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三五 繼承之事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5-13 00:15      字數:4144
  母妃安,孩兒離申京百日,叔父今日方許我與母親聯絡孩兒一路北上,平安順遂,半月前,曾因出汗後吹風,感冒了兩日,已經全然好了,請母親勿要擔心。

  叔父待孩兒極好,一路陪伴,細心嗬護,許孩兒騎馬、劃船、打獵、踢球,一直在身邊作陪。孩兒從未有如此歡樂時光。

  至北京後,叔父讓孩兒化名李稷,加入了少年足球協會,學習踢足球。

  初選時,孩兒三次考核皆失利,叔父不許侍衛協助,最後孩兒加入了最差的一支球隊,忙碌三十餘日,才成為正式球員,卻隻能擔任替補。叔父說,孩兒球技不亞於夥伴,而教練不許孩兒首發,一直到快比賽時,孩兒才得到珍貴機會,後得知,是叔父給了教練三十元錢,孩兒疑惑,此舉是否會賄賂,是否有違君子之道,有反帝國之法。

  昨日比賽結束,我隊隻得殿軍之位,叔父出錢,請全隊吃魚翅宴,卻不見教練,詢問方知,有人舉報教練受賄,已經學校解職,孩兒懷疑是叔父所為。”

  申京的七月,天氣還很熱,在禦書房裏,李君華喝著解暑的酸梅湯,聽著容妃在一旁念著兒子來的書信。

  李昭稷與李君威這叔侄兩個,已經離開申京一百多天,這些時日,就是不許李昭稷往家裏寫信,倒是日日讓侍衛班子往京城上奏行程,因此李君華知道兒子情況,容妃想知道的卻得不到,想關心也無從下手。

  今日終於拿到了李昭稷親筆所書的信,夫妻二人都很開心。

  “卸磨殺驢,這肯定是老三幹的。”李君華放下碗,笑嗬嗬的說道。

  “叔父已準許孩兒與母妃聯絡,但不許母妃寄送任何物品。有京城小吃驢打滾、沙琪瑪等送至,不知是否因天熱而壞掉,若是不壞,請母妃品嚐,並揀選不愛吃的一兩樣,送給昭承哥哥。”容妃繼續念著,念到最後,已經是哭笑不得。

  “皇上,昭稷已經去了京城三個多月,你聽這信中說的,又不許幹這個,又不許那個的,如市井之徒在街上閑逛,這實在對孩子不好。若是讓旁人知道,對皇家名聲也有損,可不能再。”容妃按不下信中對孩子的擔心,立刻求情。

  李君華卻是搖搖頭“你這話就錯了,我似昭稷這麽大的時候,放了學,也是和一群人在街頭巷尾鬼混。那時也就有陳平等侍衛跟著,哪裏似昭稷這般,有親叔叔在旁照應,那時候惹是生非,可是不少。這就是我李家的教育,你以為昭稷跟著老三學壞了?

  你卻是錯了,錯的離譜,老三這是在教昭稷,如何當皇帝。”

  “這這是如何說的。”容妃卻是不敢這麽想,嘴上甚至都不敢應承。

  她與李君華也是兩情相悅,可問題就是在於,皇室終究是皇室,有些話是不能說的,比如立儲之事,李昭稷是皇帝唯一的兒子,現在也已經證明皇後不能再有所出,李昭稷就是長子,理應被立為太子,可這麽些年,無論是誰,無論旁敲側擊還是直言上諫,皇帝都是不許。甚至已經有傳言,皇帝準備兄終弟及,心中以裕王為後繼人選。而奉先殿的牌匾後的聖旨,寫的正是李君威的名字。

  “當皇帝的前提是當一個百姓,連百姓是什麽,想要什麽都不知道,如何當一個皇帝?”李君華說道,繼而感慨“昭稷是我朝皇室第三代,有我父親兄弟兩代人的努力,昭稷這一代哪裏還有什麽建功立業的機會,可若連百姓疾苦都不知道。不是做昏君,就是為臣子愚弄。

