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四零 撒煤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3      字數:4160
  “真是難以置信。”收好了這封信,常阿岱依舊感覺不那麽真實,說道:“不知太子殿下費了多少唇舌,才得此書信。”

  顯然,常阿岱更不敢相信的是信中的內容,很難想象福臨這位曾經的大清皇帝,如今的階下囚,會為帝國向自己的兒子勸降。

  “聽說太子讓人在赫圖阿拉給福臨曾經的女人專門修了一座墓,遷葬了過去,或許還有其他的交易,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烏以風微笑說道。

  常阿岱知道那個女人就是福臨最鍾愛的董鄂妃,他還記得當年福臨在位的時候還為那個女人要死要活的。為其修墓遷葬,並不算是多大的恩典,卻也算是擊中要害。帝國建立之後,滿清全族都被清算,隻有滿達海等一批投降的人得到了赦免和恩典,但也都被安置在了吉林綏靖區,在關內的一切財產,要麽被收繳充公,要麽就低價變賣了。

  不光關內不許有滿洲人及滿洲人的財產,就連八旗的入關後安葬的墳塋也多半遷移,不僅關內,沈陽遼陽的愛新覺羅氏的目的也一律遷往赫圖阿拉,當年這件事就是常阿岱的父親滿達海一手經辦的,雖說理藩院也撥了部分款項,但實在有限,滿達海隻正經處理了歸附帝國的滿洲人墳墓,其餘的都是草草了之,有些名望或血脈相近的,遷了骸骨歸鄉,而大部分直接平了分頭,在赫圖阿拉的碑上寫下一個名字,也就當著遷墳了。

  “哦,對了,為了保你安全,太子還從昌平戰犯管理所給你帶了個幫手來。”烏以風似乎剛剛想起這件事,簡單說了一句。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常阿岱才是看到了所謂的幫手,正是一道在山東被俘的索額圖,漠北清廷如今第一重臣,索尼的兒子。

  常阿岱與索額圖相互之間還算認識,隻是物是人分,也沒有多少話說,常阿岱為了自己的小命專門找索額圖攀談了一會,明白了這個家夥的用處。

  換俘是此次出使漠北的重要任務,帝國需要有個人證明帝國一方並未虐待愛新覺羅福臨,顯然,誰說都不會讓清廷的人相信,不如就找個常年伴在福臨身邊的忠心奴才,而索額圖雖說要跟著去漠北,但回程時也要跟隨回來,繼續去昌平伺候福臨,當然,這是理論上,如果清廷不樂意,也隻能是肉包子打狗了。

  “常阿岱,我倒是有些不明白,平日也不見你與太子有什麽交情,怎生太子如此重視你,為保你的小命,布子無算,莫不是你父親或者一向護著你的李總裁幫你使了什麽路子?”烏以風見常阿岱與索額圖並沒有什麽衝突,稍稍安心下來,問出了埋在心中許久的問題。

  常阿岱笑了笑,搖搖頭:“家父素來穩當,從不擅自結交京城大臣,更不要太子了,李總裁更是沒這個能量。烏大人,你如果細細想想,太子可是帝國最希望使團取得好結果的吧,最好說服清廷去國號,歸順新朝,內附遼東才好吧。”

  烏以風問:“為什麽?”

  常阿岱嗬嗬一笑:“這樣就不用打仗了啊。”

  “不用打仗了?那北伐。”烏以風詫異說道,猛然醒覺,若真如此,北伐就沒有意義了,英王也無法再借助此時建功立業,說到底,還是皇位之爭,烏以風想明白了這些,不禁感覺自己對太子過於小視了,或許是看著太子長大的緣故,總是把他往那個聽話的好孩子方麵去想,現在看來,太子不僅有心思,而且有謀略,全然不是平日裏溫和無害的形象。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古人誠不欺我。”烏以風感慨道。

  使團到了歸化城,這裏已經改名為雲中城,也是雲中綏靖將軍的官署駐地,可來來往往的人還是習慣稱奇為歸化城,畢竟這個名字叫了幾百年了。

  而太子是隱於使團之中,提前趕到,太子的儀仗此刻尚在張家口一帶,烏以風知道,皇家一家都喜歡微服私訪,他到底在侍從室多年,自帝國建立,就值守紫禁城宮禁,對此一點也陌生,除卻皇後外,皇室中人都時常出宮,就連皇帝也不例外,隻不過次數較少罷了。

