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章九六 運河工程起波瀾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5-13 00:15      字數:4261
  潘名器有些擔心的說道:“王爺,我是第一次到西津,沒有根基,一個人都不認識,負責這麽大的事情,恐怕很難服眾。”

  李君威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跟了我這一年,做事圓滑了許多,不是以往那樣了。而且,以你我之間的交情,怎麽會讓你空手去和那些人鬥呢,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其一,裴元器是我好友,他會像我一樣全力支持你的.......。”

  潘名器還要說話,卻被李君威攔住:“我知道,縣官不如現管,閻王好惹,小鬼難纏,所以我依舊讓人擔任我的私人技術顧問。”

  “這.......什麽意思?”潘名器不太明白。

  李君威說道:“作為我的私人顧問,你有權向我提出建議,而大家都知道,我對海軍技術方麵知道的寥寥,所以我很看重你的建議。因此你直接掌握著西津地區的兩大利益。其一,黑海艦隊想要獲得遠征艦隊裏的裝甲巡洋艦,而黑海艦隊有沒有使用、維護的能力,你說了算,你說給我就給,你說給幾艘,我就給幾艘。

  其二,與法國合作的改造戰艦的事情,黑海地區的造船廠有沒有改建的能力,能接下多少單子,也是你說了算。有這兩樣,你就是財神爺,每個人都會討好你,記著,若是收了什麽好處,分我一半呀。”

  潘名器自然知道李君威最後實在開玩笑,但是有了這兩樣,西津地區的人自然不會排斥自己了。潘名器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問:“王爺........您不去西津嗎?”

  李君威搖搖頭:“我就不去了,那裏沒有什麽是必須我出麵的,元器一直做的四平八穩,我去了隻會亂他陣腳。而且,與你手頭的這件工作相比,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才是百年大計,我要去蘇伊士。”

  塞得港開港不過七年,卻已經繁榮的一塌糊塗,火車站和港口周圍密布著各式各樣的建築,這裏已經是常住人口超過四萬的大城市,來自四麵八方的商旅在此聚集,交易著各式各樣的貨物,原本李君威認為自己靠岸之後會看到忙碌的港口、繁榮的集鎮和摩肩擦踵的人流,但是沒想到的是,整個港口都處於一片死寂的狀態,街道上到處都是無所事事的閑漢,靠著施粥站活著。

  在靠岸後,李君威的侍從官上岸打理,回來之後卻直接要求坐艦立刻起航離開,連淡水都不許補充,坐艦一直到了海法港才停下,而在海法,李君威得到了最熱烈的歡迎,沒有人知道帝國的裕王殿下會來到這裏,但是當消息傳來的時候,海法港的市民自發組織起來,捧著鮮花,湧上碼頭,歡迎李君威。

  這座港口及周圍上千平方公裏的土地現在屬於奧斯曼的猶太公爵約瑟,但是身為領主的約瑟不止一次的告訴自己的領民,猶太人得到這塊寶貴的生存之地,不僅靠的是奧斯曼蘇丹陛下的慷慨,還因為中國親王的庇護,如果沒有中國親王幫忙,猶太人是不會得到這塊應許之地的。

  而麵對蘇丹,猶太人還可以用奉獻超額的稅款來報答,但是對中國親王呢,那位親王甚至沒有接受過猶太人一點禮物。

  “約瑟,你這個老東西,搞的我無所適從。如果我早知道會有那麽多漂亮姑娘歡迎我,我肯定好好洗洗澡,噴噴香水,可是我什麽都沒做,漂亮姑娘們嗅到的隻是我滿身的臭汗和酒氣........。”李君威站在約瑟的公爵府邸的陽台前,向著戀戀不散的百姓招手示意,嘴裏不住的抱怨著。

  約瑟肥胖的老臉樂開了花,說道:“不,這一切都是自發的,我根本沒有組織,尊貴的殿下,這裏的每個人都是愛您的,他們由衷的想要表達對您的歡迎。”

  約瑟才是真正的愛李君威,自從結識了這位中國親王之後,約瑟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僅很快成為猶太人之中最富有的那幾個,而且還成為最有權力的那一個,他不僅是奧斯曼帝國的合法公爵,還是所有猶太富人期許的複國者和保護者。

