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九 hit and run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1-11 12:23      字數:4252
  讓包括趙龍城在內,所有遠征艦隊將士們都感覺到詫異的是,在遠征艦隊一炮未發的情況下,就已經確定了利馬艦隊的意圖,他們並非有把握擊敗遠征艦隊,而是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瘋狂之中,而且,肯定不是敵人的表演,即便是經驗最少的軍官都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原因就在於,利馬艦隊自開始戰術機動的時候,就徹底陷入了混亂。

  如果說戰列線前進的利馬艦隊像是一條歪七扭八的毒蛇,那麽現在的利馬艦隊絕對就是一窩馬蜂。所有的戰艦上都亂糟糟的,明顯可以看到,露天甲板上的水手希望通過縱帆來加快轉向的速度,但那些帆布在他們的手裏變成了亂拍的蒼蠅拍,根本無法發揮出功效,這導致利馬艦隊並非以戰列線的方式靠近,而是各艦自行靠近,有快有慢,簡直就不像是戰列線,連前後位置都不存在了。

  唯一還能稱得上戰術安排的就是最後三艘重炮艦,它們顯然在進行更大的轉向,因為沒有遠征艦隊的戰列艦與其對位,所以這三艘船可以升起所有的帆,動用所有的手段轉向機動。

  任何艦隊司令都不敢這樣示弱的,因為這樣的混亂完全控製不住。趙龍城立刻下令全艦隊謹慎應戰,這條旗語的命令是讓各艦隊艦長在戰術區間之中進行機動,而不用對戰列線的規則過於的死板。

  帝國二十六年八月四日,午時六刻末(十二點半),排列在第三戰列位上的旗艦致遠號打出了第一輪效力齊射,而這個時候,與之對位的利馬艦隊二號艦波哥大號已經進行了長達一刻鍾的亂糟糟炮擊,雙方距離不過一百五十米,致遠號上的三十六磅短重炮發揮出了絕佳的威力,第一輪炮擊就至少擊中了波哥大號超過二十枚的炮彈。

  波哥大號是一艘排水量在一千噸左右的重炮艦,是一艘新船,擁有五十二門火炮,最重的是二十四磅寇菲林火炮,但是隻有下層甲板前部中部的十二門(主要是為了平衡主力艦那高大船尾樓造成的重心不居中),其餘的都是十六磅炮、八磅炮、三磅炮等各式小火炮。

  從火炮數量上來講,雙方的對比是四十對二十六,波哥大的火炮隻有致遠艦的百分之六十五,但如果對比火力投射量來說,波哥大上左船舷上的六門二十四磅,十四門十六磅,四門八磅炮和四門三磅炮一次的火力投射僅有四百一十二磅炮彈,而致遠號右側船舷的火力投射量是一千四百四十磅,波哥大號連致遠號的百分之三十都不到。

  而無論是對比前者還是後者,都沒有達到戰列艦對位資格線。在風帆戰艦時代,想要加入戰列線參與戰列艦炮戰,最低的要求就是,己方戰列艦的有效火力不能低於對位戰列艦的百分之七十,也正因為如此,七十四炮的戰列艦成為了風帆戰列艦時代的主流,這樣的戰列艦在麵對一百門以上的火炮戰列艦時,也有對位的資格,但因為一級戰列艦數量不多,大部分的戰列艦的火炮數量都不會超過九十門,所以,三級戰列艦的最低標準就是六十四門火炮。

  所以,波哥大號根本沒有資格與致遠號對陣,更重要的是,三磅炮在戰列艦對轟之中完全就是無效火力,八磅炮也很勉強,所以兩艘戰艦的之間的實力差距隻能是比數據上看上去更大。

  致遠艦的第一輪火力齊射就給了波哥大號沉重的打擊,三十六磅的炮彈在效力射擊範圍內可以直接擊穿波哥大號的舷牆,打出一個臉盆大小的洞,造成巨大的傷亡,而對手的還擊雜亂無章,這使得致遠艦上所有的火炮都可以采用更為從容的縱射,即火炮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挨個射擊,由此,每層火炮甲板上的槍炮長和炮兵軍官還能調整一些火炮,保證更高的命中效率。

  致遠號的從容還體現在沒有使用最快的射擊速度,帝國海軍的三十六磅短重炮整體重量僅僅高於對麵的十六磅火炮,因為采用了燧發機、曲狀推彈杆、易燃藥包等等專業的炮兵用具,所以爆發射速甚至可以達到一分鍾三發,可是致遠號沒有這樣,他們隻采用一分鍾一發的射擊速度,這樣可以保持船員們的體力。

