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零八 中國之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12-10 21:43      字數:4240
  在南洋民亂之中,安全局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李昭睿的行為並不那麽合法,他與地方豪強、民意代表兩派分別取得聯絡,假意支持,從他們嘴巴裏拿到對方的把柄,製定了一份份詳細的名單,而最終收網的角色卻不能由安全局來扮演,最適合的人是蘇日安。

  “蘇大哥,你這手腳夠麻利的呀,人一到就抓了上百人,幸好我沒有露麵,不然不能消停咯。”李君威躲在印度洋艦隊司令部的大樓裏喂魚,以免有不知好歹的人利用各種關係攀上門來,他也沒有想到,蘇日安與李昭睿合作會這麽愉快,實際二人,或者二人身後的衙門在申京對立是很嚴重的,蘇日安誰都敢招惹,誰都能招惹,可唯獨不能動安全局的人,但安全局與高層、權貴牽扯最深,不能直接動,雙方也有齷齪,矛盾很深。

  蘇日安平淡說道:“國法如山,憲政森嚴,隻要不存私心,如何不快?”

  李君威點點頭:“那你還來找我做什麽,你知道的,我之所以被拖延在這裏,實際就是給你托底的,要不我把今天早上剛收到的密旨給你看一看。”

  “不用,微臣已經知道了。”蘇日安回應說道,他之所以下手這麽快,很大一部分原因用的是軍隊,而非本地的執法機構,而軍隊之中,來自海內派遣軍隊是主力,其餘本地兵馬和執法機構武裝都被勒令不得出動和參與,而現在,這些軍隊都奉裕王大令行事,軍隊在誰手裏,大局就在誰手裏。

  “微臣是來求教裕王的。”蘇日安認真說道,恭敬行禮。

  “這可就說笑了,蘇大哥能力出眾,皇兄都是稱讚的,哪裏還有需要我能教授的。”李君威放下魚食,站了起來,指著一旁的椅子示意蘇日安坐下說話,他笑著說:“你我老相識了,直說便是。”

  “雖是老相識,可微臣幾番與裕王有隙.......。”

  “你這麽說就是你的不是了,你知道的,我這個人睚眥必報,我若是真在乎那點嫌隙,早就對你下手了,何故等到現在,咱們之間的那點嫌隙不值一提,隻不過你的位置你的聲名,讓人無法親近罷了。”李君威擺擺手,話說的有十分真誠,隻不過語氣並沒有那麽和緩。

  蘇日安卻不在乎他的態度語氣,裕王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很識大體,一般來說,識大體的人心胸寬廣,可裕王偏偏是個識大體而又心胸狹窄的家夥,他不計較自己的以前的做法是因為識大體,這說話不好聽卻是因為真的心裏不痛快了。

  “這幾日,已經抓了地方豪強幾十家,雖然安全局給的證據未必完全是真的,但地方豪強的勢力已經連根拔起。那些非法移民就沒有了依仗,接下來.........。”蘇日安認真說著自己的計劃。

  地方豪強雖然在南洋盤根錯節手眼通天,可胳膊擰不過大腿,筆杆子和錢袋子終究打不過刀把子,既然動了兵,那點關係和能量也就不值一提了,而民意代表們雖然靠的是煽動起來的民情輿論,但卻更為棘手,一旦處理不當,就會站在老百姓的對立麵。

  所以蘇日安並未雙管齊下,而是放民意代表,打地方豪強,反正地方豪強已經被民意代表們搞臭了,有兵馬有民心,收拾他們再合適不過,收拾完他們就該收拾操縱民意的那群家夥。

  “......這幾日對地方豪強重拳出擊,南洋百姓沸騰,對朝廷心生擁戴........。”蘇日安絮絮叨叨的說著,生怕遺漏了什麽重要的信息,而李君威也逐漸聽明白了。

  皇帝讓蘇日安來處置這裏的事,本身就是借助他的清名重塑南洋百姓對朝廷的信心,現在地方豪強被連根拔起,百姓恢複了對朝廷的信任,但民情輿論卻沒有完全轉向,畢竟還有那群所謂的民意代表在摻和,而蘇日安計劃徹底奪回民心之後,再向那群人下手,他的辦法就是下力氣,真正解決非法移民問題。