  “你這個老家夥,在英國賺的盆滿缽滿,你知道嗎,你把我國的燧發槍賣給了冷溪步槍團,而這支軍隊出現在了北美殖民地。給我們招惹了很多麻煩,所以我勸你對李素態度低一點,否則我會告訴他這個秘密的。”李君威半開玩笑的對約瑟說道。

  “我願意賠償,您隨意開價。”

  李君威嗬嗬一笑,他倒是不在乎,反正被打死的又不是帝國士兵,倒黴的是愛爾蘭人、哥薩克人和烏克蘭人。

  “賠償就是我要在這裏住一段時間,順便向你打聽一下關於蘇伊士的情況,而這一切,都必須是免費的。”李君威問道。

  約瑟笑了:“殿下呀,您是我請都請不來的貴賓呀。”

  身為商人,約瑟對蘇伊士這等交通要道發生的事情還是很了解的,之所以李君威抵達蘇伊士的時候不能登岸,是因為塞得港發生了暴亂,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暴亂的主要是埃及人,既有原本在工地工作的埃及勞工,也有從三角洲前來的埃及百姓,而發生暴亂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雖然說,引發暴亂的那些惡行暴政多半與帝國方麵無關,但這種事是說不清楚的,一切的根源還要從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份劃分來談。

  一開始,李君威就與奧斯曼的科普魯律家族定好的股份占有的原則,那就是按照貢獻大小分股,占有股份多數的一方擁有經營權,所以一開始,帝國與奧斯曼兩國都想把股份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帝國方麵的辦法是盡可能提升資金入股的份額,畢竟奧斯曼處於戰爭狀態,拿不出錢來投資,帝國投入資金越多,那麽占有的股份也就越多。一開始,帝國方麵也沒有覺得這是壓力,因為那個時候,帝國提出把蘇伊士運河的股票公開出售,募集股份,同時邀請猶太、亞美尼亞、希臘、威尼斯、熱那亞等國、民族的私有資本進入,從帝國與奧斯曼之間選擇,這些商人肯定願意支持信用更有保證的帝國一方了。

  可問題是,蘇伊士運河還未開挖,早先建成的蘇伊士鐵路也應有了同樣的辦法,但結果卻是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公司的股東們對盈利的要求太迫切了,畢竟一次投資就要幾年才會建設完成,投資周期長,工程一結束,自然股東就要分紅賺錢了。可問題是,無論是鐵路還是運河,後期的維護、擴建都需要錢,再拉資金,就會稀釋股權,股東們不樂意,用盈利去做這些後期工作就會減少分紅,大家也不樂意。

  因此,計劃中,以蘇伊士鐵路盈利開建複線工程的計劃直接無限期延遲,相反,股東大會不斷要求提高火車的運價,以增加利潤,甚至於鐵路的股東作梗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以免兩個工程展開競爭。

  在這些前車之鑒後,帝國不僅回購了蘇伊士鐵路的股份,讓蘇伊士鐵路公司完全成為國有企業,還確定,蘇伊士運河項目裏的帝國股份也是國有部分,其餘投資人想要分享其中的利益,還是老老實實的去買公司債券吧。

  雖然運河股份國有化造成帝國財政吃緊,讓投資磕磕絆絆,但終究還是順利進行,但奧斯曼那邊就沒那麽順利了。

  一開始,奧斯曼一方認為自己是有優勢的,最大的優勢就是運河位於奧斯曼的土地上,那麽僅僅是以土地入股,就能夠獲得相當一部分的股權。但是隨著奧斯曼對帝國開放,奧斯曼帝國借助帝國培養了一批精英,配合那些商人,讓奧斯曼一方改變了初衷。

  精英們認為,如果土地入股成為股權,那麽就是可以交易的,以奧斯曼當權者的德性,隻要打起仗來,缺錢缺狠了,就沒有什麽不可賣的,恰好,帝國一方確立了國有股份原則,這批政治精英認為,這可能是帝國方麵的陰謀,將來以蘇伊士股份為抵押借款給奧斯曼,或者索性購買股權,直接把蘇伊士運河及周邊的土地變成帝國的土地,讓蘇伊士運河徹底與奧斯曼無關,這可不是一條運河的事,意味著,運河以西的埃及等土地也會更容易脫離奧斯曼。

