您的伴當呢?”

  孫為公問:“那你是受誰的差遣?”

  “這一次是受厄齊爾大人的差遣。”趙昆侖直接了當的回答。

  “既然如此,那怎麽是你把我從牢裏解救出來,為什麽要告知我你中廷兼差的事。”孫為公警惕起來,難道這個家夥不怕暴露嗎?

  趙昆侖嗬嗬一笑,捏了幾個花生米說:“你是不是擔心我中廷秘派的身份暴露呀,孫先生,不要擔心,不要擔心。”

  “我怎麽能不擔心,你與我在一塊,萬一暴露了,會給我的藏地之行帶來麻煩的。”孫為公揮舞著拳頭說道。

  為了此次藏地之行,他準備了一年多,而且也是多年來的夢想,可不想因為這麽一個莽撞的家夥而放棄,還未進入藏地,先與間諜廝混,若是被藏地那邊知道了,肯定是一屁股的官司。

  趙昆侖卻很坦然:“沒關係,我已經暴露了。”

  “已經暴露了?”孫為公忽然想到一種可能:“你現在是雙麵間諜?”

  趙昆侖哈哈一笑:“您真不愧是記者,想象力真是豐富。沒有什麽雙麵間諜,我又不是安全局的人。在藏地,安全局安插進入的人如果暴露就是會逮捕,然後和安全局交易。而我是中廷秘派,屬於皇帝密使。”

  “這有什麽區別嗎?”

  趙昆侖回答說:“像我們這類中廷秘派,是不進行間諜活動的,也不打探機密。我們和您此行的目的一樣,隻是去看去聽,我們就隻是一雙眼睛,一對耳朵,讓中廷那邊可以掌握藏地的具體情況,如是而已。

  因此,即便我暴露了,厄齊爾大人也沒有驅逐我,隻不過我無法在他麾下擔任機密職位或者一方主官了。當然,我也沒想做到那些位置。”

  “很奇怪的做法。”孫為公越發難以相信這是真的。

  趙昆侖說:“其實很簡單,厄齊爾大人比誰都明白,他執掌藏地,一切所作所為都離不開皇室的支持。隻要皇室願意,就可以直接掃平他的政權。因此必須讓皇室知道,他在做什麽。”

  “好吧,厄齊爾大人真是一個神奇的人。”孫為公隻能接受這種解釋,他問道:“那我什麽時候入藏?”

  “三天後開拔,我們要等一批物資。”趙昆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趙昆侖這個聯勤專員隸屬於烏斯藏綏靖區的聯勤辦,這是一個與理藩院接洽的部門,主要是負責一些物資的運輸調配。尤其是官方來往需要的物資,更是需要聯勤專員出麵。

  正如趙昆侖所安排的那樣,孫為公在三日後加入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包括了聯勤辦的運輸隊和兩個商團,加起來有四百多頭駱駝,在廣闊的青藏高原上,非常的醒目,一行出了西寧,沿著道路想著西南的方向走出,地勢緩緩升高。

  一路上,孫為公出沒於隊伍的各個階層之間,通過不同人的嘴巴了解傳說中的藏地,但現實卻是失望的。商團所能提供的內容,他早就獲得了,而聯勤辦的運輸隊是雇傭的西寧綏靖公署下轄的一個紮薩克,這部分內容,孫為公也早已獲得。

  一直到了昆侖山口,孫為公就知道,邊界到了。

  這裏有一個很醒目的標誌,那就是在山坡上,用紅色的石頭拚砌出來的漢、藏兩種文字的大標語:帝國萬歲,漢藏團結。

  這些標語很大,也很簡單,語言也是很正麵的,但是等到隊伍翻越了昆侖山口,就是入藏的第一站,山口驛。

  這是一個驛站,同時也是一個村莊,土坯和石頭砌築的屋子和院牆上,也用大白刷著標語,同樣是漢藏兩種文字,但標語的內容就充斥著政治的內容。

  “打倒封建剝削者!”

  “打倒壓迫我們的貴族!”

  “公社萬歲!”

  標語寫滿了牆壁,一個個的感歎號讓人有些心神不寧,孫為公走遍了這個叫山口驛的小村子,挨個看了每一條標語,並且全都記錄下來。而等到他回到入駐的館舍時,發現趙昆侖已經變了裝束。

  在過昆侖山口之前,他穿著的是藩軍的軍官便裝,但是現在他換了一身深藍色的衣服,樣式看起來有些像一些機械廠的工人製服,而孫為公已經發現,本地的公職人員似乎都是這種製服,而孫為公也發現,趙昆侖是特殊的,他的胸前用別針別著一顆金屬胸章,是一顆紅星,而本地的人,無論是公職人員還是普通藏民百姓,看到他胸前的紅星,都會敬禮,有些甚至還會鼓掌歡呼。

  “這是什麽東西,好像有魔力似的。”在吃晚飯的時候,孫為公主動問道。

  趙昆侖說:“這是久經考驗的戰士才擁有的勳章。”

  “誰頒發的?”

  “當然是厄齊爾大人親手頒發的。”桌子上另外一個人說道,他是山口驛的地方負責人。

  “你做了什麽久經考驗的事,得到的這個勳章?”孫為公更為好奇了。

  趙昆侖笑了笑:“嗬嗬,這就不要說了,有些是年輕時候的荒唐事。”

  “不是荒唐事,趙專員,您是天生的戰士,這是厄齊爾大人親口說的。”那個負責人慷慨說道。

  趙昆侖沒有多說,吃完飯就休息去了,但是孫為公卻知道,這個負責人是突破口,於是拉著他聊起了趙昆侖。

  出乎孫為公的預料,趙昆侖這個中廷秘派在藏地屬於名人,因為厄齊爾曾在本地報紙上數次宣傳趙昆侖的事跡,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故事。

  趙昆侖出身自一個四川一個豪富家庭,當年他的爺爺就是聽聞李明勳在海外抗清,帶上幾個兒子和侄子,不遠數千裏,從四川出發,入雲貴,自廣州出海,加入了當年的陸軍,並且很快嶄露頭角。

  等到帝國建立的時候,趙昆侖的爺爺已經官拜上校軍銜,但因為年紀太大,建國後很快退役,用軍功和積攢下來的財富在老家四川成都,買下了千畝良田。

  因為明末戰亂,成都平原人口損失很嚴重,帝國建立後,勵行開墾,趙昆侖的爺爺也借機擴充土地,等到有趙昆侖的時候,家中良田已經超過兩萬畝,成為了一方地主。但趙昆侖卻不是地主家的傻兒子,甚至說,他完全不像是地主家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