  而占據上風的波哥大號就沒有這麽專業了,因為加入了太多的民船水手,所以操作火炮上問題不斷,更重要的事,致遠號是沉著應戰,直線航行,等著波哥大號送上炮口,而波哥大號卻要頂著炮火靠近,可謂艱難萬分。

  一直到波哥大號靠近到了百米之內,致遠號才采用了爆發射速,所有的火炮裝填的雙份炮彈,下層甲板是兩枚實心炮彈,中層火炮甲板是先裝一袋子霰彈,再裝一枚實心炮彈,而露天甲板和船尾樓火炮甲板,則全部裝填兩發霰彈。

  集中開火三發之後,致遠號開始左轉脫離,與波哥大號拉開距離,然後再一發一發炮彈的還擊著西班牙人。

  其餘各艦也多半是如此,雖然遠征艦隊在趙龍城的指揮下就是一支敢衝敢打的鐵軍,不畏懼接舷戰,但趙龍城知道,在這裏如果產生大的傷亡,人還還說,艦船可未必能保得住,畢竟在方圓一千公裏範圍內,帝國沒有任何一處控製的港口。

  因為前期的加速占位的計劃因為西班牙人的貼近作罷,遠征艦隊實際參與戰列線作戰的艦船隻有後麵五艘,而利馬艦隊參戰的也隻有前麵五艘,而利馬艦隊聖菲號就是最後一艘,當然,因為利馬艦隊太混亂了,導致第六號艦也在向遠征艦隊的六號艦威遠號開火,而威遠號也在用兩門尾炮向轉向夾擊的利馬艦隊後衛艦首艦卡亞俄號開火。

  自雙方發生炮擊以來,趙龍城看到帝國遠征艦隊明顯占據了上風,而傷亡不大,認為這樣打下去,對己方是有利的,貿然有其他動作,未必能讓己方更有利,所以,遠征艦隊的一號艦靖遠號隻能無聊的在最前沿航行,調整了火炮射角之後,對利馬艦隊首艦基多號炮擊,實際效果乏善可陳,所謂的炮擊,隻是表明自己並非什麽都沒做。

  作為旗艦的致遠號上,傷亡最大的就是主桅杆桅盤上的瞭望手,他們必須時刻注意六號艦威遠號的情況,因為對於遠征艦隊來說,現在的情況是有利的,唯一不利的就是利馬艦隊的兵力優勢,他們的後衛艦隊已經脫離了戰列線,左轉向切入了遠征艦隊的左側,如果到位,這三艘船就可以夾擊遠征艦隊的後衛艦隊,也就是撫遠號、鎮遠號和威遠號,而威遠號是最容易受到夾擊的,因為存在這種可能,利馬艦隊不是以二對一,而是追上威遠號後,四艘圍攻這一艘。

  處於三號戰位的旗艦無法判斷敵人的企圖,因此,趙龍城一開始就把副旗威遠號放在了六號戰位,由其自行判斷,隨時與致遠號聯絡,一旦威遠號遭遇圍攻,那麽趙龍城立刻會讓威遠號減速避讓,或者自行選擇戰鬥方式,而其餘艦船則直接迎上去,與其餘的西班牙戰艦近身肉搏。

  原本,艦隊參謀們估計,在三十分鍾左右就會如此,或者在五十分鍾後,利馬艦隊的後衛艦隊會夾擊己方的後衛艦隊,但一直到雙方打了一個小時,威遠號也沒有發出訊號,一來是利馬艦隊現在的船員素質實在是太差了,簡單的戰術都不能完整的使用出來,而趙龍城給全艦隊的應戰策略有點類似於後世玩遊戲時的‘hitandrun’,遠征艦隊不斷接戰,左轉向,重新形成戰列線,然後繼續接戰。

  這讓利馬艦隊那群草包船員無所適從,差點發生了船隻碰撞。如果一直這樣打下去,利馬艦隊的前衛和中堅艦本身就受不住了。實際上,在未時兩刻的時候,遠征艦隊的二號戰艦綏遠號就與利馬艦隊的首艦巴拿馬號、三號艦波托西號相繼退出戰列線,綏遠號比較倒黴,被一枚十六磅炮彈擊中了舵位,控製方向的舵盤和兩個舵手一個航海長戰死,被卡死的舵杆讓綏遠號左轉脫離,倒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混亂。