  而你看裕王府的那個小威廉,來自歐洲,他的父親也是一個小國王,可以說他就是一個世子,但還是不遠萬裏來到申京,這便是教育。”

  李君華對弟弟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是非常滿意的,他已經很清楚,年邁的太上皇是不準備插手皇子教育的,而裕王最得太上皇之心,他教育出的孩子,未必舉止得體,未必有君子之風,但肯定有長處,不會為人欺騙蒙蔽。

  容妃揮揮手,讓所有人都退去,然後說道“皇上,臣妾說句不該說,昭稷可是你唯一的兒子。裕王帶在身邊,恐怕不妥。”

  “不妥?有什麽不妥?你懷疑他會害昭稷,哈哈,真是笑話,你別忘了,他還是咱們兩個的媒婆呀。”李君華絲毫不以為意,抬手扶住了要跪下請罪的容妃,說道“你嫁給朕近十年了,生育了幾個孩子,今日既然話說到這裏,索性就說開了。

  今日你大可隨意問,我會實心答,生氣了也好,罵你了也罷,過了今日,就權當一切沒發生過。”

  容妃當然不會認為今日說什麽都會當成什麽都沒發生,但是她知道,今日機會難得,為了自己兒子,她還是想要爭取一把,於是問道“皇上,你遲遲不立昭稷為太子,是否存了兄終弟及的心呢,對裕王如此寵信,他在海外,全權負責帝國對外事務,他在國內,連唯一的子嗣都全心托付,難道不擔心裕王有覬覦之心嗎?”

  “不擔心。”李君華很肯定的說道,他說道“我寧可相信我的皇後和妃子有野心相當第二個武則天,也不相信我家會有燭影斧聲。”

  “皇上為何如此信任裕王?”容妃對李君華的態度難以置信,問道。

  李君華直接說道“這個帝國是我的父親一手創立的,他是帝國的開國皇帝,理所當然的,所有人都認為,父親最重要的就是皇位。可是世人都錯了,父親最重要的東西並非這個皇位,於是他傳承給我。”

  “那父皇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麽,傳承給了誰,印度的皇長兄?”容妃不解。

  李君華說“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麽,我和君弘這從十幾歲起就開始猜測查找,一直都沒有答案。一直到前段時間老三在印度犯了錯,我與大哥通信,他在信中提及了這件事,老三在阿格拉對大哥吐露了部分心聲。

  按照老三的說法,父親的才能被大哥繼承,父親的事業由我繼承,而他繼承的則是父親的理想。

  你或許知道,父親和老三之間最為親密,可你不知道的是,這二人之間是有秘密的,那是一個很重要的秘密,沒有第三個人知曉。或許那就是父親的理想吧,或許我這一生都不知道。我當皇帝二十年,除了想知道那個秘密是什麽,最大的疑惑就是為什麽父親不告訴我。我想不出來,是什麽樣的理想是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皇帝無法完成的。但是近兩年我逐漸明白了,皇位枷鎖,一旦套上,有些事就不能做了。

  而父親的理想是和皇位相悖的,當了皇帝,就不能繼承那個理想,想要繼承那個理想,就不能做皇帝。”

  容妃搖搖頭“不知道您在說什麽,我擔心這隻是一個圈套,或許是裕王故布疑陣。”

  “不會的。除了那個秘密,老三待我很真誠,他不會欺瞞於我,就像在裕王府,他打昭稷,一定要當著你麵打一樣。他的腦袋非常聰明,如果他想謀奪皇位的話,二十年時間他早就成功了。而且他很重視親情,當年父親不想發生玄武門之禍,因此才在春秋鼎盛之年,禪位於剛剛成年的我。而老三也是為了兄弟之情,早早退出了皇位相爭。”李君華堅定的說道。

  容妃臉色卻很難看“您說了這些,雖然打消了我的疑慮,但我心裏更忐忑了。那終究是什麽理想,什麽秘密,竟然很可能與帝位相悖逆。您是裕王的親兄弟,或許他不會威脅到您,可是昭稷卻和他遠了一層,將來他會不會為了那個理想,威脅昭稷呢?”