  “你的意思是先清理非法移民,再收拾內部不穩?”李君威問。

  蘇日安點點頭:“民心不可欺,民心不可棄。對付那些自以為是的野心家,要講究方式方法,一味的用強可不好。”

  李君威聞言輕輕點頭,感覺確實是這麽個道理,而蘇日安則是問:“如何對付非法移民,微臣想求教於王爺。”

  “你是動了惻隱之心了吧。”李君威反問。

  蘇日安苦笑:“我以為您會說我婦人之仁。”

  “沒有什麽區別,你知道我文學素養本就不高。我是想問你的心如何惻隱,你的仁如何婦人之見。”李君威回答的滿不在乎,繼而問:“你不會也想留下這些非法移民吧。”

  “不,微臣隻是不想把他們逼上絕路。”蘇日安回答的很隱晦,見李君威不為所動,蘇日安隻能剖明了心跡。

  當今皇帝李君華曾經這麽評價過蘇日安,學習法律越深,就會變的越沒有人性。蘇日安長久以來都是如此,隻**律,不講人情。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國內處置案件,相關者少則三五人,多則百十人,可是這一次南洋民亂,會涉及多少人呢?

  檳城擁有五十萬人口,也是南洋外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四分之一的人屬於少數族裔,真正取得合法身份或者合法居留權的人口隻有不到兩萬人,也就是說僅僅檳城就是十萬非法移民,而在其他行省,比如暹羅人、真臘人聚集的華城、爪哇人和蘇祿人聚集的馬尼拉,各類非法移民加起來絕對會低於二十五萬之數,這還是隻算城鎮,在農村和種植園裏,還不知道有多少。

  “但微臣不認為這是婦人之仁,移民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問題,因為種植園和農莊取代男耕女織,導致了大量的農民破產,破產的農民與非法移民搶掠城市底層工作最終導致了這場民亂。

  但是時移世易,裕王爺您在歐洲的成功為南洋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隨著蘇伊士地峽的打通,會有大量的南洋商品湧入歐洲市場,這會給南洋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新一輪的大發展會把所有的失業者納入生產之中,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且西津的開發也會紓解本地的移民聚集壓力。”蘇日安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李君威點點頭:“蘇大哥,幾年不見,你通達了許多,可是你錯了,非法移民問題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國家戰略問題,事關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未來。你真的以為這些人被排斥是因為他們是非法的嗎?”

  “除了這些,還有.......還有什麽?”蘇日安倒是完全被問懵圈了。

  李君威看著蘇日安的眼睛,說道:“你是法務衙門出身,對帝國所有的法律都了如指掌,我問你,帝國有沒有排外的法律?”

  “這........。”蘇日安一時語塞,他心裏快速把一些相關的法條過了一遍,又仔細回憶了來時閱讀過的檳城地方法律,雖然複雜冗長,但他要做的並非記憶起一條法律,而是記憶起一種法律,可結果是,他沒有找到。

  李君威哈哈大笑:“蘇大哥呀,蘇大哥,我告訴你,你到街上,隨便抓一個移民來,不論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問他同樣的問題,不論他是學識淵博的還是目不識丁的,他都能給你說出十條八條來。”

  蘇日安這才意識到,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出了問題,站在移民角度上,帝國的法律之中確確實實充滿了排外的屬性。

  一個普通的外國百姓想要擁有帝國國籍,首先他要在帝國獲得穩定、合法的工作,在檳城這個最開放的城市,需要五年內沒有任何違法行為,且擁有繳納一定稅款的記錄,才能申請加入帝國。