  在確定舵盤短時間內修複不好之後,綏遠號使用斜桁帆和部分縱帆控製方向,於二十分鍾後重新加入戰場,隻不過這些縱帆和操帆的水手被打的很慘,而綏遠號為了避免脫離陣位導致戰列線受損,在對陣的巴拿馬號撲上來的時候,並未轉向躲避,而是全力轟擊,直接把巴拿馬號打崩,自行右轉逃離,綏遠號因此得以可以呆在戰列線內。

  而波托西號就倒黴了,其被對位的靖遠號打的七零八落,尤其是吃水線位置,被打了好幾個大口子,雖然靖遠號的吃水線也被打了兩個口子,但雙方位置不同,靖遠號位於下風,吃水線受創,因為船體傾斜緣故,實際破口在水麵以上的,而波托西號隻要一轉向,船體繼續傾斜,就有大量的海水灌入。

  從表麵上來看,雙方打的難解難分,但實際上,遠征艦隊完全掌握主動,趙龍城沒有求變,而是想要繼續打下去,僅僅打了一個小時,敵人就有兩艘戰艦失去戰鬥力,再打下去,肯定贏得更為痛快,但是在未時三刻的時候,一場變故讓趙龍城不得不下達了突擊命令,這場變故就在於風力加大了。

  雙方接觸的之後,風力一直維持在十二節到十六節之間,因為雙方都是隻用中帆作為動力帆(防止對麵破壞帆索),所以兩條戰列線維持了不到四節的速度,而利馬艦隊的後衛艦隊加速追擊時,也不過能到五節多一點,這也是其遲遲無法進入陣位的重要原因。

  風力突然增大,不光是利馬艦隊後衛艦隊可以更快進入陣位的緣故,更重要的在於,這片海岸的有著大風常伴大霧的天氣,隨著風力的增大,空氣明顯濕潤起來,風把表麵較熱的海水吹向了外海,讓秘魯寒流帶來的冰冷海水上泛,而風還把中午的熱空氣吹到了海麵上,較熱的空氣碰上較冷的海水,直接導致了平流霧的發生,而是出現的非常快。

  “拉斐爾閣下,看到沒有,這就是上帝的保佑呀,我們進攻了異教徒,做了最為公義的事,上帝回應了我們的義舉........。”拉奧尼亞狂熱的宣告著,但他卻看到了拉斐爾臉上的冰冷和淡漠,那雙眼睛死死盯著對麵的中**艦,拉奧尼亞看到,他們對陣的威遠號戰列艦,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貼靠而來,而炮擊反而孱弱了不少。

  在拉斐爾眼裏,威遠號炮火漸漸熄滅,但船上不斷傳來歡呼之聲,而露天甲板卻是少見人影,這是在準備接舷戰的節奏呀,而自己的坐艦呢,能接下這一擊嗎?

  拉斐爾拔出了刀和手槍,右手持刀,左手持槍,決絕的看著凶猛撲來的威遠號,忽然,他想到了什麽,對身邊集結來的陸軍士兵說道:“把拉奧尼亞閣下轉移到副旗艦上去。”

  “不,我要與異教徒決一死戰!”拉奧尼亞高聲呼喊說道。

  拉斐爾說道:“拉奧尼亞,這個榮耀屬於我,你應該作為艦隊的第二指揮官收拾殘局,贏得全勝,或者率領撤退。”

  “那是您的工作,拉斐爾大人。”拉奧尼亞說。

  拉斐爾搖搖頭:“不........這一次,我不會再逃了。”

  拉斐爾之所以不想再逃了,並非是他認為此次必敗無疑或者會有勝利的榮耀,而是認為這是他一生最後的戰鬥,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如果錯過了這一次,還不知道下一次會是什麽時候,而現在的這個形勢,中國人就算全軍覆滅,幾年後還會有更強大的艦隊抵達,而利馬艦隊呢......如果覆滅了,就不會再有利馬艦隊了吧。

  拉奧尼亞被拖拽走了,他被帶到了右船舷吊運下去的小船上,在越來越濃的霧氣之中離開,在與旗艦脫離的時候,拉奧尼亞發現主桅杆上升起了最後的旗語——戰列線解散!

  拉奧尼亞意識到,這一場海戰,西班牙又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