  “老烏,多謝你送我來,使團的擔子就在你二人身上了,拜托了。”到了歸化城下,李君華向烏以風二人道別,若非跟著使團來,皇後是不放心他一路微服出巡的,如今到了歸化城,使團接洽清廷之後還要繼續北上,而李君華一直要等到儀仗到了再露麵。

  烏以風倒是不那麽擔心,太子身邊的人都是好手,也是皇帝著意安排的,身手膽識沒的說,也知道規矩,烏以風從懷裏拿出一塊銅牌遞給太子,說道:“這是誠王爺送您的,拿著這玩意,在地方行事也方便。”

  那銅牌自然就是安全局的牌子,帝國社會各界都清楚,糾察緝捕,皇權特許,地方各衙門輕易不敢違逆,拿著這玩意,可以在地方橫著走。

  “我知道了,就此別過。”李君華笑納了安全局銅牌,心中卻覺得林君弘這家夥變的婆婆媽媽了,他身邊的侍衛裏可是有正牌的安全局校尉,還用得著給自己一個令牌麽?

  使團進了城,侍衛低聲問道:“公子,我們去哪裏?”

  “上馬,我們向北走一走,去看看邊牆。”李君華說道。

  “可不敢去邊牆,韃虜時常派精騎越過瀚海襲擾雲中,也有本地馬賊作祟,翻過大青山就不安全了。”侍衛麵帶為難,他是沒想到少年老成的太子這麽激進一上來就給他出了一個大難題。

  李君華拍了拍侍衛的肩膀:“我自然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冒險,過了大青山危險,咱們就不越大青山就是了。”

  一行七八騎向北而行,下了官道,沿著小路行進,河水兩岸都已經農田,而離的遠了些則是草地牧場,繁忙的道路上,駝隊和馬隊來往不絕,還經常看到雲中綏靖區的騎兵往來,其中不少是藩兵,騎術很是了得,馳騁之中,不時較量騎射技藝,李君華看了,絲毫不吝嗇讚許。

  “公子爺,咱們離的那駝隊遠一些,別弄一身糞肥。”侍衛指著前麵的一支駝隊,提醒道。

  李君華眼瞧著那駝隊駱駝有百十餘隻,是少見的大駝隊,但卻停在路邊不遠處,扯開駝箱,往下傾瀉什麽東西,黑乎乎的,扔的一堆一堆的,李君華皺眉問道:“他們扔的什麽?”

  “八成是在倒糞。”一個侍衛湊上來說道,他指了指周邊:“公子你看,這周邊很是平坦,遠處還有一條小河,這才初春,草都這麽高了,顯然很肥沃,八成要開墾這裏做農田,先堆了牲口糞便,也好肥田。”

  “風是從那個方向來的,但沒有臭味,而且看著也不想糞球。”李君華用望遠鏡看了一眼,嗅了嗅空氣中,不見有什麽臭味,而且望遠鏡裏看去,那些人傾倒的東西一塊一塊的,若是糞便,當是結成大塊才是。

  走近了駝隊,才是看到,地上一個個黑色的小堆根本不是糞便,而是傾倒在地上的煤塊,侍衛下馬,拿了一塊,煤塊黑的發亮,用刀柄一砸,直接碎裂成塊,紋理清晰,顯然不是什麽煤矸石。

  其餘人也是拿起來看,而駝隊裏跑來一人喊道:“那幾個後生,這可是官家的煤,你們可不能拿,報到了衙門,小心打你們板子!”

  李君華笑了笑,問:“既然是官家的煤塊,你們為什麽傾倒在路邊?”

  “這是綏靖公署的軍令!”老漢挺胸說道。

  李君華卻是不信:“既是軍令,你們為什麽故意把煤撒的到處都是,這是何居心,莫不是綏靖公署短了你們的工錢,你們故意如此,報複官家?”