  而加入帝國還需要進行考核,國語、國文、法律、曆史等等考核一大堆,這意味著這個人必須是一個有文化的人。通過考核之後,這個人就成為了帝國國民,是國民而非公民,也就是說他不能擔當任何公職,也沒有選舉基層代表和參選代表等一切政治權力。

  實際上,除非為本地或者為帝國做出特殊貢獻,這個人一輩子都無法成為公民。而且他本人成為國民不代表他的家人就是國民,隻有成為國民後,這個移民的親屬才有資格在帝國境內生活,然後按照同樣的程序成為帝國國民。在此之前,這個剛成為國民的外籍移民就是所有親眷的擔保人,為其一切行為負責。

  而且,移民的國民身份並非永久不變的,按照帝國法律規定,自移民開始一直其後三代,一旦出現不符合帝國國民身份的行為,犯下重罪,都是可以被剝奪國民身份的,比如參與非法宗教活動、叛國、間諜罪、從事分裂、煽動民族對立等等不團結的行為。

  顯然,隻有極少數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國民,這些移民必然具備財富、知識和素養,這也是被帝國百姓普遍接受的移民。但事實是,絕大部分的人沒有這個資格,很多商人因為是貿易商人無法在本地持久納稅和居住,而大部分來境內的移民多是貧苦百姓,五年內辛苦勞作和安分守己沒問題,可是成為國民所需要的知識文化他們去哪裏獲得呢?

  “從移民角度來看,帝國法律確實嚴苛了些。”蘇日安無奈說道。

  李君威打了一個響指,說道:“嚴苛與否,根本不重要,五年可以改為三年,甚至兩年,各種考試也可以降低難度,甚至本地可以支持那些人學習知識文化,但關鍵是這些法律的目的是什麽,我想蘇大哥沒有搞清楚。你或許認為,這些嚴苛法律的目的是為了阻止移民大量湧入,是為了保持國族在海外領地中的主體地位,對嗎?”

  蘇日安見李君威這麽問,就知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可他素來光明磊落說道:“微臣確實這麽想的,可若非如此,那又為何?”

  “這隻是表象罷了,就好似人吃飯才能活著,但並不是活著就是為了吃飯一樣。帝國,或者說我們的民族從來不排斥外人,中國幾千年曆史,以漢唐最為強盛,而這兩朝也是曆史上最為開放和包容的朝代。

  可是何為開放,何為包容呢?李唐一朝包容異族,終釀成五胡亂華之慘劇,趙宋有大食人聚集東南,也不過是養虎遺患。曆朝曆代皆是如此,如何避免?唯有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而非永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些法律,就是為了保證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而不是拒絕異族排斥異族。而如果夷狄入中國不能中國之,那就是如魏征所言,弱則卑伏,強則寇掠,今日你我惻隱袒護,百年之後就為子孫之患呀。”李君威站在蘇日安麵前,慷慨激昂的宣告。

  蘇日安聞言皺眉,感覺自己又小看了裕王,他仔細思索後,說:“現如今的情勢是,移民多卑伏,乞受天朝庇護,又無退路,若以強兵欺淩........。”

  李君威搖搖頭:“你又錯了!所謂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並非因為我們是中國,而是因為我們是華夏,何為華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即文明,夷狄是野蠻。

  我們讓夷狄中國之,並非強迫他們屈服卑微,而是促進其進步。帝國擁有完善的製度、平等的法律、先進的技術和高尚的文明,他們成為其中一份子獲得的是自由、平等與富足。而隻有融入主流,才能享受這一切,所以他們必須會國語國文,但又沒有逼迫他們放棄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相反,這些移民所處國家的文明、製度完全不如帝國,假如讓他們保持原狀成為我們的一份子,那豈不是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了嗎?”

  “所以裕王殿下堅定的對南洋幾十萬非法移民開刀?”蘇日安問道。

  李君威點點頭:“這樣做,你好我好大家好,實際上誰都是得利的。區別隻是一時之利被損害罷了。你要堅定的意識到,我們的做法是為了他們好,而不是針對排斥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