  李君華哈哈大笑“容妃,你要知道,我和老三之間隻相差幾歲而已,你憑什麽料定我會先於他而去呢?另外,誰說繼承我位置的一定會是昭稷?在我的眼中,昭稷縱然是我唯一的兒子,卻並非唯一的繼承人,老三的那些兒子也一樣有可能繼承我的位置,隻不過我一直沒有說罷了。當然,在同樣優秀,甚至昭稷差一些的情況下,我會優先選擇自己的兒子,可我總要有選擇才行。

  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奉先殿的牌匾後的聖旨上寫了什麽嗎,我這就讓人取來給你看。”

  李君華叫來侍衛長,讓其去取聖旨,很快,聖旨取來,容妃打開看後,發現聖旨上寫的很清楚,一旦皇帝駕崩,當由太上皇決定誰來繼承帝位。既不是大家理所當然認為的李昭稷,也不是傳言之中的李君威。

  而李君華毫不客氣的說道“隻有當孩子們成年,展現出足夠的能力時候,我才會做出選擇,他的名字才會出現在這份聖旨上。而孩子們沒成年之前,這份聖旨就是這樣。”

  “可父皇年邁了呀。”容妃說。

  李君華笑了笑,點了點聖旨“那麽這個人就會換成老三君威。”

  “可是。”

  “如果老三也不在了,這個人就會是誠王君弘、成王兄李海。”李君華不等容妃說完,又列舉了兩個名字,想來他的腦袋裏還有幾個名字。

  “那您今天說的這些,裕王知道嗎,這些人知道嗎?”容妃問。

  李君華搖搖頭“他們都不知道,尤其不能讓老三知道。其實老三還是心心念念的想要讓昭稷成為太子,正因如此,他才迫切的在昭稷這麽小的時候,把他帶離你的身邊。他擔心,再長大幾年,就擰不過來了。你是第三個知道這個規劃的人。”

  “第二個人是誰,父皇?”容妃問。

  李君華搖搖頭,容妃又問“母後?”

  李君華依舊搖搖頭,他直接說道“是皇後,而且皇後那裏還保存著我的親筆所書的一份聖旨。”

  容妃聞言,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李君華說道“今日跟你說這麽些,就是想告訴你,對老三好一些,別總是疑神疑鬼的。我知道你一門心思的想讓昭稷成為太子,相信我,老三和你的心思是一樣的。我亦是如此,隻不過區別在於,你認為那個位置就屬於昭稷,而我和老三都想把他培養成合格的儲君。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把昭稷教育成合格的儲君,但我知道,皇宮肯定不是良好的教育場所。在父親不參與下一代教育的情況下,我很確定的認為,老三是比你我都合適的人選。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太子之位這件事上。

  我甚至可以這麽跟你說,假如有一天,老三親口跟我說,昭稷是合格的儲君,那我會毫不猶豫的立他為太子,甚至於直接禪位於他。”

  “您就在這麽信任他?”容妃依舊難以置信。

  李君華說“這種信任並非隻是因為兄弟之情,實際上,從我當上皇帝之後,我也很多次的懷疑、試探,但結果都是打自己的臉。我厭倦了這種懷疑,也已經後悔。既然事實已經無數次的打了我的臉,那就不需要再打一次了。而如果你擔心昭稷無法獲得太子之位,想要再為他做些什麽,那很簡單,你我再努努力,再生的兒子,兩個兒子成功的幾率總比一個高,不是嗎?”

  曾幾何時,李君華也非常想多子多福,兒子多了,選擇也就多,可是在他把裕王子嗣一樣列為繼承人之選後,這種想法也就淡了很多。但是他不拒絕多幾個兒子,其實他也有一個野望,一個兒子繼承自己的皇位,一個兒子去老三那裏繼承父親的理想。

  “皇上,如果父皇知道您的這些想法,會如何呢?”容妃知道,對皇帝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位早已不問政務的太上皇。

  李君華道“如果父皇知道了,他肯定會罵我,然後要求我把公主們也列為考察對象。那樣隻會讓局勢更為複雜,想必你也不想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