  “你個後生胡說八道什麽,公署的差官就在這裏,你怎好這麽汙蔑人?”老漢頓時急了起來,而李君華順著他的手看向駝隊,裏麵果然有一個穿著製服的人,正指揮駝隊的人傾倒煤塊。

  “你去把他叫來。”侍衛長從馬上拿下馬紮,讓李君華坐下,衝著手下吩咐道,他可不願意讓太子去湊近駝隊,駱駝髒臭的很,太子嬌生慣養的,可不準能受到的了那種氣味。

  不多時,書記官屁顛屁顛的跑來,過來就是躬身行禮,顯然侍衛肯定用安全局的牌子嚇唬了他。“長官,小的溫喜,您有什麽吩咐?”溫喜臉上堆著笑,問道。

  “這些煤炭是你讓他們這麽倒的?”李君華問道。

  溫喜連連點頭:“上頭就是這麽吩咐的,上傳下達,小的可是一點也沒改。”

  “哦,你上官給你的什麽差事?”李君華興致更強了。

  溫喜指了指周邊的一大片空地,說道:“把兩千石煤炭灑在這塊土地上,就像這樣,五步一堆,不容有誤,三天內完成,過幾日上官還會來驗看,若是數量不夠,或者撒的不均勻,都要挨罵。”

  看溫喜的樣子,似乎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幹了,李君華問:“怎麽給你這個差事,這是煤炭又不能用作肥田,撒這麽勻實作甚?”

  溫喜撓撓頭:“這些上官可沒說,隻是讓這麽幹的。”

  李君華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顯然還有話沒說,他撩起袍角,露出了掛在下麵的銅製腰牌,嚇唬道:“你若是知道什麽不說,或說的不盡不實的,我就得請你走一趟了。”

  “別,長官饒命,上麵真的沒有說為什麽這麽辦,是小的有些猜測。”溫喜趕忙跪下,他可不敢得罪安全局的人,這些年他可沒少聽安全局的事,特別是年前年後整頓軍紀的時候,犯了事兒的官寧可跟著憲兵走,也不願意被安全局的人逮去。

  “那就說你的猜測。”

  溫喜說道:“小的覺得,可能要打仗了,而且要打大仗,說不定朝廷要北伐韃子了,所以才安排我們提前在這裏儲存煤炭做燃料。”

  “放屁,你這也叫儲存煤炭?”侍衛以為他在說瞎話,怒斥道。

  溫喜連忙解釋:“確實就是這麽要求的,長官們可能不知道,前麵就是越過大青山的山口,將來歸化城的兵馬出了城,向北翻山越嶺,少不得要在這河流兩岸宿營,宿營就要用燃料,跑去砍柴伐薪,哪裏用煤塊方便啊。諸位長官且想,等用兵的時候,營地的帳篷這麽一鋪開,煤塊就在旁邊,取用起來也方便啊,我估摸是這個計劃,所以才讓這般儲存的。”

  “那也不用撒成這個樣子,弄幾個堆在這裏豈不簡單?”

  溫喜解釋道:“這可不行,若韃子的騎兵越過大青山,隨便來幾個人,就把煤炭堆點燃了,到時候可怎麽辦,豈不是白白運輸儲存了麽?”

  “還真是這個理,這麽分成一堆一堆的,縱然韃子要破壞,也點不著這麽許多。”李君華讚聲說道,他又問:“可有一樣我不太理解,你們把煤炭就這麽扔地上,這附近有不少村莊,若村民來偷,當如何?”

  “偷煤?他們偷這個作甚,若是糞堆,說不定當天晚上就沒了,煤堆在這裏堆成山,他們也不會偷。”溫喜好像聽了一個好笑的笑話,笑了起來,見李君華身邊的人臉色不好,連忙解釋:“其實歸化附近的藩屬旗佐、直轄旗佐和村莊是交錯分布的,且組成互助單位,一個村莊接洽一個佐領,為的是冬季來時,牧民可以遷移到村莊來居住,用村民的秸稈喂養牛羊,而前提是,牧民要先到歸化城周邊的幾個煤礦,用他們的牛馬車幫村民運去煤炭當燃料,才能得到村民的秸稈。

  長官,煤礦是官家的,挖煤的都是奴隸,牧民有馬騾和車,農民有秸稈,相互這麽一交換,誰都得好處,農民牧民都不缺煤,所以也就不會來偷官家的煤。”