  因此,奧斯曼一方很快決定,不再以土地入股,而是改為讓蘇伊士運河公司向奧斯曼一方租用土地,四十九年為一期,按期付款。這樣既可以獲得部分收入,也可以讓運河主權完全屬於奧斯曼。

  但政治精英們還是想要盡可能讓奧斯曼一方占有更多的股權,既然土地上沒有施展空間了,隻能著眼於其他方麵,人和補給成為了奧斯曼手裏最大的籌碼。

  運河東西的土地和人民都屬於奧斯曼,因此奧斯曼一方以征勞役的方式為運河挖掘提供勞動力,同時,運河挖掘所消耗的資源就地采購,比如人吃的糧食,奧斯曼就主動承擔全部,直接從埃及地區征收。解決了食物和人力,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股份,同時帝國一方也開始少投入雇傭人和養活人的資金,還能減少帝國方麵的股份,一舉兩得。為此,奧斯曼直接要求帝國一方不能雇傭奧斯曼國的人作為勞動力。

  帝國一方也努力爭取,最終以東西走向的蘇伊士灌渠和南北走向的蘇伊士鐵路的交叉點為中心,北麵工程奧斯曼承擔,南麵工程帝國一方承擔。而這個中心點恰恰還是一片窪地,將來運河開通灌入海水,可以作為港口使用,因此中心點的城鎮也作為蘇伊士運河公司駐地,而因為灌渠和鐵路,這裏已經形成了一個小鎮,被命名為中途市。

  雖然奧斯曼一方百般阻撓,屢屢使絆子,但帝國都是盡可能忍讓,按照李君威的想法,無論如何,哪怕是倒貼錢也要把蘇伊士運河開通,大不了開通之後立刻翻臉,跟奧斯曼打一仗,把這條咽喉要道搶下來。

  “......因為帝國一方不許雇傭本地勞動力,所以南部工程的勞動力多是來自東方,中國人、安南人、暹羅人、印度人等等,甚至連東方的日本勞工都有,但是勞動力仍然短缺,幸運的是,帝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械技術,承包運河的公司從國內調遣了很多的機械設備,他們用蒸汽動力的挖掘機、拖拉機挖掘了一條寬不過十五米,深兩米的溝渠,利用南部的窪地,大量形成湖泊,很快連接了中途市與蘇伊士港。

  開通了這條淺運河,就能通駁船,減少了鐵路和公路的壓力。而現在,蒸汽動力的挖泥船已經開始陸續進入運河,采用疏浚的方式加深加寬........。”提起帝國方麵的工程能力,約瑟驚為天人。

  但是與之相比,奧斯曼一方仍然是人力和畜力為主,效力低不說,因為是勞役,工人幾乎得不到什麽收入,相反還要遭受土耳其人的虐待和剝削。從運河工程一開始,蘇伊士公司就在中途市的一塊沙漠空地上立了一大塊的石碑,把所有為開挖運河獻出生命的工人名字刻上去,運河工程進行兩年,帝國負責的南部工程隻有一百七十多人因為工程事故、傳染病或者遭遇暴力襲擊付出生命。

  這些人的名字全都鐫刻在了石碑上,而奧斯曼負責的北部工程,開挖的半年內,就有四千七百多個名字刻在了石碑上,但也僅僅如此,因為奧斯曼人很快就不再同意這個做法。因為以他們的組織能力,即便是人死了,也未必知道名字是什麽,有時候也不知道人是死了還是跑了。兩年下來,保守估計就有至少一萬五千人喪命,其中大部分是埃及人。

  隨著南部的淺水運河開挖到中途市,越來越多的埃及人了解到了南部地區運河工人的現狀,雖然一樣的勞動辛苦,但至少他們可以拿到錢,吃飽飯,太陽大的時候可以休息乘涼,貝都因人襲擊的時候有軍警保護,病了也有人看病,死了也會有撫恤金。而埃及人,什麽都沒有,有的隻有皮鞭和謾罵,幹不完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